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夯加固软土上覆填海砂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邹维列 吴国高 +1 位作者 安骏勇 肖海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3-986,共4页
强夯加固期间对上覆填海砂层的软土进行了孔压的监测,分析了强夯时软土中孔压的长消规律和随水平距离的变化及影响范围; 通过对强夯后静力触探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了软土上覆砂层强夯加固的机理,并对强夯的有效影响深度和单点击数问题... 强夯加固期间对上覆填海砂层的软土进行了孔压的监测,分析了强夯时软土中孔压的长消规律和随水平距离的变化及影响范围; 通过对强夯后静力触探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了软土上覆砂层强夯加固的机理,并对强夯的有效影响深度和单点击数问题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填砂层 强夯加固 孔压监测 静力触探试验 加固机理
下载PDF
青铜雕塑表面热彩色处理和填彩砂装饰新工艺介绍 被引量:5
2
作者 韩建红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75-77,共3页
青铜雕塑表面热彩色处理技术是目前艺术铸造行业的主流着色技术。填彩砂工艺在青铜雕塑上的应用,也是青铜雕塑装饰技艺的的一个创举。这两种技术融合,会在青铜雕塑表面营造出更加丰富,且更具有情感表达的装饰效果。本文对这种复合型装... 青铜雕塑表面热彩色处理技术是目前艺术铸造行业的主流着色技术。填彩砂工艺在青铜雕塑上的应用,也是青铜雕塑装饰技艺的的一个创举。这两种技术融合,会在青铜雕塑表面营造出更加丰富,且更具有情感表达的装饰效果。本文对这种复合型装饰技术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雕塑 表面热彩色处理技术 填彩砂技术 艺术铸造
下载PDF
深厚吹填砂港区堆场地基沉降预估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越峰 周健 张庆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28-832,共5页
根据大面积深厚吹填砂工程的特点,分析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在分层地基,分级加载等复杂工程条件下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简化计算模型,并编制一维固结计算程序。结合上海某围海成陆港区堆场工程,对其吹填砂层及软弱下卧层的固结沉降... 根据大面积深厚吹填砂工程的特点,分析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在分层地基,分级加载等复杂工程条件下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简化计算模型,并编制一维固结计算程序。结合上海某围海成陆港区堆场工程,对其吹填砂层及软弱下卧层的固结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计算结果和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大面积吹填砂工程地基沉降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固结理论 吹填砂 软弱下卧层 压缩 沉降 离心机模型试验
下载PDF
吹填砂地基强夯加固现场试验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勇 王艳丽 胡明鉴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7-90,共4页
结合厦门某海湾大型吹填造地工程,系统介绍了强夯加固吹填砂地基的试验与测试方案,分析强夯加固过程中的孔压变化规律,发现强夯中孔压响应与土层渗透性密切相关,需要根据不同的土类来考虑孔压滞后效应的影响。通过强夯前后的各种原位试... 结合厦门某海湾大型吹填造地工程,系统介绍了强夯加固吹填砂地基的试验与测试方案,分析强夯加固过程中的孔压变化规律,发现强夯中孔压响应与土层渗透性密切相关,需要根据不同的土类来考虑孔压滞后效应的影响。通过强夯前后的各种原位试验成果对比研究,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得出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加固后承载力,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参数。结果表明,强夯后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满足设计要求,但表层土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砂 强夯法 原位试验
下载PDF
填砂路基的压实工艺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松平 《山西建筑》 2012年第6期149-150,共2页
通过对河砂填料采用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统计出该种填料施工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压实工艺和对路基施工现场控制的影响,从而得出合理的控制参数,以用于指导施工。
关键词 填砂 路基 施工 压实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浦东机场促淤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周红波 卢剑华 蒋建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79-1784,共6页
基于浦东国际机场快件处理中心促淤场地的加固处理实践,介绍采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促淤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工艺对吹填粉细砂上试夯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低能量“少击多遍”的强夯施工工艺,并辅以竖向塑料排水板的方法来加固处理饱... 基于浦东国际机场快件处理中心促淤场地的加固处理实践,介绍采用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促淤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工艺对吹填粉细砂上试夯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低能量“少击多遍”的强夯施工工艺,并辅以竖向塑料排水板的方法来加固处理饱和促淤软粘土是可行的,促淤地基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显著提高,并实现了用吹填粉细砂代替中粗砂作为强夯垫层,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通过对大面积强夯施工处理效果的检测表明,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处理促淤地基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淤地基 塑料排水板 强夯施工工艺 饱和软粘土 水力吹填粉细砂 地基改良
