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段A/O工艺流量及体积分配方法与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伟 王淑莹 +1 位作者 孙亚男 郭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0-245,共6页
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中,为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碳源及系统各段的硝化容量。且有效地应对进水扰动,需进行合理的进水流量分配和缺氧/好氧体积分配。针对分段进水A/O工艺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对分段进水工艺系统的流量分配方法和体积分配方... 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中,为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碳源及系统各段的硝化容量。且有效地应对进水扰动,需进行合理的进水流量分配和缺氧/好氧体积分配。针对分段进水A/O工艺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对分段进水工艺系统的流量分配方法和体积分配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实际运行优化方法进行讨论.对于系统的流量分配,提出以进水ρ(C)/ρ(N)作为控制参数,并分别对碳源充足、碳源恰好合适和碳源不足3种情况进行讨论,同时给出每种情况下的运行优化方法;对于体积分配,分析缺氧/好氧体积比对系统硝化容量及其对进水中COD利用程度的影响,并对不同负荷下缺氧/好氧体积优化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脱氮 优化 分段进水 A/O 流量分配 缺氧/好氧体积
下载PDF
回滞函数法在防止给水泵汽蚀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津 汪蓉 金国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7,共3页
提出了采用回滞函数法控制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的方法。将回滞函数法与工程中常用的单一曲线函数控制方法、PID调节控制方法比较及其实际应用表明,采用回滞函数法控制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阀的方法防止给水泵汽蚀更为可靠和有效。
关键词 回滞函数法 控制 给水泵 最小流量 再循环阀 汽蚀
下载PDF
LNG储罐底部进料管线操作负压工况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贾保印 曾招朋 白改玲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40,共5页
基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LNG储罐系统,应用HYSYS Dynamic流程模拟软件,建立LNG储罐底部进料系统的动态模型,研究LNG储罐底部进料管线的操作压力随不同进料流量和流体温度变化的动态响应过程。分析表明:在工艺设计过程中LNG储罐的底部进... 基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LNG储罐系统,应用HYSYS Dynamic流程模拟软件,建立LNG储罐底部进料系统的动态模型,研究LNG储罐底部进料管线的操作压力随不同进料流量和流体温度变化的动态响应过程。分析表明:在工艺设计过程中LNG储罐的底部进料管线应考虑负压设计工况,确保管线设计的安全;动态模拟能够清晰地反映工艺系统随扰动变化的动态响应特性,指导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底部进料口 负压 动态模拟 进料流量
下载PDF
参数变化对水力旋流器流场的影响
4
作者 郭丹丹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第7期62-64,共3页
为进一步提升水力旋流器的分选效果,除了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外,还需对其操作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在对水力旋流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中的柱高度和操作参数中的给入流量对其流场特性的影响开... 为进一步提升水力旋流器的分选效果,除了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外,还需对其操作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在对水力旋流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中的柱高度和操作参数中的给入流量对其流场特性的影响开展研究,所得的结论可指导水力旋流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水力旋流器 给入流量 柱高度 空气柱
下载PDF
多床式瓦斯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设计方法及关键参数研究
5
作者 肖正 兰波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多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的设计难题,基于蓄热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形成了一套多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了燃烧室温度、进气甲烷浓度下限值和进气流速3个关键参数的影响。陶瓷床所需蓄热体体积随燃烧室... 针对多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的设计难题,基于蓄热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形成了一套多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陶瓷床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了燃烧室温度、进气甲烷浓度下限值和进气流速3个关键参数的影响。陶瓷床所需蓄热体体积随燃烧室温度设定值的升高和进气甲烷浓度下限值的降低而升高。随进气流速增加,所需蓄热体体积逐渐减少,但蓄热体的高度线性增加。综合考虑投资及运行成本确定了一组设计参数,即燃烧室温度设定为900℃,进气甲烷浓度下限值设定为0.25%,进气流速设定为2 m/s。经设计计算,原料气处理量为10万m^(3)/h的五床式热逆流氧化装置,5个陶瓷床共需要使用蓄热体97.75 m^(3),蓄热体高度为1.8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逆流氧化装置 陶瓷床 燃烧室温度 进气甲烷浓度 进气流速
下载PDF
深锥型浓密机内部流场特性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学涛 崔宝玉 +1 位作者 魏德洲 宋振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8-423,共6页
应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在网格质量无关性验证基础上对有效容积为4 L的实验室深锥型浓密机内部单相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给料流率对速度、剪切强度、湍流强度等特性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密机内部速度场基本沿主轴呈... 应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在网格质量无关性验证基础上对有效容积为4 L的实验室深锥型浓密机内部单相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给料流率对速度、剪切强度、湍流强度等特性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密机内部速度场基本沿主轴呈对称式分布,并在轴向和径向方向上分别形成上、下分界循环流和交错流;给料流率每增加1.8 L/min,轴向速度大约增加0.02 m·s-1;给料井内部流体剪切强度高于其他外部区域,剪切强度与给料流率呈正相关性;给料井内部湍流强度峰值区域位于挡板内环边缘和给料井筒体变径处;1.8 L/min的给料流率有助于提高湍动能的耗散;给料流率对配置导流锥的给料井回流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锥型浓密机 流场特性 数值模拟 给料流率 剪切强度
