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型米酒感官风味特征及其风味轮的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屠婷瑶 贾俊杰 +9 位作者 牛曼思 郑蕾 戴秋涟 童钰琴 刘光钱 杨舒淋 罗雪 张芮 沈才洪 王松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发酵型米酒作为我国的传统酿造酒之一,其感官风味特征系统性评价体系研究较为滞后,风味轮感官术语体系尚未建立。该研究通过建立10人专业品评小组,对31款来自不同产地、不同风格的发酵型米酒进行感官评价,应用M值、多元统计方法对描述... 发酵型米酒作为我国的传统酿造酒之一,其感官风味特征系统性评价体系研究较为滞后,风味轮感官术语体系尚未建立。该研究通过建立10人专业品评小组,对31款来自不同产地、不同风格的发酵型米酒进行感官评价,应用M值、多元统计方法对描述语进行筛选、归类,确定了能够基本表征当前市场上发酵型米酒风味轮廓的主要描述语,包括16个香气轮廓描述语、7个口感轮廓描述语及87个最外层感官描述词,绘制出了发酵型米酒风味轮,为发酵型米酒感官风味评价系统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型米酒 风味轮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下载PDF
发酵型草菇糯米甜酒酿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伍国明 潘荣邦 伍芳华 《酿酒科技》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草菇为特色辅料与糯米通过全发酵制得草菇糯米甜酒。研究了不同黄酒高活性干酵母(YWBY)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糯米甜酒发酵的影响。确定草菇糯米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主发酵工艺条件为在糖化醪中接入0.10%YWBY,料水比1∶0.8... 以草菇为特色辅料与糯米通过全发酵制得草菇糯米甜酒。研究了不同黄酒高活性干酵母(YWBY)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糯米甜酒发酵的影响。确定草菇糯米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主发酵工艺条件为在糖化醪中接入0.10%YWBY,料水比1∶0.8,25℃下发酵9d;后发酵工艺条件为22℃下发酵18d。结果表明,较低的发酵温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总酯和非糖固形物含量,而且酒的色泽和口感更好;草菇糯米甜酒,呈棕黄色、醇厚、甘甜爽口、酒体协调,具有特色的兰花香味,保持了草菇的营养保健与食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糯米 发酵米酒 酿造 工艺
下载PDF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扣碗酪的生产工艺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璐 霍贵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9-212,共4页
扣碗酪是利用江米酒中的凝乳酶使牛乳中的酪蛋白凝固而制成的一种传统乳制品,其质地光滑、口味香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其凝乳强度弱,易析出乳清,无法形成工业化产品。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响应曲面法探讨卡拉胶、槐豆胶与江米酒的... 扣碗酪是利用江米酒中的凝乳酶使牛乳中的酪蛋白凝固而制成的一种传统乳制品,其质地光滑、口味香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其凝乳强度弱,易析出乳清,无法形成工业化产品。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响应曲面法探讨卡拉胶、槐豆胶与江米酒的最适添加量,以改善凝乳的质构,解决在贮藏和运输时易发生的乳清析出等稳定性问题。结果显示,当添加0.20%卡拉胶、0.20%槐豆胶及11%江米酒时,扣碗酪的质地能够达到最优,且其微观结构也显示为相对致密的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碗酪 响应曲面法 卡拉胶 槐豆胶 江米酒
下载PDF
西柚酒酿铁观音茶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文婷 《饮料工业》 2022年第2期55-60,共6页
以铁观音乌龙茶、西柚浓缩汁、酒酿、白砂糖及水为主要原料,添加柠檬酸、羧甲基纤维素钠、β-胡萝卜素、食用香精及柠檬酸钠辅料研制成西柚酒酿铁观音茶饮料。经过正交试验,通过感官品评,最终确定最佳配方为:白砂糖6%、铁观音茶萃取液20... 以铁观音乌龙茶、西柚浓缩汁、酒酿、白砂糖及水为主要原料,添加柠檬酸、羧甲基纤维素钠、β-胡萝卜素、食用香精及柠檬酸钠辅料研制成西柚酒酿铁观音茶饮料。经过正交试验,通过感官品评,最终确定最佳配方为:白砂糖6%、铁观音茶萃取液20%、西柚浓缩汁1%、酒酿6%、柠檬酸0.16%、柠檬酸钠0.04%、异抗坏血酸钠0.03%、羧甲基纤维素钠0.02%、β-胡萝卜素0.012%、西柚香精0.1%。所得饮料风味浓郁、酸甜清爽、口感丰富协调,并制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柚 酒酿 铁观音 茶饮料
下载PDF
不同地区发酵型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研究
5
作者 屠婷瑶 向玲 +7 位作者 王红梅 牛曼思 肖辰 李姝 马龙 贾俊杰 王松涛 李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176-185,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发酵型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特征及地区间关键差异化合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米酒主要产区的26个代表性酒样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发酵型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特征及地区间关键差异化合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米酒主要产区的26个代表性酒样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个酒样中共鉴定出70个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烷烃类、酮类及其他类,其中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要挥发性成分;根据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供试酒样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日本米酒和中国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日本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为酯类化合物,包括癸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国内米酒的挥发性化合物特征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酒样可区分为2大类,即长江以南(贵州、江西)米酒与长江以北(湖北、江苏)米酒,其中长江以南米酒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4-乙基苯酚、乙酸苯乙酯、苯乙醇等芳香族化合物,长江以北米酒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辛酸乙酯、香叶醇、辛酸等。结论国内米酒和日本米酒风味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异戊醇等具有水果甜香的酯类物质及高级醇,国内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米酒风味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为异戊醇、2-甲基丁醇、异丁醇和苯乙醇等高级醇和萜烯醇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型米酒 多元统计分析 区域特征 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关键差异化合物
