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杂病论》中“角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剑颖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4期32-33,共2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伤寒杂病论》中"角药"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角药 应用
下载PDF
《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与“心衰”证治 被引量:15
2
作者 谈运良 李培生 梅国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通过中医学关于心肾功能和病机的有关论述与现代医学关于“心衰”发生发展认识的比较,认为《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体现了“心衰”病理,即心肾虚损、水火逆乱是“心衰”的主要病理;并且结合现代病理生理和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阐... 本文通过中医学关于心肾功能和病机的有关论述与现代医学关于“心衰”发生发展认识的比较,认为《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体现了“心衰”病理,即心肾虚损、水火逆乱是“心衰”的主要病理;并且结合现代病理生理和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阐发了《伤寒论》“心肾相关”理论及在其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调补心肾方药体现在抗“心衰”临床上,具有“综合治疗”、“多向调节”、“随证治之”等多方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心力衰竭 心肾相关
下载PDF
从疾病演变史探“伤寒”原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付滨 孟琳 高常柏 《河南中医》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中国汉代曾流行一种虫媒病毒传播疾病“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其病程发展经过与伤寒传经过程表现极为相似,特别是在疾病转归方面,二者完全一致。“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在当时被认作“伤寒”。这一疾病西域自古即有,由于... 中国汉代曾流行一种虫媒病毒传播疾病“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其病程发展经过与伤寒传经过程表现极为相似,特别是在疾病转归方面,二者完全一致。“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在当时被认作“伤寒”。这一疾病西域自古即有,由于生态环境与社会历史的变迁,促使这一疾病由西域传入中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克罗米亚-刚国出血热 《伤寒论》
下载PDF
3种温病治法制剂对家兔内毒素血症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丽君 陆付耳 +4 位作者 王开富 邹欣 杨明炜 李鸣真 叶望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比较及分析 3种治疗温病的常用中医治法对家兔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E.Coli O111∶ B4静注复制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 ,检测血中白介素 1(IL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前列环素 (PGI2 )、内皮素 1(ET 1)... 目的 :比较及分析 3种治疗温病的常用中医治法对家兔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E.Coli O111∶ B4静注复制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 ,检测血中白介素 1(IL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前列环素 (PGI2 )、内皮素 1(ET 1)及血浆内毒素 (ETX)等炎性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介质的水平 ,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养阴增液 3种温病治法制剂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静注内毒素 0 .5小时后模型组动物体温急剧上升 ,IL 1、TNFα、ET 1、ETX水平均明显升高 ,PGI2 下降 ,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 <0 .0 5 )。与模型组比较 ,3个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后发热等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清热解毒组和养阴增液组血浆 IL 1、TNFα、ET 1水平均明显降低 (P均 <0 .0 1) ,而 PGI2 显著升高 (P均 <0 .0 5 ) ,活血化瘀组IL 1水平下降不明显 ,TNFα水平略有上升 ,但其 ET 1、PGI2 改变均非常显著 (P均 <0 .0 1) ;3个治疗组ETX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3种温病治法制剂对内毒素血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但其作用途径可能不一致 ,分别通过拮抗内毒素所诱生炎性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介质而阻止内毒素血症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温病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养阴增液 治疗
下载PDF
经方治疗疼痛研究概况 被引量:13
5
作者 阮宜骏 曾振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181-183,共3页