下载PDF
加氢反应进料泵流量偏低与轴位移偏大关联性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董飚 王远光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40-43,I0004,共5页
通过对渣油加氢装置反应进料泵轴位移偏大甚至超过推力轴承总间隙的问题进行检查、分析,认为与泵流量偏低是有关联的。其原因是,内部零部件的磨损造成内回流加大,既引起泵流量下降,又引起段间压力上升,破坏了轴向力的平衡,使得推力轴承... 通过对渣油加氢装置反应进料泵轴位移偏大甚至超过推力轴承总间隙的问题进行检查、分析,认为与泵流量偏低是有关联的。其原因是,内部零部件的磨损造成内回流加大,既引起泵流量下降,又引起段间压力上升,破坏了轴向力的平衡,使得推力轴承承受了很大的轴向力,导致轴位移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进料泵 流量 轴位移 C形密封圈
下载PDF
除氧器入口凝结水流量矩阵计算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江龙 常澍平 +1 位作者 姚力强 李琼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29,共3页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除氧器入口疏水流量的凝结水流量矩阵计算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某台300MW机组在设计THA工况下的除氧器入口凝结水流量进行计算,其结果与设计值一致。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且易于程序化等,可作为1种凝结水...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除氧器入口疏水流量的凝结水流量矩阵计算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某台300MW机组在设计THA工况下的除氧器入口凝结水流量进行计算,其结果与设计值一致。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且易于程序化等,可作为1种凝结水流量测量值的校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氧器 入口疏水流量 凝结水流量 能量平衡 矩阵计算
下载PDF
连续反应釜中γ-十一内酯合成宏观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云飞 许保云 +1 位作者 翟金国 艾波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研究了γ-十一内酯合成过程中包含可逆的主反应和丙烯酸聚合副反应的宏观动力学,为提高反应选择性提供了动力学依据。实验在连续操作的釜式反应器中进行,考察不同温度、不同进料流量条件下反应速率,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拟合,得... 研究了γ-十一内酯合成过程中包含可逆的主反应和丙烯酸聚合副反应的宏观动力学,为提高反应选择性提供了动力学依据。实验在连续操作的釜式反应器中进行,考察不同温度、不同进料流量条件下反应速率,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拟合,得到主反应和副反应动力学参数,经统计检验和残差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靠,可用于宏观描述该反应。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反应温度,降低丙烯酸浓度有利于提高主反应选择性、提高γ-十一内酯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十一内酯 丙烯睃 可逆反应 进料流量 宏观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验室工艺条件的探析
10
作者 白金龙 尚晓倩 《化工中间体》 2015年第1期26-27,共2页
为了提高乙苯的转化率,苯乙烯选择性及收率,同时为了减少乙烷、乙烯、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本文分别从反应温度、进料速率及水烃比三个方面对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验室条件进行了探索及优化。最终得出最优条件范围为:反应温度560~600℃... 为了提高乙苯的转化率,苯乙烯选择性及收率,同时为了减少乙烷、乙烯、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本文分别从反应温度、进料速率及水烃比三个方面对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验室条件进行了探索及优化。最终得出最优条件范围为:反应温度560~600℃,进料速率0.4~0.6 ml?min-1,水烃比1.2:1~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脱氢 温度 空速 水烃比
下载PDF
光伏材料切割废液中的Si和SiC旋流分离过程
11
作者 袁惠新 华炜杰 +2 位作者 付双成 叶娟 程志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7-844,共8页
太阳能硅片切割废料中的硅和碳化硅分离回收对于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硅和碳化硅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利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分离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探究进料流量和底流分率对重介... 太阳能硅片切割废料中的硅和碳化硅分离回收对于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硅和碳化硅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利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分离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探究进料流量和底流分率对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采用CFD软件Fluent 6.3.26研究流场和颗粒运动轨迹,实验用微型旋流器直径为10mm,分离粒度分布为0.3~25μm的硅和碳化硅混合粉料。结果表明,硅的分离效率随着进料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且当进料流量达到0.13m^3/h时,分离效率不再增大。不论介质是水还是重介质溶液,当底流分率增大时,旋流场内的轴向速度减小,而切向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硅的分离净化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底流分率为0.6左右时,硅的分离净化效率达到最高值。旋流分离硅和碳化硅时,介质采用重介质溶液分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微型旋流器 计算流体力学 进料流量 底流分率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基于ATV标准的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设计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姣 鞠凤 李国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9-42,共4页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具有投资省、脱氮效率高等特点,但由于我国现有规范中对脱氮除磷设计参数取值范围非常宽,工程设计时很难取值。而德国ATV标准计算方法中对设计参数的取值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介绍了基于德国...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具有投资省、脱氮效率高等特点,但由于我国现有规范中对脱氮除磷设计参数取值范围非常宽,工程设计时很难取值。而德国ATV标准计算方法中对设计参数的取值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介绍了基于德国ATV标准的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工艺计算及不同进水C/N比值提出了不同优化设计方案。另外,考虑除磷脱氮要求,对工艺强化除磷方案提出了工艺改进建议及工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 除磷脱氮 流量分配