下载PDF
蒙古族发酵型米酒酿制工艺调查
6
作者 王猛 仪德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9-852,共4页
对王庆祥先生提供的记录内蒙古阿巴嘎旗牧民传统手工酿造米酒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全面阐述了蒙古族传统手工酿造米酒的工艺流程以及具体酿造技术,并将此法与古代中原汉地酿造米酒的方法进行比较,指出二者在添加发酵剂与投放谷物... 对王庆祥先生提供的记录内蒙古阿巴嘎旗牧民传统手工酿造米酒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全面阐述了蒙古族传统手工酿造米酒的工艺流程以及具体酿造技术,并将此法与古代中原汉地酿造米酒的方法进行比较,指出二者在添加发酵剂与投放谷物的时间和添加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古代酿造工艺较当前工艺更为简单,且酿酒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发酵型米酒 传统酿造工艺
下载PDF
通气时间对液态发酵米酒发酵过程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7
作者 耿静静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86,共7页
为探究通气时间对液态发酵米酒的影响,以大米为原料,使用酿酒活性干酵母和中温大曲作为发酵剂,并添加酸性蛋白酶,采用先通气后静置的发酵方式进行米酒发酵。监测了米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为探究通气时间对液态发酵米酒的影响,以大米为原料,使用酿酒活性干酵母和中温大曲作为发酵剂,并添加酸性蛋白酶,采用先通气后静置的发酵方式进行米酒发酵。监测了米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米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通气促进了中温大曲中好氧菌的繁殖和代谢,通气24h组液态发酵米酒的总酸、氨基酸态氮和酯类物质的含量达0.69g/100mL、0.45g/L和28.18mg/L,远高于不通气组的0.48g/100mL、0.31g/L和6.93mg/L,因此使得米酒的风味和口感更丰富;但通气36h使总酸达1.43g/100mL,较高的酸度抑制酒精发酵,且使米酒口感偏酸。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通气24h组液态发酵米酒的风味最好、得分最高。本研究为提高液态发酵米酒的风味品质及改进液态发酵米酒的生产工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液态发酵米酒 发酵过程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米香型白酒降度后调香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蒋世云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对 5 3°米香型白酒降度至 2 5°的除浊酒基进行了调香的研究。结果表明 :只进行乙酸乙酯、乳酸乙酯、β-苯乙醇等主体香味物质的补加调香可提高感官值 ,得配方 1;若再用优质米甜酒一起调配 ,可使总体风味值接近降度前 ,得配方 ... 对 5 3°米香型白酒降度至 2 5°的除浊酒基进行了调香的研究。结果表明 :只进行乙酸乙酯、乳酸乙酯、β-苯乙醇等主体香味物质的补加调香可提高感官值 ,得配方 1;若再用优质米甜酒一起调配 ,可使总体风味值接近降度前 ,得配方 2 ;如再增用白酒风味改良剂一起调配 ,便可使总体风味值达到降度前 ,得配方 3。以上三配方酒样中的总酯、总酸含量均达到优质低度米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理化测定结果表明 :米香型白酒的特殊风味在其它风味物质不同的条件下对乳酸乙酯与乙酸乙酯的比例要求有差异 ,降度后对乙酸乙酯的比例要求提高 ;5 3°酒降至 2 5°并除浊后 ,发现总酯失率较大 ,而总酸变化很小 ,因此在降度调香时 ,补加酯类要比酸类迫切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调香技术 低度白酒 白酒风味改良剂
下载PDF
非酿酒酵母筛选及协同发酵对醪糟挥发性风味影响
9
作者 雷英杰 赵定锡 +3 位作者 缪婷 李宇航 吴淼 任元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4-102,共9页
为解决目前传统酒曲生产的醪糟品质不稳定、香气不突出、酒精度偏高等问题,通过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传统酒曲的真菌群落结构,筛选具有产酯增香特性的非酿酒酵母菌株,探究协同发酵对醪糟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 为解决目前传统酒曲生产的醪糟品质不稳定、香气不突出、酒精度偏高等问题,通过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传统酒曲的真菌群落结构,筛选具有产酯增香特性的非酿酒酵母菌株,探究协同发酵对醪糟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是醪糟酒曲的优势真菌门,根霉属(Rhizopus)、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是主要真菌属。分离纯化后得到4株非酿酒酵母JLY1~4,经测序鉴定JLY1、JLY2是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 fibuligera),JLY3和JLY4分别是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将4株非酿酒酵母分别协同根霉菌发酵醪糟,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从46种增加到62种,增加了酯类和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并且明显提升了异戊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等主要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对醪糟共有的4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为条件筛选出20种差异风味物质,其中醇类5种、酯类10种、酸类3种、醛酮类1种、烷烃类1种。经差异物质和感官评定分析,JLY1和JLY2产酯增香效果优于其他菌株,协同发酵能够显著提升醪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改善醪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发酵 醪糟 风味物质 鉴定
下载PDF
微波-喷淋联合杀菌工艺在醪糟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缪婷 赵定锡 +1 位作者 刘继勇 李荣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0年第5期36-40,54,共6页
本文研究了微波杀菌工艺和喷淋杀菌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对醪糟品质的影响,选取微波处理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喷淋杀菌温度、喷淋杀菌时间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联合杀菌组合为微波处理功率1400 W,微波处理时间3 min、喷淋... 本文研究了微波杀菌工艺和喷淋杀菌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对醪糟品质的影响,选取微波处理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喷淋杀菌温度、喷淋杀菌时间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联合杀菌组合为微波处理功率1400 W,微波处理时间3 min、喷淋杀菌温度85℃、喷淋杀菌时间80 min。醪糟微生物指标合格,色、香、味影响较小,常温下贮藏12个月未出现胀瓶、漏液等现象。该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26.6%,提高生产效率36%,具有良好的实用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醪糟 微波杀菌 喷淋杀菌
