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田面水氮素的动态特征、模式表征及排水流失研究 被引量:89
1
作者 张志剑 董亮 朱荫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480,共6页
采用具有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田面水氮素的动态特征、模式表征及田间排水氮素流失 .施用尿素后 ,田面水氨氮、总氮浓度迅速增加 ;随时间的推移 ,田面水氮素浓度下降较快 .施氮后第 3— 4天 ,田面水氨氮 总氮比为 0 41—0... 采用具有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田面水氮素的动态特征、模式表征及田间排水氮素流失 .施用尿素后 ,田面水氨氮、总氮浓度迅速增加 ;随时间的推移 ,田面水氮素浓度下降较快 .施氮后第 3— 4天 ,田面水氨氮 总氮比为 0 41—0 91,随时间的推移 ,氨氮 总氮比呈下降趋势 .田面水总氮、氨氮浓度随时间动态下降的最佳拟合模式为指数、对数或乘幂型 .在控水灌溉下的水稻田 ,两次田间排水合计总氮流失负荷分别为 8 993— 2 9 131kg hm2 ,氮肥表观流失率随施氮量提高而逐渐下降 .施氮后一周是防止水稻田面水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氮素 动态特征 模式表征 流失 排水 农田 化肥 水体污染
下载PDF
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 被引量:99
2
作者 王晓玉 薛帅 谢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本研究对《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的大田作物的不同种类,根据2006—2011年报导的秸秆系数的实测值,研究确定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各类大田作物的秸秆系数取值,以数学模拟取值法对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进行取值,以相同或相似地... 本研究对《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的大田作物的不同种类,根据2006—2011年报导的秸秆系数的实测值,研究确定各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各类大田作物的秸秆系数取值,以数学模拟取值法对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进行取值,以相同或相似地区平均取值法、同类作物取值法确定其他作物取值。结果表明:水稻的秸秆系数取值变幅为0.74~1.33,全国平均值为1.04。小麦的变幅为1.05~1.41,全国平均值为1.28。玉米的变幅为0.93~1.30,全国平均值为1.07。豆类和薯类的变幅分别为1.13~1.86和0.42~0.75,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35和0.53。黄红麻和棉花的秸秆系数的变幅分别为1.22~2.23和2.41~4.09,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73和2.87。花生、油菜和芝麻的变幅分别为0.85~1.43、2.57~3.17和1.78~2.23,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99、2.90和1.89。甘蔗的秸秆系数在各省统一取值为0.34。甜菜和烟草的变幅分别为0.18~0.67和0.49~0.92,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37和0.66。"其他谷类"、"其他油料"和"其他麻类"的秸秆系数在各省取值均相同,分别为2.32、2.63和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作物 秸秆 秸秆系数 模拟
原文传递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76
3
作者 张岳桥 施炜 +3 位作者 李建华 王瑞瑞 李海龙 董树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00-1315,共16页
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论述了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包括弧形带展布特征、分带特征、分段特征、分层特征、构造变形样式、叠加变形特征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巴弧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大巴弧形... 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论述了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包括弧形带展布特征、分带特征、分段特征、分层特征、构造变形样式、叠加变形特征和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巴弧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大巴弧形成的机理不同于经典的碰撞造山模式,该弧形构造带经历了古生代大陆边缘伸展裂陷初始期、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雏形期和中晚侏罗世陆内造山定型期。造山作用前的古大陆边缘伸展作用及其产生的不规则边界形态对弧形带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其中先成的城口-房县弧形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早古生代沉积-岩浆作用,同时成为大巴弧形成的主导边界条件,而弧形带两端的基底隆起也起到了重要的限制作用。根据实际地质资料设计的简单沙箱模型模拟了这个弧形带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 构造变形样式 叠加变形 古构造应力场 构造物理模拟
下载PDF
智能化油气田建设关键技术与认识 被引量:64
4
作者 贾爱林 郭建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分析智能化油气田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解决方案、建设要点及国内外智能化油气田技术差异。智能化油气田主要包括实时监测、模型建立、决策与实施3个环节,其主要特征为"时效+协同+持续"。智能化油气田的核心是基于模型系统... 分析智能化油气田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解决方案、建设要点及国内外智能化油气田技术差异。智能化油气田主要包括实时监测、模型建立、决策与实施3个环节,其主要特征为"时效+协同+持续"。智能化油气田的核心是基于模型系统的最优化,包括4个层次:单井优化、生产优化、油气藏优化以及整体资产优化,最终追求的是系统的整体优化。智能化是智能化油气田建设的手段,实现油气田高效开发是其目的;数据是智能化油气田的基础与关键;智能化油气田决策的本质是基于模型的决策;建设智能化油气田需要高科技行业技术的配套支撑。中国与国外智能化油气田技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运作模式和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和研究团队、决策的时效性、不同专业人员的职责及开发对象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油气田 模型建立 决策与实施 实时监测
下载PDF
