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筛查相关问题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雨薇 龚仁蓉 +2 位作者 许瑞华 蒋艳 龚姝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933,共5页
[目的]总结目前国际应对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期间发热筛查的相关证据.[方法]以关键词fever,screen,non-contact,infrared thermography or thermometers,thermal screening,thermal scanners,SARS,H1N1,MERS,2019-nCoV,发热筛查,按优先... [目的]总结目前国际应对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期间发热筛查的相关证据.[方法]以关键词fever,screen,non-contact,infrared thermography or thermometers,thermal screening,thermal scanners,SARS,H1N1,MERS,2019-nCoV,发热筛查,按优先级检索EBM Guidelines,Essential Evidence Plus,Dynamed,UpToDate,Jonna Briggs Institute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Clinical Key,Cochrane Library,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NHS evidence,中国临床指南协作网以及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8日,对检索出的相关文献就发热筛查相关问题进行证据总结.[结果]①启动发热筛查对控制疫情快速扩散十分必要,但不应将监测体温作为唯一的筛查措施;②红外热像仪与非接触红外额式温度计是目前可用于大规模人群快速筛查发热的工具;③红外测温装置仅可用于初步筛查发热病人,对于初筛发热者应再次复测体温;④前额、颞部、颈部是头颈部的热稳定区,进行颈侧和颞部测量时测量人员可避免直接面对被测量者;⑤推荐复测腋下温度;⑥推荐采用水银体温计或医用电子接触式温度计复测腋下温度,但应尽量减少水银体温计的使用;⑦采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远程连续体温监测代替传统的间断式体温监测,可在传染病留观中心和隔离病房中发挥巨大作用.[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启动发热筛查对控制疫情传播是必要的.但是需要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制定统一的筛查方案,包括选用合适的筛查设备、规范测量部位、统一发热参考标准,以提高发热筛查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筛查 红外测温仪 体温 体温测量仪 体温测量法
下载PDF
新冠肺炎流行期发热门诊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毅武 何彦琪 +4 位作者 蒋臻 刘鹏 陈瑶 赖世超 曹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流行病学史在发热门诊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的作用,有助于细化发热门诊的管理模式,提高发热门诊筛查效率,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0时至2020年2月11日24时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热... 目的探讨流行病学史在发热门诊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的作用,有助于细化发热门诊的管理模式,提高发热门诊筛查效率,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0时至2020年2月11日24时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具有流行病学史分为流行病学史组(试验组)和无流行病学史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区诊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NEWS评分、病原学检查结果、CT显示病毒性肺炎比例、候诊时间、COVID-19患者比例、入院构成比。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之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之间对比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423例,其中试验组患者927例,对照组患者1296例。两组在性别、NEWS评分、临床症状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年龄(35.00±12.80 vs 38.13±15.57岁)、发热患者比例(28.80%vs 32.75%)、候诊时间(31.72 vs 58.08 mi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T检查比例(37.54%vs 20.39%)、CT检查显示病毒性肺炎比例(9.77%vs 2.95%)、行COVID-19核酸检测比例(85.44%vs 56.75%)、入院率(16.72%vs 9.6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感病毒及鼻病毒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有必要调整发热门诊的运行管理模式,根据流行病学史对患者进行分区管理,以提高调筛查效率,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门诊 管理模式 流行期 流行病学史 感染 分区诊疗 筛查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危重症发热患者筛查病房的建立与管理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九红 黄伶智 +4 位作者 周雯 周艳红 谢霞 谢娟玉 黄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211-214,共4页
