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16例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爱月 张巧丽 +1 位作者 赵燕芳 王爱琼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医师对有危险因素的患儿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16例首次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首次... 目的了解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医师对有危险因素的患儿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16例首次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首次发作危险因素,并随机抽取同期发热但无惊厥发作(既往也无惊厥病史)的601例患儿为对照组。结果616例热性惊厥患儿,男344例,女272例,汉族584例,蒙古族32例。1岁以下126例(20.5%),~3岁405例(65.8%),3岁以上85例(13.7%)。发作病因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3.6%(330/616)]、疱疹性咽峡炎[25.9%(160/616)]及幼儿急疹[10.5%(65/616)]居前3位。惊厥发作时体温在38.0℃及以上者570例(92.5%),16例(2.6%)患儿惊厥发作后出现发热。534例(86.7%)患儿在发热24 h内出现惊厥发作。608例(98.7%)患儿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惊厥持续时间<5 min 548例(89.0%)、~14 min 48例(7.8%)、~29 min 16例(2.6%)及≥30 min 4例(0.4%)。572例(92.9%)患儿在单次热程中仅1次惊厥发作。临床类型中单纯性热性惊厥占88.3%(544/616),复杂性热性惊厥占11.0%(68/616),惊厥持续状态占0.7%(4/616)。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惊厥时年龄、低钠、低铁、低锌、剖宫产、异常出生史、抽搐前1周疫苗接种史及热性惊厥家族史在热性惊厥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发热惊厥年龄、低铁、剖宫产、低钠及热性惊厥家族史是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以单纯性热性惊厥为主,惊厥发作时体温高,易发生于发热后24 h内,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引起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首次发作年龄、低铁、剖宫产、低钠及热性惊厥家族史,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儿童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帕拉米韦对比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圣洁 徐梅先 +2 位作者 李成玲 东蕾 安志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比较帕拉米韦和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2例流感合并热性惊厥的住院患儿,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帕拉米韦组81例,奥司他韦... 目的:比较帕拉米韦和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2例流感合并热性惊厥的住院患儿,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帕拉米韦组81例,奥司他韦组7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缓解时间、用药天数、住院天数、临床效果(以抽搐、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进行判定)、皮疹发生率和联用抗生素、中药的患儿例数。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两组患儿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通过下调15%的药品价格重新计算CER和ICER的方法以及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效果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总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发热缓解时间、用药天数、住院天数、皮疹发生率和联用抗生素患儿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用中药患儿占比和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帕拉米韦组联用中药患儿占比显著低于奥司他韦组(P<0.001),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奥司他韦组(P=0.021)。帕拉米韦组和奥司他韦组的总成本分别为5 442.84元/人和5 571.71元/人(P=0.795)、CER分别为54.47和56.51,帕拉米韦组的ICER为-89.38。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与奥司他韦相比,帕拉米韦治疗流感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热性惊厥 儿童 奥司他韦 帕拉米韦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丁鸿飞 朱香兰 +4 位作者 章笑安 王叶萍 陈鹏 董灵 卓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6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S)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FS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S)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FS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地西泮片治疗,观察组口服左乙拉西坦片治疗。疗程为3 d,1个疗程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至1年。比较两组患儿惊厥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患儿治疗前后NSE和S-100β水平。结果研究及随访过程中,对照组因主动退出研究、依从性差、随访释放等脱落5例,观察组脱落3例,为维持数量平衡性,最终各组均纳入30例。随访半年至1年,两组患儿惊厥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SE、S-100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SE、S-100β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SE、S-100β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可有效预防FS反复发作,其复发预防疗效与地西泮相当。其临床应用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FS患儿的脑神经因子NSE、S-100β水平,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地西泮 小儿热性惊厥 复发 安全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下载PDF
儿童热性惊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田剑 张瑜 +2 位作者 任淑红 刘全智 王丽华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734-738,共5页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好发于6个月~5岁儿童。热性惊厥发病机制复杂,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儿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进展为继发性癫痫,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热性惊厥的治疗分为院外急救、院内治疗和预防性治疗等...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好发于6个月~5岁儿童。热性惊厥发病机制复杂,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儿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进展为继发性癫痫,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热性惊厥的治疗分为院外急救、院内治疗和预防性治疗等部分,包括一般支持性治疗、终止发作的对症治疗和预防复发治疗等。远程医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丰富了热性惊厥的治疗手段,该文对近年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国内外在儿童热性惊厥治疗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儿童 预防性治疗 远程医疗 癫痫
下载PDF