下载PDF
大佛寺煤矿顶板涌水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7
作者 武谋达 王建辉 +2 位作者 侯恩科 吴继铎 郝宝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642,共7页
洛河组是大佛寺煤矿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但在不同区域内的涌水强度存在巨大差异。文中在统计分析不同区域工作面涌水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顶板涌水的规律,并分析了涌水与采厚采宽等生产因素以及含(隔)水层、煤与含水层间距、地质... 洛河组是大佛寺煤矿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但在不同区域内的涌水强度存在巨大差异。文中在统计分析不同区域工作面涌水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顶板涌水的规律,并分析了涌水与采厚采宽等生产因素以及含(隔)水层、煤与含水层间距、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影响不同区域顶板涌水的关键因素。区内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其厚度决定了该层的整体富水性,是工作面涌水的基本条件,煤层采厚及煤与含水层间距直接影响导水裂隙带在洛河组含水层中的延伸范围,对工作面涌水强度影响很大。通过分析砂泥岩比、结构系数对砂泥岩互层型隔水层隔水性的影响以及区域构造在顶板涌水中的作用,认为隔水层岩性变化减小了有效隔水厚度,而结构的复杂程度对采后导水裂隙发育具有明显影响,地质构造更是从充水水源和导水通道这两方面促进了中厚煤层开采时顶板涌水的发生。研究认为洛河组富水性、开采强度及煤与含水层间距是影响区内4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涌水的主要因素,隔水层岩性及结构变化、区域构造则在4上煤开采涌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顶板水 对比分析 充水强度 导水通道 砂泥岩互层 中厚煤层
下载PDF
矩形截面钢管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杜颜胜 李佳岐 +4 位作者 陈志华 高秋利 甄志禄 刘永奇 陈靖昕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3-73,共11页
为研究矩形截面钢管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6个该类柱试件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变化参数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50%,100%)和轴压比(0.3,0.5)。观察了矩形截面钢管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柱变形和破坏形态,分析了其滞回曲... 为研究矩形截面钢管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6个该类柱试件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变化参数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50%,100%)和轴压比(0.3,0.5)。观察了矩形截面钢管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柱变形和破坏形态,分析了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能力等。采用ABAQUS软件对矩形截面钢管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矩形截面钢管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柱变形过程及破坏形态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相似,表现为柱脚的鼓曲变形;轴压比为0.3时,再生骨料取代率为50%和100%的柱峰值荷载较取代率为0%的柱分别降低8.3%和13.1%;轴压比为0.5时峰值荷载较轴压比为0.3时降低约9%;平均位移延性系数接近2.7,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矩形截面钢管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尾矿砂 再生混凝土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填砂路基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大群 吴豪 +2 位作者 王燕 孙中才 詹飞 《交通科技》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对于少土多砂的地区,采用砂砾填筑路基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成熟的河砂填筑路基经验,对利用汉江流域漫滩粉细砂填筑砂土路基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较为合理的设计与应用工艺。
关键词 填砂路基 河砂 压实 包边
下载PDF
充沙长管袋抛掷沉降运动的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东坡 彭成山 +1 位作者 耿明全 李国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9,46,共6页
本文对充沙长管袋这种新型的筑坝、抢险整治工程材料进行了抛掷沉降运动的力学分析研究与模拟计算 .根据充沙长管袋的几何、材料特性 ,本文分析了管袋沉降机理与沉降速度 ;在多个小块柔性连接体的假设下 ,对抛掷在河流中的管袋进行了力... 本文对充沙长管袋这种新型的筑坝、抢险整治工程材料进行了抛掷沉降运动的力学分析研究与模拟计算 .根据充沙长管袋的几何、材料特性 ,本文分析了管袋沉降机理与沉降速度 ;在多个小块柔性连接体的假设下 ,对抛掷在河流中的管袋进行了力学分析与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建立了管袋沉降的连续体数学模型 .通过合理简化 ,导出了实用的管袋位移与转角的计算公式 .根据管袋抛掷的观测资料 ,确定了沉降计算的有关参数 ;针对黄河水流、泥沙特点及现实施工条件进行了多种管袋抛掷沉降的模拟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 充沙长管袋 沉降速度 位移 转角
下载PDF
