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晶状体后房型IOL植入与飞秒激光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邓娅 卢丽芳 +1 位作者 徐娟 明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PCIOL)与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选择我院2015-06/2017-06收治的83例166眼高度近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予以PPCIOL治疗,B...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PCIOL)与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选择我院2015-06/2017-06收治的83例166眼高度近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予以PPCIOL治疗,B组予以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视力和屈光度、高阶像差变化、对比敏感度值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有效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安全性指数高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UCVA和BCVA视力≥1.0眼数均增加,屈光度均下降(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A组明视、暗视无眩光和有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术后B组明视、暗视无眩光和有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均下降,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PCIOL和飞秒激光LASIK术均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患者视力,但PPCIOL对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影响较小,在术后视觉质量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飞秒激光lasik 视觉质量
下载PDF
飞秒激光LASIK与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健康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永菲 陈露 易际磐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LASIK与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健康对比疗效。方法:采用医学研究资料对比法,筛选贵州医科大学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8例高度近视患者,按照治疗仪器选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参照组机械刀SBK...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LASIK与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健康对比疗效。方法:采用医学研究资料对比法,筛选贵州医科大学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8例高度近视患者,按照治疗仪器选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参照组机械刀SBK治疗,给予观察组飞秒激光LASIK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眼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术后一周观察组眼部并发症10.71%(3/28)明显低于参照组眼部并发症32.14%(6/2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和泪液分泌试验(SIt)检查、裸眼视力、散光检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整体效果上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低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在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和泪液分泌试验(SIt)检查、裸眼视力、散光检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整体效果上优于机械刀SBK治疗,值得临床实施应用该方法治疗高度近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lasik 机械刀SBK 治疗 高度近视 视觉对比
下载PDF
SMILE与FS-LASIK矫正近视术后像差分析
3
作者 田雨 王松田 成毅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近视对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笔者医院屈光门诊分别实施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各200例;接受SMILE手术者为观察组(A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为对照组(B组);分... 目的分析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近视对角膜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笔者医院屈光门诊分别实施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各200例;接受SMILE手术者为观察组(A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为对照组(B组);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差。结果 (1)术后2组各像差都有所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像差增幅:SMILE组各像差增幅均低于FS-LASIK组;①术后1M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增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三叶草差增幅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像差及增幅随时间逐渐减少。结论 SMILE和FS-LASIK术后均引入新的像差,SMILE术后像差增加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 飞秒激光制瓣lasik 像差 近视
下载PDF
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及飞秒激光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庆和 李岳美 +3 位作者 侯红超 宋学英 胡长娥 齐绍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及飞秒激光LASIK(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40例80眼高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数为-7.00^... 目的对比研究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及飞秒激光LASIK(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40例80眼高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数为-7.00^-10.50 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SMILE组20例40眼行SMILE,FS-LASIK组20例40眼行Visu Max FSLASIK,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形态等。结果安全性:术后3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为97.5%(39/40)、95.0%(38/40)(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15±0.12、1.09±0.14(P>0.05)。有效性:术后3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为95.0%(38/40)、80.0%(32/40)(P<0.05),术后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11±0.13、0.98±0.14(P<0.05)。可预测性(精确性):术后3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在±0.50 D的比例分别为95.0%(38/40)、70.0%(28/40)(P<0.05);等效球镜在±0.75 D的比例分别为97.5%(39/40)、82.5%(33/40)(P<0.05)。稳定性: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各时间点SMILE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形态:SMILE组和FS-LASIK组角膜地形图都以平滑型最多,分别占82.5%(33/40)、60.0%(2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及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均安全、稳定,而SMILE有效性、可预测性、精确性、术后角膜形态均稍好于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 高度近视
