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者—译者的新关系—“双性同体”模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耿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63-175,共13页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的“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用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在回顾了原作者和译者间关系演变过程后,指出传统的基于“忠实”观念指导下的原作者/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以新的学科研究范式...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的“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用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在回顾了原作者和译者间关系演变过程后,指出传统的基于“忠实”观念指导下的原作者/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以新的学科研究范式指导重铸后的作者/译者的关系亦有其不合理之处。只有提倡“双性同体”的作者/译者新关系才能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女性主义批评 “双性同体”理论 性别隐喻
原文传递
“双性同体”模式:作者-译者的新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耿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9-102,共4页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源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用它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原作者和译者之间关系演变的过程告诉我们,传统的基于"忠实"观指导下的原作者 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新的学科研...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源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用它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原作者和译者之间关系演变的过程告诉我们,传统的基于"忠实"观指导下的原作者 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新的学科研究范式指导重铸后的作者 译者的关系亦有其不合理之处。唯有提倡作者 译者间"双性同体"关系新模式,才能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模式 作者 译者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文学翻译
下载PDF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被引量:16
3
作者 林树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与学术尊重,表现出学术态度的轻率浮躁,文学批评的坦诚性不足。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不克服这两方面的问题,调整批评策略,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或者说“性别诗学”研究难以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危机 文学性
下载PDF
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 被引量:12
4
作者 屈雅君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4,58,共6页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中国后遇到了完全不同于其理论源头的接受环境。这些接受环境差异包括:一、历史背景的差异,其主要表现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先“破”后“立”,而中国本土则是先“立”后“破”;二、意识形态差异,主要表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中国后遇到了完全不同于其理论源头的接受环境。这些接受环境差异包括:一、历史背景的差异,其主要表现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先“破”后“立”,而中国本土则是先“立”后“破”;二、意识形态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权思想形成的对照;三、学术背景差异,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反拨“新批评”的学术革命开始的,而中国本土则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的滋养。这些差异既决定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独特面貌,同时又呼唤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中国 文学批评 文学语境 西方文学 比较 历史背景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军 陈雅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7-50,共4页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集批判种族、阶级与性别歧视于一身,建构了独特不可融合的文学特色。黑人女性小说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则用自身的实践经验书写并丰富了西方的文学理论。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黑人女性文学批评 独特性
下载PDF
性别:一种可能的审美维度——全球化视域里的中国性别诗学研究导论(1985-2005大陆)(下) 被引量:9
6
作者 万莲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4,共6页
“中国性别诗学”研究执意于在审美领域不把女性做社会少数族群“特殊化”处理,而是强调女性是人类的另一半,男女双性作为人“类”,人权首先是人身之主体地位和权利,从而与既有的诗学形态出现了某种历史链条中的断裂,从中滋生另一种可... “中国性别诗学”研究执意于在审美领域不把女性做社会少数族群“特殊化”处理,而是强调女性是人类的另一半,男女双性作为人“类”,人权首先是人身之主体地位和权利,从而与既有的诗学形态出现了某种历史链条中的断裂,从中滋生另一种可能的审美维度:性别,为人类的性别文化建设探索出一种不断“添加能量”的思想和行为。它将侧重A.本土中国性别诗学,B.西方性别诗学的本土化实践两方面的内容;既尊重性别诗学的基础性工作———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又要依赖性别诗学的集中表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不忽略“和而不同”这一不为性别而性别的审美价值“越界”,正视性别诗学的历史的、现实的和将来的意义。性别诗学是一种从性别文化历史和现状思考出发,推而广之与全球文化伦理正义相关联的前景看好的文论。“中国性别诗学”则是应对“全球化”文化生态现实,又打上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的个案之一,它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同样也对世界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诗学 中国 审美雏度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全球化
下载PDF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9-13,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冲击西方学界,后结构主义哲学话语介入文学批评,女性研究的研究理路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学说之间的契合与冲突,考察后现代视野下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冲击西方学界,后结构主义哲学话语介入文学批评,女性研究的研究理路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学说之间的契合与冲突,考察后现代视野下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呈现的新趋势,并由此观察女性研究学者在后现代语境下面临的新的学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女性主义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学评论中的性别意识 被引量:9
8
作者 林树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3-99,共17页
性别意识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风起云涌的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但在多数梳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则被遮蔽或淡化了。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性别意识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突出文学的两性平等价值,推... 性别意识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风起云涌的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但在多数梳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则被遮蔽或淡化了。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性别意识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突出文学的两性平等价值,推动了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繁荣,并为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辩证汲取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性别意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逐步呈现出价值取向明晰化、评论话语语境化及批评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是一种具备了连贯性、现代性及学术性的批评思潮或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意识 两性平等 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文艺思潮
原文传递
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7
9
作者 汤林峄 刘松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6,共7页
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逐步走向兴盛的同时,也开启了沉淀与反思:首先是理论层面的“断裂”,作为“西学东渐”的舶来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还需要我们自己的研究者展开进一步探索与努力;其次是方法层面的... 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逐步走向兴盛的同时,也开启了沉淀与反思:首先是理论层面的“断裂”,作为“西学东渐”的舶来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还需要我们自己的研究者展开进一步探索与努力;其次是方法层面的“回归”,女性主义批评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刻意忽视或疏远将造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缺失,这也是以往学术研究所忽略的地方;最后是视域层面的“和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是女性研究者的文学批评,双性视域的交融,对进一步研究、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显得极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双性和谐
下载PDF
中国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略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树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0,共8页
中国台湾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2 0世纪80年代中叶,90年代后,由对男权主义批判向性别诗学转向,并由文学/性别批评逐步向跨文类/批评研究深化。这些特点既与世界文论发展的大趋势同步,也与祖国大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通,这既为我们反... 中国台湾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2 0世纪80年代中叶,90年代后,由对男权主义批判向性别诗学转向,并由文学/性别批评逐步向跨文类/批评研究深化。这些特点既与世界文论发展的大趋势同步,也与祖国大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通,这既为我们反省、弃绝陈腐的性别观念提供了必要的比照场域,也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提升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性别诗学
