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地膜应用及回收装备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佳喜 谢建华 +2 位作者 薛党勤 韩晶 侯书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7-240,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地膜的应用情况、解决地膜危害问题的办法及地膜回收装备的发展状况,重点对搂集型、捡拾型和筛土型残膜回收装备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降解膜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出了捡拾型残膜回收机是机械化解决残膜回收的发展方向... 介绍了国内外地膜的应用情况、解决地膜危害问题的办法及地膜回收装备的发展状况,重点对搂集型、捡拾型和筛土型残膜回收装备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降解膜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出了捡拾型残膜回收机是机械化解决残膜回收的发展方向,最后对治理残膜污染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防治污染 回收装备 发展现状
下载PDF
马铃薯挖掘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勇 赵武云 +2 位作者 戴飞 石林榕 郭笑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解决马铃薯收获后的残膜回收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马铃薯挖掘和残膜回收的联合作业机。马铃薯挖掘机采用成熟机型4U–83型马铃薯收获机,残膜回收机采用曲柄滑块扒膜装置和圆筒式收膜与卸膜装置。通过计算确定了曲柄滑块扒膜装置和圆筒... 为解决马铃薯收获后的残膜回收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马铃薯挖掘和残膜回收的联合作业机。马铃薯挖掘机采用成熟机型4U–83型马铃薯收获机,残膜回收机采用曲柄滑块扒膜装置和圆筒式收膜与卸膜装置。通过计算确定了曲柄滑块扒膜装置和圆筒式收膜与卸膜装置的关键参数,改进了起膜铲的形状和参数,在降低伤薯率的同时提高了起膜和收膜的效果。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挖掘和输运流畅,分离效果显著,残膜能连续性地被卷膜筒卷起,卸膜方便可靠,伤薯率为4.4%,明薯率为96.4%,残膜回收率为89.3%、脱膜率为98.1%,均可达到技术规范设计要求。联合作业机与马铃薯收获机单独作业相比,明薯率和损伤率无明显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挖掘 地膜 回收 联合作业机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国辉 王亚梁 +5 位作者 王军可 朱德峰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张玉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05-4014,共10页
明确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稳产高产和绿色高效提供一种新的种植模式。2018年和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在机插种植下设置3个氮肥水平,分别是0、195、240 kg·hm^-2;在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 明确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稳产高产和绿色高效提供一种新的种植模式。2018年和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在机插种植下设置3个氮肥水平,分别是0、195、240 kg·hm^-2;在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机插种植下设置3个氮肥水平,分别是158.4、195、240 kg·hm^-2,研究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下,与对照相比,覆膜水稻产量均有显著提高,2018和2019年分别增产4.1%和6.1%。覆膜种植能够提高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相同施氮量下,成熟期覆膜水稻氮素积累量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增加2.5%和5.8%。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偏生产力(NPP)、氮素生产效率(NPE)和氮收获指数(NHI)会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两年结果表现一致,相同施氮量下,覆膜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回收利用率(NRE)、氮肥偏生产力(NPP)和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NMPE)。覆膜种植能够提高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的活性,特别是在生育后期能有效延缓其活性的下降。光合速率在齐穗期后10 d显著增加6.5%,维持了后期较好的光合生产能力。在减氮18.8%条件下,覆膜种植也能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而且生物可降解膜能够避免塑料薄膜对环境的污染,为水稻绿色生产和减氮增效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膜 氮肥利用率 产量 机插 水稻
原文传递
Design and field test of crosswise belt type whole plastic-film ridging-mulching corn seeder on double ridges 被引量:10
4
作者 Fei Dai Wenjuan Guo +3 位作者 Xuefeng Song Ruijie Shi Wuyun Zhao Fengwei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9年第4期88-96,共9页
In order to realize seedbed mechanization of whole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double ridges and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in crosswise belt type soil covering by whole plastic-film,a kind of crosswise belt type whole p... In order to realize seedbed mechanization of whole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double ridges and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in crosswise belt type soil covering by whole plastic-film,a kind of crosswise belt type whole plastic-film ridging-mulching corn seeder on double ridges was designed in this study.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sample machine was designed and its working parameters of seedbed soil covering device,crosswise-belt soil covering mechanism and profiling sowing depth adjustment device were determined.Af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film edge and crosswise soil covering by whole plastic-film on double ridges by discrete element method,the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oscillating plate,and the variation rule of amount of covered soil with time were explored.