如何确保急危重症发热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又不造成交叉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我院设立急危重症发热患者筛查病房的方法及管理注意事项,为各医疗机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 急危重症患者 筛查病房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医用红外热像在发热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力 韩溟 孙晶环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体温异常是患病的一个常规指标。红外热像(Infrared thermography,IRT)是一种快速的、被动的、非接触式和非侵入式的能够替代传统临床温度计的体温监测装置。此外,IRT还可以绘制人体表面温度图。过去五十年里,医学领域是IRT应用最活跃... 体温异常是患病的一个常规指标。红外热像(Infrared thermography,IRT)是一种快速的、被动的、非接触式和非侵入式的能够替代传统临床温度计的体温监测装置。此外,IRT还可以绘制人体表面温度图。过去五十年里,医学领域是IRT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继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取得成功之后,IRT又在人体发热筛查研究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简要回顾了IRT仪的主要发展阶段,又介绍了IRT在红外发热筛查中的研究现状。而且,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医用IRT的标准化情况,以期为我国未来医用IRT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红外热像 发热筛查 标准化 体温测量
下载PDF
风险筛查联合精准管理模式对发热门诊急性支气管炎留观患者康复效应、临床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华俊 郭玲 相影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风险筛查联合精准管理模式对发热门诊急性支气管炎留观患者康复效应、临床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门诊急性支气管炎留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风险筛查联合精准管理模式对发热门诊急性支气管炎留观患者康复效应、临床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门诊急性支气管炎留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精准管理组和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精准管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精准管理模式干预,联合组在精准管理组基础上增加风险筛查干预。观察三组康复效果、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联合组发热消退、咳嗽消失、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精准管理组,精准管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精准管理组,精准管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三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项评分高于精准管理组,精准管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护理满意度优于精准管理组,精准管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筛查联合精准管理模式对发热门诊急性支气管炎留观患者干预效果显著,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门诊 急性支气管炎 风险筛查 精准管理模式
下载PDF
不同穿戴体温测量设备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热筛查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倩 李红霞 +2 位作者 李宝珍 叶峰 章琦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2期49-52,共4页
本文在总结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梳理出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并对比常见体温筛查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体温筛查时应根据筛查人群和场景选择合适的体温筛查工具,总结智能手环的应用特点和优势... 本文在总结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梳理出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并对比常见体温筛查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体温筛查时应根据筛查人群和场景选择合适的体温筛查工具,总结智能手环的应用特点和优势,以期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 发热 体温筛查
下载PDF
红外额式体温计在发热门诊中对于发热筛查的价值及最佳界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彩红 林可可 +1 位作者 李晓光 汲燕波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0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评价红外额式体温计在筛查发热患者中的价值,并找出其用来判断发热的最佳界值,为临床使用红外额式体温计提供依据。方法固定专人测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2018年6月1日-8月30日就诊的1176例患者体温,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使用红... 目的评价红外额式体温计在筛查发热患者中的价值,并找出其用来判断发热的最佳界值,为临床使用红外额式体温计提供依据。方法固定专人测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2018年6月1日-8月30日就诊的1176例患者体温,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使用红外额式体温计与水银式体温计分别测量。结果1176例患者中,男性529例(45%),女性647例(55%),平均年龄(36.91±16.46)岁。Band-Alman结果显示额温腋温测量一致性较好。水银式体温计测量腋温为(38.31±0.67)℃,红外额式体温计测量额温为(37.30±0.77)℃,二者平均差值(1.01±0.64)℃(1=53.774,P<0.001)。体温正常组、低热组、中热组、高热组的腋温和额温差值分别为(0.25±0.55).(0.83±0.50)、(1.08±0.66).(1.33±0.70)℃,1值分别为2.180.35.721.36.760及25.710,均P<0.05。红外额式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灵敏度为0.482,特异度为0.91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P<0.001,95%CI为0.650~0.811。最大约登指数为0.477,所对应的界值为37.05℃。结论红外额式体温计测量体温与水银体温计所测得的腋温存在一定差异,前者比后者低。而且随着体温的升高,差异增大。