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 被引量:22
1
作者 谭波 吴福忠 +3 位作者 杨万勤 夏磊 杨玉莲 王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23,共9页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及其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的冬季(土壤冻融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10,763只,隶属于9... 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及其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的冬季(土壤冻融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10,763只,隶属于91科。冬季与生长季节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以长角毛蚊科幼虫和尖眼蕈蚊科幼虫为优势类群,大蚊科幼虫、苔甲科和蠓科幼虫等为常见类群;而生长季节以蚁科、隐翅甲科、长角毛蚊科幼虫和异蛩目为优势类群,原铗叭科、蝇科幼虫和石蜈蚣目等为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群落个体密度、类群数量和多样性指数(H')随冻融格局变化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土壤融化期达到了一个明显高峰值。冬季土壤动物以腐食性类群为主,捕食性和植食性功能类群在融化末期(4月25日)和生长季节初期(5月25日)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和冻结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季节转换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可能对深入认识冬季和生长季节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生态学 冻融循环 生物多样性 ABIES faxoniana
原文传递
树轮晚材最大密度记录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公元1725年以来5~8月温度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峰 袁玉江 喻树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2-1120,共9页
利用采自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的岷江冷杉树轮样本,建立树轮晚材最大密度年表.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研究区岷江冷杉树轮晚材最大密度与暖季(5~8月)温度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5~8月平均最高温度(1967~ 2008年)的相关最高(r=... 利用采自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的岷江冷杉树轮样本,建立树轮晚材最大密度年表.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研究区岷江冷杉树轮晚材最大密度与暖季(5~8月)温度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5~8月平均最高温度(1967~ 2008年)的相关最高(r=0.635,p<0.001).在此基础上,利用树轮晚材最大密度重建了藏东北玛曲地区过去284年来的5~8月平均最高温度变化,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40.4%(R2adj=38.9%,N=42,F=27.09).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84年中玛曲地区5~8月平均最高温度的异常高温年份为38年,异常低温年份为42年,且存在5个温度偏低时段(1725 ~ 1746年、1769~1819年、1834~ 1845年、1857 ~ 1869年和1965 ~ 1988年)和5个温度偏高时段(1747~ 1758年、1820~1833年、1846~1856年、1870~ 1964年和1989~2008年).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玛曲温度重建序列与昌都温度重建序列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它们之间的第一主成分序列能够准确指示公元1725年以来青藏高原东部大范围暖季温度变化.在与海温数据的公共时段内(1854~ 2000年),青藏高原东部两个温度序列的第一主成分序列和海温场的相关分析显示,北印度洋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海温对于青藏高原东部暖季温度变化影响显著;同时,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暖季温度与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负相关说明其变化还可能受到ENSO影响,研究还发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暖季温度与印度夏季风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北玛曲 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 晚材最大密度 温度重建 海温
原文传递
Changes in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in decaying logs with gap positions in a subalpine forest 被引量:1
3
作者 Qin Wang Wanqin Yang +4 位作者 Han Li Zhuang Wang Chenhui Chang Rui Cao Bo Ta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692-701,共10页
Aims The redistribution of forest gaps based on solar radiation and precipitation(mainly rainfall and snowfall)can create heterogenous microenvironment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gaps.Here,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 Aims The redistribution of forest gaps based on solar radiation and precipitation(mainly rainfall and snowfall)can create heterogenous microenvironment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gaps.Here,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orest gaps on 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stoichiometry in decaying logs by altering the microenvironments.Methods Minjiang fir(Abies faxoniana)logs of decay classes I–V were incubated in situ on the floor under the gap center(GC),gap edge(GE)and closed canopy(CC)in a subalpine forest i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C,N and P concentrations in decaying bark,sapwood and heartwood were measured in August from 2013 to 2016.Important Finding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 concentration in bark decreased from the CC to the GC,while