《伤寒杂病论》记载大量治疗疼痛经验,当今仍广泛应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治疗;具有代表性的芍药甘草汤柔肝解痉、缓急止痛,镇痛治痛;附子汤抗炎,温阳除湿、柔肝止痛、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伤寒杂病论》记载大量治疗疼痛经验,当今仍广泛应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治疗;具有代表性的芍药甘草汤柔肝解痉、缓急止痛,镇痛治痛;附子汤抗炎,温阳除湿、柔肝止痛、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葛根汤抗炎镇痛,改善颈肩背部微循环,调节颈背部后伸肌群的肌力和肌张力,适用于颈肩背部痛症,伴肌紧张、活动受限、畏寒、怕风、局部肤温偏低者,如颈椎病、肩周炎、肌筋膜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目前经方治疗痛症研究较少,大多侧重于案例,缺乏比照,尤其缺乏技术指标对比(炎性指标、电生理指标、影像指标以及疼痛评估指标等),现代医学治疗痛症多注重疼痛指标改善,经方不以单一镇痛为目的,是通过辨证施治,整体治疗,达到镇痛和综合治疗目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近期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颈椎病 肩周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叉神经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 芍药甘草汤 附子汤 葛根汤 伤寒杂病论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试论伏气学说之“伏”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文军 刘西洋 +1 位作者 冯全生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04-5806,共3页
伏气和新感是温病学两种重要的发病方式。机体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的疾病,称为伏气病。研究伏气病的理论称为伏气学说。文章聚焦伏气学说"伏"的部分,重点阐释了伏邪的内涵,邪伏的原因、部位和临床表现,提出除外七情余邪... 伏气和新感是温病学两种重要的发病方式。机体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的疾病,称为伏气病。研究伏气病的理论称为伏气学说。文章聚焦伏气学说"伏"的部分,重点阐释了伏邪的内涵,邪伏的原因、部位和临床表现,提出除外七情余邪可伏藏,正邪不争是邪伏的原因,少阴少阳是邪伏的主要部位,邪气内伏有迹(证候)可循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气学说 伏邪 温病
原文传递
卫气营血传变规律与重症流感机体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及中药防治流感的策略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海燕 力弘 +1 位作者 史训龙 陈道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3-606,共4页
重症流感属中医学温病范畴,辨证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本文针对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血分证的病机与机体抗病毒的免疫调控的相关性进行了阐释,认为卫分、气分证候阶段,是免疫调控药物能有效发挥治疗流感作用的阶段。若将温病辨证与中药... 重症流感属中医学温病范畴,辨证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本文针对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血分证的病机与机体抗病毒的免疫调控的相关性进行了阐释,认为卫分、气分证候阶段,是免疫调控药物能有效发挥治疗流感作用的阶段。若将温病辨证与中药药理有机结合起来应用,既辨证,又辨明其免疫调节药理,对临床上中药的选择大有裨益,是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营血辨证 温病 重症流感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普济消毒饮防治温热类疾病近二十年研究概述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雯迪 李莹莹 +4 位作者 岳冬辉 张林枝 魏丹丹 李宏程 裴佳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10期1812-1816,共5页
温热类疾病是临床多发的一类疾病,属中医“温病”范畴。研究表明,普济消毒饮在防治温热类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自身优势和发展前景。作者从普济消毒饮的立方本旨研究、主治腮腺炎、治疗扁桃体炎、主治带状疱疹、治疗头面疾病及其他疾病等... 温热类疾病是临床多发的一类疾病,属中医“温病”范畴。研究表明,普济消毒饮在防治温热类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自身优势和发展前景。作者从普济消毒饮的立方本旨研究、主治腮腺炎、治疗扁桃体炎、主治带状疱疹、治疗头面疾病及其他疾病等六方面,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角度对普济消毒饮治疗温热类疾病的研究进展情况。认为,普济消毒饮在治疗温热类疾病方面具有确切疗效和独特优势,现代实验研究为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国内外学者从实验到临床,研究普济消毒饮对病毒表达的影响及对疾病的治疗。针对温热类疾病,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普济消毒饮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在临床上具有显效快、疗效佳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济消毒饮 防治 温热类疾病 概述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青云 江永超 +1 位作者 魏琳 李志明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发热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40例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出院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8例)、非细菌感染组...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发热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40例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出院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8例)、非细菌感染组(47例)、风湿性疾病组(35例),同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PCT、CRP浓度,并进行分析。停止发热1个月后所有患者复查血清PCT及CRP。