小儿热性惊厥与IL-6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跃萍 方映玲 邹新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36-3338,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572C/G、-174G/C多态性与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的关联。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热性惊厥患儿50例为FS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汉族...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572C/G、-174G/C多态性与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的关联。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热性惊厥患儿50例为FS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汉族,无血缘关系)。采用PCR/RFLP对病例组与对照组小儿的IL-6基因的-572、-174位点基因进行分析。结果:IL-6基因-57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FS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组-572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G等位基因个体患FS的风险约是C等位基因型个体的7.64倍(95%CI:2.89~18.13,P<0.05);IL-6基因启动子-174位点未发现基因多态性。结论: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儿童FS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IL-6 基因多态性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佳 童慈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高热惊厥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病史等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时间3~6年,平均(4.8... 目的分析儿童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高热惊厥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病史等危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时间3~6年,平均(4.8±1.1)年。12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预后较差者达14例,占11.7%;经脑电图证实,10例转为癫痫,4例测定智商显示智力障碍。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包括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和病史等,各组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首发年龄<1岁、初发体温<40℃、病史、有家族疾病史。结论高热惊厥患儿的首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病史等危险因素与疾病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惊厥 危险因素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预防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国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3期64-65,86,共3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56例既往有热性惊厥史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儿,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98例)。2组均按常规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体温超过37.5℃时,对照组给予退热治疗(...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56例既往有热性惊厥史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儿,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98例)。2组均按常规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体温超过37.5℃时,对照组给予退热治疗(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并在体温超过38.5℃时加用安定口服;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口服LEV。记录2组热性惊厥复发率、次数等。结果治疗组热性惊厥复发6例,复发率6.12%,总复发次数为6次;对照组热性惊厥复发26例,复发率44.83%,其中复发1次为19例,占32.76%,复发2次为5例,占8.62%,复发3次及以上为2例,占3.45%,总复发次数为52次。治疗组热性惊厥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V可明显降低热性惊厥的再发率,未见显著的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复发 左乙拉西坦 儿童
下载PDF
小儿高热惊厥的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 被引量:8
8
作者 林惠玲 范玉梅 +1 位作者 陈燕 林淼雄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1期56-57,6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急救护理措施。对比2组退热时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急救护理措施。对比2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复发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运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和止惊时间分别为(19.4±7.3)min和(27.4±8.2)min,对照组分别为(28.5±10.1)min和(39.5±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复发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治疗高热惊厥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 中西医结合 急救护理
下载PDF
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在高热惊厥患儿家属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志伟 张颖 +1 位作者 马红旗 王新荣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在高热惊厥患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高热惊厥患儿及86名家属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3例,家属43名.对照组家属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家属施以PRECEDE-PRO... 目的探讨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在高热惊厥患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高热惊厥患儿及86名家属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3例,家属43名.对照组家属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家属施以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1个月.采用疾病知识评价问卷评定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儿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由责任护士对患儿治疗期间家属配合情况进行评估,随时记录患儿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及随访期间惊厥复发次数,采用满意度评价问卷评定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疼病知识评价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患儿家属配合度(93.0%)、护理满意度(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74.4%)(P<0.05或0.01);两组患儿退热、止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复发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家属进行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临床工作配合度、护理满意度,有利于降低患儿惊厥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惊厥 患儿家属 健康教育 PRECEDE-PROCEED模式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焦虑 抑郁 配合度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维生素D与儿童热性惊厥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淼 孙钰玮 +2 位作者 周云军 焦红梅 李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7期1073-1076,共4页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类固醇激素,其参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钙磷代谢、免疫调节、细胞的分化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生素D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热性惊厥是...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类固醇激素,其参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钙磷代谢、免疫调节、细胞的分化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生素D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热性惊厥是幼儿期常见的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虽然大多预后良好,但反复发作对幼儿的成长及家长的心理仍有不良影响。维生素D会影响多种细胞功能,维生素D的缺乏与儿童热性惊厥之间存在相关性。该文就维生素D与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热性惊厥 儿童
