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鲁岚 马淑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输血患者9 264例,分析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9 26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反应49例,发生率为0.529%,其中无溶血反应.过敏反... 目的探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输血患者9 264例,分析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血类型、临床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9 26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反应49例,发生率为0.529%,其中无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生例数为37例,占总输血患者的75.51%,发热反应12例.对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冷沉淀这4种常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小板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的未成年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18岁的成年组,有输血史、过敏史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液病区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白细胞滤器输注红细胞的患者中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输注血小板、有输血史或过敏史、未成年或血液病区的患者应更加警惕输血不良反应,可积极采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研究及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志民 刘月富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3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结构及其特点,探讨导致临床输血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输血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87例为研究组,分析临床输血反应结构及其特点,随机选择同期到该院输血但未发生...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结构及其特点,探讨导致临床输血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输血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87例为研究组,分析临床输血反应结构及其特点,随机选择同期到该院输血但未发生输血反应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就两组对应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输血不良反应结构为:过敏反应占比50.57%;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比48.27%,输血后紫癜占比1.15%;输注成分以血浆/红细胞搭配输注、血浆、血小板、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列前四位。研究组既往输血史、既往过敏史、IgE含量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职业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输血史,既往过敏史、患者血液存在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IgE的过表达是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搭配血浆/红细胞、单纯血浆输注及血小板输注是临床输血反应的主要构成;提高对免疫球蛋白IgE的高表达、反复多次输血、免疫性疾病史的患者输血过程的密切监控,或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血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及职业结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反应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润琴 薛丽萍 邱太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并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度输血不良反应人次。结果:输血患者5 292人次中,发生不良反应32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0.6%,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12人次,发生率0.4%;输注冰冻血浆不良反应1...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并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度输血不良反应人次。结果:输血患者5 292人次中,发生不良反应32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0.6%,其中输注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12人次,发生率0.4%;输注冰冻血浆不良反应19人次,发生率1.1%;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1人次,发生率1.6%;冷沉淀不良反应0;洗涤红细胞不良反应0。发生发热反应10人次(31.25%),过敏反应22人次(68.75%),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血液制剂品种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提高对血液制剂的认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加强对输血全过程的监管,达到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发热反应的护理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玲 申瑞红 何利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8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热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与护理体会。方法:分析血液性输注中发生发热反应的128例血液病输血的患者发病原因,并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有效率达到94.5%,显示了较好的护...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热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与护理体会。方法:分析血液性输注中发生发热反应的128例血液病输血的患者发病原因,并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有效率达到94.5%,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对于出现发热反应的血液病患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其发病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发热副反应,提高临床效果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发热反应 相关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输液发热反应发生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旭畅 陶西萍 《护理研究》 2002年第11期644-646,共3页
目的 :分析输液发热反应发生趋势及相关因素 ,降低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7a来 10 2例次发热反应资料 ,统计历年发热反应发生率、高发科室 ,分析发热反应病人年龄分布。结果 :2 0 0 1年发热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往年 ,神... 目的 :分析输液发热反应发生趋势及相关因素 ,降低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7a来 10 2例次发热反应资料 ,统计历年发热反应发生率、高发科室 ,分析发热反应病人年龄分布。结果 :2 0 0 1年发热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往年 ,神经内、外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 ,发热反应易发生在 60岁以上年龄段。结论 :输液发热反应呈下降趋势 ,老年人易发生发热反应 ,神经内、外科常用的个别药物本身可引起发热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液 发热反应 相关因素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吡喹酮治疗小儿急性血吸虫病88例观察与护理
