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刍议——美国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刘亚军
曹军婧
-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9,共7页
-
文摘
"三毛"漫画形象纠纷案引起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关于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广泛讨论。由于缺乏法律的规定和理论的支撑,此种权利纠纷案件的审判结果或有失公平,或有失统一。本文通过对美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由来的历史介绍及其保护的现实考量,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实践中所采取的综合保护模式,参考美国判例法中所形成的保护标准,关注与研究典型案例,必要时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确立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标准。
-
关键词
商品化权
虚拟角色
保护模式
保护标准
-
Keywords
merchandising right
fictional characters
protection mode
protection standard
-
分类号
D971.2
[政治法律—法学]
D913
-
-
题名角色商品化再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阁霞
-
机构
烟台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
出处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8,共11页
-
文摘
角色商品化包括对知名虚构角色和真实人物人格特征的商品化。对于虚构动漫形象,通常是用版权法的保护模式,但版权法无法提供对角色姓名的单独保护。对于真人以及由真人扮演的虚构角色,无论是现行商标法、民法还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人格特征的保护都有不逮之处。只要能使相关公众将该特征与该知名角色相关联,对于可商品化的角色特征都应提供保护。从利益平衡角度,角色商品化的保护应当设立一定的期限。构建角色商品化的法律保护模式,应当在民法典中引入形象权来保护自然人以及由自然人扮演的知名角色的人格特征,还应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来对形象权所无法涵盖的知名角色特征提供保护。
-
关键词
知名角色
虚构角色
商品化
形象权
-
Keywords
well-known characters
fictional characters
merchandising
publicity right
-
分类号
D923.4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徐艳
-
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
文摘
本文在分析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概念和构成要素基础上,探讨法律对其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善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现实保护,并为将来独立性权利的建立奠定基础。
-
关键词
虚拟角色
商品化权
法律保护
-
Keywords
fictional characters
merchandising right
legal protection
-
分类号
D905.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托妮·莫里森的人物命名方式及其翻译
被引量:8
- 4
-
-
作者
陈法春
-
机构
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
出处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
文摘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人物命名方式 ,利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 ,暗示他们的命运 ,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 ,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因为这些名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超出作为指代特定人物的符号的范畴 ,不宜简单地音译 ,而应根据每个名字相应的文化内涵 ,灵活多变地采取音译、意译、转译。
-
关键词
文学作品人物姓名翻译
托妮·莫里森
音译
意译
不译
-
Keywords
the translation of fictional characters' names
Toni Morrison
transliteration
translating the meaning of fictional names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keep the name as it i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从赛普蒂默斯看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和人物中心论
被引量:3
- 5
-
-
作者
蔡斌
-
机构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2-35,共4页
-
文摘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中的主观真实论和人物中心论入手,着力于解读《达洛卫夫人》中的疯子形象—赛普蒂默斯的意识片断。伍尔夫反对物质主义者强调躯体忽视心灵,主张描写人物心理的真实。人物貌似无序的意识片断是客观事物在人物头脑中的反映。
-
关键词
主观真实论
弗吉尼亚·伍尔夫
意识
人物中心论
-
Keywords
fragmented thoughts
subjective realism
the key role of fictional characters
objective reflection
-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虚构人名的指称和涵义
- 6
-
-
作者
刘琼
殷正坤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
出处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5-362,共8页
-
基金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全球审视科学与精神"研究项目(GPSSMAP03)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6015)对本研究的资助
-
文摘
虚构人名的指称和涵义研究有重要的语言学、哲学和文学意义。本文运用两大主要名称理论,即簇摹状词理论和因果历史理论,分析虚构人名的指称及其获得,探讨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提出应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的整体观,并通过对虚构人名的语言学考察,重新探讨指称理论及其对哲学本体论和文学理论带来的新的启发。
-
关键词
虚构人名
指称
内涵
外延
-
Keywords
names of fictional characters,set description theory,causal theory of names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隐喻和象征——细读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化呈现艺术
被引量:5
- 7
-
-
作者
徐克瑜
-
机构
陇东学院文学院
-
出处
《陇东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
文摘
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氛围性(意境性)特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她小说中的意象描写不只是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机械复制和真实性的描绘与捕捉上,重要的是饱含着某种丰富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义"的审美象征意蕴。细读张爱玲的小说,不难发现这种意象化的呈现艺术主要表现在小说的景物、人物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
-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景物
人物
环境
意象化艺术
细读
-
Keywords
Zhang Ai-ling
fiction
natural landscapes
fiction characters
environments
the art of imagery presentation
close reading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