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薜荔榕小蜂(Blastophaga pumilae Hill)与薜荔(Ficus pumila L.)的共生关系 被引量:31
1
作者 马炜梁 吴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14,共6页
榕属(Ficus)植物皆具隐头花序,我国有120种,分布很广。榕小蜂与榕树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此类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发现了在同一个花序中雄花迟熟达一年的第一例植物;摸清了我国大陆新分布的薜荔榕小蜂的生活史;论述... 榕属(Ficus)植物皆具隐头花序,我国有120种,分布很广。榕小蜂与榕树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此类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发现了在同一个花序中雄花迟熟达一年的第一例植物;摸清了我国大陆新分布的薜荔榕小蜂的生活史;论述了发育的同步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其内容可作为了解榕属植物的隐头花序与榕小蜂特殊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传粉过程及体现在其中的生钫进化辩证法则的代表。因取材于分布最广的薜荔,敬为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了生动易得的倒证。文末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榕小蜂 薜荔 共生
下载PDF
薜荔叶及花序托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文珊 纪小苹 +1 位作者 王扬飞 方玉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5-56,共2页
Using orthogonal test, a systematic study was carried on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flavonoides from the leaves and the receptacle of inflorescence of \%Ficus pumila \%L., favourable parameters of this technol... Using orthogonal test, a systematic study was carried on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flavonoides from the leaves and the receptacle of inflorescence of \%Ficus pumila \%L., favourable parameters of this technology were selected out. The best conditions to extract total flavonoides are: 1∶40 ethanol solution of 70%, at 70~75℃ for four hour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more total flavonoides can be extracted from leaves than receptacle of inflorescenc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agents on total flavonoid extracting are also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总黄酮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薜荔瘦果的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文珊 方玉霖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首次对薜荔(FicuspumilaL.)瘦果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薜荔花被果胶含量为3270%,蛋白质含量为380%,总糖含量为2033%,总黄酮含量为1514%;薜荔种子果胶含量为1515%,蛋白质... 首次对薜荔(FicuspumilaL.)瘦果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薜荔花被果胶含量为3270%,蛋白质含量为380%,总糖含量为2033%,总黄酮含量为1514%;薜荔种子果胶含量为1515%,蛋白质含量为1570%,粗纤维含量为2620%,总黄酮含量为208%;种子含油率高达3013%,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UFA/SF)为1093;薜荔瘦果的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也很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瘦果 营养成分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广王不留行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魏伟 范春林 +3 位作者 王贵阳 唐海姣 王英 叶文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5-621,共7页
目的对薜荔Ficuspumila的干燥花序托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SephadexLH-20色谱柱、ODS色谱柱及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广... 目的对薜荔Ficuspumila的干燥花序托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SephadexLH-20色谱柱、ODS色谱柱及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广王不留行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2)、异槲皮苷(3)、槲皮苷(4)、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5)、二氢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6)、maesopsin6-O-β-D-glucopyranoside(7)、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8)、绿原酸(9)、原儿茶酸(10)、咖啡酸(11)、5-O-咖啡酰基一奎宁酸甲酯(12)、对羟基苯甲酸(13)、香草酸(14)、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5)、β-香树脂醇乙酸酯(16)、β-胡萝卜苷(17)、红花菜豆酸(18)、吐叶醇(19)、(1′S,6′R)-8′-hydroxyabscisicacid β-D-glucoside(20)和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acid(21)。结论化合物5~15、18、20和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8、12、15和20-2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王不留行 槲皮苷 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 绿原酸 红花菜豆酸 吐叶醇
原文传递
薜荔茎段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 被引量:14
5