6
作者 杨水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1996年第2期67-68,81,共3页
本文报告吡喹酮治疗小儿急性血吸虫病88例出现发热反应的观察与护理。88例中有55例患者儿体温上升,平均上升1.45±0.63℃;有30例体温超过40℃,其中有5例超过41℃。体温上升的患儿毒血症状较服药前加重,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显著延长,有... 本文报告吡喹酮治疗小儿急性血吸虫病88例出现发热反应的观察与护理。88例中有55例患者儿体温上升,平均上升1.45±0.63℃;有30例体温超过40℃,其中有5例超过41℃。体温上升的患儿毒血症状较服药前加重,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显著延长,有的临床表现凶险。经过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完成疗程,痊愈出院。说明加强护理,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患儿的预后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血吸虫病 吡喳酮 发热反应 护理
下载PDF
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时引起的急性期发热反应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邓海鸥 李东风 +3 位作者 张伟杰 智喜梅 许翎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76-2078,共3页
目的明确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2010年度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静脉用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治疗的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共38人。观察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按是否出现发热症状分为发... 目的明确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2010年度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静脉用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治疗的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共38人。观察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按是否出现发热症状分为发热组与无发热组。观察发热组发热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发热时平均最高体温、退热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年龄、骨质疏松病程、性别比例、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降钙素、骨钙素、血清钙差异,及治疗前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差异。结果⑨38位使用唑来膦酸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共观察到12人发热,占31.6%。16.7%(2/12)的患者治疗当天出现发热,其余患者均在治疗后第1天出现发热。平均发热持续时间为1 d。发热时平均最高体温(38.5±0.84)℃。所有患者均需要退热治疗,退热药物使用日夜百服咛片,平均用量为(3.55±1.21)片。⑨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比较,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P值<0.05);骨钙素、降钙素、β-胶原分解片段、血钙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时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虽为中等程度发热,但是均为一过性。治疗前PTH水平可能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静脉用唑来膦酸时出现的急性期发热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唑来膦酸 老年骨质疏松 急性期发热反应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所致急性发热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毅 李蓬秋 +7 位作者 鲜杨 张学军 包明晶 张磊 杨艳 朱显军 曹旭 刘丽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引起的急性发热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使用静脉用唑来膦酸5mg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共63人。观察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按是否出现发热症状分... 目的分析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引起的急性发热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使用静脉用唑来膦酸5mg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共63人。观察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按是否出现发热症状分为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前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差异,及治疗前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差异。结果 63例患者中共观察到21例发热,占33.3%。71%(15/21)的患者治疗当天出现发热,于患者均为次日出现发热。66.7%(14/21)的患者发热持续1天,5例发热持续2天,发热时平均体温(38.8±0.5)℃。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比较,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P值<0.05);骨质疏松严重程度、血清钙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时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但均为一过性。治疗前PTH水平与发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急性期发热反应
下载PDF
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与兔体定型热试验对于检测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平行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葛叶 张兴娟 +5 位作者 朱庆虎 韩秋影 王牟平 李伟杰 孙建宏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9-703,共5页
为探讨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与传统兔体定型热试验对于检测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平行关系,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与兔体定型热试验对5份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成品和6份半成品样品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存在正相关性,最低... 为探讨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与传统兔体定型热试验对于检测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平行关系,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与兔体定型热试验对5份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成品和6份半成品样品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存在正相关性,最低105个病毒拷贝可以使家兔产生定型热反应,最低103个病毒拷贝可以使家兔产生轻热反应。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检测过程仅需3.5 h,大大缩短了猪瘟疫苗的检测时间,该方法可以补充传统的兔体定型热反应用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荧光定量RT-PCR 兔体定型热试验
