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 被引量:25
1
作者 林利民 李益云 +1 位作者 万瑞景 庄志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9-334,共6页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Copepoda)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早晨8:00和下午16:00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摄食则比较活跃,摄食量与仔、稚鱼相比明显增加,下午16:00仍为幼鱼摄食高峰。实验结果表明,牙鲆仔、稚、幼鱼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呈现白天摄食为主,清晨和黄昏双高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幼鱼 摄食节律 摄食率
下载PDF
基于不同检测方法的养殖鱼类昼夜摄食节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建 鲍伟君 +4 位作者 叶章颖 朱松明 刘鹰 李勇 沈明卫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38,共6页
摄食节律是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光照、温度、饵料等周期性变动的环境条件主动适应的结果,掌握鱼类摄食节律直接关系到对养殖对象投喂时间、投喂方式、投喂频率等投喂策略的决定,继而影响饲料效率和养殖水体的污染负荷。综述了国内外... 摄食节律是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光照、温度、饵料等周期性变动的环境条件主动适应的结果,掌握鱼类摄食节律直接关系到对养殖对象投喂时间、投喂方式、投喂频率等投喂策略的决定,继而影响饲料效率和养殖水体的污染负荷。综述了国内外养殖鱼类昼夜摄食节律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胃肠充塞度法、日摄食率法、自适应投喂法以及观察法这4种摄食节律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目前养殖鱼类摄食节律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养殖鱼类摄食节律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已有摄食节律检测方法的优化改进以及新检测方法的提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节律 养殖鱼类 投喂策略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食物条件对西藏拟溞摄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文 王巧晗 +1 位作者 张琳 包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65-3072,共8页
报道了不同温度、盐度和饵料条件下西藏拟溞的摄食强度、西藏拟溞对不同饵料生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es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 报道了不同温度、盐度和饵料条件下西藏拟溞的摄食强度、西藏拟溞对不同饵料生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es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unaliella salina)、新月拟菱形藻(Nitzschiella closterium)的选择性以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适温范围(2 20℃)内,西藏拟溞的滤水率、摄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4 16℃为西藏拟溞的适宜温度。在盐度20时,西藏拟溞的摄食率最高,幼、成溞对等鞭金藻的摄食率分别为1.88 ng C/(ind.h)和3.46 ng C/(ind.h)。西藏拟溞对角毛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加,而对等鞭金藻呈相反趋势,但二者的日粮均随体长增大而减小。幼、成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食物密度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均是在盐藻密度为1×106 ind./L时均最高,分别为0.194、0.221 mL/(ind.h)和0.030μgC/(ind.h)和0.034μgC/(ind.h)。幼溞对6种藻的食物选择性为角毛藻>小球藻>盐藻>扁藻>金藻>拟菱形藻;成溞为扁藻>角毛藻>盐藻>金藻>小球藻>拟菱形藻。幼溞、成溞均对角毛藻和盐藻的选择性较好。西藏拟溞的幼溞和成溞对牟氏角毛藻的摄食有相同的节律,在15:00 17:00和01:00 03:00时有两个摄食高峰,在09:00 11:00和23:00 01:00有两个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拟溞 温度 盐度 摄食率 食物选择性 摄食节律
下载PDF
投喂节律对异育银鲫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严鸥 甄恕其 +1 位作者 余文斌 於德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在水温(28±1)℃、自然光照条件下,以4种投喂节律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60d,并测定异育银鲫氮的收支。其中对照组为每天投喂,3个试验组分别为投喂1d后饥饿1d、投喂2d后饥饿1d、投喂4d后饥饿1d。结果显示,3个试验... 在水温(28±1)℃、自然光照条件下,以4种投喂节律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60d,并测定异育银鲫氮的收支。其中对照组为每天投喂,3个试验组分别为投喂1d后饥饿1d、投喂2d后饥饿1d、投喂4d后饥饿1d。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的摄食氮(mg/(g.d))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占摄食氮比例来观察,试验组的氮收支模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以占吸收氮比例来观察,4组模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节律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氮收支
下载PDF
