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的建模与自共振抑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焦贺彬 张庆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83-186,共4页
为解决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s)较为严重的共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对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进行分析,明确了其结构组成以及输入扭矩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对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模型进行了研究,确... 为解决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s)较为严重的共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对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进行分析,明确了其结构组成以及输入扭矩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对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模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液压马达和油泵的排量容积比的关系。利用反馈调制器与自共振抵消(SRC)策略设计了自共振控制方法,实现自共振抵消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法用在对目标位置的跟踪过程中,最大超调量仅为3 rad,较PID方法的最大超调量减小了8 rad,验证了该设计方法能够较好地补偿摩擦产生的影响,对自共振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EHAs中目标位置的跟踪平缓且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 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 共振抑制 反馈调制器 自共振抵消策略
下载PDF
电动静液作动器双惯性建模与高精度位置响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娜 胡孟谦 田姗姗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6,共6页
非线性的摩擦会使电动静液作动器产生严重的谐振问题,为此,在对电动静液作动器进行双惯性系统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动静液作动器的谐振比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电动静液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采用由一个低刚度轴连接的两个高刚... 非线性的摩擦会使电动静液作动器产生严重的谐振问题,为此,在对电动静液作动器进行双惯性系统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动静液作动器的谐振比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电动静液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采用由一个低刚度轴连接的两个高刚度惯性体,对电动静液作动器进行了双惯性系统建模;然后,通过采用反馈调制器对作动器静摩擦进行了补偿,并在参数辨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包含反馈控制器和干扰观测器的谐振比控制方法,有效抑制了作动器的振动;最后,在单连杆机械臂实验装置上进行了频率响应和位置响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电动静液作动器频率响应曲线中观测到的双谐振现象验证了双惯性系统建模的可行性;相比于其他两种常规的比例积分控制方法,该谐振比控制方法的最大超调量仅为0.035 rad,平均响应误差仅为0.005 rad,具有更高精度的位置响应控制性能,在液压传动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静液作动器 谐振抑制 双惯性建模 反馈调制器 摩擦补偿
下载PDF
一种控制掺铒光纤激光器超混沌的方法——非线性延时反馈参数调制法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胜海 杨华 钱兴中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706-3709,共4页
提出一种非线性延时反馈参数调制法来控制混沌 超混沌 ,给出了利用这种方法控制处于超混沌状态的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的方案 .数值模拟表明 。
关键词 掺铒光纤激光器 参数调制 超混沌 延时反馈 延时时间 状态 非线性 控制混沌 周期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反馈参数调制的掺铒光纤激光器混沌同步 被引量:17
4
作者 范文华 田小建 +2 位作者 于永力 陈菊芳 罗红娥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105-510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参数调制控制超混沌同步的方法,并应用于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系统.针对此种方法所具有的相位模糊问题,设计出了自动消除反相位的电路,数值模拟表明只要适当选择反馈强度值,就能实现两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系统的精确同步.
关键词 超混沌同步 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 反馈参数调制法 反相位
原文传递
飞机电传刹车系统设计及验证技术
5
作者 刘泽华 贾爱绒 谢彦 《航空科学技术》 2016年第9期31-35,共5页
针对传统的刹车系统设计与系统试验验证的不足,在系统设计上提出了基于数字电传刹车系统的自动刹车控制技术、刹车压力反馈调节技术、射流管式压力刹车阀技术。采用基于虚拟样机的协同仿真技术和系统闭环半物理验证技术,建立了一套飞机... 针对传统的刹车系统设计与系统试验验证的不足,在系统设计上提出了基于数字电传刹车系统的自动刹车控制技术、刹车压力反馈调节技术、射流管式压力刹车阀技术。采用基于虚拟样机的协同仿真技术和系统闭环半物理验证技术,建立了一套飞机数字电传刹车系统协同虚拟仿真验证方法和电传刹车闭环控制试验验证平台,提高了系统仿真试验的效率,缩短系统的研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传刹车系统 自动刹车 射流管刹车阀 刹车压力反馈调节 协同仿真 半物理验证
下载PDF
强电针穴位对背角神经元镇痛效应广泛性的中枢机制 被引量:36
6
作者 何晓玲 刘乡.朱兵 +1 位作者 徐卫东 张守信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05-609,共5页
实验用雄性大鼠,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T12-L1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后爪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观察到低强度(2V)电针作用于与痛源接近的“足三里”穴对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远隔穴位“下关”穴则无效。而... 实验用雄性大鼠,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T12-L1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后爪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观察到低强度(2V)电针作用于与痛源接近的“足三里”穴对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远隔穴位“下关”穴则无效。而当采用超过C类纤维阈值18V电针时,则远隔穴位“下关”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表现为强电针穴位镇痛作用的广泛性。而损毁NRM后,强电针(18V)远节段“下关”穴的镇痛作用消失,而近节段“足三里”穴无论是强(18V)或弱(2V)电针,仍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此效应也被削弱,这表明远节段“下关”强电针的镇痛作用的广泛性可能主要由伤害性刺激通过脊髓上NRM痛负反馈调制机制实现的。而2V电针近节段穴位的镇痛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脊髓镇痛机制实现的,但也有脊髓上镇痛机制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针刺镇痛 强电针 穴位 背角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