结果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风湿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CT与CRP浓度分别为(5.18±1.92)、(0.45±0.22)、(0.34±0.13)、(0.16±0.05)μg/L与(25.31±4.24)、(1.94±0.37)、(62.32±15.10)、(1.30±0.04)mg/L。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CT及CRP水平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PCT及CRP水平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风湿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PCT值仅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止发热1个月后,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较发热期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较发热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风湿性疾病组仅CRP较发热期明显下降(P〈0.01);而PC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及CRP联合检测对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发热性疾病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银翘散加减在温病证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学艺 庞欣欣 +3 位作者 朱清 李新宝 王慧丽 韩佳瑞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39-642,650,共5页
热邪内蕴、气机不畅、热因气阻的郁热证为温热类温病病机的中心环节,贯穿卫气营血各个阶段,是温热类温病病机的共性,治以开火郁、畅气机,方使热透散。银翘散一方蕴辛开苦降、滋清透散、清热解毒为一体,方中主以辛凉,宣畅气机,少佐辛温,... 热邪内蕴、气机不畅、热因气阻的郁热证为温热类温病病机的中心环节,贯穿卫气营血各个阶段,是温热类温病病机的共性,治以开火郁、畅气机,方使热透散。银翘散一方蕴辛开苦降、滋清透散、清热解毒为一体,方中主以辛凉,宣畅气机,少佐辛温,火郁发之,为温病郁热证正治,方中药物归经广泛,涉及五脏、气血。在《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加减应用涉及卫气营血,其现代应用亦涉及多个分科,以银翘散为主治疗温热类温病各阶段病证,可执简驭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类温病 郁热证 银翘散加减 卫气营血辨证 透热转气
下载PDF
新感与伏邪学说浅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霞继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中医外感病学理论发展而产生的,认为外邪侵入可直接发病,也可先潜入体内,过时发病。在系统回顾伏邪、新感学说沿革的基础上,浅析其涵义与特点,围绕如何看待伏邪温病学说,进而提出对伏邪新...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中医外感病学理论发展而产生的,认为外邪侵入可直接发病,也可先潜入体内,过时发病。在系统回顾伏邪、新感学说沿革的基础上,浅析其涵义与特点,围绕如何看待伏邪温病学说,进而提出对伏邪新感学说的研讨应结合现代临床诊治,尤其伏邪学说对于临床辨证以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伏邪学说 新感学说
下载PDF
从阳明证试述张锡纯寒温统一思想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崇岭 王军 高蕾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48-50,共3页
从《医学衷中参西录》对"阳明寒温"的论述,结合临证医案,浅析张锡纯寒温统一的思想。认为"伤寒与温病,始异而终同",提出当以伤寒六经分治温病,辨治疾病过程中应注重"寒温"概念;分析其自创治疗寒温的方剂... 从《医学衷中参西录》对"阳明寒温"的论述,结合临证医案,浅析张锡纯寒温统一的思想。认为"伤寒与温病,始异而终同",提出当以伤寒六经分治温病,辨治疾病过程中应注重"寒温"概念;分析其自创治疗寒温的方剂及书中附载的临证医案,以证其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伤寒 温病 六经辨证 阳明病 医案
下载PDF
六经九分法概述(六)——中医临床经典的传承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44-47,共4页
结合伤寒六经九分法探讨中医临床经典的传承。认为可以用宏观视野把握经典叙述的位置,用基本规律驾驭经典提供的方药,用后世经验补充经典内容的不足。从整个热病诊疗以及临床治疗的角度理解中医临床经典,可为中医教育和临床提供便利。
关键词 伤寒 热病 六经九分法 抽象六经 补充方药 中医经典
下载PDF
热俞水俞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热俞和水俞为《内经》治疗热病和水肿的两组用穴 ,本文剖析其内容特点、运用方法、《灵》《素》差异、行文方式等 ,认为属较早产生的类穴形式 ,是以阴阳思想指导用穴经验的理论提升 ,对我们认识理解腧穴理论、研究腧穴规律 ,仍有价值。
关键词 热俞 水俞 热病 水肿 腧穴 内经 阴阳
下载PDF
初探温病中“先入后出”之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顺 石冲 尚懿纯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846-1848,共3页
“先入后出”之法是将阴分之邪透至阳分,再由阳分达邪于外,是为邪伏阴分证而设。若邪伏手厥阴,方用薛氏三甲散,三甲先入厥阴,其余三药后引邪出于阳分。若邪伏足厥阴,方用青蒿鳖甲汤,鳖甲、青蒿一出一入,给伏邪以出路。无论温热类温病还... “先入后出”之法是将阴分之邪透至阳分,再由阳分达邪于外,是为邪伏阴分证而设。若邪伏手厥阴,方用薛氏三甲散,三甲先入厥阴,其余三药后引邪出于阳分。若邪伏足厥阴,方用青蒿鳖甲汤,鳖甲、青蒿一出一入,给伏邪以出路。无论温热类温病还是湿热类温病,后期久病入络,邪伏阴分,均可用“先入后出”之法,即先以入血络阴分之药领入,直达病所,再由芳香辛散或苦降之药领出,经一种或多种途径透邪而出,从而治疗以邪伏阴分为病机的各种杂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入后出” 邪伏阴分 薛氏三甲散 青蒿鳖甲汤 温病
下载PDF
论温病学“寓攻于补”思想在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异川 胡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7-1260,共4页