高脂饲粮对小鼠摄食节律与肝脏核心时钟蛋白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罗佳 闫征 +4 位作者 李胜涛 卢卓恒 章浩月 徐丽萍 王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55-1962,共8页
本试验旨在以小鼠为模型探究摄食节律在高脂饲粮(HFD)诱导的代谢综合征(MS)中的作用。将健康的雄性小鼠分为4组,每组5只,连续3个月分别给予含4%脂肪的普通饲粮(Con组)和含10%(10%HFD组)、45%(45%HFD组)、60%(60%HFD组)脂肪的HFD,每周记... 本试验旨在以小鼠为模型探究摄食节律在高脂饲粮(HFD)诱导的代谢综合征(MS)中的作用。将健康的雄性小鼠分为4组,每组5只,连续3个月分别给予含4%脂肪的普通饲粮(Con组)和含10%(10%HFD组)、45%(45%HFD组)、60%(60%HFD组)脂肪的HFD,每周记录小鼠体重,收集血清、肝脏等标本检测生物标志物。为了进一步探究HFD对摄食节律的作用,将另一批小鼠分为Con组与45%HFD组,第1周2组小鼠均饲喂普通饲粮,第2周和第3周Con组继续饲喂普通饲粮,HFD组则饲喂含45%脂肪的HFD,每周记录3 d夜昼摄食量,3周后脱颈处死,取肝脏组织分析核心时钟蛋白CLOCK和BMAL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比较,45%HFD组小鼠体重增加最快;与Con组相比,45%HFD组小鼠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出现显著糖耐量损害,病理切片可见肝脏脂肪变性。与Con组比较,10%HFD组、45%HFD组和60%HFD组肝脏CLOCK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弱,然而核心时钟基因Clock、Bmal1的mRNA表达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比较,45%HFD组小鼠日间摄食量增多,而夜间摄食量减少,摄食行为节律被抑制,且肝脏CLOCK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而肝脏BMAL1的蛋白表达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可知,当HFD脂肪含量为45%时,其诱导小鼠MS的作用最强;HFD抑制小鼠摄食节律,而摄食节律改变可能与肝脏CLOCK表达下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饲粮 摄食节律 核心时钟蛋白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研究 被引量:79
6
作者 马爱军 柳学周 +4 位作者 徐永江 梁友 庄志猛 翟介明 李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8,共9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研究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半滑舌鳎初孵仔鱼在 2 3℃水温条件下 ,2— 3日龄开口摄食 ,开口后投喂轮虫。孵化后 1 2日龄 ,全长达到 8— 9mm左右 ,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随着仔稚鱼...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研究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半滑舌鳎初孵仔鱼在 2 3℃水温条件下 ,2— 3日龄开口摄食 ,开口后投喂轮虫。孵化后 1 2日龄 ,全长达到 8— 9mm左右 ,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随着仔稚鱼的发育及摄食强度的增强 ,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摄食节律。 6日龄仔鱼在 2 4h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摄食 ,相对来说 9:0 0、1 2 :0 0、1 5 :0 0、1 8:0 0为其摄食率的高峰。 1 6日龄稚鱼的摄食节律已出现较明显趋势 ,9:0 0、1 5 :0 0为其摄食率的高峰。 2 6日龄营底栖生活后稚鱼 ,由浮游生活方式变为底栖生活方式 ,摄食率的高峰出现在 1 8:0 0、2 4 :0 0。半滑舌鳎的捕食能力随其生长逐渐增强 ,6日龄仔鱼的平均摄食强度在摄食率高峰之后的 2— 3h内达到最高 ,出现在 1 2 :0 0、1 8:0 0 ;1 6日龄稚鱼在 1 0 :0 0—1 7:0 0期间平均摄食强度相对较大。 2 6日龄稚鱼 ,捕食能力明显增强 ,伴随着摄食率高峰的出现 ,平均摄食强度也分别在 1 8:0 0和 2 4 :0 0达到高峰。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 ,半滑舌鳎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变化 :早期的浮游生活阶段 ,以白天摄食为主 ,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 ;营底栖生活阶段半滑舌鳎转为夜间摄食 ,摄食高峰出现在夜间。半滑舌鳎不同发育阶段的日平均摄食率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早期发育阶段 摄食节律 生长
下载PDF
池养刀鲚(Coilia nasus)鱼种的摄食与生长 被引量:43
7
作者 徐钢春 徐跑 +2 位作者 顾若波 张呈祥 郑金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14-2018,共5页
采用生长测量、摄食节律评估的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刀鲚(Coilia nasus)的摄食和生长特性,旨在为刀鲚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同时为大规模开展刀鲚的池塘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经过153d的生长期,刀鲚的平均体长从最初的(12.41±2... 采用生长测量、摄食节律评估的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刀鲚(Coilia nasus)的摄食和生长特性,旨在为刀鲚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同时为大规模开展刀鲚的池塘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经过153d的生长期,刀鲚的平均体长从最初的(12.41±2.21)cm增加到(21.25±2.08)cm,体重从(5.83±0.91)g增加到(40.58±12.98)g;体长与日龄为线性相关(L=0.0558t+13.102,R2=0.97),体重与日龄为指数相关(W=6.5699e0.0123t,R2=0.98),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W=0.0006L3.5924)幂指数b值接近3;刀鲚鱼种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4:00—8:00是刀鲚鱼种的摄食高峰期,12:00左右摄食活动基本停止,16:00起摄食强度又明显回升,属晨昏摄食;此外还发现,枝角类、桡足类、日本沼虾和鰕虎鱼是培育刀鲚鱼种较为适宜的饵料生物,但其不同发育阶段适宜饵料生物有所不同,摄食量与饵料的种类和数量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鱼种 摄食节律 生长
