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契尼歌剧创作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88-90,共3页
普契尼认为"歌剧的基础是题材及处理",主张取材于现实生活,展现小人物的情感生活;普契尼整体的审美意念和风格倾向都基本属于后浪漫主义范畴,打破了古典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模式,将音乐与戏剧完全融合,贯穿发展;根深蒂固的悲剧... 普契尼认为"歌剧的基础是题材及处理",主张取材于现实生活,展现小人物的情感生活;普契尼整体的审美意念和风格倾向都基本属于后浪漫主义范畴,打破了古典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模式,将音乐与戏剧完全融合,贯穿发展;根深蒂固的悲剧主义人生观,决定了他笔下的女性大多以悲剧命运为主,作品中缠绵的女性气质和抒情性特质共同构成了普契尼歌剧的独特艺术魅力;普契尼式歌剧包涵着浓郁、丰富的异国音乐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材视角 音乐风格 女性人物 异国情调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被引量:4
2
作者 苟建明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我们可否探索出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主体的张爱玲内心所期盼与渴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女性人生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人物形象 人间无爱 荒凉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东北女性文学的地域性品格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颖 《大连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58-63,共6页
当代东北女性文学在开放的文化语境中以深深扎根于东北大地的创作实践承传着地域精神,显示出独具丰采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它以兼有女性自觉与地域品格双重性的文学视野,以母性情怀与民间视角相结合的创作意识,既书写着以黑土地为代... 当代东北女性文学在开放的文化语境中以深深扎根于东北大地的创作实践承传着地域精神,显示出独具丰采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它以兼有女性自觉与地域品格双重性的文学视野,以母性情怀与民间视角相结合的创作意识,既书写着以黑土地为代表的东北文化,又从女性视角出发,表现出对女性生存境遇与命运的恒久关注。地域家园与母性温情成为当代东北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尽资源与内在动力,也使得她们在人生情态、艺术追求、创作动因、情感观照以及创作视野等方面呈显出随性洒脱的自由精神、牵扯不断的恋土情结、温婉悲悯的女性情愫以及博大宽宥的民间情怀等共通的地域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地域性
下载PDF
浅谈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4
作者 赵文阁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70-72,共3页
池莉是以“新写实”而著称的女作家,但她的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常常被评论者忽略。在笔者看来,池莉在小说中通过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形象的成长以及两种写作策略,表现了她对女性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的关注,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池莉小说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写作策略
下载PDF
孤独中人性的回归——《百年孤独》中雷梅苔丝的象征意义以及和《婴宁》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董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6-100,共5页
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百年孤独》中 ,着力刻画了雷梅苔丝这个女性人物形象。在一个孤独的大家族里 ,雷梅苔丝既是美的化身、亦是纯洁的象征和善的体现。中国作家蒲松龄也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爱笑的狐女婴宁。她们都在世俗世界中折射... 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百年孤独》中 ,着力刻画了雷梅苔丝这个女性人物形象。在一个孤独的大家族里 ,雷梅苔丝既是美的化身、亦是纯洁的象征和善的体现。中国作家蒲松龄也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爱笑的狐女婴宁。她们都在世俗世界中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芒 ,体现出作家对肮脏现实的否定和人性美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美 百年孤独 雷梅苔丝 婴宁 女性形象
下载PDF
灿如野花 幽然怒放——沈从文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 被引量:1
6
作者 顾伟凡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87-89,共3页