作者 姜傲芳 田大伦 +3 位作者 谭晓风 张党权 曾艳玲 杨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薜荔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其丛生芽诱导和快繁技术.实验结果表明,B5为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各激素对诱导丛生芽的作用大小为:6-BA>NAA>KT>IAA,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B5+1 mg/L NAA+0.1 mg/L IAA+1mg/L KT... 以薜荔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其丛生芽诱导和快繁技术.实验结果表明,B5为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各激素对诱导丛生芽的作用大小为:6-BA>NAA>KT>IAA,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B5+1 mg/L NAA+0.1 mg/L IAA+1mg/L KT+2 mg/L 6-BA+蔗糖20 g/L+琼脂0.75%;生根培养基以B5+3 mg/L NAA+0.1 mg/L IAA+1 mg/L KT+2 mg/L6-BA+蔗糖20 g/L+琼脂0.7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茎段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薜荔(Ficus pumila L.)传粉的代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宏庆 陈勇 +1 位作者 鲁心安 马炜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6-69,共4页
种间关系中一方以自身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为对方所利用的现象便是一个物种为对方付出的代价。在中性的种间关系中,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无所谓代价;在偏性的种间关系中,受害者付出无谓的代价,受益者得到无偿的利益(如... 种间关系中一方以自身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为对方所利用的现象便是一个物种为对方付出的代价。在中性的种间关系中,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无所谓代价;在偏性的种间关系中,受害者付出无谓的代价,受益者得到无偿的利益(如寄主与寄生物、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传粉 雄瘿株 榕小蜂
下载PDF
信息化合物对薜荔榕小蜂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友铃 方丽娜 吴文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49-2957,共9页
爱玉子和薜荔均为桑科榕属植物,与薜荔榕小蜂保持稳定的共生关系,信息化合物在维系榕树与其传粉小蜂的共生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Y型嗅觉仪检测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对8种单一信息化合物和芳樟醇、苯甲醇和松油醇组成的混合信息化合... 爱玉子和薜荔均为桑科榕属植物,与薜荔榕小蜂保持稳定的共生关系,信息化合物在维系榕树与其传粉小蜂的共生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Y型嗅觉仪检测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对8种单一信息化合物和芳樟醇、苯甲醇和松油醇组成的混合信息化合物的趋向性反应。实验结果表明:3%和5%芳樟醇、5%的苯乙烯、7%苯甲醇、5%和7%松油醇以及7%金合欢醇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均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7%苯甲酸甲酯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有显著的趋避作用,香兰醛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的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从而表明信息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均显著影响薜荔榕小蜂的选择行为。5%芳樟醇、3%松油醇和3%苯甲醇的混合信息化合物组合对两种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具极显著的吸引作用,信息化合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极为显著。两种不同来源的薜荔榕小蜂对信息化合物反应的异同,表明两种不同来源的薜荔榕小蜂与各自宿主之间的化学通讯信号传导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两种不同来源的薜荔榕小蜂之间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在榕树接受期花序的挥发物成分中广泛存在并占较大比例的信息化合物(例如芳樟醇),可能与榕小蜂对寄主的远程定位有关,而近距离的专性定位却是依赖于各种信息化合物严格按一定浓度、比例组成的化学图谱。实验结果为榕-蜂共生体系的化学生态学理论研究和爱玉子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玉子 薜荔 信息化合物 传粉榕小蜂 Y型嗅觉仪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Ⅰ)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文珊 李凤玉 +2 位作者 郑翠芳 林纬 郭友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84,共4页
研究了薜荔种子的萌发特性,以及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的HNO3、KNO3以及GA溶液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植株薜荔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差异显著;浸种时间与种子发芽势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宜浓度的HNO3、KNO3以及GA溶液... 研究了薜荔种子的萌发特性,以及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的HNO3、KNO3以及GA溶液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植株薜荔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差异显著;浸种时间与种子发芽势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宜浓度的HNO3、KNO3以及GA溶液对薜荔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种子发芽 预处理
下载PDF
薜荔花粉的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文珊 刘剑秋 方玉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73-78,共6页
分析测定了薜荔花粉的营养成分. 研究结果表明, 其蛋白质含量为3988% , 氨基酸总量为3941% , 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456% , 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007m g/g, 氨基酸分为97 分, 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 分析测定了薜荔花粉的营养成分. 研究结果表明, 其蛋白质含量为3988% , 氨基酸总量为3941% , 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456% , 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007m g/g, 氨基酸分为97 分, 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质元素、脂肪酸和总黄酮等营养物质. 薜荔花粉资源丰富, 营养成分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花粉 营养成分 密源植物 氨基酸
下载PDF