原文传递
不同流量分配比下分段进水脱氮工艺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亚男 彭永臻 王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1,26,共5页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在碳氮比约为7、污泥回流比为60%的情况下,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系统硝化效果、反硝化效果以及去除TN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λ为0.2∶0.3∶0.3∶0.2时,系统的硝化容量能够满足去除进水中...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在碳氮比约为7、污泥回流比为60%的情况下,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系统硝化效果、反硝化效果以及去除TN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λ为0.2∶0.3∶0.3∶0.2时,系统的硝化容量能够满足去除进水中氨氮的要求,硝化效果最好。反硝化效果受λ的影响较大,当λ为0.2∶0.3∶0.3∶0.2时,进水中的碳源能够满足前段产生的硝态氮(NOx--N)进行反硝化的需求,反硝化效果较好。对TN的去除率受硝化和反硝化的综合影响,当λ为0.4∶0.3∶0.2∶0.1及0.1∶0.2∶0.3∶0.4时硝化不完全,对TN的去除率较低;当λ为0.1∶0.4∶0.4∶0.1时中间两段的硝化容量不足,最后一段缺乏足够的碳源,导致出水NH4+-N和NOx--N浓度都很高,对TN的去除效果最差;当λ为0.2∶0.3∶0.3∶0.2时,充分利用了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容量,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生物脱氮 进水流量分配比 碳氮比
下载PDF
Neural-fuzzy control system application for monitoring process response and control of anaerobic hybrid reactor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biogas production 被引量:8
14
作者 Chaiwat Waewsak Annop Nopharatana Pawinee Chaipraser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883-1890,共8页
Based on the developed neural-fuzzy control system for anaerobic hybrid reactor (AHR)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biogas production, the neural network with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for prediction of the variables ... Based on the developed neural-fuzzy control system for anaerobic hybrid reactor (AHR)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biogas production, the neural network with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for prediction of the variables pH, alkalinity (Alk) and total volatile acids (TVA) at present day time t was used as input data for the fuzzy logic to calculate the influent feed flow rate that was applied to control and monitor the process response at different operations in the initial, overload influent feeding and the recovery phases. In all three phases, this neural-fuzzy control system showed great potential to control AHR in high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and quick response. Although in the overloading operation phase II with two fold calculating influent flow rate together with a two fold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this control system had rapid response and was sensitive to the intended overload. When the influent feeding rate was follow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control system in the initial operation phase I and the recovery operation phase III, it was found that the neural-fuzzy control system application was capable of controlling the AHR in a good manner with the pH close to 7, TVA/Alk 〈 0.4 and COD removal 〉 80% with biogas and methane yields at 0.45 and 0.30 m^3/kg COD rem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hybrid reactor influent feed flow rate neural-fuzzy control system process response
原文传递
600MW超临界对冲锅炉机组炉水循环泵解列运行启动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伟 李文军 +3 位作者 宾谊沅 张建玲 熊蔚立 薄立群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1,14,共4页
通过分析600 MW超临界锅炉机组在无炉水循环泵运行方式下锅炉水冷壁安全、超温、多耗热量、介质等问题,指出该机组无法按原锅炉厂提供的升温升压曲线启动,机组启动的关键是水冷壁壁温、给水流量和主汽温度控制,提出了该机组在炉水循环... 通过分析600 MW超临界锅炉机组在无炉水循环泵运行方式下锅炉水冷壁安全、超温、多耗热量、介质等问题,指出该机组无法按原锅炉厂提供的升温升压曲线启动,机组启动的关键是水冷壁壁温、给水流量和主汽温度控制,提出了该机组在炉水循环泵解列运行方式下启动技术和措施,特别是水冷壁壁温、主汽温度和给水流量控制要点及具体的操作过程。机组在炉水循环泵解列时冷、热态开机成功,实现了超临界锅炉机组在炉水循环泵解列时启动技术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炉水循环泵 启动技术 给水流量 主汽温度 水冷壁壁温