沈从文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有纯洁幼稚的朴素少女、饱经风霜的底层寡妇、情义深重的风尘妓女等等,她们的人格或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或隐藏着女人的芬芳,或带着暗淡的色彩。无论怎么样,沈从文都对她们的形象赋予如湘西清水的质朴... 沈从文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有纯洁幼稚的朴素少女、饱经风霜的底层寡妇、情义深重的风尘妓女等等,她们的人格或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或隐藏着女人的芬芳,或带着暗淡的色彩。无论怎么样,沈从文都对她们的形象赋予如湘西清水的质朴与善良。着重以野花为媒介,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进行分类研究,并从作者所采用的塑造手法入手,对她们形象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花 怒放 女性形象 少女 妓女 寡妇 塑造手法
下载PDF
论李劼人《暴风雨前》中的女性书写
7
作者 陈宝兰 刘殿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6期15-20,共6页
目前,学术界对李劼人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书写研究主要集中于《死水微澜》,如研究蔡大嫂的人物形象、女性意识等,或将整个“大河小说”系列的女性书写进行整体的比较研究。相较而言,单独针对《暴风雨前》这部小说的女性的研究较少。《暴风... 目前,学术界对李劼人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书写研究主要集中于《死水微澜》,如研究蔡大嫂的人物形象、女性意识等,或将整个“大河小说”系列的女性书写进行整体的比较研究。相较而言,单独针对《暴风雨前》这部小说的女性的研究较少。《暴风雨前》中,无论是女性人物形象还是地域文化都存在可挖掘的空间。随着李劼人在文学史上重要意义的凸显,对李劼人研究的不断深入,《暴风雨前》中的各色女性人物都应得到关注,李劼人在《暴风雨前》中的女性书写的价值也应得相应的认可。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暴风雨前》中的女性书写和深入细致地分析人物形象,能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巴蜀女性的独特美,进一步挖掘李劼人女性书写的价值,对今后的女性书写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雨前》 女性书写 李劼人 人物形象 成因探析 价值
下载PDF
阳刚与阴柔的变奏——论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 被引量:1
8
作者 许瑾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24-26,共3页
李碧华是香港著名作家,她行文别出心裁、风格瑰丽诡异。其小说在港台及大陆都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群,细究其小说所以会令人着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塑造了不少神态丰满、各具性情的人物。就人物行为特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刚、柔两类... 李碧华是香港著名作家,她行文别出心裁、风格瑰丽诡异。其小说在港台及大陆都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群,细究其小说所以会令人着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塑造了不少神态丰满、各具性情的人物。就人物行为特征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刚、柔两类。李碧华的小说有浓郁的宿命论色彩,但在宿命轮回的大背景下,作者着意发掘人身上的超越性——即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理想品格。本文先是展示人物的生存境遇,在此基础上突显人物类型,并进而分析此类型的成因及作家在人物身上所寄寓的理想,力求进一步发掘李碧华小说的人文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人物品格
下载PDF
朱自清作品的女性情结解读
9
作者 张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1-63,85,共4页
女性形象的生动塑造和女性化意象的使用,给朱自清作品带来丰富而含蓄的文学意蕴,并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这种对女性独特的情结来源于朱自清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心理的影响,此外,五四时期"文学为... 女性形象的生动塑造和女性化意象的使用,给朱自清作品带来丰富而含蓄的文学意蕴,并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这种对女性独特的情结来源于朱自清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性格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心理的影响,此外,五四时期"文学为人生"思潮的影响和他对女性特有的审美观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性化意象 女性情结 审美情怀 性格气质
下载PDF
观音形象的性别转换和佛教审美的柔性气质
10
作者 李祥林 《中国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81-92,305,共13页
较之儒、道,佛教是外来而扎根本土的文化形态,其对中华美学与艺术也有深远影响。立足华夏语境,结合文献及田野调查,从观音形象的性别转换切入,考察佛门艺术案例,解读佛门审美意象,多层面透视中国化佛教的柔美气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 较之儒、道,佛教是外来而扎根本土的文化形态,其对中华美学与艺术也有深远影响。立足华夏语境,结合文献及田野调查,从观音形象的性别转换切入,考察佛门艺术案例,解读佛门审美意象,多层面透视中国化佛教的柔美气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儒、道、释多元影响下的中华审美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形象 性别转换 中国佛教 柔美气质
原文传递
试论李清照的小女子情调与丈夫气
11