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when the advancing velocity of the machine was 0.50 m/s,the qualified rate of soil width covered on film edge of the seedbed reached 96.1%,qualified rate of crosswise soil belt width was 94.5%,qualified rate of soil thickness on seedbed was 95.3%,qualified rate of sowing depth was 89.3%,qualified rate of spacing between crosswise soil belts reached 93.6%,which all met related standards in China and satisfied design requirements,and could realize seedbed mechanization of whole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double ridges.Comparison tests on working performances of practical soil covering show a basic consistence with the seedbed soil covering simulation,and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oil covering model built by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 plastic-film on double ridges crosswise belt soil covering combined machine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field test
原文传递
全膜双垄沟废膜捡拾打捆机的设计 被引量:9
5
作者 郭笑欢 戴飞 +3 位作者 赵武云 石林榕 帅忠奎 吴一非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9期32-36,55,共6页
为解决废膜污染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废膜捡拾机械和打捆机械,研制全膜双垄沟废膜捡拾打捆机。在现有弧形起膜齿的基础上,提出弧形起膜齿的改进方案,通过Solidworks-Simulation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结合实际确定了弧形起膜齿的最优方案;对... 为解决废膜污染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废膜捡拾机械和打捆机械,研制全膜双垄沟废膜捡拾打捆机。在现有弧形起膜齿的基础上,提出弧形起膜齿的改进方案,通过Solidworks-Simulation进行有限元分析,并结合实际确定了弧形起膜齿的最优方案;对捡拾滚筒进行理论分析,得到滚筒转速n≥71.14r/min;理论计算出形成一个完整的废膜捆可捡拾约0.62hm2的废膜;进行室内试验,以5次捡拾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废膜的捡拾率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膜 有限元分析 打捆机
下载PDF
不可触摸的伤痛——“触感电影”作为后人类时代的“断裂主题” 被引量:8
6
作者 姜宇辉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19年第1期38-53,共16页
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电影哲学,大致经历了精神分析、德勒兹的生命主义和后人类主义这三次重要变革。但在这个主导线索之中,主体性的位置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点和难点。在德勒兹的情动理论那里,主体是随影像流而生而动的表层效应;而到... 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电影哲学,大致经历了精神分析、德勒兹的生命主义和后人类主义这三次重要变革。但在这个主导线索之中,主体性的位置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点和难点。在德勒兹的情动理论那里,主体是随影像流而生而动的表层效应;而到了后人类主义和加速主义那里,主体性甚至完全变成了一个过时的立场。由此我们试图重提现象学这个往往为人忽视的关键环节。在Sobchack那里,人之身与电影之体的彼此归属和相互类比是主旨,但仍然暗示着断裂的可能。到了Laura Marks那里,触感的表层更引申出"垂死影像"这个在断裂之边缘维系主体性的立场。这些如今已经被逐渐淡忘的思辨恰恰启示我们如何直面后人类的断裂主题,进而重建主体性的真正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哲学 影响机器 电影之体 触感电影 垂死影像
原文传递
残膜回收机研究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杨莹 白圣贺 马少腾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铺膜种植技术给作物带来高产的同时也严重破坏着农田种植环境的可持续性。随着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推广与使用,地膜使用量逐年增长,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膜若不及时清理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残膜对农业生产的... 铺膜种植技术给作物带来高产的同时也严重破坏着农田种植环境的可持续性。随着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推广与使用,地膜使用量逐年增长,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膜若不及时清理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残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残膜回收的重要性,介绍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状况,阐述典型的残膜捡拾装置的整体结构以及工作过程,指出残膜捡拾装置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机 自动卸膜装置 发展状况
下载PDF
日光温室薄膜全自动清洗机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天华 董广胜 +3 位作者 施国英 魏珉 王聪 武玉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46,共9页
针对日光温室薄膜人工清洗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清洗设备缺乏的现状,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日光温室薄膜全自动清洗机。为减小整机质量并降低成本,采用双蜗轮蜗杆电机分别驱动清洗主机的毛刷与爬升轴;设计地面移位换行装置,用以承载清洗主机沿... 针对日光温室薄膜人工清洗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清洗设备缺乏的现状,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日光温室薄膜全自动清洗机。为减小整机质量并降低成本,采用双蜗轮蜗杆电机分别驱动清洗主机的毛刷与爬升轴;设计地面移位换行装置,用以承载清洗主机沿温室长度方向移动;为实现自动换行清洗,设计棚顶移位换行装置,调整棚顶吊绳安装高度,避免吊绳在换行作业时与棚面产生干涉而影响换行质量或损伤薄膜。基于多传感器融合与数据校验技术,保证清洗主机、棚顶与地面移位装置间的协作实时性、一致性及可靠性。为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参照日光温室跨度、脊高、肩高参数10:1制作模型温室,按外形尺寸5:1加工清洗样机,并进行对齐、倾斜偏移及清洗效果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清洗主机升降时的水平偏移量在±3°以内,左右偏移量在±7 mm以内(换行操作时各偏移量无累积);地面与棚顶移位换行装置的单次换行误差与多次换行累计误差均在1 mm左右;毛刷材料选型与关键参数设计合理,可对薄膜表面灰尘进行有效清洗,洗净率为95.4%,清洗效果明显。该清洗机在丰富国内日光温室清洗装备类型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团队前期研发清洗机质量大、易伤膜、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为温室大棚薄膜相关清洗设备的设计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薄膜 清洗机 试验 自动换行 机机协作