振冲法处理吹填土浅地基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观宝 王世威 +2 位作者 邢皓枫 杨绪军 苌红涛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7-51,共5页
以江苏省某电厂的吹填土地基处理为例,利用现场试验对无填料振冲法加固饱和吹填土地基的效果进行了检验。通过对试验工程中场地的沉降和超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数据分析,以及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载荷试验结果的探讨,研究了无填料... 以江苏省某电厂的吹填土地基处理为例,利用现场试验对无填料振冲法加固饱和吹填土地基的效果进行了检验。通过对试验工程中场地的沉降和超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数据分析,以及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载荷试验结果的探讨,研究了无填料振冲法应用于饱和吹填土地基处理时的加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填料振冲法 吹填砂 施工工艺
下载PDF
非洲滨海地区粉细砂路基砂芯压实施工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建 李曼容 +1 位作者 罗志刚 钱劲松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40,共10页
为了研究粉细砂的压实性能以保证其压实度,使其更好地应用于滨海地区的路基工程,针对"侧限+砂芯"粉细砂路基结构,采用室内击实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辅以现场试验段测试验证,分析了粉细砂的压实机理,明确了外力大小、压... 为了研究粉细砂的压实性能以保证其压实度,使其更好地应用于滨海地区的路基工程,针对"侧限+砂芯"粉细砂路基结构,采用室内击实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辅以现场试验段测试验证,分析了粉细砂的压实机理,明确了外力大小、压实方式、碾压遍数对粉细砂压实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粉细砂填筑宜采用"静载+振动"的压实组合,压实遍数存在最优值,一般压实遍数控制在10遍,压实时应选择合理的施工含水率,通常控制在10%。同时,结合粉细砂松散不易压实成型、透水性强的材料特点,分析总结了粉细砂运输、摊铺、洒水、碾压等工序各自的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尤其应注意防止路基基底积水和表层失水松散。对"砂芯+土质包边"结构,推荐提出了砂芯-包边同步施工方法,以保证砂芯边缘的压实与二者界面的紧密结合。总之,粉细砂砂芯压实施工的关键,在于使施工工艺充分匹配粉细砂的材料特点。具体的工程参数与工序组织则应依据室内试验与路基试验段测试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砂芯压实技术 颗粒流分析 填砂路基 粉细砂
原文传递
高石粉机制砂制备C100钢管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庆军 徐意 牟廷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共4页
针对采用高石粉机制砂制备C100钢管混凝土,项目通过大量配合比试验,优选低含气量、超分散降黏、高保塑的聚羧酸减水剂以及具备高活性、密实填充、矿物减水特性的粉煤灰微珠+硅灰的矿物掺合料组合,制备出了初始坍落度260 mm,扩展度680 mm... 针对采用高石粉机制砂制备C100钢管混凝土,项目通过大量配合比试验,优选低含气量、超分散降黏、高保塑的聚羧酸减水剂以及具备高活性、密实填充、矿物减水特性的粉煤灰微珠+硅灰的矿物掺合料组合,制备出了初始坍落度260 mm,扩展度680 mm,2 h坍落/扩展度损失<20 mm,含气量2.0%,28 d抗压强度达122.5 MPa,90 d自由膨胀率稳定于1.06×10-4,360 d徐变系数1.51的C100自密实微膨胀机制砂钢管混凝土,研究成果应用于四川广安官盛渠江特大桥钢管混凝土拱肋的灌注施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00钢管混凝土 机制砂 自密实 施工
下载PDF
水力吹填砂地基强夯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波 汪稔 +1 位作者 胡明鉴 王新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9-92,共4页
以某海湾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强夯加固吹填砂地基的试验方案,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规律。通过各种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并得出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强夯法 水力吹填砂 夯击能 承载力 原位测试
下载PDF
机制砂超高强钢管混凝土膨胀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庆军 包嘉诚 牟廷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超高强钢管混凝土由其钢管壁密闭环境、低水胶比、高掺硅灰等原因,易产生体积收缩,核心混凝土与钢管壁脱空现象。利用不同种类、掺量膨胀剂配制混凝土,探究不同膨胀剂补偿收缩性能,并探究膨胀性和力学性能协同设计,复配一种满足力学性... 超高强钢管混凝土由其钢管壁密闭环境、低水胶比、高掺硅灰等原因,易产生体积收缩,核心混凝土与钢管壁脱空现象。利用不同种类、掺量膨胀剂配制混凝土,探究不同膨胀剂补偿收缩性能,并探究膨胀性和力学性能协同设计,复配一种满足力学性能及膨胀性良好的膨胀剂,其最优掺量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机制砂 膨胀性能
下载PDF
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围堰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爱学 《广西水利水电》 2018年第5期39-44,共6页
介绍了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总江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基本情况。对"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和"土石围堰+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心墙"全断面围堰施工导流方案进行了综合比较。结合总江水闸挡河闸坝施工导流实践,论述了... 介绍了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总江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基本情况。对"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和"土石围堰+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心墙"全断面围堰施工导流方案进行了综合比较。结合总江水闸挡河闸坝施工导流实践,论述了膜袋充砂围堰+钢板桩防渗心墙全断面围堰施工导流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袋充砂围堰 U型钢板桩 U型钢板桩防渗心墙 全断面围堰导流 施工技术 总江水闸