下载PDF
民间传统保健酒的发酵工艺初探——小曲发酵酒的工艺研究
11
作者 权美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9082-9084,共3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确定了小曲发酵酒的最佳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酒发酵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是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酒曲用量。试验确定的小曲酒发酵的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2B1C1,即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确定了小曲发酵酒的最佳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酒发酵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是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酒曲用量。试验确定的小曲酒发酵的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2B1C1,即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0 h、酒曲用量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酒 工艺 小曲
下载PDF
发酵型黄精米酒动力学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汪涛 裴海生 +3 位作者 王民敬 胡雪芳 唐维媛 张志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4,共5页
该实验通过测定发酵型黄精米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含量、酒精度和残糖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Boltzmann模型和Dose Resp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发酵动力学模型,同时对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T显著性检验,并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酵母菌含量... 该实验通过测定发酵型黄精米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含量、酒精度和残糖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Boltzmann模型和Dose Resp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发酵动力学模型,同时对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T显著性检验,并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酵母菌含量采用Dose Resp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997 5;酒精度采用Boltzmann模型和Dose Resp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995 3;残糖含量采用Boltzmann模型和Dose Resp模型的拟合度最高,R^2=0.993 2;且T检验结果均不显著(P>0.05),说明所选拟合方程能很好的描述其发酵动力学特征;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型黄精米酒 动力学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黄酒发酵过程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梅 冷云伟 李鹏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9年第5期30-34,共5页
为了给控制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关键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黄酒前发酵过程和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醪总糖、酒精度、总酸和氨基酸态氮等成分的变化,结合黄酒发酵的生物化学机理,对黄酒发酵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总糖呈现先逐渐下降后保持稳定的趋... 为了给控制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关键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黄酒前发酵过程和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醪总糖、酒精度、总酸和氨基酸态氮等成分的变化,结合黄酒发酵的生物化学机理,对黄酒发酵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总糖呈现先逐渐下降后保持稳定的趋势、总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基本上呈现不断增加之势和酒精度则呈现先迅速升高后小幅波动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发酵 总糖 酒精度 总酸 氨基酸态氮
下载PDF
米根霉液态发酵产糖化酶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晓庆 黄志清 +2 位作者 刘志彬 张雯 倪莉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3,共5页
米根霉具有较强的产淀粉糖化酶能力。本研究通过对米根霉液态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来提高其产糖化酶能力,为红曲黄酒纯种酿造技术奠定基础。以米根霉为出发菌株,大米液化液作为碳源进行摇瓶发酵,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液态培养基配方,并通过单... 米根霉具有较强的产淀粉糖化酶能力。本研究通过对米根霉液态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来提高其产糖化酶能力,为红曲黄酒纯种酿造技术奠定基础。以米根霉为出发菌株,大米液化液作为碳源进行摇瓶发酵,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液态培养基配方,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米根霉的培养条件。优化的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为:液化液浓度50%,NH4Cl 5 g/L,KH2PO41 g/L,MgSO4·5H2O 0.3 g/L,FeSO4·7H2O 0.4 g/L,CaCO38 g/L;发酵条件为:初始pH6.0,装液量50 mL,摇床转速150r/min,接种量6%,发酵温度为32℃。该发酵条件下,菌株摇瓶发酵液的糖化酶活力达到196.6 U/mL±8.1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液态发酵 糖化酶 发酵条件 黄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