the opposite trend was found in sapwood and heartwood.Additionally,the C/N ratio in sapwood and heartwood of decay classes IV and V decreased from the CC to the GC,and the N/P ratio in heartwood of decay class V increased from the CC to the GC,implying that forest gaps have strong effects on C/N/P stoichiometry in highly decayed logs.Briefly,highly decayed log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the microenvironment,and the proportion of highly decayed logs under the CC or the GC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adjusted if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gap decaying log CARBON NUTRIENTS subalpine forest Abies faxoniana
原文传递
Growth and Wood/Bark Properties of Abies faxoniana Seedlings as Affected by Elevated CO_2
4
作者 Yun-Zhou Qiao Yuan-Bin Zhang +2 位作者 Kai-Yun Wang Qian Wang Qi-Zhuo T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5-270,共6页
Growth and wood and bark properties of Abies faxoniana seedlings after one year's exposure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mbient + 350 (± 25) μmol/mol) und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28 or 84 plants/m^2)... Growth and wood and bark properties of Abies faxoniana seedlings after one year's exposure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mbient + 350 (± 25) μmol/mol) und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28 or 84 plants/m^2) were investigated in closed-top chambers. Tree height, stem diameter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total biomass were enhanced unde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nd reduced under high planting density. Most traits of stem bark were improved unde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nd reduced under high planting density. Stem wood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volume unde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under both densities, and the stem wood density decreased unde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d under high planting dens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sponse of stem wood and bark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is density dependent. This may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 future CO2 enriched world in natural forests where plant density varies considerabl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bark/wood ratio in diameter, stem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dry weight are not proportionally affected by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two contrasting planting densiti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response magnitude of stem bark and stem wood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re different but their response directions are the 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es faxoniana seedling GROWTH industrial production stem bark stem wood density
原文传递
疏伐桦木对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林下岷江冷杉更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秋红 蒲远凤 +5 位作者 李登峰 陈素芬 刘兴良 陈艳 康永鸿 陈进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3期35-39,共5页
以不同强度疏伐桦木的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收获法获取并分析了不同强度疏伐桦木1 a后,对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林下岷江冷杉更新数量、更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疏伐桦木显著促进了林分乔木胸径断... 以不同强度疏伐桦木的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收获法获取并分析了不同强度疏伐桦木1 a后,对岷江冷杉+桦木混交林林下岷江冷杉更新数量、更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疏伐桦木显著促进了林分乔木胸径断面积和林下岷江冷杉幼苗的基径生长,50%疏伐桦木处理模式(S2)不但显著促进了以幼苗和幼树为主的岷江冷杉苗木成活率,还显著促进了幼苗的高度生长,经过疏伐处理后,林下岷江冷杉幼苗的径级结构变化不大,但小径级苗木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伐 去除桦木 岷江冷杉 天然次生林 林下更新
下载PDF
岷江冷杉针叶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5
6
作者 李振新 郑华 +3 位作者 欧阳志云 王效科 刘兴良 宿以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5-1021,共7页