下载PDF
用离心模型研究港区软基变形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守华 蔡正银 +1 位作者 徐光明 李景林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4-58,共5页
利用目前国内土工离心机中最大的内净空尺寸模型箱和 4 0 0gt大型离心机进行了港区软弱地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模拟了堆场 (与码头连接段 )及下卧层在厚达 2 8m吹填粉细砂和 5 5kN m2 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量与时间的关... 利用目前国内土工离心机中最大的内净空尺寸模型箱和 4 0 0gt大型离心机进行了港区软弱地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模拟了堆场 (与码头连接段 )及下卧层在厚达 2 8m吹填粉细砂和 5 5kN m2 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 ,并测试吹填砂本身的压缩沉降量及不同深度的密实度、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变化等。试验结果表明 ,大型离心机模型试验是研究上述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 ,所得结论对合理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加固处理深度和加固程度以及吹填砂所需方量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特性 吹填砂 沉降量 压缩模量 下卧层 承载力 土工离心机 软基 港区 码头
下载PDF
基于FLAC软件模拟强夯加固吹填砂地基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本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基于港区陆域吹填项目,采用FLAC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了不同夯能、夯击次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对强夯前后杨氏模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吹填砂厚度和下卧软土层分布对夯能的大小起着决定作用。对于下卧松散砂层,可适当... 基于港区陆域吹填项目,采用FLAC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了不同夯能、夯击次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对强夯前后杨氏模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吹填砂厚度和下卧软土层分布对夯能的大小起着决定作用。对于下卧松散砂层,可适当加大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7~8击),增加其处理深度和效果;而对于下卧软黏土层,可以适当减小夯击能量并增加夯击次数,以提高加固效果。夯击之后,表层吹填砂的杨氏模量有较大的提高,从原来的10 MPa提高到20~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FLAC 夯能 吹填砂
下载PDF
大厚度吹填砂地质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施工相关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为了更好的处理大厚度吹填砂地质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结合相关的施工工艺加以分析,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工艺质量控制举措,结合相关的施工案例了解应用状态,为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厚度吹填砂 地质条件 地下连续墙 施工工艺
下载PDF
高含泥量水力冲填粉细砂地基强夯处理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万东 陈建宇 何汉艺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3-228,共6页
在高含泥量的粉细砂地基中,强夯法的处理效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水力冲填砂土地基和天然砂土地基中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也不同。结合具体工程研究水力冲填粉细砂的工程性质,进行5 MN·m能量的强夯试验性施工,对全场地强夯后的... 在高含泥量的粉细砂地基中,强夯法的处理效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水力冲填砂土地基和天然砂土地基中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也不同。结合具体工程研究水力冲填粉细砂的工程性质,进行5 MN·m能量的强夯试验性施工,对全场地强夯后的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载荷板试验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强夯法适用于平均含泥量为22.7%的水力冲填粉细砂地基,5 MN·m能量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约为11 m,大于规范JGJ 120—2012建议的8.0~8.5 m。强夯后的粉细砂地基满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150 kPa、压缩模量不低于10 MPa的要求,并达到7度抗震设防烈度的抗液化标准。当砂性冲填土上部覆盖薄层黏性冲填土时,采用夯坑内回填砂的方法减小上覆软弱层对处理效果的不利影响。在高含泥量的水力冲填粉细砂中进行强夯加固效果良好,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取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冲填粉细砂 强夯 含泥量 有效加固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