原文传递
乌鳢仔鱼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周洁 谢从新 +1 位作者 熊传喜 万新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4-67,共4页
乌鳢仔龟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摄食具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21时最高,12时最低。每天在6~15时之间停食3h左右。日摄食率随饵料密度高低而变化,饵料密度为10~15个/ml、7~8个/... 乌鳢仔龟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摄食具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21时最高,12时最低。每天在6~15时之间停食3h左右。日摄食率随饵料密度高低而变化,饵料密度为10~15个/ml、7~8个/ml和5~6个/ml时,日摄食率分别为13.71%、7.04%和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仔鱼 摄食节律 日摄食率
下载PDF
水产养殖动物摄食节律与投喂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华 李勇 +2 位作者 陈康 王美琴 夏苏东 《饲料工业》 2008年第24期17-21,共5页
投喂模式是集约化养殖管理的核心之一,是由投饲量(或投饲率)、投饲频率、投饲方式等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使其最优化是获取最佳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自污染的有效途径。动物内在摄食节律则是建立科学投喂模式的生物学基础。... 投喂模式是集约化养殖管理的核心之一,是由投饲量(或投饲率)、投饲频率、投饲方式等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使其最优化是获取最佳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自污染的有效途径。动物内在摄食节律则是建立科学投喂模式的生物学基础。投饲量和投饲频率与养殖动物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国内外关于水产养殖动物摄食节律、投饲量、投饲频率和投饲方式等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投喂模式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节律 投喂模式 投饲率 投喂频率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的食物选择性及其摄食节律 被引量:37
10
作者 徐增洪 周鑫 水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和成虾的胃及肠道内的食物组成和食物充塞度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在水族箱(60 cm×40 cm×40 cm)中先后进行了两试验期克氏原螯虾(规格为3~5 g/尾)对几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花生Alternan...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和成虾的胃及肠道内的食物组成和食物充塞度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在水族箱(60 cm×40 cm×40 cm)中先后进行了两试验期克氏原螯虾(规格为3~5 g/尾)对几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小浮萍Lemna minor、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摄食与生长试验,每个水族箱中投放克氏原螯虾20尾;另外,在稻田的环沟内对不同投饲模式(分别投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的克氏原螯虾专用颗粒饲料及水草和小杂鱼)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幼虾肠道内的食物组成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成虾对食物的选择性降低,水域中所能得到的水生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均可成为其维持生存的食物,而分布广、生物量大且最易摄取的水草是其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8:00—10:00和19:00—22:00分别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摄食时段,其它时段摄食强度较弱;投喂伊乐藻、小浮萍和苦草饲养克氏原螯虾的效果优于水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小浮萍的饲养效果略好于伊乐藻和苦草,但3种水草间的饲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规格的虾苗投喂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和水葫芦的平均日增重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稻田环沟内不同投饲模式下,投喂小杂鱼的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优于投喂颗粒饲料组和颗粒饲料+水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食物选择 摄食节律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摄食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周文宗 赵风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研究了在<100 lx的弱光条件下雌、雄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克氏原螯虾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P<0.01),并且不受性别的影响(P>0.05)。克氏原螯虾在18:00-19:00时摄食量最高(P<0.05);其次为19:00-20:00和14:00-15:00时(P<0.0... 研究了在<100 lx的弱光条件下雌、雄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克氏原螯虾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P<0.01),并且不受性别的影响(P>0.05)。克氏原螯虾在18:00-19:00时摄食量最高(P<0.05);其次为19:00-20:00和14:00-15:00时(P<0.05);克氏原螯虾在其他时段摄食较少。但克氏原螯虾摄食无明显的昼夜节律,与鱼类不同。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克氏原螯虾的投喂管理、鱼虾混养和水质调控等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摄食节律 摄食量 食物平衡法