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林下穿透雨的水文学及生态学意义一直是生态水文学研究中的热点 ,但是关于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四川西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了岷江冷杉林下穿透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岷江冷杉针叶林下布设... 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林下穿透雨的水文学及生态学意义一直是生态水文学研究中的热点 ,但是关于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四川西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了岷江冷杉林下穿透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岷江冷杉针叶林下布设了 8个雨量筒用以测量林下穿透雨 ,对两年共 35次降雨的穿透雨研究结果表明 ,林下各观测点的穿透雨率同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逻辑斯谛曲线方程较好地模拟 ,与传统的对数方程模拟相比 ,前者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后者 ,而且用逻辑斯谛方程进行模拟时 ,方程中的各参数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此外 ,研究发现林下各点的穿透雨率具有显著的差异 ,位点 4下的穿透雨存在着明显的聚集效应 ,此处的平均穿透雨率达到了 10 3.2 %。对林下 8个点穿透雨进行聚类分析表明 ,林下位点 4和位点 8的穿透雨特征与其余 6个点的穿透雨特征有显著的差异。对影响岷江冷杉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的因素分析表明 ,观测点上方的冠层覆盖度、枝叶层厚度与降雨量之间均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但其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观测点到树干的距离与林下的穿透雨之间的关系可以较好地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模拟 ,方程的相关程度很高 (R=0 .94 9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穿透雨 空间分布 岷江冷杉 森林
下载PDF
四川卧龙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群落的种多度关系 被引量:45
7
作者 石培礼 李文华 +1 位作者 王金锡 刘兴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4-389,共6页
以盖度作为物种多度指标 ,用描述物种多度分布的模型 :断棍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和截尾对数正态分布研究了卧龙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附近草本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能较好... 以盖度作为物种多度指标 ,用描述物种多度分布的模型 :断棍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对数级数分布和截尾对数正态分布研究了卧龙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附近草本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关系。结果表明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和对数级数分布能较好地拟合交错带附近群落的种 -多度分布 ,截尾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更适合交错带群落 ,对数级数分布较好地适合亚高山草甸群落。对数级数分布的参数 α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 λ是反映群落结构特征内在性质的量 ,可以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数运用 ,它们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上述两个参数值的变化趋势表明 ,由岷江冷杉林到林线交错带 ,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 ,并在林线交错带出现峰值 ;经林线向林外草甸多样性逐渐降低 ,但亚高山草甸仍比岷江冷杉林内草本群落拥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交错带 种-多度关系 物种多样性 巴郎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岷江冷杉天然群落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英文) 被引量:36
8
作者 赵常明 陈庆恒 +1 位作者 乔永康 潘开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岷江冷杉 (Abiesfaxoniana)是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顶极森林植被的优势种之一 ,主要分布于岷江、大渡河和白龙江的上游地区。该文研究了岷江冷杉天然原始群落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样方大小为 10 0m× 6 0m。测定了所有个体的坐... 岷江冷杉 (Abiesfaxoniana)是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顶极森林植被的优势种之一 ,主要分布于岷江、大渡河和白龙江的上游地区。该文研究了岷江冷杉天然原始群落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样方大小为 10 0m× 6 0m。测定了所有个体的坐标及其胸径、高度和冠幅。将岷江冷杉按大小级分为 5级 ,即幼苗 :H(高度 ) <0 .33m ;幼树 :H≥ 0 .33m ,且DBH(胸径 ) <2 .5cm ;小树 :2 .5cm≤DBH <7.5cm ;中树 :7.5cm≤DBH <2 2 .5cm和大树 :DBH≥ 2 2 .5cm。采用了Morisita指数 (Iδ)、方差均值比 (V/m) ,聚块度指标 (m /m)和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 (SP PA) (采用了Ripley二次分析法 ) 4种方法分析岷江冷杉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1)岷江冷杉种群结构稳定。因为其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 ,幼苗幼树储备丰富 ,密度分别为 2 2 17·hm-2 和 2 6 83·hm-2 ,可见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良好 ,进而通过其“移动镶嵌循环”更新维持其种群的稳定性。在大小级结构图中的一些缺刻和年龄结构图中的“断代”现象 ,是干扰的时空异质性在采样的时间和空间断面上的反映。2 )幼苗、幼树和小树在所有的研究尺度 (从1m× 1m到 30m× 30m)下都呈聚集分布。但中树和大树基本上呈随机分布。 3)聚集强度随尺度的变化而变化。上述的前 3种方法表明 ,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岷江冷杉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天然群落 森林植被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3