大钢锭凝固过程的温度场计算及缩孔疏松预测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庄 赵勇 +2 位作者 张沅 赵鹤林 杨燕棠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32,共10页
本文论述了大钢锭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开发出一套专用的有限元模拟程序。该软件包具有完备的前、后期处理功能,可方便地用于大钢锭凝固时的温度场计算及缩孔、疏松预测。利用6t和22t钢锭的实测数据对现有程序进行了验证,证明其具... 本文论述了大钢锭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开发出一套专用的有限元模拟程序。该软件包具有完备的前、后期处理功能,可方便地用于大钢锭凝固时的温度场计算及缩孔、疏松预测。利用6t和22t钢锭的实测数据对现有程序进行了验证,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度。以模拟程序为工具,用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了锭身锥度、锭身高径比、冒口侧壁保温条件、冒口端部保温条件及冒口锥度等工艺参数对钢锭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出132t和205t钢锭的优化锭型参数,并在实际生产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钢锭 温度场 铸造缺陷 数学模拟
下载PDF
施用尿素稻田表层水氮素的动态变化及模式表征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小治 朱建国 +1 位作者 宝川靖和 封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2-856,共5页
稻田表层水氮浓度高低是决定氨挥发、硝化、反硝化及径流氮排放多少的关键因素。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采用田间实验方法及原状土渗漏液,研究了不同尿素品种、不同施肥量在稻麦轮作下,稻田表层水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包膜尿素表现... 稻田表层水氮浓度高低是决定氨挥发、硝化、反硝化及径流氮排放多少的关键因素。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采用田间实验方法及原状土渗漏液,研究了不同尿素品种、不同施肥量在稻麦轮作下,稻田表层水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包膜尿素表现出明显的缓释特性,在基施情况下,表层水总氮和NH4+-N浓度低,始终接近对照水平,氮素通过径流和氨挥发损失的可能性很小。施普通尿素后表层水总氮素负荷及流失潜能随时间呈指数递减,而表层水NH4+-N浓度及氨挥发潜能在施肥后约50h内随时间呈指数增加,之后又随时间呈指数递减的趋势,表层水总氮(TN)和NH4+-N变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y=C0×e-kt,反应速率常数在不同施肥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施肥与降雨的时间间隔将是决定径流氮损失的关键因素。施尿素后4d内是控制水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在施尿素后1~4d内,稻田有较高的氨挥发潜能,而此后氨挥发损失的可能较小。适当增加田埂高度,或在施肥初期减少灌水以降低表层水深度,均可有效地减少径流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 动态变化 模式表征 包膜尿素
下载PDF
Root microbiota shift in rice correlates with resident time in the field and developmental stage 被引量:31
7
作者 Jingying Zhang Na Zhang +12 位作者 Yong-Xin Liu Xiaoning Zhang Bin Hu Yuan Qin Haoran Xu Hui Wang Xiaoxuan Guo Jingmei Qian Wei Wang Pengfan Zhang Tao Jin Chengcai Chu Yang Ba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13-621,共9页
Land plants in natural soil form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diverse root bacterial microbiota.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hows that these microbes are important for plant growth and health. Root microbiota compo... Land plants in natural soil form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diverse root bacterial microbiota.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hows that these microbes are important for plant growth and health. Roo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several model plants and crop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root microbiota vary throughout the plant's life cycl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We performed longitudinal dense sampling in field trials to track the time-series shift of the root microbiota from two representative rice cultivars in two separate locations in China. We found that the rice root microbiota vari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vegetative stages and stabiliz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roductive stage, after which the root microbiota underwent relatively minor changes until rice ripening. Notably, both rice genotype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luenced the patterns of root microbiota shift that occurred during plant growth.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Deltaproteobacteria in roo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vertime throughout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rice, while that of Betaproteobacteria, Firmicutes, and Gammaproteobacteria decreased. By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we identified biomarker taxa and established a model to correlate root microbiota with rice resident time in the field(e.g., Nitrospira accumulated from 5 weeks/tillering in field-grown rice). Our work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rice root microbiota establis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root microbiota time-series shift biomarker taxa residence time in the field developmental stages modeling machine learning