任继学教授治消渴用药经验拾零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喜洁 宫晓燕 刘艳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吾师任继学教授从医60年,禀学渊深,精勤不倦,治疗消渴用药精当,疗效详实,笔者侍诊,介绍如下。鬼箭羽活血通络,推陈致新鬼箭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寒凉苦泄,破血通经,临床可用于瘀血所致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胸痹心痛及癥瘕瘀肿等。... 吾师任继学教授从医60年,禀学渊深,精勤不倦,治疗消渴用药精当,疗效详实,笔者侍诊,介绍如下。鬼箭羽活血通络,推陈致新鬼箭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寒凉苦泄,破血通经,临床可用于瘀血所致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胸痹心痛及癥瘕瘀肿等。任老用鬼箭羽活血通络,治疗消渴。消渴病久,本元虚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继学 消渴 临床经验 中医药疗法 临床用药 糖尿病
下载PDF
薜荔药材两种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毛彩霓 杨卫丽 刘明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比较薜荔水提取物与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薜荔水提取物与乙醇提取物对炎症的抗炎作用。结果:醇提取物对两种抗炎模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小鼠... 目的:比较薜荔水提取物与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薜荔水提取物与乙醇提取物对炎症的抗炎作用。结果:醇提取物对两种抗炎模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结论:薜荔药材乙醇提取物的抗炎效果优于水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提取物 抗炎
下载PDF
薜荔中的总黄酮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朝辉 丁芳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727-3729,共3页
采用超声提取技术对薜荔(Ficus pumila L.)叶、薜荔壳和薜荔子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以亚硝酸钠、硝酸铝和氢氧化钠为试剂,芦丁为对照,溶液浓度在10~50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519 9x+0.002 9... 采用超声提取技术对薜荔(Ficus pumila L.)叶、薜荔壳和薜荔子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以亚硝酸钠、硝酸铝和氢氧化钠为试剂,芦丁为对照,溶液浓度在10~50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519 9x+0.002 9,相关系数为0.999 9。在合适的提取条件下,测得薜荔叶、薜荔壳和薜荔子中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7.05%、3.94%和2.54%。结果表明,薜荔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在薜荔壳和薜荔子中的,对薜荔黄酮的提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ficus pumila l.) 总黄酮 超声提取 芦丁
下载PDF
奶母果水提物对免疫低下小鼠胸腺和脾脏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文瑛 汪选斌 +5 位作者 张晓燕 宋根伟 姚霜 杨建业 熊先明 李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观察奶母果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奶母果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法制作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奶母果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给... 目的观察奶母果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奶母果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法制作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奶母果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给予1.517 g/(kg.d)、3.033 g/(kg.d)、6.066 g/(kg.d)奶母果提取物,阳性对照组给予1.820g/(kg.d)淫羊藿提取物,给药10 d,测定胸腺、脾脏系数。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的胸腺系数、脾脏系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奶母果3个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对模型小鼠下降的胸腺、脾脏系数均有升高作用,奶母果中剂量组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结论奶母果水提取物可升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和脾脏系数,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母果 小鼠 胸腺系数 脾脏系数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薜荔中的芦丁和绿原酸含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朝辉 丁芳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第5期37-40,共4页
采用HPLC法对薜荔不同部位中的芦丁和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采用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对薜荔叶、薜荔壳和薜荔籽中的芦丁和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芦丁和绿原酸在25~200μg/m L范... 采用HPLC法对薜荔不同部位中的芦丁和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采用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对薜荔叶、薜荔壳和薜荔籽中的芦丁和绿原酸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芦丁和绿原酸在25~200μg/m L范围内的浓度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和99.2%;薜荔不同部位中绿原酸的含量顺序为:薜荔叶>薜荔壳>薜荔籽;薜荔叶中芦丁含量远远大于薜荔壳和薜荔籽。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明确了解薜荔中不同药用部位绿原酸及芦丁的含量差异,这将为薜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芦丁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薜荔概述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翠娥 梁瑞红 +1 位作者 刘伟 刘成梅 《农产品加工(下)》 2007年第2期18-19,25,共3页
对我国民间传统用于制作凉粉的植物胶薜荔进行研究,简要介绍了薜荔的民间食用途径、药用价值、营养成分和凝胶特性以及开发利用,为其研究开发提供基本参考资料。
