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