下载PDF
SMILE与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5年屈光结果及眼内散射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郎敏 张娇 +4 位作者 陶露莎 余婷 潘娇 刘明明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698-2704,共7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IK,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术后5年屈光结果以及散射相关视觉...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IK,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术后5年屈光结果以及散射相关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行飞秒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的高度近视患者58例,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30例(30只眼)和FS-LASIK组28例(28只眼),仅左眼纳入研究。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5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t visual acuity,UDVA)、最佳矫正远视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检查统计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MTF_(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对比度为100%、20%和9%时的视力(VA100%、VA20%、VA9%)。结果术后5年,安全性指数SMILE组1.136±0.099,FS-LASIK组1.128±0.1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性指数SMILE组1.072±0.151,FS-LASIK组1.063±0.14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年UDVA达到1.0及以上的SMILE组占77%,FS-LASIK组占71%;可预测性SMILE组在±0.50D以内的占87%,FS-LASIK组占75%。SMILE组等效球镜度术前为(-7.22±0.91)D、术后5年为(-0.12±0.38)D,FS-LASIK组术前为(-8.01±1.09)D、术后5年为(-0.31±0.44)D,协方差分析两组术后5年SE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年两组MTF、SR、VA20%、VA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OSI、VA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与FS-LASIK两种手术方式矫正高度近视5年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SMILE术后对眼内散射的影响略小于FS-LASIK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术后5年 视觉质量 散射
下载PDF
高浓度玻璃酸钠滴眼液与聚乙二醇滴眼液防治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6
作者 许博 黄磊 +4 位作者 吴琼 李雪 曹文萍 康杨 胡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1期6132-6135,6069,共5页
目的:比较高浓度玻璃酸钠滴眼液与聚乙二醇滴眼液防治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视光学中心收治的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3... 目的:比较高浓度玻璃酸钠滴眼液与聚乙二醇滴眼液防治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视光学中心收治的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3 g/L)、聚乙二醇滴眼液,在用药后1周、2周、1个月进行干眼体征检查,比较患者用药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BU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FL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I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SIT数值随时间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在用药后1周、2周、1个月时进行比较,SIT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UT时间、FL评分改善时间明显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滴用高浓度玻璃酸钠滴眼液(3 g/L)对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滴用聚乙二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lasik 干眼 玻璃酸钠 聚乙二醇
原文传递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娜 柳双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302只眼)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151只眼)与观察组(78例,151只眼)。对照组患者实施角膜刀...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302只眼)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151只眼)与观察组(78例,151只眼)。对照组患者实施角膜刀制瓣LASIK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飞秒激光制瓣LASIK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制瓣成功率、制瓣厚度、裸眼视力、屈光度、总高阶像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制瓣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制瓣厚度显著薄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观察组的裸眼视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屈光度及总高阶像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屈光不正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制瓣成功率及患者的裸眼视力,降低制瓣厚度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屈光状态稳定性,减少术源性像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lasik 角膜刀制瓣lasik 屈光不正 裸眼视力 屈光度
下载PDF
全飞秒激光与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效果及对角膜曲率、视觉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刁鹏飞 蒋峰 +3 位作者 刘懿 李燕萍 章超伟 郑嘉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7期3289-3293,共5页
目的:探究全飞秒激光与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效果,并分析治疗对患者角膜曲率、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240眼)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 目的:探究全飞秒激光与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效果,并分析治疗对患者角膜曲率、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240眼)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式将其区分为研究组(n=60,接受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与对照组(n=60,接受全飞秒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值及客观散射指数(OSI)、角膜曲率变化、屈光度差异、视力情况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MTF值及OS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MTF值和OS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术后90 d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曲率以及后表面曲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时开展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曲率中K1、K2以及Km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后表面曲率中K1、K2以及Km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前表面曲率K1、K2以及Km值有明显变化(P<0.05),后表面曲率K1、K2以及Km值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统计研究组患者共出现弥漫性层间反应2例,感染1例,角膜内生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33%(4/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0/120)(P<0.05)。结论:全飞秒激光和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对高度近视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全飞秒激光术,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在改善患者视觉质量方面明显占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同样更高,全飞秒激光术术后视觉质量,但安全性更高,建议临床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术式,以改善高度近视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辅助lasik 高度近视