关键词 薜荔 植物胶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薜荔果实乙醇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晶晶 李均 +2 位作者 陈炳华 连俊蕊 李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以不同体积分数(20%~95%)乙醇为溶剂,室温下经超声波辅助浸提,获得薜荔果实乙醇提取液.分别采用还原力法、DPPH法、TEAC法和FRAP法评估了不同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提取液中总酚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不同体... 以不同体积分数(20%~95%)乙醇为溶剂,室温下经超声波辅助浸提,获得薜荔果实乙醇提取液.分别采用还原力法、DPPH法、TEAC法和FRAP法评估了不同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提取液中总酚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获得的薜荔果实提取液表现出不同的还原力,清除DPPH.、ABTS.+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不同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80%,95%,60%,40%,20%,其中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提取液的还原力、清除自由基及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在700 nm处吸光值为1.04,清除DPPH.半清除率质量浓度为2.20 mg·mL-1,TEAC值为2.36,FRAP值为157.1,此结果与其提取液中总酚的质量分数(2.50%)最高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果实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薜荔榕小蜂与薜荔生活期的配合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光坦 李宏庆 +1 位作者 马炜梁 陈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3-75,共3页
The female flowers in the female syconia( Ficus pumila L., Moraceae) blossom and bear fruit once a year, while the male flowers in the gall syconia ( F. pumila L.) do so twice a year.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enerati... The female flowers in the female syconia( Ficus pumila L., Moraceae) blossom and bear fruit once a year, while the male flowers in the gall syconia ( F. pumila L.) do so twice a year.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enerations of female fig wasps ( Wiebesia pumilae (Hill) Wieb., Agaonidae) start flying out of the gall flowers in the gall syconia at the time when the male flowers are in bloom. Such synchronism ensures that the female flowers can be pollinated and bear fruit, and provides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wasps to complete the life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榕小蜂 薜荔 共生 生活期 出飞期
下载PDF
薜荔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月 肖雄 +3 位作者 宋小平 陈光英 严琳琳 韩长日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4-837,共4页
目的:研究薜荔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薜荔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蒲... 目的:研究薜荔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薜荔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蒲公英萜醇乙酸酯(2)、(23Z)-cycloart-en-3β,25-di-ol(3)、3β-acetoxycycloartan-24-al(4)、(24R)-6β-hydroxy-24-ethyl-cholest-4-en-3-one(5)、β-谷甾醇(6),7-keto-β-sitosterol(7)、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8)、pubinernoid A(9)、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hol(10)、羟吲哚(11)。结论:其中,化合物4和9~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和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三萜 甾醇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的薜荔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Beas-2b细胞抗衰老活性
19
作者 莫世儒 叶小梅 +2 位作者 王诚远 王刚 谢建华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307-315,394,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薜荔果、茎、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缓解由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肺部细胞衰老能力进行研究。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μL·min^(-...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薜荔果、茎、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缓解由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肺部细胞衰老能力进行研究。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μ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原(ESI),正负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Msdial进行数据库比对和参考已报道文献对薜荔果、茎和叶3种部位的水提物进行化学成分表征。建立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衰老模型,测定薜荔果、茎、叶3种水提物对细胞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成功鉴定出薜荔果、茎、叶水提物中的33种化学成分,发现薜荔3种水提物在适宜质量浓度范围内对Beas-2b细胞无明显毒性,50μg·mL^(-1)的薜荔茎和叶水提物对细胞衰老有一定缓解作用。结果表明UHPLC-QTOF-MS法灵敏度高,分析快速,结果可靠,能够全面快速分析和鉴定薜荔不同部位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薜荔具有潜在的抗细胞衰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组分 细胞衰老
下载PDF
影响薜荔叶黄酮含量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文珊 王扬飞 +2 位作者 黄泽豪 朱锦懋 方玉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1-83,共3页
研究了取样时期、取样部位及烘干温度对薜荔叶片黄酮含量及提取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薜荔叶黄酮含量在一年中波动显著 ,光照条件和植株类型对薜荔叶黄酮含量的影响显著 ;老龄叶的黄酮含量高于幼龄叶 ;
关键词 薜荔叶片 黄酮 提取率 天然抗氧化剂 烘干温度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