下载PDF
关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理论的当前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钱虹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2-46,共5页
从文学与性别的视角追溯、梳理关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以此来说明"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在当下出版的意义。就女性写作的历史而言,其文学创作受到过歧视甚至是蔑视绝非孤立现... 从文学与性别的视角追溯、梳理关于"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理论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以此来说明"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在当下出版的意义。就女性写作的历史而言,其文学创作受到过歧视甚至是蔑视绝非孤立现象。一般被批评家认为是女性作品的缺点或短处,如果采取一个新的角度,就可以视为恰恰是女性文学中带有普遍性的某种特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女作家在作品中描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验并形成其创作特色,恰恰丰富和更新了已有的文学传统。"女性阅读"与"女性写作"具有不同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女作家丛书”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阅读 女性写作
下载PDF
中国大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树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8,共8页
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而产生的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下,与西方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并呈现出"阴阳互补"的跨性别对话特征,在世界学苑独树一帜;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很必要,这必将推动世界... 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而产生的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下,与西方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并呈现出"阴阳互补"的跨性别对话特征,在世界学苑独树一帜;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很必要,这必将推动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跨文明对话 跨性别对话
下载PDF
女性主体意识及其主体性残缺──曹禺四大名剧女性悲剧命运解读 被引量:5
13
作者 章立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90,共4页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是社会问题剧,体现了剧作家对旧时代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作者分析了剧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女性主体性的残缺才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 主体意识 曹禺剧作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野中的《荒原》解读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桂琴 《襄樊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55-59,共5页
长期以来,不同的评论者运用了不同的批评方法对《荒原》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并提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见解。文章试图应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性别理论对《荒原》进行新的解读和诠释。仔细研读全诗发现:生不如死的人生,无情无爱的婚姻,颓废... 长期以来,不同的评论者运用了不同的批评方法对《荒原》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并提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见解。文章试图应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性别理论对《荒原》进行新的解读和诠释。仔细研读全诗发现:生不如死的人生,无情无爱的婚姻,颓废与堕落的生活是诗中所有女性人物的特征和写照。《荒原》中的男性人物则表现出精神与肉体的畸形脱节,他们要么"有灵无身",要么"有身无灵"。女性人物象征着圣杯的迷失,男性人物象征着利剑的扭曲;扭曲的利剑已经不能坚定地指向圣杯所在的方向。当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只剩下性的差别,当他们只为情欲而存在的时候,这个世界必然会成为比地狱更可怕的荒原。只有双性同体,实现男女两性的融合和互补,人类才能获得新生,荒原才能得到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艾略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62-66,共5页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种外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引进、本土化和学科化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被拒斥到接受、落地生根直至蓬勃发展的曲折过程。女性主义批评在繁荣表面下也潜伏着缺陷和危机,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使女...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种外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引进、本土化和学科化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被拒斥到接受、落地生根直至蓬勃发展的曲折过程。女性主义批评在繁荣表面下也潜伏着缺陷和危机,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使女性主义研究在一个正常学术化发展的轨道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 本土化 学科化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晓光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98-99,共2页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强调把争取性别平等与生态保护两个概念有机联系在一起。生态女性主义经历了从运动思潮到伦理文化再到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拟对生...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强调把争取性别平等与生态保护两个概念有机联系在一起。生态女性主义经历了从运动思潮到伦理文化再到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拟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梳理,阐述其理论渊源、伦理流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渊源 流变
原文传递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20年历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涛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7-80,共4页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 2 0世纪 6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范式。由于缺乏相应的女权运动背景 ,直到 80年代我国才开始输入这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回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的 2 0年历程 ,主要表现为两大阶段 :横向...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 2 0世纪 6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范式。由于缺乏相应的女权运动背景 ,直到 80年代我国才开始输入这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回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的 2 0年历程 ,主要表现为两大阶段 :横向移植时期 ,着重于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介绍与研究 ;垂直改造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20世纪60年代 文学理论 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下载PDF
《红楼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饶道庆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4-38,共5页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复合的双声性
下载PDF
女性主义批评≠性别批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申富英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80,共5页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性别批评"这两个概念本身就令人容易混淆,加之它们各自阵营内部又都衍生出许多分支和派别,各分支和派别又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易于混淆的概念,因此,搞清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性别批评各自的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性别批评"这两个概念本身就令人容易混淆,加之它们各自阵营内部又都衍生出许多分支和派别,各分支和派别又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易于混淆的概念,因此,搞清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性别批评各自的发展过程、各自不同的众多分支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二者在本质上的异同,消除对它们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性别批评 本质主义者 建构主义者
下载PDF
“边缘”与“边缘”的对话——中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研究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晓虹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3-36,107,共5页
中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都处在学界的边缘,但是此"边缘"非彼"边缘",西方与中国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在各自产生的文化历史语境、关注的内容和使用的理论、所处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方面均有着极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中... 中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都处在学界的边缘,但是此"边缘"非彼"边缘",西方与中国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在各自产生的文化历史语境、关注的内容和使用的理论、所处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方面均有着极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比较,希望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交流,尤其是希望借此研究能让中国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者认识差异、从西方的理论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将我国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研究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既能展现真实的自我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 边缘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