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蒋鹏飞 高海东 +5 位作者 赵丽丽 王赵改 史冠莹 张乐 王晓敏 王旭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2-270,共9页
以4~6月香椿嫩芽制备的香椿发酵茶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6个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降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香椿发酵茶品质随采收期的变化规律,确定香椿发酵茶最适的采收期。结果表明:6个样品的... 以4~6月香椿嫩芽制备的香椿发酵茶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6个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降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香椿发酵茶品质随采收期的变化规律,确定香椿发酵茶最适的采收期。结果表明:6个样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和降糖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各有特色。随着采收期的延长,香椿茶发酵前后样品中总黄酮、多糖、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含量逐渐增加,皂苷、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逐渐降低。不同采收期香椿嫩芽经发酵处理后,总黄酮、多糖、皂苷、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逐渐减少,咖啡碱和茶色素含量逐渐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均逐渐降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均逐渐增强。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为6个样品中主要的DPPH自由基清除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6个样品中共检出7类90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和检出种类最多的均为萜烯类物质,其中4、5、6月香椿茶发酵前后样品分别检出42种和49种、47种和52种、50种和51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类挥发性物质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01%,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醛类、萜烯类、醇类以及烯类氧化物是区分6个样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因素,4月和5月香椿茶发酵前后的4个样品得分较高。综合分析,采用5月香椿嫩芽制作的香椿发酵茶品质比较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发酵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