下载PD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ded design of film cooling scheme on turbine guide vane 被引量:6
9
作者 Dike Li Lu Qiu +1 位作者 Kaihang Tao Jianqin Zhu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SCIE 2020年第4期344-354,共11页
In recent years,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different fields including in the design,maintenance,and control of aero-engines.The air-cooled turbine vane is one of the most ... In recent years,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different fields including in the design,maintenance,and control of aero-engines.The air-cooled turbine vane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components in aero-engine design.Therefore,it is interesting to adopt the existing AI technologies in the design of the cooling passages.Give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I relies on a large amount of data,the primary task of this paper is to realize massive simulation automation in order to generate data for machine learning.It includes the parameterized three-dimensional(3-D)geometrical modeling,automatic meshing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batch automatic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film cooling structures through customized developments of UG,ICEM and Fluent.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ain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can predict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turbine vane.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the ANN architecture and the hyper-parameters have an impact on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of the trained model.Using this established method,a multi-output model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which a simple tool can be developed.It is able to make an instantaneous predi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vane surface once the arrangements of the film holes are adju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lm cooling machine learning Fast prediction Massive simulation automation Turbine guide vane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视觉的键盘薄膜定位装置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仟仟 胡正发 +1 位作者 胡稳 胡豹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43,共3页
针对人工定位方式安装键盘薄膜按键接触键帽存在的位置偏差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键盘薄膜定位的纠偏装置,采用机器视觉软件Halcon和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形状模板匹配的方法,通过模板ROI区域的相似度匹配进行目标... 针对人工定位方式安装键盘薄膜按键接触键帽存在的位置偏差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键盘薄膜定位的纠偏装置,采用机器视觉软件Halcon和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形状模板匹配的方法,通过模板ROI区域的相似度匹配进行目标物识别,解决了键盘薄膜位置偏移的问题,采用直角坐标机器人单次吸取多个键帽定位并精准安装到键盘薄膜上,实验证明,基于机器视觉的键盘薄膜定位装置具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在0.499mm以内,定位耗时控制在0.75s内,大大地提高了效率,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对公司自动化生产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盘薄膜 机器视觉 定位装置
下载PDF
适用于高电压测试的电容器分选机 被引量:5
11
作者 靳建鼎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分选是电容器交给用户前的最后一道质量保证工序,因而它决定了分选机的重要性。FX-120薄膜电容自动分选机主要进行容量不足检测、直流飞弧检测、直流双向耐压测试、损耗及容量测试并自动分选。主要介绍了该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机构... 分选是电容器交给用户前的最后一道质量保证工序,因而它决定了分选机的重要性。FX-120薄膜电容自动分选机主要进行容量不足检测、直流飞弧检测、直流双向耐压测试、损耗及容量测试并自动分选。主要介绍了该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机构、电气控制、气动控制、软件设计、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分选机 高电压测试 电子专用设备
下载PDF
基于视觉伺服的镭射膜在线纠偏系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文勇 殷实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针对镭射膜这类反光材料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伺服的在线检测系统,采用独特的照明和CCD成像技术获取镭射膜的图像,研究一种基于最大梯度的亚象素边缘跟踪算法分析和计算位置偏差,通过视觉伺服运动控制系统实现在线自动纠偏... 针对镭射膜这类反光材料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伺服的在线检测系统,采用独特的照明和CCD成像技术获取镭射膜的图像,研究一种基于最大梯度的亚象素边缘跟踪算法分析和计算位置偏差,通过视觉伺服运动控制系统实现在线自动纠偏控制。现场运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镭射膜在线纠偏的要求,并在高速生产环境下运行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镭射膜 纠偏 机器视觉 伺服
下载PDF
Design and test of the arc-shaped nail-tooth roller residual film recovery machine from the sowing layer
13