原文传递
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及机械角膜刀辅助的LASIK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屈英 陈莹 +1 位作者 刘磊 李新宇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与机械角膜刀辅助的LASIK对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本院屈光治疗中心拟行近视LASIK手术的患者6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周、4周,采用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纤...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与机械角膜刀辅助的LASIK对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本院屈光治疗中心拟行近视LASIK手术的患者6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周、4周,采用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并行统计分析。结果飞秒激光组术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102.25±7.43)μm;术后1周为(105.34±23.58)μm;术后4周(104.37±20.66)μm;机械角膜刀组术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104.70±13.23)μm;术后1周为(108.63±15.26)μm;术后4周为(107.87±15.29)μm;两组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与使用机械角膜板层刀辅助的LASIK引起的眼压变化对术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 机械角膜刀辅助的lasik
下载PDF
近视合并高度散光行FS-LASIK术后早期前后表面曲率及散光和前房深度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8-381,共4页
目的:对FS-LASIK术矫正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早期前房深度、前后表面曲率及散光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较低散光组对比。方法:选取2016-01/2019-05在我院行飞秒制瓣LASIK手术治疗复合性近视散光且3mo内有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目的:对FS-LASIK术矫正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早期前房深度、前后表面曲率及散光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较低散光组对比。方法:选取2016-01/2019-05在我院行飞秒制瓣LASIK手术治疗复合性近视散光且3mo内有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设计的散光大小分为两组:A组71例106眼,散光-2.00-5.00D,等效球镜-6.15±1.74D;B组63例106眼,散光-0.25^-1.00D,等效球镜-6.67±1.04D;常规围手术期检查。所有病例按照飞秒制瓣LASIK术式常规操作流程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前房深度、前后表面曲率及散光。结果:术前和术后1wk,1、3mo两组后表面曲率、散光及前房深度变化无差异(P>0.05)。术后1wk,1、3mo两组前表面曲率无差异(P>0.05)。A组前表面散光术后1wk与1、3mo均有差异(P<0.05),1mo与3mo无差异(P>0.05)。B组前表面散光术后1wk^3mo无差异(P>0.05)。结论:近视合并高度散光行FS-LAISK术后后表面曲率、散光及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前表面曲率在术后1wk^3mo较稳定,但前表面散光数值在术后1wk^3mo时略呈现增加趋势,在术后1~3mo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lasik 散光 角膜曲率 前房深度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与前弹力层下LASIK矫正远视散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保华 孙燕 +1 位作者 郝颖娟 梁红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840-844,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矫正远视散光的效果。方法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Fs—LASIK矫正远视散光27眼及SBK矫正远视散光者27眼,远视度为+1.50-+6.50D,... 目的比较飞秒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矫正远视散光的效果。方法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Fs—LASIK矫正远视散光27眼及SBK矫正远视散光者27眼,远视度为+1.50-+6.50D,散光数+1.00-+6.00D。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前段、眼底、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和同视机双眼视功能。结果至术后6个月,平均残余屈光度为(旬.314-0.68)D,88.1%的术眼屈光度在±0.75D以内,91.5%的术眼裸眼远视力达到0.4及以上,裸眼近视力达到0.5及以上。术眼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术前为+1.50-+6.50D,Fs—LASIK术后降到-0.124-0.56D,SBK术后降低到-1.00±0.64D。近视力术前为0.16~0.25,Fs—LASIK术后提高到0.56±0.12;SBK术后提高到0.45-4-0.23;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戴框架眼镜时三级视功能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Fs—LASIK和SBK矫治远视散光,不仅可提高裸眼视力,而且可通过减小双眼间的屈光差异,增加双眼物像的融合,改善立体视功能。这两方面Fs—LASIK术后比SBK术后恢复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LASIK比SBK更有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远视散光 矫正 双眼视功能
原文传递
飞秒辅助不同角膜瓣蒂位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凯军 杨亚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9期926-93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角膜瓣蒂位置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近视后的术后视力、像差及干眼程度。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4年5~12月在浙江大学医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采取制作角膜瓣蒂右眼于鼻侧,左眼于上方的对照... 目的比较不同角膜瓣蒂位置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近视后的术后视力、像差及干眼程度。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4年5~12月在浙江大学医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采取制作角膜瓣蒂右眼于鼻侧,左眼于上方的对照研究,比较在行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22例44只眼,平均年龄(20.82±3.46)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行视力、屈光度检查、波前像差检查,应用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客观评价泪河高度、非侵袭式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以及Schirmer I test和主观症状(McMonnies Questionnaire)评分。