从中医“寓攻于补”思想研究出发,结合温病发展规律,探讨病毒性肺炎治疗中对攻补之力的权衡关系。病毒性肺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正气亏虚贯穿始终。病毒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应当以顾护正气为核心,注重脾胃、阴阳、津气的改变,不可滥用苦... 从中医“寓攻于补”思想研究出发,结合温病发展规律,探讨病毒性肺炎治疗中对攻补之力的权衡关系。病毒性肺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正气亏虚贯穿始终。病毒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应当以顾护正气为核心,注重脾胃、阴阳、津气的改变,不可滥用苦寒。早期注重补益正气以做到未病先防或促使体虚患者托毒外出,中期视正邪交争情况酌情调和攻补之力以扶助受损脏器功能,防止病邪继续内传以截断病程,后期则在清扫余邪同时扶助正气,从而减少机体的损伤,改善疾病的预后,希望“寓攻于补”思想能够为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诊疗思路提供启发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温病 寓攻于补
下载PDF
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总结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怡 林晓红 廖若莎(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总结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病案,总结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的辨证治疗特点及遣方用药特色,并附以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林季文主任认为岭南小儿外感发热,多为风、湿、热邪... [目的]总结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病案,总结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的辨证治疗特点及遣方用药特色,并附以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林季文主任认为岭南小儿外感发热,多为风、湿、热邪袭表诱发,且多夹湿、滞。治疗上注重辨别外感邪气,多以疏风散邪祛湿为法,较少用寒凉药物,强调时时顾护脾胃,治疗上化裁桑菊饮等温病经典方剂,自拟疏风解表汤,在岭南医家文子源清透汤基础上创发热清透汤,用药轻灵,善于运护脾胃。验案中患儿以发热伴鼻塞流涕、咳嗽有痰起病,辨证为外感风热,治以疏风宣肺、清透邪热为法,方拟发热清透汤加减。二诊患儿发热咳嗽症状缓解,家属要求调理,辨证为肺脾气虚,治以健脾益气为法,并加强调护,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林季文主任治疗岭南小儿外感发热,辨证参照岭南地域湿热的环境特点,治疗上时时关注小儿脾胃,谴方用药具有岭南及个人特色,值得学习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岭南 温病 小儿疾病 顾护脾胃 医案 林季文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浅议中医四大经典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素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8期7-8,共2页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建构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本文从中医四大经典的相互关系、研读与临床实践、科学创新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只有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建构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本文从中医四大经典的相互关系、研读与临床实践、科学创新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只有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把中医经典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和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现代科学研究技术融会贯通,才能使中医经典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 发展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小柴胡汤变方八法疗发热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东鹏 薛燕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薛伯寿教授传承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强调辨证论治要有灵活性,尤擅治急性外感热病。他认为小柴胡汤,扶正又驱邪,升达少阳生气,疏解气郁,解郁调气而利升降之枢,从而达到运转表里,斡旋升降,布达气血,阴阳自调之功。临床运用小柴胡汤与其他... 薛伯寿教授传承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强调辨证论治要有灵活性,尤擅治急性外感热病。他认为小柴胡汤,扶正又驱邪,升达少阳生气,疏解气郁,解郁调气而利升降之枢,从而达到运转表里,斡旋升降,布达气血,阴阳自调之功。临床运用小柴胡汤与其他成方灵活变通加减治疗发热性疾病,取效尤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变方八法 小柴胡汤 名医经验 薛伯寿
下载PDF
温热疫病肺胃同治的思路探讨
20
作者 叶思雯 李屹 张玮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14-517,共4页
温热疫病的病因病机常见肺胃同病,特别是在疫毒感染初期即出现肺胃同病,肺气宣降正常,胃气和降通顺,升清降浊,气机条畅,则温热邪气邪有出路,张玮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肺胃同治理念,创制了以麻杏石甘汤、升降散合方化裁而成的麻杏... 温热疫病的病因病机常见肺胃同病,特别是在疫毒感染初期即出现肺胃同病,肺气宣降正常,胃气和降通顺,升清降浊,气机条畅,则温热邪气邪有出路,张玮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肺胃同治理念,创制了以麻杏石甘汤、升降散合方化裁而成的麻杏清肺颗粒,该方集宣降清透于一方,重在调气解毒,畅达肺胃脏腑气机,清解疫毒,共复脏腑气机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胃同治 温热疫病 麻杏清肺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