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 被引量:389
1
作者 张经纬 蒋垚 +6 位作者 张先龙 冯建翔 杨立峰 赵刘军 吴志军 黄雷 曾炳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8年2月至2003年5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分别接受角钢板(A组)、动力髋螺钉(DHS,B组)、Gamma钉(C组)、股骨近端钉(PFN,D组)内固定手术治...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8年2月至2003年5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分别接受角钢板(A组)、动力髋螺钉(DHS,B组)、Gamma钉(C组)、股骨近端钉(PFN,D组)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四组、共1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各组的结果。结果A、B组和C、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B组相比,C、D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但术中X线暴露次数增加。A、B、D组和C组相比在术中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高。A组和B、C、D组相比在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差。各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ⅠA型无移位和ⅠB型部分移位的骨折,应用四种内固定皆可;对Ⅱ、Ⅲ型骨折,适用Gamma钉和PFN;对Ⅱ、Ⅲ型中骨折线未累及小转子水平的股骨外侧皮质者,亦可应用DHS结合大转子张力带或大转子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对大转子处呈冠状面骨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钉 术后引流 角钢板 临床愈合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次数 治疗 应用
原文传递
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新概念 被引量:290
2
作者 王满宜 危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年青人股骨颈骨折则多为严重创伤所致。Garden分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股骨颈骨折分型。近年来许多... 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年青人股骨颈骨折则多为严重创伤所致。Garden分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股骨颈骨折分型。近年来许多医生发现Garden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将股骨颈骨折简单地分为无移位型(Garden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Ⅲ、GardenⅣ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曾被广泛应用老年人移位型骨折。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不是简单根据年龄及移位程度来定,而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股骨颈骨折后继发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尚无单独的诊断标准,目前仍然普遍借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Fi-cat-Arlet分期。核磁共振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并了解其病变范围和位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骨质疏松 GARDEN分型 股骨头缺血坏死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1
3
作者 章暐 邹剑 +1 位作者 罗从风 张长青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操作情况、侵袭性、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方法2002年1月~2003年6月,随机将股... 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操作情况、侵袭性、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方法2002年1月~2003年6月,随机将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DHS治疗,即DHS组,另一组采用PFN治疗,即PFN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麻醉评分,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平均手术时间DHS组62.8min,PFN组45.4min;术中出血量DHS组230ml,PFN组164ml;平均切口长度DHS组13.7cm,PFN组8.7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引流量DHS组120ml,PFN组106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HS组89例,8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6个月;PFN组78例,7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8.2个月。DHS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有2例深部血肿,6例复位不满意;PFN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3个月,有1例深部血肿,5例不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2个月测量双下肢长度:DHS组患侧较健侧平均缩短1.4cm;PFN组患侧较健侧平均缩短0.8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时,在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 治疗 PFN 股骨转子 骨折 老年 动力髋螺钉 操作 长度 显著性
原文传递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3例 被引量:126
4
作者 俞光荣 王树青 +9 位作者 饶志涛 周家钤 袁锋 王欣 张世民 李山珠 程黎明 梅炯 王家骐 朱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0月,使用PFNAR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42~90岁,平均74.8岁。...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0月,使用PFNAR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42~90岁,平均74.8岁。按AO分型:A2型25例,A3型8例,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9例,Ⅲ型2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手术时间35~7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in,平均170ml。术后20例患者得到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7.3个月,随访率达到61%。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14.3周。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95%。结论PFNA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粉碎性或骨质较差者,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少、固定可靠、骨量丢失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股骨近端髓内钉
原文传递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22
5
作者 段文江 吴宇 +2 位作者 赵红军 高苏宁 邱康宁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46例、DHS治疗6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髓内钉 髋螺钉 内固定 老年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9
6