红外额式体温计可在发热门诊中使用,由于临床使用红外额式体温计进行体温测定时读数只能到小数点后1位,但应以37.0℃作为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发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红外额式体温计 发热筛查 界值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患者电话初筛未识别对院前急救人员防护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扬 李楠 +1 位作者 赵婷婷 张弛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5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电话初筛未能识别的发热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防护的影响,以判别防护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42例电话初筛未识别的发热患者,统计初筛识别的症状、体温情况及后期随访,...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电话初筛未能识别的发热患者对院前急救人员防护的影响,以判别防护标准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42例电话初筛未识别的发热患者,统计初筛识别的症状、体温情况及后期随访,对院前出诊急救人员采用调查问卷形式统计院前未识别发热的原因、到现场后能接受的最低防护标准。结果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6~93岁,平均年龄(72.26±18.31)岁;初筛识别症状:呼吸系统10例,心血管系统5例,神经系统16例,其他10例,无症状1例;低热患者23例,中等度热患者14例,高热患者5例;后期回访确诊病例2例,疑似病例2例,密接病例1例。电话初筛未能识别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或报警人瞒报(91.70%)、患者或报警人体温测量数据不真实(74.39%)和患者身边无体温计(46.71%),占前3位,到现场后能接受的最低防护标准为普通发热病例转运标准。结论加强社会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的宣教,避免出现瞒报、虚报、不报的现象,降低初筛未能识别发热的发生率,提高院前日常急救的防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 初筛 未识别 院前 防护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甲型H1N1流感病例筛查流程应用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褚加静 李晓倩 仇瑶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甲型H1N1流感的筛查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感染。方法从细化、优化流程着手,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筛查流程,包括开设发热患者专用入口、对患者作胶体金筛...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甲型H1N1流感的筛查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感染。方法从细化、优化流程着手,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筛查流程,包括开设发热患者专用入口、对患者作胶体金筛查和微生物咽拭子检测,同时检测各区域排风系统通风速度及通风量,规范发热门诊防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护理流程及疫情上报制度,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医护人员。结果2009年5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共接诊发热患者13762例次,日均接诊112例次,其中完成排查3753例次,收治隔离观察158例,确诊病例46例,投入医生7人、护士15人。发热门诊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程运作顺畅,疫情报告及时准确。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筛查流程切实可行,但仍需在今后的应用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发热门诊 筛查流程
下载PDF
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对比
10
作者 张楠 王凡 +3 位作者 王晶晶 袁双龙 张丽 逄崇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24期3633-3638,共6页
目的 比较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体温测量值的差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8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同时使用监护仪体温传感器、... 目的 比较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体温测量值的差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8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同时使用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并比较三者间的差异。结果 3种体温计测量体温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3种体温测量方法在夏季、冬季、发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为金标准,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的灵敏度分别是94.444%、79.914%,特异度分别是99.731%、93.279%。监护仪体温传感测量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P<0.05)。监护仪体温传感器、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测得体温值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体温值差值相比分别有1.19%(10/840)、2.62%(17/84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监护仪体温传感器更适合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仪体温传感器 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 发热筛查 体温测量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医用帐篷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利群 谢楠 +2 位作者 陈瑶 赖世超 曹钰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290-1293,共4页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急搭建4顶医用帐篷对发热患者进行集中筛查,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也缓解了急诊科的压力,提高了发热患者的就诊效率。