下载PDF
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高小强 洪磊 +3 位作者 刘志峰 郭正龙 王耀辉 雷霁霖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2-400,共9页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全长(7.45±0.15)mm,体质量为(2.15±0.03)mg,卵黄囊体积为(5.99±0.13)mm^3,第5日龄,仔鱼卵黄囊被完全吸收。对照组仔鱼全长及体质量随着卵黄囊的消耗、外源性营养的建立逐渐增加;饥饿组仔鱼自6日龄开始,全长及体质量开始呈现负增长,至10日龄全部死亡。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在3日龄,摄食率为46.67%,5日龄摄食率达到最大为89.29%,PNR发生在7~8日龄,综上所述,美洲西鲱仔鱼最佳投喂时间应在2-3日龄。美洲西鲱仔、稚鱼摄食节律研究表明,美洲西鲱早期仔鱼(4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在14:00,平均摄食量达到0.14mg;晚期仔鱼(17日龄)在10:00和14:00出现较高的摄食量,分别为0.92和1.36mg;28日龄稚鱼在10:00、14:00和18:003个时间段维持着较高的摄食量,摄食量分别为1.77、2.45和1.55mg,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美洲西鲱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20.08%(4日龄)、29.48%(17日龄)和12.41%(28日龄),可将其作为美洲西鲱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西鲱 仔鱼 稚鱼 饥饿 不可逆点 摄食节律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幼虫、幼苗的摄食率和摄食节律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黎辉 金启增 +1 位作者 郭澄联 练建生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3期41-48,共8页
1994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展开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unker幼虫和幼苗摄食率和摄食节律的研究。通过对该贝幼虫和幼苗摄食率与生物饵料浓度的关系的模拟分析,得到了二次多项式... 1994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展开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unker幼虫和幼苗摄食率和摄食节律的研究。通过对该贝幼虫和幼苗摄食率与生物饵料浓度的关系的模拟分析,得到了二次多项式方程:FR=α+βC-γC2。在该方程中建立了生产性育苗时的生物饵料藻最适投喂浓度(Copt),C0pt=-β/2γ。在最适饵料藻投喂浓度的条件下,幼虫和幼苗摄食率最大。当饵料藻投喂浓度低于Copt时,摄食率是线性快速增长,当饵料藻投喂浓度高于Copt时,摄食率呈下降趋势。合浦珠母贝幼虫和幼苗摄食节律的特点是摄食率在夜间和白天差别不明显。因此,Copt的建立以及对该贝幼虫和幼苗摄食节律的特点的认识,对于大规模生产育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摄食率 摄食节律 幼虫 幼苗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鹏飞 常青 +2 位作者 陈四清 徐郑鑫 赵捷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为探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分别采用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8个时段,分别为06:00、09:00、12:00、15:00、18:00、21:00、00:00和03:00,每个时段作1个处理,每天每个处理饱食投... 为探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分别采用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8个时段,分别为06:00、09:00、12:00、15:00、18:00、21:00、00:00和03:00,每个时段作1个处理,每天每个处理饱食投喂1次)和分段式连续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与一次饱食投喂法相同的8个时段,每天每个实验桶连续投喂8次)两种方法研究绿鳍马面鲀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实验持续7 d。此外,分别测定绿鳍马面鲀幼鱼[体重为(4.28±0.46)g]饱食后0、2、4、6、8、10、12、14、16、20、24和28 h时的胃内容物湿重,并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3种数学模型拟合了绿鳍马面鲀幼鱼的胃排空率。结果显示,(1)在两种投喂方式下,实验鱼均表现为24 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在分段式连续投喂方式下,摄食率在03:00、06:00、09:00和12:00无显著差异,在15:00达到峰值后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0达到最低值;饲料效率与一次饱食投喂方式下的03:00、06:00、15:00和18:00投喂组无显著差异,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一次饱食投喂(P<0.05)。