下载PDF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新英 方映玲 杨跃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5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儿热性惊厥(FS)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50例小儿FS患者为病例组,30例门诊健康发热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另外30例门诊正常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IL-6含量。结果病例患...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儿热性惊厥(FS)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50例小儿FS患者为病例组,30例门诊健康发热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另外30例门诊正常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IL-6含量。结果病例患儿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发热组和健康对照组。而健康发热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L-6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L-6可能参与了小儿热性惊厥(FS)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热性惊厥(FS) 儿童
下载PDF
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龑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24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S)的发病特点与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56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儿中通过治疗后痊愈35例(62.5%),显效10例(19.6%),有效10例(19.6%),无效...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S)的发病特点与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56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儿中通过治疗后痊愈35例(62.5%),显效10例(19.6%),有效10例(19.6%),无效1例(1.8%),总有效率为98.2%。随访复发18例,1例患者儿继发癫痫。结论了解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对正确评估病情和采取积极防治措施起到重要作用。积极有效的防治可减少再发和转为癫痫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儿童 临床特点 转归
原文传递
儿童疫苗接种和热性惊厥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俞栋 邵晓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11期1930-1933,共4页
目前我国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已全面普及,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也不断出现,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疫苗让人体产生免疫力的同时,极小部分可引起人体不良反应,例如发热、局部红肿硬结、过敏性水肿、休克及喉头水肿等。发热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 目前我国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已全面普及,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也不断出现,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疫苗让人体产生免疫力的同时,极小部分可引起人体不良反应,例如发热、局部红肿硬结、过敏性水肿、休克及喉头水肿等。发热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部分儿童对于疫苗引起的发热可以耐受,然而小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热性惊厥这类严重的不良反应。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好发于年龄为3个月~6岁的儿童,此时期是儿童接种疫苗的主要时期。热性惊厥是影响国内外儿童预防接种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现研究认为热性惊厥主要由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引起,且部分研究认为热性惊厥的发生与体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有关。疫苗接种可引起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且不同疫苗导致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可能不一样。疫苗接种后导致发热,可能引起部分热敏感相关的癫痫综合征的发作,例如Dravet综合征。本文通过免疫和遗传因素2个方面对儿童疫苗接种与热性惊厥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从而正确认识疫苗接种对儿童热性惊厥发生的影响,为惊厥儿童的预防接种提供一些建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热性惊厥 儿童
原文传递
在儿童发热性疾病期间应用地西泮以预防热性惊厥复发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伟波 冯茂霭 车树金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探讨地西泮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对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共纳入406例患儿(平均年龄24个月),进行随机、双盲的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患儿均至少发生1次热性惊厥,在所有发热性疾病期间,参与者每8 h口服地西泮0.33 mg/kg体重... 目的探讨地西泮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对热性惊厥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共纳入406例患儿(平均年龄24个月),进行随机、双盲的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患儿均至少发生1次热性惊厥,在所有发热性疾病期间,参与者每8 h口服地西泮0.33 mg/kg体重或安慰剂。结果在平均1.9年的随访期间(90%的患儿出现热性惊厥复发),服用地西泮后每人每年热性惊厥的风险降低了44%(RR=0.56,95%CI 0.38~0.81,P=0.002)。对首次复发的热性惊厥的时间长度的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但是在调整协变量后,发现地西泮对减少热性惊厥复发具有益处(P=0.027)。对热性惊厥发作时接受研究药物的患儿(地西泮组7例,安慰剂组29例)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地西泮后热性惊厥的风险降低82%(RR=0.18,95%CI0.09~0.37,P<0.001)。在至少服用1次地西泮的153例患儿中,39%出现运动失调、嗜睡或易怒等并发症,所有患儿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儿童仅在发热时口服地西泮是安全的,可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热性惊厥 儿童 发热
下载PDF
小儿热性惊厥与机体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晓霞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6-29,33,共5页
热性惊厥(FS)是小儿常见的惊厥类型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先天和后天获得的各种不同机体因素。惊厥持续状态或反复发作的惊厥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只有明确病因,才能有效地控制发作。因此探讨小儿惊厥发生的病因具有非常重要... 热性惊厥(FS)是小儿常见的惊厥类型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先天和后天获得的各种不同机体因素。惊厥持续状态或反复发作的惊厥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只有明确病因,才能有效地控制发作。因此探讨小儿惊厥发生的病因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儿童 疾病