作者 郑得志 于建华 +3 位作者 杨有庚 周连星 李卫哲 林枫松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0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DHS治疗的1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8岁(43~83岁)。平均随访13个月(8~34个月)。其中跌倒等... 目的 探讨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0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DHS治疗的1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8岁(43~83岁)。平均随访13个月(8~34个月)。其中跌倒等低能量创伤98例,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39例。选择股骨颈螺钉切出指数、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类型作为变量,应用COX模型分析其导致DHS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比率。结果 本组中15例内固定失败。随切出指数增大,DHS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增加。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程度均与DHS内固定失败相关,转子间骨折不稳定型并伴有骨质疏松者易发生DHS内固定失败。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切出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是转子问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沿股骨头中轴较深地拧入股骨颈螺钉,可减少切出指数,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术前应用Singh法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并根据改良Evans转子间骨折分型确定骨折类型,能够预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不稳定型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宜应用DHS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原文传递
交锁髓内针治疗粉碎性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23例 被引量:104
7
作者 万仑 张耀明 +2 位作者 吕波 田秀荣 张金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针治疗粉碎性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交锁髓内针和植骨治疗粉碎性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共 2 3例 ,其中男 15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37.5岁。致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术后早期不负重...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针治疗粉碎性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交锁髓内针和植骨治疗粉碎性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共 2 3例 ,其中男 15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37.5岁。致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 结果  2 3例随访时间平均 11个月 ,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 ,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无髓内针断裂、锁钉断裂等发生。 结论 交锁髓内针是目前治疗粉碎性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固定牢固 ,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 ,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下肢长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针 治疗
原文传递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 被引量:94
8
作者 张先龙 眭述平 +2 位作者 章玮 于晓雯 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目的 分析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并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 1995年 6月~ 1998年 12月对 15例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患者(骨折不愈合 8例,延迟愈合 7例),采用逆行... 目的 分析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并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 1995年 6月~ 1998年 12月对 15例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患者(骨折不愈合 8例,延迟愈合 7例),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男 9例,女 6例;年龄 23~ 46岁,平均 34.5岁。 10例行骨移植, 5例行单纯闭合扩髓、未植骨; 15例患者中 11例同时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采用 X线检查及膝关节 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 9~ 33个月,平均 14.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牢固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 6.4个月,未见畸形愈合、感染及再骨折发生。随访时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 93.5°,较术前改善 28°( 42.7%);按膝关节 KSS评分,膝关节平均评分为 96分 ,优 13例、良 2例;膝关节功能平均评分为 90.5分。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为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和内固定使用不当。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具有固定可靠,便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但应联合行骨移植、闭合扩髓及膝关节粘连松解术,以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逆行交锁髓内钉
原文传递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93
9
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付中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评价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R)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Evans—Jensen分类,ⅠB型骨折2例,ⅡA型6例,ⅡB型8例,Ⅲ型6例,所有患者采用闭... 目的评价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R)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Evans—Jensen分类,ⅠB型骨折2例,ⅡA型6例,ⅡB型8例,Ⅲ型6例,所有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FNAR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骨折愈合情况,采用Parker评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2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8±12)min,术中出血量为(125±43)ml,12例达到骨性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1.5周,其中Parker评分优9例,良3例。结论PFNAR操作简单,出血少,固定牢固,是治疗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0
10
作者 李健 黄海 +3 位作者 杨波 潘永谦 张平 莫世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149例分别接受PFNA、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8例...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149例分别接受PFNA、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8例,女91例;年龄67~96岁,平均(78.4±6.2)岁。骨折AO分型:A1型43例,A2型64例,A3型42例。其PFNA组86例,解剖锁定钢板组63例。对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49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22.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较解剖锁定钢板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解剖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69.4±10.4)、(76.8±11.2)min,出血量平均分别为(162.2±46.5)、(210.5±80.2)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比解剖锁定钢板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1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解剖锁定钢板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PFNA组比解剖锁定钢板组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出血少、下地行走时间早,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更有优势,而严重骨质疏松的粉碎性骨折,可以选用解剖锁定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 骨折 内固定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解剖锁定钢板