结果患者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裸眼视力鼻侧蒂眼分别为5.050±0.086,5.096±0.084,5.109±0.111,上方蒂眼分别为5.036±0.090,5.052±0.116,5.082±0.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0.166,0.457),残余屈光度鼻侧蒂眼分别为0.046±0.166,0.011± 0.053,0.068±0.220,上方蒂眼分别为0.014±0.121,0.046±0.227,0.034±0.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2,0.496,0.575),高阶像差鼻侧蒂眼分别为0.522±0.148,0.508±0.189,0.540±0.136,上方蒂眼分别为0.508±0.141,0.555±0.168,0.548±0.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6,0.390,0.843)泪河高度鼻侧蒂眼分别为0.208±0.065,0.206±0.056,0.211±0.060,上方蒂眼分别为0.213±0.091,0.195± 0.059,0.216±0.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50,0.530,0.760)非侵袭式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鼻侧蒂眼分别为6.096±3.528,6.861±4.694,6.631±3.516,上方蒂眼分别为6.190±3.751,5.740±4.274,7.436±4.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0.412,0.504)非侵袭式平均泪膜破裂时间鼻侧蒂眼分别为8.553± 3.486,8.838±5.104,9.130±4.047,上方蒂眼分别为7.986±3.676,8.284±4.384,9.130±4.047(P= 0.602,0.701,0.677)差异无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瓣 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像差 干眼
原文传递
口服维生素D_(3)治疗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干眼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颖 苏焕钧 +1 位作者 张霞 袁牧之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700-706,共7页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_(3)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1─12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FS-LASIK且术后1个月有明显干眼的患者90例(90眼)。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_(3)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1─12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FS-LASIK且术后1个月有明显干眼的患者90例(90眼)。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5例(45眼),连续12周服用维生素D_(3)2000 IU/d;对照组45例(45眼),不口服任何药物。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3、6个月测定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液破裂时间(TBUT)、SchirmerⅠ试验、泪河高度,血清维生素D_(3)水平以及对比敏感度情况。采用Kolmogorov-Smirnov、LSD-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药后1个月,研究组OSDI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07)。研究组的TBUT(t=3.02,P=0.027)和SchirmerⅠ试验值(t=2.78,P=0.030)均高于对照组。服药后3个月,研究组OSDI(t=2.50,P=0.010)、TBUT(t=2.32,P=0.031)和SchirmerⅠ试验值(t=3.25,P=0.02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服药后6个月,2组患者OSDI(t=2.31,P=0.025)、TBUT(t=2.30,P=0.039)和SchirmerⅠ试验值(t=3.03,P=0.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恢复更好。研究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_(3)水平与OSDI评分呈负相关(r=-0.90,P<0.001),与SchirmerⅠ试验值(r=0.88,P<0.001)、TBUT评分(r=0.89,P<0.001)和TMH(r=0.80,P<0.001)呈正相关。服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明视对比敏感度和暗视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3 cpd:t=2.40,P=0.04;6 cpd:t=2.16,P=0.04;12 cpd:t=2.23,P=0.04;18 cpd:t=2.37,P=0.04)。结论:维生素D_(3)不仅改善了术后干眼症状及泪膜稳定性,而且可以改善FS-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_(3)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干眼
原文传递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王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瓣LASIK在屈光不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9例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飞秒激光组,给予两组常规角膜刀制瓣LASIK治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结果:飞秒激光组术后4周屈光度、视力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瓣LASIK在屈光不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9例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飞秒激光组,给予两组常规角膜刀制瓣LASIK治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结果:飞秒激光组术后4周屈光度、视力水平均优于常规组(P<0.05)。飞秒激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用于屈光不正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屈光度异常,并保障其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lasik 屈光不正 角膜组织
下载PDF
LASIK术中不同制瓣方式对比敏感度的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车红芳 刘苏冰 买志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飞秒激光制瓣与传统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后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 Ziemer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组20例40眼患者作为飞秒组,传统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2...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飞秒激光制瓣与传统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后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 Ziemer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组20例40眼患者作为飞秒组,传统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20例40眼患者作为板层刀组。所有病例使用同一台准分子激光机。比较术后2组患者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结果 LASIK术后1周,白天和夜晚状态下2组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术后3个月时,2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恢复至术前水平。飞秒组夜晚带眩光状态各空间频率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高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板层刀组夜晚带眩光状态各空间频率术后1周下降,至术后1个月、3个月高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会出现短暂下降,但是飞秒激光制瓣相对于板层刀制瓣术后对比敏感度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瓣 对比敏感度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