作者 Zhiyuan Zhang Xuegeng Chen +2 位作者 Xianfei Wang Shuaikang Xue Jingbi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Residual films on the sowing layer produced after mulching in Xinjiang farmland,harm the sowing quality and root growth of crops.In this study,a sowing layer residual film recovery machine based on a radial plate arc-... Residual films on the sowing layer produced after mulching in Xinjiang farmland,harm the sowing quality and root growth of crops.In this study,a sowing layer residual film recovery machine based on a radial plate arc-shaped nail-tooth roller structure was designed.Meanwhile,the key device structures were designed and the main working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Then,taking the working depth,the forward speed of the machine and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nail tooth roller as the test factors,and the film collection rate and film intertwining rate as the test indicators,the single factor tests and the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wing layer residual film recovery machine.Consequent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significant factors was the working depth,the forward speed of the machine,and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nail tooth roller.Besides,the optimal working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which the working depth,the forward speed of the machine,and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nail tooth roller were 100 mm,4.8 km/h,and 49.3 r/min,respectively.Moreover,the predicted value of the film collection rate was 69.20%.Finally,the verification test was taken with the optimal working parameter,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lm collection rate was 66.84%,and the film intertwining rate was 1.39%.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test value and the predicted value of the film collection rate was 3.40%.It indicated that the machine can perform the collection of sowing layer residual films.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new sowing layer residual film mach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ual film recycling machine mulching film pick-up device seedbed preparation
原文传递
日光温室薄膜清洗机设计及清洗效果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天华 陈大军 +3 位作者 魏珉 施国英 张观山 周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45-251,共7页
针对当前中国日光温室薄膜清洗效率低及清洗困难的问题,该文研制了一种半自动日光温室薄膜清洗机。整机包括清洗与行走部分,清洗部分主要包括直流电机、2组不同减速比减速器、清洁毛刷以及支撑滚筒,依靠拉绳收放完成升降,实现温室薄膜... 针对当前中国日光温室薄膜清洗效率低及清洗困难的问题,该文研制了一种半自动日光温室薄膜清洗机。整机包括清洗与行走部分,清洗部分主要包括直流电机、2组不同减速比减速器、清洁毛刷以及支撑滚筒,依靠拉绳收放完成升降,实现温室薄膜上下不同位置清洁;行走部分用来整体平移清洗部分,其上的放置平台采用偏心结构设计,方便清洗部分从薄膜放置到行走装置及再次清洗时移动到薄膜表面。以薄膜透光率为指标,开展了清洗速度、喷水压力与流量、刷毛长度对清洗效果影响的研究,得出合理的清洗爬升速度为2.8~5.6 m/min,喷水流量为2~3.5 L/min,毛刷接触薄膜长度为3 cm。通过对自然条件下使用3个月的新换薄膜进行试验,得到清洗后薄膜透光率最高可达90%,与同时更换未清洗薄膜相比提高15个百分点。该装置的使用在减小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日光温室薄膜清洗效率、改善了棚内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薄膜 清洗机 薄膜透光率
下载PDF
德勒兹的思想-影像
15
作者 江渝 龚薏茹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3期70-82,共13页
电影能创造出不断差异化的、动态生成的、打破旧定见的思想-影像,以此更新哲学。电影作为哲学,即电影机器生成的生命流动,它来自电影机器与其他机器相互连接的生成与创造,也即永恒、重复地制造差异的过程;它构造非人的新感受,让观众经... 电影能创造出不断差异化的、动态生成的、打破旧定见的思想-影像,以此更新哲学。电影作为哲学,即电影机器生成的生命流动,它来自电影机器与其他机器相互连接的生成与创造,也即永恒、重复地制造差异的过程;它构造非人的新感受,让观众经验特异性事件,由此挑战旧观念,成为哲学创造的实践。作为“具体影像”,电影的思想-影像并没有固定样式,影片《坠落的剖析》可为例证。显而易见,德勒兹电影哲学在后人类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解释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德勒兹 电影哲学 电影机器 思想影像 思想-影像 非人 《坠落的剖析》 后人类
原文传递
Predicting EHL film thickness parameters by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被引量:3
16
作者 Max MARIAN Jonas MURSAK +3 位作者 Marcel BARTZ Francisco J.PROFITO Andreas ROSENKRANZ Sandro WARTZACK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92-1013,共22页