原文传递
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LISS手术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2
11
作者 袁天祥 马宝通 +7 位作者 赵宝成 张金利 孙杰 曹清 李恩琪 王捷 庞贵根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并分析术中相关因素。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应用瑞士Mathys公司的LISS钢板治疗16例17处骨折。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9岁(19 ̄58...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并分析术中相关因素。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应用瑞士Mathys公司的LISS钢板治疗16例17处骨折。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9岁(19 ̄58岁)。股骨远端骨折9处,胫骨近端骨折8处,其中1例为同侧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手术采用间接复位(关节内骨折除外),微创切口,经骨膜外和肌肉之间插入钢板,经皮小切口将带锁定头的螺钉与钢板的螺孔单皮质锁定。仅对1例伤后21d且开放复位者给予植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5 ̄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3例内固定器已取出。膝关节功能按照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客观检查结果以Karlstr!m评分法进行评估。优10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1%。1例Ⅱ期骨折复位丢失,但未影响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无内固定器的钢板及螺钉脱出和断裂。结论LISS钢板设计独特,可保护骨膜及骨折部位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LISS所具备的生物学接骨特性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然而作为一种以全新理念设计的新型内固定器,临床应用过程中除要加强对理念的理解外,亦要严格掌握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 被引量:78
12
作者 危杰 王满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对于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应该同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一样考虑行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若病人无手术禁忌证均应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多数作者主张应予以急诊手术。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解剖复位、骨折端加压、稳定的内固定。应尽... 对于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应该同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一样考虑行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若病人无手术禁忌证均应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多数作者主张应予以急诊手术。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解剖复位、骨折端加压、稳定的内固定。应尽可能采取闭合复位,只有在闭合复位失败、无法达到解剖复位时才考虑切开复位。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可分为多针、螺钉、钩钉、滑动螺钉加侧方钢板等,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年青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一是急诊手术(伤后12h之内);二是一定要解剖复位,必要时切开复位;三是多枚螺钉坚强固定;有作者补充提出前关节囊切开减压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内固定 手术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73
13
作者 高堂成 张春才 +2 位作者 王秋根 王家林 许硕贵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Evans分型,85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性77例,稳定性8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治疗,其中Gamma钉20例、重建钉25例、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动力髁...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Evans分型,85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性77例,稳定性8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治疗,其中Gamma钉20例、重建钉25例、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动力髁部螺钉(DCS)40例。结果术后随访79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大于5°髋内翻者有12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4.8%(67例)。未发生因本手术所致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患者死亡。结论髋内翻是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Evans分型对选择内固定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械,可以提高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转子 骨折同定术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临床研究 被引量:67
14
作者 梁雨田 唐佩福 +6 位作者 郭义柱 陶笙 张群 梁向党 韩刚 崔庚 杨明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3260-3262,共3页
目的对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86例,男35例,女51例,年龄80~98岁,平均87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31例,ⅢB型35例,Ⅳ型20例。多数患者伤后3天内手术。采用“oo”钢丝固... 目的对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86例,男35例,女51例,年龄80~98岁,平均87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31例,ⅢB型35例,Ⅳ型20例。多数患者伤后3天内手术。采用“oo”钢丝固定重建大粗隆,紧贴股骨近端骨皮质钢丝环扎固定小粗隆,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重塑,部分病例在股骨颈截骨变粗隆间骨折为股骨颈骨折,保留股骨距。结果86例手术时间45~70rain,平均55min。73例输血,输血量400-800ml平均450ml。术后3d内下床33例;4—7d下床43例;超过8d下床8例;2例未能下床。住院13—27d,平均16.8d。2例轻度深静脉栓塞;5例精神障碍;3例菌群失调,对症处理后均逐渐好转,未影响治疗效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59例有随访结果,随访6~48个月,优良率达88.1%。1例出院后5个月因其他疾病死亡,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晚期感染病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死亡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型术 置换 股骨骨折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67
15
作者 王树青 闵晓辉 +3 位作者 王家琪 俞光荣 王欣 饶志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介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2月间,采用Synethes公司生产的PFNA—R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63~90岁(平均78.5岁)。按股骨近端骨折AO分型... 目的介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2月间,采用Synethes公司生产的PFNA—R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63~90岁(平均78.5岁)。按股骨近端骨折AO分型:A2型20例,A3型7例,按Evans-Jensen分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手术时间35~70min,平均50.4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50ml,平均180ml。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切割现象,骨折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14.6周,无髋内翻。结论PFNA—R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防旋转、骨量丢失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 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PFNA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67