作者 宋佳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01-103,共3页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优秀的爱国词人,她凭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才情造就了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敏锐的审美感受,在她的身上既具有表现小女子情调的率直活泼、真实的袒露自我的性格,也表现出倜傥洒脱、自信乐观的超越一般女性性格的丈夫气。
关键词 李清照 女性意识 情调 丈夫气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12
作者 成秀萍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21-23,31,共3页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可分为三类:一是缄默无助的女性,如禄兴娘子,娄太太等,二是丑怪疯狂的女性,如七巧,霓喜等,三是自由青春的女性,如曲曲,密斯范等,其小说中的女性特征,懦弱胆怯,丑怪疯狂,女性潜意识,压抑焦虑,缄默无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可分为三类:一是缄默无助的女性,如禄兴娘子,娄太太等,二是丑怪疯狂的女性,如七巧,霓喜等,三是自由青春的女性,如曲曲,密斯范等,其小说中的女性特征,懦弱胆怯,丑怪疯狂,女性潜意识,压抑焦虑,缄默无助,创作心态,描摹现实,悲凉压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女性形象 张爱玲 女性特征 创作心态
下载PDF
读《美杜莎的笑声》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晓晨 《青海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
《美杜莎的笑声》作为西方女权运动的理论代表之一 ,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女性写作都起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构 ,指出其为女性写作所提供的出路 :女性躯体描写、女性语言构建、双性同体创作。在结合中国当代文坛女性作家创作... 《美杜莎的笑声》作为西方女权运动的理论代表之一 ,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女性写作都起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构 ,指出其为女性写作所提供的出路 :女性躯体描写、女性语言构建、双性同体创作。在结合中国当代文坛女性作家创作的基础上 ,本文也对这三方面的构架进行反思与批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杜莎的笑声》 西方 女权运动 女性写作 局限性
下载PDF
为着生活而写作——苏青散文创作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科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6-90,共5页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活,反映出她在尘俗生活中寻找情趣的市民文化的品格。苏青散文中"性别意识"来得特别鲜明,但她又能直面女性的性格弱点,撕毁女性的假面具,并且发出独到的批判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散文 市民品格 性别立场 “中庸”思想
下载PDF
徐坤“都市即景”系列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柏刚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徐坤的"都市即景"系列作品,对都市职业女性的女性意识特点进行了揭示。现代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定位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家庭定位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职业女性处于性别角色分裂的精神困境。她们虽然具有了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和经... 徐坤的"都市即景"系列作品,对都市职业女性的女性意识特点进行了揭示。现代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定位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家庭定位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职业女性处于性别角色分裂的精神困境。她们虽然具有了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和经济上的独立,但她们中很多人内心仍然残留着浓厚的传统性别意识,尚不具备明确和充分的女性自我意识,受制于无法颠覆的男权文化困境。职业女性生活及女性意识在徐坤的笔下,呈现出滞涩而苍凉的轨迹。徐坤对都市职业女性生存现状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探讨,对都市文学建设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坤 女性意识 职业女性 男权文化 美学意义 都市文学 小说
下载PDF
列维纳斯关于“家园”的生存论分析——基于《总体与无限》的第II部分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向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列维纳斯的哲学以"面对他者之脸"著称,但其生存论的分析却是围绕"家园"展开的。"家园"的居所一方面是脱离开"源始环境",让"我"与自身在一起的"场所";另一方面"家园&q... 列维纳斯的哲学以"面对他者之脸"著称,但其生存论的分析却是围绕"家园"展开的。"家园"的居所一方面是脱离开"源始环境",让"我"与自身在一起的"场所";另一方面"家园"又是面对"他者"的最初处境,"家园"的女性特质与劳动本性使列维纳斯式的生存论分析别开生面。列维纳斯关于"家园"的生存论分析是对海德格尔关于"此在""无家可归"的批驳。人们在重视列维纳斯所刻画的"他者"的同时,却常常遗忘了他所描摹的温暖"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 享受 居住 女性 劳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