下载PDF
分段进水A/O工艺的一些关系式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剑强 胡博 陈莹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32-2536,共5页
设计分段进水A/O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碳进行反硝化,因而便产生了由缺氧池反硝化所需有机碳与硝态氮数量相匹配的原则分配各段污水流量的设计思想。在该设计思想下,分段进水A/O工艺的脱氮效率及按照一定的设计条件... 设计分段进水A/O工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碳进行反硝化,因而便产生了由缺氧池反硝化所需有机碳与硝态氮数量相匹配的原则分配各段污水流量的设计思想。在该设计思想下,分段进水A/O工艺的脱氮效率及按照一定的设计条件确定的反应池容积或水力停留时间与污泥回流比、原水碳氮比等因素间存在着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关系式,这些关系式直观反映了这些影响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及其在反应池设计中所起的作用。对这些关系式进行了推导,分析了各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和提高脱氮效率的途径,并推导说明了按照容积负荷相等进行工艺设计时,各缺氧池或各好氧池的容积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以及按照污泥负荷相等进行设计时,各缺氧池或各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A/O工艺 流量分配系数 脱氮效率 关系式
原文传递
裤衩型循环流化床动态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志伟 王哲 +2 位作者 李政 孙纪宁 倪维斗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0-826,共7页
在两段循环流化床动态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裤衩腿循环流化床两侧炉膛间风量和物料的横向交换对流化床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裤衩腿型循环流化床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冷态的裤衩腿循环流化床内的风烟流动进行了模... 在两段循环流化床动态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裤衩腿循环流化床两侧炉膛间风量和物料的横向交换对流化床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裤衩腿型循环流化床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冷态的裤衩腿循环流化床内的风烟流动进行了模拟,得到两侧炉膛给风量不一致时横向风量交换量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横向气体交换量、物料交换量与两侧炉膛给风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裤衩腿型循环流化床内横向物料流量与横向气体流量之间的关系式.将模拟得到的床料压降与床温的变化与实际"翻床"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结果能够正确反映裤衩腿循环流化床的"翻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裤衩腿 循环流化床 数学模型 翻床 炉膛给风量 物料流量 气体流量
下载PDF
分段进水SBR工艺脱氮除磷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丽娜 马小军 +1 位作者 杨志宏 赵海钊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0,共3页
某污水厂采用S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SBR工艺难以稳定地实现生物脱氮除磷的问题,其系统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进水碳源的利用顺序导致出水TN和TP不能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采用分段进水的方法以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研... 某污水厂采用S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SBR工艺难以稳定地实现生物脱氮除磷的问题,其系统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进水碳源的利用顺序导致出水TN和TP不能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采用分段进水的方法以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研究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流量比λ为5∶3时出水TN的效果最好,且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工艺 分段进水 进水流量分配比 硝态氮去除量
下载PDF
超临界锅炉给水流量调节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开中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56,共4页
结合某超临界600MW机组带炉水循环泵内置式起动系统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实例,在对全负荷范围给水调节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采用蒸发器吸热量及其焓增控制燃水比、分离器出口焓值校正燃水比、一级减温器温降校正给水流量的典型四回路... 结合某超临界600MW机组带炉水循环泵内置式起动系统的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实例,在对全负荷范围给水调节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采用蒸发器吸热量及其焓增控制燃水比、分离器出口焓值校正燃水比、一级减温器温降校正给水流量的典型四回路给水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600 MW机组 给水控制 燃水比 给水流量 四回路控制
下载PDF
超临界机组APC方式下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的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虎 《湖南电力》 2019年第1期59-62,共4页
某厂600 MW超临界机组在APC先进控制系统调试期间,由于初始APC结构设计的局限,加上直流炉汽温调节存在延迟和惯性较大等特点,因而主蒸汽温度控制波动较大。基于此,对原DCS侧给水流量、一二级减温水自动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投运后表明,主... 某厂600 MW超临界机组在APC先进控制系统调试期间,由于初始APC结构设计的局限,加上直流炉汽温调节存在延迟和惯性较大等特点,因而主蒸汽温度控制波动较大。基于此,对原DCS侧给水流量、一二级减温水自动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投运后表明,主蒸汽温度能够稳定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间接对APC控制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蒸汽温度 给水流量 减温水自动 APC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