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志强 郑月 +2 位作者 蔡洁琼 魏明 颜培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127,共6页
对固城湖雌雄各10只中华绒螯蟹的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可食部位氨基酸、脂肪酸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雌、雄蟹肌肉中脂肪沉积最少,总蛋白含量较高,雌蟹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含量低于雄蟹(P<0.01),卵巢中甘油三酯含量高于精巢(P<0.0... 对固城湖雌雄各10只中华绒螯蟹的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可食部位氨基酸、脂肪酸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雌、雄蟹肌肉中脂肪沉积最少,总蛋白含量较高,雌蟹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含量低于雄蟹(P<0.01),卵巢中甘油三酯含量高于精巢(P<0.01),肝胰腺和性腺中总蛋白含量与甘油三酯分布相反。雌蟹肝胰腺中单不饱和脂肪酸高于雄蟹(P<0.05),饱和脂肪酸低于雄蟹(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可食部位中无显著差异。肝胰腺中n-3/n-6值雄蟹高于雌蟹(P<0.05)。总氨基酸在肌肉中雄蟹高于雌蟹(P<0.05),在肝胰腺中低于雌蟹(P<0.01),在性腺中差异不显著。中华绒螯蟹体内必需氨基酸组成均符合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大学理想模式,性腺和肝胰腺中氨基酸营养评价雌蟹优于雄蟹。综合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总蛋白和总脂类沉积,雌蟹可食部位营养价值优于雄蟹,这与消费者对螃蟹选择消费取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蟹 雄蟹 可食部位 脂肪酸 氨基酸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食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静静 冯广朋 +4 位作者 张涛 耿智 杨刚 宋超 李春波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在长江口东滩水域采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其抱卵前后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食性特征。试验结果显示,37个食物样品的高质量序列为53 288~90 598个。通过聚类分析共得... 为探究长江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在长江口东滩水域采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其抱卵前后的食物种类组成及其食性特征。试验结果显示,37个食物样品的高质量序列为53 288~90 598个。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423个运算分类单元(OTU),筛选有效序列后,经比对获得的食物类别包括藻类、高等植物、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轮虫、原生动物等。雌蟹抱卵前食物组成中占比较高的类别为高等植物、甲壳动物和鱼类;而在抱卵后食物组成中占比较高的种类为高等植物和藻类。抱卵前的Chao1指数和ACE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抱卵后的,抱卵前、后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蟹摄食宽度较广,属于机会主义摄食者,亲蟹抱卵前后的食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雌蟹的食物种类组成及雌蟹在抱卵前、后的食性变化特征,并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增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具有生物检测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水生动物的食物种类组成信息,但仍需与传统的胃含物形态学分析方法相结合,以便更准确全面地解析其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中华绒螯蟹 食性 雌蟹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蟹温度选择与偏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永进 周彦锋 徐东坡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2-837,共6页
研究通过利用自动化的电子穿梭系统研究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行为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进行了Ⅰ组8℃和14℃实验组、Ⅱ组14℃和21℃实验组、Ⅲ组21℃和28℃实验组、Ⅳ组28℃和35℃实验组共4个实验组。实验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最... 研究通过利用自动化的电子穿梭系统研究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行为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进行了Ⅰ组8℃和14℃实验组、Ⅱ组14℃和21℃实验组、Ⅲ组21℃和28℃实验组、Ⅳ组28℃和35℃实验组共4个实验组。实验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最佳偏好温度在28℃。幼蟹会加速逃离不适温度区域,且偏离温度越高游泳速率越高,温度和游泳速率拟合方程:y=0.0027x^(2)-0.1045x+1.5875, R^(2)=0.8615,昼夜(P>0.05)和雌雄性别(P>0.05)差异对温度的偏好选择未见明显影响。研究为中华绒螯蟹养殖、利用及野外环境下种群保护与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温度 雌雄 昼夜 游泳速率 时间占比 中华绒螯蟹幼蟹
下载PDF
不同温度养殖的雌体三疣梭子蟹性腺和蟹肉风味品质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慧 施文正 +3 位作者 吴旭干 王锡昌 潘桂平 侯文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84-90,共7页
研究常温养殖与加温养殖对雌体三疣梭子蟹性腺和蟹肉的风味影响,测定2组蟹性腺和肉中的主要滋味物质,并进行电子舌、电子鼻和感官评价的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舌和电子鼻均可对不同水温养殖三疣梭子蟹的性腺以及蟹肉进行有效区分;加温养... 研究常温养殖与加温养殖对雌体三疣梭子蟹性腺和蟹肉的风味影响,测定2组蟹性腺和肉中的主要滋味物质,并进行电子舌、电子鼻和感官评价的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舌和电子鼻均可对不同水温养殖三疣梭子蟹的性腺以及蟹肉进行有效区分;加温养殖会提高鸟苷酸(guanosine monophosphate,GMP)和腺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对性腺滋味的贡献,使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呈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百分比有所上升。对蟹肉而言,加温组GMP、肌苷酸、AMP相比常温组增加了0.40、0.66倍和3.46倍,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味精当量值与常温组相比增加0.59倍。感官评价表明,加温养殖组性腺的肥满度和气味评分有一定的提高,蟹肉的整体感官品质明显高于常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体三疣梭子蟹 性腺 蟹肉 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