下载PDF
儿童热性惊厥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楚冬梅 姚玲 《医学信息》 2021年第17期44-48,共5页
儿童热性惊厥(FS)指发病年龄为3个月~5岁,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无热惊厥史,即可诊断为热性惊厥。该病多数预后良好,部分患儿可出现脑损伤,继发癫痫。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 儿童热性惊厥(FS)指发病年龄为3个月~5岁,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无热惊厥史,即可诊断为热性惊厥。该病多数预后良好,部分患儿可出现脑损伤,继发癫痫。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其与感染后的炎症反应、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体温调定点上移和神经元兴奋性增高等有关。为此,本文对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指导合理治疗、预防脑损伤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热性惊厥 脑损伤 癫痫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伟 《中医儿科杂志》 2018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予以西医常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羚珠散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羚珠散... 目的观察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予以西医常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羚珠散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羚珠散,地西泮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片口服。观察3组患儿在发热72 h内的再发惊厥例数。结果羚珠散组再发惊厥4例(10.00%),地西泮组4例(9.76%),对照组10例(25.64%),羚珠散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羚珠散组和地西泮组再发惊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珠散预防性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再发临床疗效满意,虽与西药地西泮片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再发 小儿 羚珠散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热性惊厥患儿24 h内惊厥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萌 王江娅 +1 位作者 周冉 程亚颖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24 h内惊厥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有危险因素的患儿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84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单次发作组和反复发作组,回顾性...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24 h内惊厥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有危险因素的患儿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84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单次发作组和反复发作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惊厥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384例热性惊厥患儿,年龄6个月~5岁,单次发作组296例,反复发作组88例,两组患儿在是否首次发作、首次发作的年龄、发作时体温、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热性惊厥家族史及C-反应蛋白这6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首次发作(OR=2.085,95%CI 1.232~3.529,P=0.006)、首次发作年龄小(OR=0.970,95%CI 0.948~0.993,P=0.010)、发作持续时间≥15 min(OR=3.587,95%CI 1.497~8.596,P=0.004)、有热性惊厥家族史(OR=1.892,95%CI 1.126~3.180,P=0.016)是热性惊厥患儿24 h内反复出现惊厥发作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4项危险因素同时存在预测价值更高(4项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635、0.704、0.727,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结论热性惊厥患儿24 h内惊厥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有非首次发作、首次发作年龄小、发作持续时间≥15 min、有热性惊厥家族史,4项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的患儿更易出现反复发作,并可作为进行个体化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儿童 单次发作 反复发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鑫 张敏 +2 位作者 徐冲锋 吕攀攀 刘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5期88-88,90,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13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不同病毒感染后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结果:流感病毒感染患儿月龄较非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大,流感组热性惊厥发作...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儿童热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13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不同病毒感染后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结果:流感病毒感染患儿月龄较非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大,流感组热性惊厥发作时温度较非流感病毒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流感病毒感染患儿更容易出现热性惊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 热性惊厥 儿童
下载PDF
真实世界12岁以下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后30天内单纯性热性惊厥发生风险分析
20
作者 刘岩 安婧 +2 位作者 焦永卓 梁雪枫 张晓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12岁以下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30 d内发生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特征。方法筛选甘肃省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库中诊断为“热性惊厥”个案,利用病例身份信息匹配甘肃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该... 目的分析甘肃省12岁以下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30 d内发生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特征。方法筛选甘肃省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库中诊断为“热性惊厥”个案,利用病例身份信息匹配甘肃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该病例的接种信息,采用观察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2岁以下儿童出现SFS的流行特征及接种MMR 30 d内SFS发生风险。结果共纳入10614例SFS儿童患者,12岁以下儿童SFS总体发生率为92.42/10万,其中12~24月龄儿童发生率最高,为297.67/10万,男性儿童发生SFS风险高于女性儿童(RR值为1.61,P<0.001)。接种MMR后30 d内发生SFS风险较未接种该疫苗的高(RR值为2.66,P<0.001)。接种第1剂次的发生率(27.98/10万)较第2剂次(18.48/10万)高,12~24月龄儿童在接种第1剂次MMR 6~14 d SFS发生风险较<12月、25月~6岁组高(RR值分别为4.06和2.64,P<0.001)。结论12~24月龄儿童在接种MMR后6~14 d SFS发生风险增加,以12~24月龄儿童最为常见,应高度关注高风险人群并加强对SFS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 单纯性热性惊厥 儿童 接种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