之后为积极响应国家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政策,又调整为5...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急搭建4顶医用帐篷对发热患者进行集中筛查,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也缓解了急诊科的压力,提高了发热患者的就诊效率。之后为积极响应国家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政策,又调整为5顶帐篷以进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该文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用帐篷的功能设置、人员安排和防护措施,旨在分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紧急搭建医用帐篷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医疗机构的医用帐篷搭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 医用帐篷 筛查
原文传递
复合检测5种重要发热病原悬浮芯片筛查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永莉 王静 +2 位作者 杨宇 孙肖红 王旺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77-84,共8页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人禽流感病毒、鼠疫耶尔森菌、SARS冠状病毒、结核分枝杆菌5种发热病原抗体蛋白悬浮芯片方法。方法分别用各病原体的诊断抗原耦联不同编码的微球作为反应载体,采用间接反应模式,建立蛋白悬浮芯片方法检...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人禽流感病毒、鼠疫耶尔森菌、SARS冠状病毒、结核分枝杆菌5种发热病原抗体蛋白悬浮芯片方法。方法分别用各病原体的诊断抗原耦联不同编码的微球作为反应载体,采用间接反应模式,建立蛋白悬浮芯片方法检测引起发热体征的5种病原的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对人血清中的流感、禽流感、鼠疫、SARS、肺结核等特异性抗体进行复合检测。结果建立的蛋白悬浮芯片5种病原抗体快速筛查系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检测鼠抗流感NPIgG、兔抗禽流感H5N1IgG、兔抗鼠疫F1IgG、兔抗SARSNIgG、兔抗结核分枝杆菌IgG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68.80ng/ml、69.40ng/ml、6.30ng/ml、15.50ng/ml、1.60ng/ml。结论重要发热病原悬浮芯片快速筛查系统能快速、敏感、特异、同时检测人血清中的5种病原抗体,对口岸出入境人员是否携带病原的快速筛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病原 悬浮芯片 集合检测 免疫学 筛查
原文传递
Four FDA-approved drugs exhibited inhibition effect on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 vitro
13
作者 WANG Tian-tian YIN Zhi-yun +11 位作者 DENG Ya-li ZHU Qiong ZHOU Min HU Si-jing Wu Qiao-li JIN Jia-yin ZHANG Dan-na LIU Xi-jia JIANG Bo-yong SHEN Shu DENG Fei SHI Jun-mi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2年第23期11-17,共7页
Objective:To screen the anti-SFTSV drugs from 1430 FDA-approved drugs via mini-genome system,and to investigate which stage of the infection process could be suppressed by the identified drugs.Methods:The SFTSV mini-g... Objective:To screen the anti-SFTSV drugs from 1430 FDA-approved drugs via mini-genome system,and to investigate which stage of the infection process could be suppressed by the identified drugs.Methods:The SFTSV mini-genome system was used to screen drugs with inhibitory effect on SFTSV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and the 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of each drug was calculated by drug concentration gradient inhibition experiment.Drugs were used to pre-incubate with virus and then incubate with cells,to incubate with virus and cells simultaneously,to incubate with cells after virus invading into cells,or to incubate during the whole infection process,and then qRT-PC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viral RNA copies in the culture supernatant.Thes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drugs on SFTSV indifferent stages of the whole process including virion stability,entry and post-entry stages,so as to clarify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these drugs.Results:Four drugs including Mycophenolate mofetil,Mycophenolic acid,Nitazoxanide,and Vidofludimus were identified having efficie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SFTSV RNA replication via minigenome system,with the IC_(50) of 0.014μmol/L,0.627μmol/L,1.283μmol/L,and 0.059μmol/L,respectively.All four drugs showed effective inhibition when adding during the whole SFTSV infection process as well as the post-entry stage.Conclusion:Mycophenolate mofetil,Mycophenolic acid,Nitazoxanide and Vidofludimus show efficient anti-viral effects on SFTS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Drug screening Antiviral effect Inhibition phase