(2)在一次饱食投喂方式下,实验鱼在18:00后摄食率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0达到最低值;实验鱼在09:00和12:00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一天中的其他时间(P<0.05),每天09:00~12:00时间段投喂绿鳍马面鲀幼鱼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和饲料效率。(3)3种模型中,胃排空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得最好,方程为y^0.5=2.802‒0.204t(R^2=0.987);根据平方根模型,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10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时间为6 h。综合上述指标,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每天09:00~15:00时间段饱食投喂绿鳍马面鲀幼鱼3次,每次间隔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摄食节律 饲料效率 特定生长率 胃排空率
下载PDF
甘肃鼢鼠取食节律及对不同饵料喜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明春 韩崇选 +2 位作者 胡忠朗 陈孝达 杨学军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7-41,共5页
人工饲养观察表明,3龄鼠的日取食量最大。鼢鼠春季比秋季取食活动频繁,2龄鼠比3龄鼠取食频繁,雌鼠比雄鼠取食频繁,取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鼢鼠一天中只有9.09%的时间用于取食,84.19%的时间都在休息。非取食活动时间... 人工饲养观察表明,3龄鼠的日取食量最大。鼢鼠春季比秋季取食活动频繁,2龄鼠比3龄鼠取食频繁,雌鼠比雄鼠取食频繁,取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鼢鼠一天中只有9.09%的时间用于取食,84.19%的时间都在休息。非取食活动时间更少,只有6.72%.玉米是其最喜食的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鼢鼠 取食节律 喜食性
下载PDF
云斑尖塘鳢仔鱼摄食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廖志洪 林小涛 +1 位作者 王春 余德恭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对自然光照条件下云斑尖塘鳢仔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和在夜间增加不同强度外光源条件下仔鱼的摄食发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仔鱼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晚上摄食发生率是著高于白天,其摄食主要集中在光线较弱的16:00~00:00;... 对自然光照条件下云斑尖塘鳢仔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和在夜间增加不同强度外光源条件下仔鱼的摄食发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仔鱼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晚上摄食发生率是著高于白天,其摄食主要集中在光线较弱的16:00~00:00;5日龄仔鱼在100~500Lx,8日龄和12日龄仔鱼在10~100Lx光照条件下的摄食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黑暗或更高光照条件下的摄食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尖塘鳢 仔鱼 摄食节律
下载PDF
花鲈初孵仔鱼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及摄食节律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晓龙 温海深 +6 位作者 张美昭 李吉方 张凯强 王伟 刘阳 田源 常志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4,共8页
为确定花鲈仔鱼初次摄食的不可逆点(PNR),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花鲈仔鱼,在水温(21±1)℃、盐度26条件下,开展了初孵仔鱼的饥饿实验,研究了在饥饿状态下花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及投喂状态下仔鱼期的摄食节律。研究表明,花鲈仔鱼... 为确定花鲈仔鱼初次摄食的不可逆点(PNR),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花鲈仔鱼,在水温(21±1)℃、盐度26条件下,开展了初孵仔鱼的饥饿实验,研究了在饥饿状态下花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及投喂状态下仔鱼期的摄食节律。研究表明,花鲈仔鱼孵化后,4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进入混合营养期,6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仅2d。饥饿组仔鱼生长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部分仔鱼身体出现畸形。白天为室内自然光照(500~800lx),夜间为人工光源(200~250lx),在此条件下,早期仔鱼(5日龄)在14:00和20:00摄食率高于50%;晚期仔鱼(11日龄)在08:00、14:00和20:00摄食率均高于50%,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研究结果表明,在(21±1)℃的水温条件下,花鲈仔鱼的最佳投喂时机在4日龄,9日龄至10日龄抵达不可逆点,仔鱼的主要摄食时间为午后到傍晚,夜间弱光照条件下也会进行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仔鱼 饥饿 不可逆点 摄食节律
下载PDF