Non-dimensional similarity groups and analytically solvable proximity equation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integral fluid film parameters of elastohydrodynamically lubricated(EHL)contacts.In this contribution,we demonstr... Non-dimensional similarity groups and analytically solvable proximity equation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integral fluid film parameters of elastohydrodynamically lubricated(EHL)contacts.In this contribution,we demonstrate that machine learning(ML)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pproaches(support vector machines,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s,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can predict relevant film parameters more efficiently and with higher accuracy and flexibility compared to sophisticated EHL simulations and analytically solvable proximity equations,respectively.For this purpose,we use data from EHL simulations based upon the full-system finite element(FE)solution and a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We verify that the original input data are required to train ML approaches to achieve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above 0.99.It is revealed that the architecture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neurons per layer and number of hidden layers)and activation functions influenc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The impact of the number of training data is exemplified,and recommendations for a minimum database size are given.We ultimately demonstrate tha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an predict the locally-resolved film thickness values over the contact domain 25-times faster than FE-based EHL simulations(R^(2) values above 0.999).We assume that this will boost the use of ML approaches to predict EHL parameters and traction losses in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learning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film thickne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原文传递
铺膜机自动拉膜与切膜装置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肖敏 郑德聪 王大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现有的田间铺膜机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无论是单一结构功能的覆膜机,还是复合结构功能的覆膜机,均需辅助人员配合作业才能顺利完成铺膜作业。为此,设计了铺膜机自动拉膜和切膜装置,可省去辅助人员作业,提高效率,节省人力。
关键词 田间铺膜机 辅助人员 自动拉膜 切膜 装置设计
下载PDF
1FMJ-1200平垄废膜捡拾机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海军 王桦 +2 位作者 赵新平 马明义 刘晓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7年第6期70-71,共2页
随着农膜广泛应用,大量残膜遗留在土地中,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使土壤的透气性、蓄水性变差,作物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根系难以下扎,最终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依此,文章设计研制出的1FMJ-1200平垄残膜回收机... 随着农膜广泛应用,大量残膜遗留在土地中,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使土壤的透气性、蓄水性变差,作物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根系难以下扎,最终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依此,文章设计研制出的1FMJ-1200平垄残膜回收机,提高了机械化残膜回收作业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回收机 研发
下载PDF
带式残膜揉搓打包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征 王吉奎 +1 位作者 唐永飞 罗勇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1-18,共8页
针对国内现有残膜回收机械作业时不能打包,回收的残膜松散,导致残膜转运和存放不方便、易随风飘散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带式残膜揉搓打包机。该打包机主要由揉搓机构、浮动式喂入机构、传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部分组成。该... 针对国内现有残膜回收机械作业时不能打包,回收的残膜松散,导致残膜转运和存放不方便、易随风飘散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带式残膜揉搓打包机。该打包机主要由揉搓机构、浮动式喂入机构、传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部分组成。该揉搓机构是带式残膜揉搓打包机的核心部件,在张紧机构和浮动式喂入机构辅助下,将回收的残膜揉搓打包。通过对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确定了揉搓机构和浮动式喂入机构的结构尺寸参数,并对残膜包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打包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打包室方位角和打包带表面形态。田间试验表明:在打包带适度张紧的条件下,打包室方位角为-5.0°~2.5°,打包带表面为波纹面,打包带线速度为2.0 m/s时,残膜成包率为100%,残膜包密度在88.5~92.1 kg/m^3之间;在回收残膜含杂相同的情况下,残膜包密度与打包带线速度有关,打包带线速度越大,残膜包密度越大,但打包带线速度超过2.5 m/s以后,残膜包密度增加趋势减缓。带式残膜揉搓打包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满足残膜打包技术的要求,研究结果对新型残膜打包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残膜 打包机 揉搓机构 浮动式喂入机构
下载PDF
用于气膜冷却的机器学习湍流模型
20
作者 张振 叶林 +1 位作者 苏欣荣 袁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1331,共8页
在气膜冷却中,主流和射流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三维涡系结构和湍流掺混,它们引起了温度的对流和湍流扩散输运。由于上述现象的三维特性,传统的湍流模型无法准确预测气膜冷却效果,限制了燃气轮机冷却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水平。本文采用湍流模型... 在气膜冷却中,主流和射流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三维涡系结构和湍流掺混,它们引起了温度的对流和湍流扩散输运。由于上述现象的三维特性,传统的湍流模型无法准确预测气膜冷却效果,限制了燃气轮机冷却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水平。本文采用湍流模型反演机器学习框架,基于流场关键位置的温度数据,对湍流普朗特数进行了具有空间分布的修正。所发展的机器学习湍流温度扩散模型可以显著降低冷却有效度的预测误差,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湍流模型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