下载PDF
发热门诊3063例患者甲型H1N1流感筛查
14
作者 罗洁 卢业成 +7 位作者 张复春 洪文昕 余卫华 胡凤玉 陈铿 尹炽标 唐小平 杨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探索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9年5月2日-10月31日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甲型H1N1流感筛查,并对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06...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探索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9年5月2日-10月31日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甲型H1N1流感筛查,并对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063例接受筛查的病例中,共有272例(8.88%)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其中重症病例23例(8.46%)。190例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咽痛和头痛等。重症病例可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心电图改变及影像学检查显示肺炎。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季节性流感相似,但传染性较强。随着重症病例的增多,筛查时应加强心肌酶谱检测以及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发热门诊 筛查
原文传递
大学生“证书热”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15
作者 方妍 《现代教育论丛》 2010年第8期64-67,共4页
目前,高校大学生"证书热"已蔚然成风,职业资格证书成了高校大学生择业的"敲门砖"和"通行证",甚至已经有了与毕业证和学位证并驾齐驱的重要性。本论文从社会分工、就业形势、筛选功能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 目前,高校大学生"证书热"已蔚然成风,职业资格证书成了高校大学生择业的"敲门砖"和"通行证",甚至已经有了与毕业证和学位证并驾齐驱的重要性。本论文从社会分工、就业形势、筛选功能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证书热"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指出高校应调整侧重以知识考察为主的教学测评体系、以提高素质为基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书热” 筛选功能 教学改革 就业指导
下载PDF
基于灰色筛选法联合多元分析法的癌性发热处方规律分析及新方发现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芝娴 陈江锋 郭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849-2857,共9页
癌性发热是进展期恶性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目前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研究较局限,缺乏从病-症-证多个维度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归纳研究,癌性发热的治疗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该研究通过收集中医... 癌性发热是进展期恶性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目前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研究较局限,缺乏从病-症-证多个维度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归纳研究,癌性发热的治疗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该研究通过收集中医治疗癌性发热的文献,总结出常见的证型有阴虚型、气虚型、阳虚型、血瘀型、湿热蕴结型、热毒炽盛型和肝经郁热型,并从中提取出中药处方257首,单药249味,对药物药性构成分析发现癌性发热治疗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对药物进行Apriori关联分析发现二、三项关联药物主要为地黄、牡丹皮、青蒿、鳖甲、知母。灰色关联度前5位为补骨脂、柴胡、麦芽、黄芩、神曲,并演化得到7个新处方。结果表明癌性发热的治疗可从病-症-证入手,滋阴清热为辨病论治的重要大法,柴胡-黄芩配伍应用是对症治疗的体现,新处方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基于灰色筛选法联合多元分析法分析中医治疗癌性发热的处方规律,遵循了传统中医的黑箱结构,将方剂潜在规律显性化,开阔了其中医治疗思路,弥补了传统分析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辨证论治 灰色筛选 多元分析
原文传递
以非洲猪瘟病毒DNA聚合酶X为靶点的海洋药物计算机虚拟筛选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卓亚 李阳阳 +3 位作者 徐锡明 于日磊 魏志强 杨金波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从天然产物中高效快速地筛选出一批有效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苗头化合物,为寻找能抑制猪瘟蔓延的生物饲料提供线索。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以非洲猪瘟病毒DNA聚合酶X的DNA结合区为靶点,进行虚拟筛选,在陆生和海洋天然... 目的从天然产物中高效快速地筛选出一批有效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苗头化合物,为寻找能抑制猪瘟蔓延的生物饲料提供线索。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以非洲猪瘟病毒DNA聚合酶X的DNA结合区为靶点,进行虚拟筛选,在陆生和海洋天然产物中,化合物通过文献搜索和数据库查询明确部分天然产物的来源。结果从陆生天然产物库中筛选出16个苗头化合物,其中有5个源自中国;在海洋化合物数据库MarinChem3D中得到了59个苗头化合物,其中有8个源自中国。结论中国境内分布有13种潜在的具抑制非洲猪瘟效果的天然产物,其中大部分来源于海洋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天然产物 海洋化合物 非洲猪瘟病毒DNA聚合酶X 虚拟筛选
原文传递