原文传递
300 kA铝电解槽电、磁、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茂 周孑民 王长宏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359,共6页
将标量电位法和磁标量位法相结合,开发了铝电解槽电场、磁场耦合计算模块,并导出了电磁力场以计算磁流体三维湍流流场及其界面波高.计算结果表明,垂直磁场基本呈现为反对称关系,水平电流对磁流体运动有显著影响,铝液流场形态基本对称,... 将标量电位法和磁标量位法相结合,开发了铝电解槽电场、磁场耦合计算模块,并导出了电磁力场以计算磁流体三维湍流流场及其界面波高.计算结果表明,垂直磁场基本呈现为反对称关系,水平电流对磁流体运动有显著影响,铝液流场形态基本对称,呈现为4个较大漩涡,铝液界面向中部隆起.将计算结果与测试值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用于铝电解槽生产和设计的物理场仿真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槽 电磁流场 数值模拟 耦合计算
下载PDF
寒区大坝温度场和渗流场耦合问题的非线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9
作者 赖远明 刘松玉 +1 位作者 邓学钧 J.M.Konrad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6-31,共6页
本文首先根据热传导理论和渗流理论 ,提出了带相变温度场和渗流场耦合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型和控制微分方程 ,然后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这一问题的有限元公式 ,最后给出了一个考虑了渗流影响的寒区大坝温度场的计算实例 .该例表明渗流场对寒... 本文首先根据热传导理论和渗流理论 ,提出了带相变温度场和渗流场耦合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型和控制微分方程 ,然后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这一问题的有限元公式 ,最后给出了一个考虑了渗流影响的寒区大坝温度场的计算实例 .该例表明渗流场对寒区大坝的温度场影响很大 ,在寒区大坝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 温度场 渗流场 耦合模型 非线性 寒冷地区
下载PDF
高地应力区深埋隧道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0
作者 靳晓光 李晓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01,共5页
结合高地应力区某深埋隧道工程,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掌子面推进过程中的围岩空间应力场状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当掌子面接近和通过某一断面时,围岩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发生相应的变化。隧道开挖对平面σx、σy的主要... 结合高地应力区某深埋隧道工程,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掌子面推进过程中的围岩空间应力场状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当掌子面接近和通过某一断面时,围岩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发生相应的变化。隧道开挖对平面σx、σy的主要影响范围约为0.5B,对围岩空间主应力和剪应力的影响范围约1.0B,对围岩位移和屈服接近度的影响范围分别为2.0B和1.0B。对高地应力区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确定合理的支护措施以及制定合理的开挖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区 深埋隧道 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研究的方法论 被引量:18
11
作者 贺仁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9-12,共4页
迄今为止,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研究过程缺少物理验证。作者从稳定判据的取得、负荷模型的建立以及仿真和建模的原则三个方面论证了现场观测在稳定问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动态仿真 负荷 建模 稳定问题
下载PDF
基于二次场的二维大地电磁有限元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小军 王家林 于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13-1117,共5页
引入基于计算二次场响应的方法,将其用于二维大地电磁数值模拟.导出了二维大地电磁二次场的表达式,在使用有限元法解偏微分方程时,利用二次场偏微分方程与总场偏微分方程的相似性,直接采用总场法中的系数矩阵作为二次场的合成矩阵.将根... 引入基于计算二次场响应的方法,将其用于二维大地电磁数值模拟.导出了二维大地电磁二次场的表达式,在使用有限元法解偏微分方程时,利用二次场偏微分方程与总场偏微分方程的相似性,直接采用总场法中的系数矩阵作为二次场的合成矩阵.将根据此原理所编制的二次场有限元法模拟软件,对几个典型模型进行了试算,并与传统总场模拟法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计算二次场的结果精度更高,更接近真实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有限元法 总场 二次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Landslide along the Contact between Loess and Neocene Red Mudstone 被引量:25
13
