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消化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艾志琼
申元英
+2 位作者
林丽佳
倪兆林
张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9期3786-3790,共5页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丙、丁型肝炎;另一类是经肠道(即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肝和戊肝,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呈暴发流行。本文旨在对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型肝炎(甲肝、戊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对其流行和科学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肝炎
消化道
传播
原文传递
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研究
2
作者
尹雪宇
张珊珊
+2 位作者
张莉
李海龙
董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4-547,563,共5页
目的了解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可行性及粪便中旋毛虫幼虫的感染力。方法试验将6只Wistar大鼠分别一次性感染4000条旋毛虫幼虫,于0、4、8、12、16、24和48 h收集3只大鼠(A组)粪便,分别分成4份于室温下保存0、24、48和72 h,显微镜下计数...
目的了解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可行性及粪便中旋毛虫幼虫的感染力。方法试验将6只Wistar大鼠分别一次性感染4000条旋毛虫幼虫,于0、4、8、12、16、24和48 h收集3只大鼠(A组)粪便,分别分成4份于室温下保存0、24、48和72 h,显微镜下计数粪便中幼虫数量,将每份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粪便喂给5只昆明小鼠,42 d后处死小鼠,计数幼虫数并计算生殖力指数(RCI);另外3只大鼠(B组)在感染后1~23 d收集粪便,提取DNA,通过PCR扩增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结果A组大鼠感染旋毛虫幼虫后4~16 h排出幼虫,8 h排虫量达高峰,24 h及以后粪便中无旋毛虫幼虫。大鼠感染4、8、12、16 h后粪便中旋毛虫幼虫总数分别为350、400、145、40条。感染后4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24、48 h后RCI分别为112.5、20.5、2;8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 h、24 h后RCI为66.7、9;12 h采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和24 h后RCI为13.3和5;16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 h后RCI为10。B组大鼠中2只连续18 d扩增出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1只连续20 d扩增出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结论一次性大量食入旋毛虫幼虫后,可排出具有感染力的旋毛虫幼虫,可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PCR可以检测粪便中的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但不能确定旋毛虫是否具有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粪口途径
传播
感染力
ATP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消化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艾志琼
申元英
林丽佳
倪兆林
张义
机构
大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9期3786-3790,共5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KY12122046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60136)
文摘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丙、丁型肝炎;另一类是经肠道(即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肝和戊肝,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呈暴发流行。本文旨在对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型肝炎(甲肝、戊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对其流行和科学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病毒
肝炎
消化道
传播
Keywords
Virus
Hepatitis
fecal
-
oral
route
Transmission
分类号
R373.2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研究
2
作者
尹雪宇
张珊珊
张莉
李海龙
董玲
机构
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
云南省滇西抗病原植物资源筛选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4-547,563,共5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地方联合专项项目(No.2019FH001-014)。
文摘
目的了解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可行性及粪便中旋毛虫幼虫的感染力。方法试验将6只Wistar大鼠分别一次性感染4000条旋毛虫幼虫,于0、4、8、12、16、24和48 h收集3只大鼠(A组)粪便,分别分成4份于室温下保存0、24、48和72 h,显微镜下计数粪便中幼虫数量,将每份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粪便喂给5只昆明小鼠,42 d后处死小鼠,计数幼虫数并计算生殖力指数(RCI);另外3只大鼠(B组)在感染后1~23 d收集粪便,提取DNA,通过PCR扩增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结果A组大鼠感染旋毛虫幼虫后4~16 h排出幼虫,8 h排虫量达高峰,24 h及以后粪便中无旋毛虫幼虫。大鼠感染4、8、12、16 h后粪便中旋毛虫幼虫总数分别为350、400、145、40条。感染后4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24、48 h后RCI分别为112.5、20.5、2;8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 h、24 h后RCI为66.7、9;12 h采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和24 h后RCI为13.3和5;16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 h后RCI为10。B组大鼠中2只连续18 d扩增出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1只连续20 d扩增出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结论一次性大量食入旋毛虫幼虫后,可排出具有感染力的旋毛虫幼虫,可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PCR可以检测粪便中的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但不能确定旋毛虫是否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
旋毛虫
粪口途径
传播
感染力
ATP6
Keywords
Trichinella
spiralis
fecal
-
oral
route
transmission
infectivity
atp6
分类号
R383.1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消化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艾志琼
申元英
林丽佳
倪兆林
张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
7
原文传递
2
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研究
尹雪宇
张珊珊
张莉
李海龙
董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