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经阐释的“现实主义”传统
1
作者 汉斯.弗雷 陆扬 《圣经文学研究》 2007年第1期94-110,共17页
推举字面义解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18世纪以前西方圣经阐释的主流,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视字面义为历史事件的记载,二是设定圣经是一部统一的经典,三是把一切当代的和读者的经验也包括其中。以后伴随着叙述描述和"真实&q... 推举字面义解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18世纪以前西方圣经阐释的主流,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视字面义为历史事件的记载,二是设定圣经是一部统一的经典,三是把一切当代的和读者的经验也包括其中。以后伴随着叙述描述和"真实"世界的渐行渐远,字面义解经和与它同根而生的比喻义解经相继遭遇危机。但是现实主义的叙事传统延续了下来,圣经和但丁的《神曲》、19世纪小说一样,是这个传统的三个光点之一。就这个传统强调主体和社会背景紧密联系,人物和外部环境彼此相依而言,即便是圣经中的奇迹叙述,只要它们实际上没有去象征被描述行为之外的什么东西,也可被视为具有现实主义的性质。遗憾的是,圣经叙事的现实主义或者说历史的性质,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反而每每被人误解现实主义叙事就是历史的叙述,而两者其实是大相径庭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阐释 现实主义 字面义 比喻义
下载PDF
民间剪纸艺术图形的象征意义及其造型规律 被引量:19
2
作者 易心 林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78-182,244,共6页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之... 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文化底蕴。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真实、乐观、向上,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生活情趣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剪纸 艺术图形 象征意义 造型规律
下载PDF
图形语言的多义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9-190,196,共3页
图形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称之为“图形语义”。图形的语义大多以隐喻形式来表达,隐喻赋予图形语言多种含义,使其超越民族和国界,产生无穷的魅力。因个人的文化层次、民族语言、情趣、经验等因素造成的对图形的感知和理解差异也是客观存在... 图形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称之为“图形语义”。图形的语义大多以隐喻形式来表达,隐喻赋予图形语言多种含义,使其超越民族和国界,产生无穷的魅力。因个人的文化层次、民族语言、情趣、经验等因素造成的对图形的感知和理解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对此作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 符号 多义 解读
下载PDF
“鬼”字用法的发展及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6-330,共5页
从词汇的消亡和新生、语义的发展、语法功能的演进三大方面考察了“鬼”字用法的发展情况。其中,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中探究了文化的发展对“鬼”词汇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了“鬼”的语义系列的演... 从词汇的消亡和新生、语义的发展、语法功能的演进三大方面考察了“鬼”字用法的发展情况。其中,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中探究了文化的发展对“鬼”词汇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了“鬼”的语义系列的演变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语法方面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比喻义 语法功能 准词缀
下载PDF
“S比N还N”结构式的修辞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周锦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3年第2期63-66,共4页
本文对"S比N还N"结构式从修辞学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所用辞格的类型,有夸张、转品、比喻、反复、对比,是辞格的兼类现象;并进一步指出其修辞意义产生的机制:特有的语法结构式所赋予的修辞意义、同语反复形成的类型意义、名... 本文对"S比N还N"结构式从修辞学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所用辞格的类型,有夸张、转品、比喻、反复、对比,是辞格的兼类现象;并进一步指出其修辞意义产生的机制:特有的语法结构式所赋予的修辞意义、同语反复形成的类型意义、名词的无指性、比喻中的强喻结构所赋予的意义、话语者的主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比N还N”结构 修辞学 语法结构 现代汉语 句法 辞格
下载PDF
语义分解性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利军 张积家 杜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1-405,共15页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语义分解性的作用是惯用语理解机制争论的焦点。通过语义启动任务,探究了汉语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的意义理解模式,揭示语义分解性在短的SOA(300ms)和长的SOA(800ms)下的作用。结果发现,语义...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语义分解性的作用是惯用语理解机制争论的焦点。通过语义启动任务,探究了汉语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的意义理解模式,揭示语义分解性在短的SOA(300ms)和长的SOA(800ms)下的作用。结果发现,语义分解性独立地影响惯用语的意义激活:当SOA短时,语义高分解的两类惯用语均表现出显著的字面义激活效应;当SOA长时,语义低分解的偏正结构的惯用语的意义激活的正确率优势明显。同时,两类惯用语的语义分解性不同导致了语义激活启动效应的差异:当SOA短时,语义低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存在两种意义的激活效应,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存在字面义的激活效应;当SOA长时,语义低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存在两种意义的激活效应,语义高分解的偏正结构的惯用语存在比喻义的激活效应。研究证实语义分解性在惯用语加工早期即发挥作用,在加工晚期,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的多种意义同时激活削弱了两种意义的启动优势。整个研究结果支持惯用语理解的混合表征模型和层级显性意义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解性 惯用语 语义激活 字面义 比喻义