非洲猪瘟病毒NP419L基因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与筛选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红芹 姜翠翠 +2 位作者 张鑫宇 夏晓莉 孙怀昌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为构建非洲猪瘟病毒(ASFV)shRNA表达质粒,以PCR扩增出非洲猪瘟病毒NP419L基因,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NP419L-GFP,将其转染NIH-3T3细胞,NP419L-GFP融合基因在细胞中获得表达。针对NP419L基因设计并合成5对... 为构建非洲猪瘟病毒(ASFV)shRNA表达质粒,以PCR扩增出非洲猪瘟病毒NP419L基因,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NP419L-GFP,将其转染NIH-3T3细胞,NP419L-GFP融合基因在细胞中获得表达。针对NP419L基因设计并合成5对干扰序列,将其连接到RNAi表达载体pSuper中,构建干扰质粒pSuper-shNP419L-A,B,C,D,E,将质粒pNP419L-GFP和pSu-per-shNP419L-A,B,C,D,E分别共转染NIH-3T3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干扰效率。结果显示,5个干扰质粒均能抑制NIH-3T3细胞中NP419L-GFP融合基因的表达,其中pSuper-shNP419L-A,B的抑制效果较好,在87%以上,与pSuper-shNP419L-C,D,E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出针对ASFV NP419L基因的RNA干扰质粒,并筛选出了有效沉默NP419L基因的干扰序列,为进一步体内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NP419L基因 RNA干扰 筛选
原文传递
Trans Complementation of Replication-defective Omsk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for Antiviral Study 被引量:4
19
作者 Qiuyan Zhang Na Li +5 位作者 Chenglin Deng Zherui Zhang Xiaodan Li Kentaro Yoshii Hanqing Ye Bo Zh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12-422,共11页
Omsk hemorrhagic fever virus(OHFV) is a tick-borne flavivirus classified as a biosafety level-4(BSL4) pathogen. Studies of OHFV are restricted to be conducted within BSL4 laboratories. Currently, no commercial vaccine... Omsk hemorrhagic fever virus(OHFV) is a tick-borne flavivirus classified as a biosafety level-4(BSL4) pathogen. Studies of OHFV are restricted to be conducted within BSL4 laboratories. Currently, no commercial vaccines or antiviral drugs are available against OHFV infection. In this study, we recovered a replication-deficient OHFV with an NS1 deletion(OHFVDNS1) and reporter virus replacing NS1 with the Gaussia luciferase(Gluc)(OHFV-ΔNS1-Gluc). Both the defective OHFVDNS1 and OHFV-ΔNS1-Gluc virus could only replicate efficiently in the BHK21 cell line expressing NS1(BHK21NS1) but not in na?ve BHK21 cells. The Gluc reporter gene of OHFV-ΔNS1-Gluc virus was maintained stably after serial passaging of BHK21NS1 cells and was used to surrogate the replication of OHFV. Using NITD008, OHFV-ΔNS1-Gluc virus was validated for antiviral screening, an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in a 96-well plate format with a calculated Z0 value above 0.5. The OHFV-ΔNS1-Gluc reporter viru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antiviral screening as well as viral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studies in BSL2 labora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sk HEMORRHAGIC fever virus(OHFV) TRANS COMPLEMENTATION NS1 Gaussia luciferase(Gluc) ANTIVIRAL screening
原文传递
非接触式红外线耳温计在快速门诊发热患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广斌 江少峰 +2 位作者 胡昕 黄金清 马承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红外线耳温计在门诊发热患者筛查的应用中产生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4例门诊检查患者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体温,同时对照水银体温计,利用高低温湿度试验箱模拟门诊环境的温湿度变化,分析对红外线耳温计产生的误差。结... 目的:研究红外线耳温计在门诊发热患者筛查的应用中产生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4例门诊检查患者使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体温,同时对照水银体温计,利用高低温湿度试验箱模拟门诊环境的温湿度变化,分析对红外线耳温计产生的误差。结果:在实际使用中,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在36—39℃测量结果的相关性r=0.818,环境湿度、温度对测量结果有影响,二者独立作用。结论:影响红外线耳温计测量结果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温度和湿度,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避免二者所带来的误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耳温计 水银体温计 发热患者筛查 误差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