作者 WENBaoping WANGSijing +3 位作者 WANGEnzhi ZHANGJianmin WUYugeng WANGXing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The loess landslide along the contact between loess and Neogene red mudstone (NRM) is one of those that have occurred extensively and frequently in loess areas of Chin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is type... The loess landslide along the contact between loess and Neogene red mudstone (NRM) is one of those that have occurred extensively and frequently in loess areas of Chin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is type of landslides, a distressed loess slope being subjected to deformation along the loess-NRM contact was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rough approaches of field monitoring and laboratory physical modeling. Field observation and physical modeling shows that the slope deformation will experience two distinct processes: 1) laterally retrogressive and vertically progressive propagation, which was initiated by falling of the slope head; and 2) retrogressively separate mass sliding along the weak basal zone of the loess-NRM contact with minor sliding along the paleosols within the loess. Shear failure of the loess-NRM contact may initiate in the middle section, followed by a progressive propagation towards the slope toe and inner slop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essed slope are largely constrained by slope topography, the unique structur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ess and paleosols, and occurrence and nature of the loess-NRM contact. Rainfall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ope through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loess and soil of the loess-NRM contact. Additionally, improper style and intensity of cutting on the slope greatly enhance and accelerate the deformation course of the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landslide contact between loess and Neogene red mudstone deformation mechanism field monitoring physical modeling.
下载PDF
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建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印寒 高洪 +2 位作者 刘长英 马增治 李春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为有效解决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的控制问题,对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流透入深度对工件加热的影响及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工件的温度分布情况,描述了感应加热时工件温度随工件半径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将温... 为有效解决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的控制问题,对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流透入深度对工件加热的影响及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工件的温度分布情况,描述了感应加热时工件温度随工件半径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将温度场建模理论引入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研究中,给出了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的建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地解决电磁感应加热温度的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 集肤效应 温度场 建模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电站定日镜场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余强 徐二树 +1 位作者 常春 杨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0-97,155,共8页
塔式太阳能电站腔式吸热器内表面的能流分布特征不仅对于电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以1 MW"大汉"塔式太阳能电站的聚光–吸热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卡洛光... 塔式太阳能电站腔式吸热器内表面的能流分布特征不仅对于电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以1 MW"大汉"塔式太阳能电站的聚光–吸热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建立了定日镜场的动态仿真模型。根据最终的定日镜场布置,在给定太阳辐射模型下,不仅对春分日腔式吸热器内表面的平均能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模拟,同时对不同时刻的腔内能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镜场聚焦的入射能流主要分布在吸热器背侧和两侧表面。文中所得结论对吸热器的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流 定日镜场 腔式吸热器 建模 仿真
下载PDF
水中磁性运动目标信号的模型化检测 被引量:18
16
作者 林春生 向前 龚沈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5,共4页