下载PDF
小柴胡汤口服液药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军 陈澍禾 王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6-28,共3页
观察了小柴胡汤口服液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口服液有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踝关节水肿(p<0.05),保护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急性肝功能损害,有极显著降低血清SGPT及LDH的作用(P<0.01)。对家兔发热反应也有较好的抑... 观察了小柴胡汤口服液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口服液有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踝关节水肿(p<0.05),保护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急性肝功能损害,有极显著降低血清SGPT及LDH的作用(P<0.01)。对家兔发热反应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小柴胡汤口服液对小鼠兔疫反应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可促进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及增强鸡红细胞所致的迟发性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口服液 疗效
下载PDF
对93例静脉输液反应的分析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庆凤 李凤琴 +1 位作者 朱文 刘晓辉 《护理管理杂志》 2002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 :减少静脉输液的热原反应。方法 :分析 93例静脉输液热原反应情况。结果 :输液反应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登记不全 ;取样范围局限和热原检测比例不足 ;两种药物热原检测方法—家兔试验法与鲎试验法的结论有不一致性 ;医务人员思想... 目的 :减少静脉输液的热原反应。方法 :分析 93例静脉输液热原反应情况。结果 :输液反应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登记不全 ;取样范围局限和热原检测比例不足 ;两种药物热原检测方法—家兔试验法与鲎试验法的结论有不一致性 ;医务人员思想认识模糊 ,原因排查不力。结论 :健全医院输液反应管理制度 ,做好各种原始记录 ,在输液反应热原检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热原反应 护理管理 临床资料 治疗
下载PDF
自动测温技术用于猪瘟活疫苗兔体热型判定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丰 冯志新 +6 位作者 还红华 张渊魁 张元鹏 郝飞 林志坤 蒋松 邵国青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8-1673,共6页
比较无线自动测温技术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兔子体温检测的符合率合格后,将无线自动测温技术用于猪瘟活疫苗兔体热型反应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无线自动测温技术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兔子体温检测的符合率高达98.81%,温差≤0.5℃,且不受环... 比较无线自动测温技术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兔子体温检测的符合率合格后,将无线自动测温技术用于猪瘟活疫苗兔体热型反应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无线自动测温技术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兔子体温检测的符合率高达98.81%,温差≤0.5℃,且不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对被检动物安全。临床上分别用TOSHONGTM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平台与常规水银体温计对96只伊拉兔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兔体热型反应鉴定,2种测温方法对热型判定结果符合率为87.5%(84/96)。对存在鉴定差异的12只兔子的体温数据进一步分析表明,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平台因高频率的实时监测,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优于人工监测中的常规水银体温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测温技术 猪瘟 兔体热
原文传递
多次输血时发热反应的防治
13
作者 程相文 《海南医学》 CAS 1991年第1期37-38,共2页
为了探讨预防多次输血时发热反应方法,作者将第二次以上输血75次随机分4组分别采取不同组合药物准备,经临床观察和统计学验证:APC、地塞米松有确实预防效果.
关键词 输血 免疫 发热反应
下载PDF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新 路玫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503-2505,共3页
目的:为临床及时、准确地判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的药物热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临床药师收集的30例由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医... 目的:为临床及时、准确地判断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引起的药物热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临床药师收集的30例由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师处理方式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多发生在连续用药7~14 d,单位累积用量多在1.3~2.7 g/kg之间;30例患者中,73.3%在滴注期间开始发热,体温以≥38.5℃高热为主;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速率(ESR)轻度升高可作为药物热的判断指标,但白细胞计数降低并不适合作为判断指标;停用该药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后,患者体温均在24~48 h内降至正常。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与患者性别、年龄没有关联,也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标准,但与用药时间、累积天数、单位累积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一些血液学检查指标可作为判断药物热的依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及时停用可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药物热 药品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飘散蒿属花粉对鼻粘膜上皮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莲芸 范玮 +4 位作者 尹镭 王长生 王斌全 王建民 乔中东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74-176,共3页
为探讨吸入性变应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上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影响,对11例蒿属花粉过敏的花粉症患者,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 为探讨吸入性变应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上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影响,对11例蒿属花粉过敏的花粉症患者,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鼻粘膜上皮细胞ICAM-1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在蒿属花粉飘散期,8例标本全部呈阳性;在蒿属花粉非飘散期,3例标本中2例阴性,1例阳性(该例对屋内尘土皮肤试验也呈阳性反应)。由此提示:当外界环境中的特异性变应原含量增高时,花粉症患者的鼻粘膜上皮细胞表达I-CAM-1,而无致敏原时,ICAM-1的表达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症 聚合酶链反应 鼻粘膜 上皮细胞 ICAM-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