下载PDF
“后红学”时代的《红楼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潘知常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50,93,共10页
从"红学"时代进入"后红学"时代,是时代的选择。相对于昔日的旧红学、新红学,也相对于昔日的"红学"研究,真正的《红楼梦》研究不妨就称之为:"后红学"。"后红学"的研究范式,应该是:为... 从"红学"时代进入"后红学"时代,是时代的选择。相对于昔日的旧红学、新红学,也相对于昔日的"红学"研究,真正的《红楼梦》研究不妨就称之为:"后红学"。"后红学"的研究范式,应该是:为美学的。"后红学"时代的《红楼梦》研究,意味一个从"意谓"到"意义"的美学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 后红学 意谓 本义 意义
下载PDF
谚语理解和语义在线加工模式及影响其加工的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红英 张辉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2009年第5期9-18,共10页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介绍非字面语言研究领域中关于隐喻性谚语的几种理解和在线加工模式,阐述谚语的熟悉度、具体度和语境对谚语理解和在线加工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隐喻性谚语在线加工理论模式和实验的考察和述介,展现大脑对谚语作为... 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介绍非字面语言研究领域中关于隐喻性谚语的几种理解和在线加工模式,阐述谚语的熟悉度、具体度和语境对谚语理解和在线加工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隐喻性谚语在线加工理论模式和实验的考察和述介,展现大脑对谚语作为非字面语言的理解和认知机制,揭示现有的理论模式和假说的不足之处,指出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加工模式 语境 熟悉度 字面义 非字面义
原文传递
释“庚”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莹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6期33-35,共3页
"庚"字的本义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说。从对古今学者观点及"庚"字后起义项的分析来看,"庚"的本义应该是"有耳可摇之乐器"。其演变过程应为:"庚"从"有耳可摇之乐器"的本义引申... "庚"字的本义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说。从对古今学者观点及"庚"字后起义项的分析来看,"庚"的本义应该是"有耳可摇之乐器"。其演变过程应为:"庚"从"有耳可摇之乐器"的本义引申出"接续"义和"更替"义,表示天干第七位及年龄是"庚"的假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下载PDF
“因”的本义及其在先秦文献里的意义和用法——对《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学的思考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会兵 胡龙秀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因"是一个常用汉语词。在先秦文献里,"因"处于虚化过程中,其词性、意义和用法看似十分复杂,但如果明确了"因"的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席子)之意",则该字的各种意义和... "因"是一个常用汉语词。在先秦文献里,"因"处于虚化过程中,其词性、意义和用法看似十分复杂,但如果明确了"因"的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席子)之意",则该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就如网在纲,纲举目张,十分清晰明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 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用法
下载PDF
现代汉语常用词中比喻的层次和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银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7,192,共12页
比喻在现代汉语常用词里的层次及在词义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层次性在造词法上表现为比喻造词有三种情形:一是只出现喻体。二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的共现式。三是本体在后喻体在前的共现式。三种情形都分别与构词法的特定类型形成对应关... 比喻在现代汉语常用词里的层次及在词义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层次性在造词法上表现为比喻造词有三种情形:一是只出现喻体。二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的共现式。三是本体在后喻体在前的共现式。三种情形都分别与构词法的特定类型形成对应关系。由此显示了常用词构成理据的不同类型:深层理据和浅层理据。只出现喻体的词具有深层理据,本体喻体共现的词具有浅层理据。深层理据决定词义的整体和核心,浅层理据仅仅影响词义的局部,对词义有适度描写补充添加修饰的作用。辞书释义应该显示常用词中所含的比喻在层次、意义和理据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比喻造词 词素意义 词义 比喻义
下载PDF
隐喻、意义与实在——比较主义者视野下的隐喻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艳霞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3,共5页
在比较主义者的视野下论证这样一种观点,即隐喻是人类思维中概念的理论化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隐喻的存在并非仅是修饰性的目的。文中着重阐释了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和隐喻替代论者布莱克对比较主义的批判,在反驳布莱克关于"隐喻的... 在比较主义者的视野下论证这样一种观点,即隐喻是人类思维中概念的理论化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隐喻的存在并非仅是修饰性的目的。文中着重阐释了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和隐喻替代论者布莱克对比较主义的批判,在反驳布莱克关于"隐喻的象征性意义是还原的"这一论断的基础上,得出隐喻研究的本体论意义即在于"隐喻是实在的",为隐喻实在论进行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字面意义 象征性意义 还原 布莱克
原文传递
从动物喻义看英汉文化差异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桂敏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8-80,共3页