使用均匀磁化旋转椭球体模型对水中磁性运动目标进行实时建模 ,通过对所建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实现对目标信号的模型化检测 ,并同时估计目标运动参数和磁性状态。采用模型化信号检测技术 ,在信号与背景噪声工作频带严重重叠的条件下 ,对... 使用均匀磁化旋转椭球体模型对水中磁性运动目标进行实时建模 ,通过对所建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实现对目标信号的模型化检测 ,并同时估计目标运动参数和磁性状态。采用模型化信号检测技术 ,在信号与背景噪声工作频带严重重叠的条件下 ,对目标检测信噪比可低至 0dB以下。采用模型化信号检测方法 ,对运动目标信号的检测可靠 ,虚警概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 信号检测 虚警概率 工作频带 目标检测 信噪比 背景噪声 模型化 目标识别 建模
下载PDF
重气扩散研究方法及其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远攀 钱新明 冯长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49-154,共6页
易燃易爆及有毒重气的泄漏扩散问题已成为工业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论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重气扩散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全尺寸现场实验、缩比现场实验、物理建模以及数学建模。指出:就现场实验而言,全尺寸现场实验比缩比... 易燃易爆及有毒重气的泄漏扩散问题已成为工业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论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重气扩散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全尺寸现场实验、缩比现场实验、物理建模以及数学建模。指出:就现场实验而言,全尺寸现场实验比缩比现场实验用的更广泛;物理建模中风洞实验比水槽实验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数学建模是所有方法中最具经济性和可重复性,但其精度和可靠性不如现场实验和物理建模。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偏重于数学建模,基础性的现场实验甚至是风洞物理模拟开展的也较少,不利于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考虑到现场实验的高风险和高代价,认为加强风洞物理建模及其与数学建模的结合将是未来重气扩散研究的主导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重气扩散 研究方法 现场试验 物理建模 数学建模
下载PDF
软弱地层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支护结构变形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白家设 赵绍鹏 +1 位作者 齐兵 杨开放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45-50,共6页
软弱地层浅埋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对围岩多次扰动,围岩稳定性差,施工过程支护结构变形和受力变化复杂,施工难度大。文中以南山路双连拱隧道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双连拱隧道左右洞各施工步序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化规律... 软弱地层浅埋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对围岩多次扰动,围岩稳定性差,施工过程支护结构变形和受力变化复杂,施工难度大。文中以南山路双连拱隧道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双连拱隧道左右洞各施工步序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化规律,着重观察并分析拱顶沉降、边墙收敛的量值及变化稳定过程,研究表明:(1)支护结构变形以竖向沉降为主,水平收敛较小;(2)后行洞的施工对先行洞围岩扰动较大,导致先行洞变形明显变大;(3)缩短台阶长度,及时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能有效改善结构受力,抑制隧道结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支护结构变形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矿井火灾的场量模型构建及其可视化仿真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翠平 曹志国 钟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2-908,共7页
为真实再现矿井火灾发展的变化及时空影响,探讨了矿井火灾的场量建模技术与其可视化仿真。基于矿山复合场的内涵,提出了面向矿井火灾的场量表达。经矿井火灾场量的空间几何特性、属性分布特性、运行状态特性、矢量方向特性及时序特性的... 为真实再现矿井火灾发展的变化及时空影响,探讨了矿井火灾的场量建模技术与其可视化仿真。基于矿山复合场的内涵,提出了面向矿井火灾的场量表达。经矿井火灾场量的空间几何特性、属性分布特性、运行状态特性、矢量方向特性及时序特性的建模分析,给出了适用于火灾场量的一体化模型结构,进而建立了分别用于描述井巷工程、通风网路及火灾烟流的空间几何场量模型、物理属性场量模型及气象参数场量模型。通过生成火灾场量的模型类与时序流程,实现了矿井火灾场烟流发展变化的三维可视化仿真。最后结合国内某矿山实际,验证了矿井火灾场量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火灾 场量 建模 可视化
下载PDF
地磁场的三维巡测和综合建模 被引量:16
20
作者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5-1039,共5页
在1967~1971年期间,美国POGO系列卫星进行了地磁场总强度测量,接着,1979~1980年MAGSAT地磁卫星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分量测量.自此之后,卫星磁测沉静了20年.近年来,这一领域又重新进入高潮,其标志是1999年2月丹麦发射Orsted磁测卫星,200... 在1967~1971年期间,美国POGO系列卫星进行了地磁场总强度测量,接着,1979~1980年MAGSAT地磁卫星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分量测量.自此之后,卫星磁测沉静了20年.近年来,这一领域又重新进入高潮,其标志是1999年2月丹麦发射Orsted磁测卫星,2000年7月德国发射CHAMP磁测卫星,2000年11月阿根廷/美国合作发射SAC-C卫星.这一时期的磁测卫星还有南非和澳大利亚的卫星,而欧空局计划在2009年发射三颗磁测卫星Swarm,,中国的地磁卫星也在积极筹备之中.在这20多年的"沉静"中,各国地磁学家潜心研究的结果把POGO-MAGSAT和Orsted-Champ-SAC两代磁测卫星和地面磁测连接在一起,催生了新型地磁场模型和地磁图---"地磁场综合模型"(comprehensive model of geomagnetic field,简称CM).如果说过去的地磁场模型只是对主磁场的形态描述,那么,新一代模型不仅包括地核主磁场模型,而且包括岩石圈磁场模型、电离层磁场模型、磁层磁场模型、内部感应磁场模型以及空间环型磁场模型,力求在更广的范围内,以更深入的物理内涵和更高的精度表述地球磁场的全貌.本文在评述C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下一代地磁模型的设想,讨论地球磁场三维巡测和综合建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卫星磁测 建模 地球电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