16
作者 张军 曹烈虎 +1 位作者 陈晓 苏佳灿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7期597-601,共5页
目的 :分析比较PFNA与Inter TAN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其中PFNA组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66~85岁,平均(73.3±... 目的 :分析比较PFNA与Inter TAN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其中PFNA组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66~85岁,平均(73.3±6.5)岁。Inter TAN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2±5.4)岁;按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PFNA组(A2型48例,A3型16例);Inter TAN组(A2型37例,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4.7±1.2)d。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股骨外侧壁骨折、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干骨折、股骨头螺钉切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58例、InterTAN组4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3±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伤口愈合良好;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明显少于Inter TAN组(P<0.05);在股骨干骨折、头钉切出、股骨颈短缩发生率方面,InterTAN较PFNA更有优势(P<0.05)。末次随访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7±5.1,Inter TAN组为90.4±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具有较强的抗旋作用,更适合患者早期负重,降低髋关节内翻、头钉切出及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但对于身体耐受能力差、骨质疏松的患者,PFNA更适宜。由于随访时间不长,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63
17
作者 孙月华 侯筱魁 +2 位作者 王友 李华 俞超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方法 从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在关节镜监视下以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结合闭合复位治疗 17例股骨髁上骨折。 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 11例 ,随访时间半年以上 ,平...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方法 从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在关节镜监视下以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结合闭合复位治疗 17例股骨髁上骨折。 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 11例 ,随访时间半年以上 ,平均愈合时间为 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均 >90° ,无一例发生感染 ,无一例内固定物断裂。 结论 本法结合了关节镜和逆行交锁髓内钉的优点 ,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 ,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关节部位解剖与功能的完整 ,同时提供了坚强固定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关节镜 逆行交锁髓内钉 治疗
原文传递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所致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58
18
作者 黄彦 王胜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 对我院 1994~ 1999年 116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病人进行回顾分析 ,其中对 14例延迟愈合者采取拔除锁钉 ,变静力固定为动力固定 ;对 6例骨不连者 ...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并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 对我院 1994~ 1999年 116例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病人进行回顾分析 ,其中对 14例延迟愈合者采取拔除锁钉 ,变静力固定为动力固定 ;对 6例骨不连者 ,全部取钉、换钉并植骨 ;对 4例骨感染者进行病灶清除加拔钉 ,适度的外固定。 结果 骨延迟愈合 14例 ,随访 1年全部愈合 ;骨不连 6例 ,其中二次手术 4例 ,三次手术 2例 ,随访 1年半均愈合 ;骨感染 4例 ,3例愈合 ,1例未愈。总有效率 95 .8%。 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虽比其他内固定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但产生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感染、断钉等并发症并不少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适当选材、适时掌握静力固定与动力固定、第二次手术扩髓与不扩髓、彻底清创与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57
19
作者 刘兴华 王满宜 蒋协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 (dynamichipscrew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 ,探讨头钉尖顶距 (TAD)与头钉拔出的关系。 方法 我院 1993年 3月~ 2 0 0 0年 9月以 13 5°DHS治疗转子间骨折 163例 (165髋 ) ,患者平均年龄 47岁。术...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 (dynamichipscrew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 ,探讨头钉尖顶距 (TAD)与头钉拔出的关系。 方法 我院 1993年 3月~ 2 0 0 0年 9月以 13 5°DHS治疗转子间骨折 163例 (165髋 ) ,患者平均年龄 47岁。术后测量头钉TAD。 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 2年半。 1侧头钉拔出 ,余 164侧骨折顺利愈合 ,愈合时间平均 3 .5个月。 1例头坏死 ,1例慢性感染。头钉TAD平均 3 1mm ,拔出者TAD为 48mm。 结论 DHS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之一。对年轻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59
20
作者 张保中 邱贵兴 +4 位作者 徐恩常 张嘉 张万利 万新海 高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3252-3255,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转子周围骨折的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5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261例(265髋)手术治疗病例的术前、手术及术后情况.患者平均年龄为79.5岁(75~96岁),术前平均患有2.6种全身性疾病.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转子周围骨折的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5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261例(265髋)手术治疗病例的术前、手术及术后情况.患者平均年龄为79.5岁(75~96岁),术前平均患有2.6种全身性疾病.转子间骨折230髋,转子下骨折35髋.分别采用DHS、DHS+环抱钢板、Gamma钉、股骨近端钉及股骨短重建钉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3 min.224例(227髋)随访超过6个月,随访率86%.平均随访13.2个月(6~58个月).206例骨折愈合(92%).术后6个月功能优良率81%.术中术后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及呼吸功能衰竭、营养障碍、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结论不同类型的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应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选择恰当的麻醉及固定方式有助于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