文章从3个方面对动物所产生的喻义和引起的联想加以分析,指出了英汉文化的相同点及差异性。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动物 差异性 汉文化
下载PDF
浅谈英语词汇在英美典型象征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甜 《技术与教育》 2010年第2期19-21,25,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三篇育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代表多层象征意义的英语词汇进行赏析,对英语词汇在小说中含义的理解以及所代表象征意义的阐释,进一步深层挖掘这些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是如何通过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等诸多方面的体现对象征... 本文通过对三篇育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代表多层象征意义的英语词汇进行赏析,对英语词汇在小说中含义的理解以及所代表象征意义的阐释,进一步深层挖掘这些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是如何通过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等诸多方面的体现对象征主义小说的作用,从而得出英语词汇学在象征主义文学作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词汇 象征主义 象征 寓意
下载PDF
从“十二生肖”的比喻义看汉英文化异同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殿恩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汉语“十二生肖”是汉语文化特有的。千百年来,人们以十二个动物名称,给人们排列不同的属相。这十二类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比喻义,折射出汉英文化的异同。讨论和研究它们的比喻义的异同,旨在提高人们对汉英文化认识的敏感性。
关键词 十二生肖 比喻义 文化 异同
下载PDF
比喻式成语的意义类型和词典释义
16
作者 龙青然 《云梦学刊》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在将这部分成语分成两大类对其表义方式加以分析并在严格区分其所表现的比喻义和形容义的基础上,我们对《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中有关成语条目的释义处理情况提出了商榷意见。
关键词 成语 比喻义 形容义 词典释义
下载PDF
《段注》对《毛传》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毓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有很高的训诂价值。《毛传》保留了不少先秦古汉语中词的本义用法。《段注》引用《毛传》求证许书本义,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段注》对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及在古代经典使用的假借义,也以《毛传》为... 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有很高的训诂价值。《毛传》保留了不少先秦古汉语中词的本义用法。《段注》引用《毛传》求证许书本义,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段注》对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及在古代经典使用的假借义,也以《毛传》为例作了有益的探讨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注 毛传 求证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下载PDF
论翻译中的映象再现
18
作者 余元玲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0-52,共3页
通过对形象意义的载体———映象在语言中对风格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重要影响的分析 。
关键词 映象 形象意义 风格意义 语境意义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夭”字形义释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琦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夭"字从大,甲骨文字形似人奔走之态。其本义自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夭,屈也,从大,象形"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为质疑这种普遍存在的误解,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对"夭"字形、义演变的梳理和审美内涵的追... "夭"字从大,甲骨文字形似人奔走之态。其本义自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夭,屈也,从大,象形"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为质疑这种普遍存在的误解,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对"夭"字形、义演变的梳理和审美内涵的追溯,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参照,进一步证明"夭"字本义为:奔走之人形,蕴含着生命的生机活力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 本义 演变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宋玉《对楚王问》唱和描写研究
20
作者 刘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6-23,共8页
文章讨论宋玉《对楚王问》中的关于楚歌唱和的问题。通过对其音乐的研究,文章认为:其演唱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相和;其歌曲性质属于先秦楚国民歌;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曲调由低而高,唱者与和者先在嗓音音高方面进行了比... 文章讨论宋玉《对楚王问》中的关于楚歌唱和的问题。通过对其音乐的研究,文章认为:其演唱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相和;其歌曲性质属于先秦楚国民歌;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曲调由低而高,唱者与和者先在嗓音音高方面进行了比较,而“引商刻羽”的转调行腔描写,则是两者演唱技巧的比较。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文章认为:宋玉的楚歌唱和描写的喻义在于,说明自己既有极高的天赋,又有深厚的后天修为,而所谓的“遗行”,就是自己的“瑰意琦行”的人生追求,不能被士民众庶所理解,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对楚王问》 唱和描写 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