日本蟳对3种贝类的摄食选择及摄食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静 刘涵 +7 位作者 原振政 刘谞 王红伟 姜玉声 李晓东 刘海映 郑岩 姚俊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体质量为60~75 g的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对3种贝类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及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喜好性和对光滑河蓝蛤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体质量为60~75 g的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对3种贝类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及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喜好性和对光滑河蓝蛤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海水盐度为28~29,水温为22~24℃,溶氧为6.8~7.8 mg/L的条件下,有或无底质时雌、雄蟹对光滑河蓝蛤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大于0,为其喜好的食物,而对四角蛤蜊和菲律宾蛤仔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小于0。采用定时投喂方式,每隔4 h投喂一次光滑河蓝蛤,日本蟳在有、无底质条件下均表现出昼夜摄食节律。有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23:00—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12 g,7:00—19:00有少量摄食;无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9:00—2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096 g,7:00—15:00有少量摄食。有底质组的日本蟳19:00—7:00的摄食量占全天的比值显著高于7:00—19:00(P<0.05),19:00—7:00的摄食频率极显著高于7:00—19:00(P<0.01);无底质组的日本蟳19:00—7:00的摄食量比值与摄食频率均高于7:00—19:00,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蟳 饵料选择 摄食节律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节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贾二腾 闫明军 +4 位作者 赖起铖 罗文涛 蒋广震 刘文斌 张定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6-554,共9页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最适宜的投喂时间,本实验将120只初重约68 g的幼蟹随机分养在24个塑料缸(70 cm×40 cm×50 cm)中。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昼夜分为8个时间点:10:00、13:00、16:00、19:00、22:00、01:00、0...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最适宜的投喂时间,本实验将120只初重约68 g的幼蟹随机分养在24个塑料缸(70 cm×40 cm×50 cm)中。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昼夜分为8个时间点:10:00、13:00、16:00、19:00、22:00、01:00、04:00、07:00,每个时间段作为1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1次)的方法研究中华绒螯蟹的昼夜摄食节律。结果显示,幼蟹在不同投喂时间点表现出24 h周期性的摄食节律,且总摄食高峰期在22:00。从其中6d的平均摄食量可以看出,河蟹主要在19:00~22:00时间段摄食;在肝胰腺酶活性方面,淀粉酶活性在19:00~22:00内高于其他各组,且在22:00获得最高值;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钠钾ATP酶酶活性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13:00~22:00时间段这些酶的酶活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最高值均在22:00获得。在相关摄食基因表达方面,肝胰腺中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著低于13:00和16:00,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中胆囊收缩素(CC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示出最低值,与10:00、13:00、04:00和07:00点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存在明显的摄食节律,这可能与光照紧密相关,最适宜的投喂时间为2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摄食节律 日摄食量 消化酶活性 吸收酶活性 摄食基因
下载PDF
脉红螺摄食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平川 张立斌 +3 位作者 潘洋 张涛 李朝霞 班绍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07-1814,共8页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菲律宾蛤仔为饵料对脉红螺的摄食行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温度达到10.40℃时,脉红螺第一次出现摄食行为,日均摄食量为0.01 g/个;非交配期内,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16.20℃时,摄食量达最大值,为0...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菲律宾蛤仔为饵料对脉红螺的摄食行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温度达到10.40℃时,脉红螺第一次出现摄食行为,日均摄食量为0.01 g/个;非交配期内,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16.20℃时,摄食量达最大值,为0.54 g/个,摄食周期为4 d;进入交配期后,脉红螺摄食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同时与交配率呈负相关关系;当温度达到18.05℃,交配率达最小值0.03,脉红螺日均摄食量达到最大的5.32 g/个,此时摄食周期为3.72 d。非交配期摄食量(c)与温度(t)间回归关系为c=0.01t2-0.24t+1.18,r=0.97,交配期摄食量(c)分别与温度(t)、交配率(m)的回归关系为c=-0.13t2+5.18t-48.08,r=0.61;c=-2.92m+3.33,r=-0.48。研究表明,脉红螺摄食周期变化为4 d,且温度和交配率作为两个重要的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红螺 摄食节律 温度 交配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