9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张远东 缪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57,共12页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m阴坡、半阴坡,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a生的箭竹阔叶林、50a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20~40a生的藓类阔叶林、50a生的藓类针阔...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m阴坡、半阴坡,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a生的箭竹阔叶林、50a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20~40a生的藓类阔叶林、50a生的藓类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的群落为研究对象,共设置了50个样方(20m×20m),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了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的天然更新状况,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箭竹和藓类两种森林类型岷江冷杉幼苗、幼树和小树的密度偏低。对于箭竹林型不同恢复阶段,岷江冷杉幼苗密度<幼树密度<小树密度;对于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藓类阔叶林幼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小树密度,藓类针阔混交林小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幼树密度,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幼苗密度大于幼树和小树密度。藓类林型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好于箭竹林型。对箭竹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母树密度、倒木蓄积量、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其中母树密度和倒木蓄积量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促进作用,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阻碍作用;对于藓类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灌木盖度和苔藓层厚度。灌木和苔藓有利于幼苗的发生,但不利于幼苗向幼树、小树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天然更新 影响因子 通径分析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岷江冷杉种群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程伟 吴宁 罗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3,共5页
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岷江上游地区,岷江冷杉林一般在2 80 0~380 0m之间呈带状分布并且在阴坡形成林线。为了对岷江上游林线地段的岷江冷杉种群进行生存分析,在岷江上游林线附... 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岷江上游地区,岷江冷杉林一般在2 80 0~380 0m之间呈带状分布并且在阴坡形成林线。为了对岷江上游林线地段的岷江冷杉种群进行生存分析,在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弓杠岭(33°0 2′39″N,10 3°4 3′11″E)设置了10个样地,使用侧生轮枝计数或WinDENDRO系统对个体年龄进行确定。调查数据经匀滑技术处理,编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_Ⅲ型。2)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说明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高,种群后期比较稳定。3)林线地段岷江冷杉林整个生长期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过渡时期(0~4 0年),另一个出现在中龄时期(180年)。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可能和林线地段的温度较低、积雪厚度、风向、水分等环境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林线 岷江冷杉 种群 生存率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林区不同海拔岷江冷杉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9
11
作者 徐宁 王晓春 +1 位作者 张远东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42-3751,共10页
为分析青藏高原东缘半湿润区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于川西米亚罗林区分别在高、中、低海拔选取3个采样点,共采集132棵岷江冷杉年轮样芯,建立了最长达170a(1842—2011年)3个海拔高度的差值年表。岷江冷杉年轮指数与气候因... 为分析青藏高原东缘半湿润区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于川西米亚罗林区分别在高、中、低海拔选取3个采样点,共采集132棵岷江冷杉年轮样芯,建立了最长达170a(1842—2011年)3个海拔高度的差值年表。岷江冷杉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与生长的负相关呈增加趋势。高海拔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与前一年冬季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中低海拔与当年春季均温、最高温和年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低海拔岷江冷杉与当年4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随海拔升高降水与岷江冷杉生长的相关性降低。中低海拔岷江冷杉年表与4、5月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中低海拔存在春季干旱胁迫,抑制了岷江冷杉的生长。另外,大龄树木比小龄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林窗对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1 位作者 张远彬 王开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1-727,共7页
采用样带法调查了川西亚高山原始岷江冷杉林林窗和林冠下岷江冷杉幼苗(H≤100cm)的密度、高度、基径和各构件生物量,分析了各构件生物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窗与林冠下幼苗密度分别为12903和2017株.hm-2;平均高度分别是26.6和24.3cm... 采用样带法调查了川西亚高山原始岷江冷杉林林窗和林冠下岷江冷杉幼苗(H≤100cm)的密度、高度、基径和各构件生物量,分析了各构件生物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窗与林冠下幼苗密度分别为12903和2017株.hm-2;平均高度分别是26.6和24.3cm,差异显著;平均基径分别为4.97和5.13mm,差异不显著.林窗内各龄级幼苗的生物量与林冠下同龄级幼苗的生物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林窗对不同龄级幼苗各构件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不同,林窗内幼苗枝干生物量比在12年达到最大(1.54),随后其比值维持在0.69左右;林冠下幼苗在15年后(含15年),枝条生物量大于主干生物量.生长在林窗和林冠环境的幼苗单株总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根生物量与幼苗基径的平方(D2)和苗高(H)的乘积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林窗与林冠下幼苗各构件生物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幼苗 生物量 分配格局 亚高山 川西
下载PDF
川西高原不同坡向云、冷杉树轮对快速升温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37
13
作者 郭滨德 张远东 王晓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364,共11页
在川西高原松潘县二道海林区的东南坡、西北坡和扎日寺林区的东坡用零信号法建立4条云、冷杉树轮年表,通过年轮-气候响应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坡向树木生长对快速升温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快速升温(1980年)后,东坡紫果云... 在川西高原松潘县二道海林区的东南坡、西北坡和扎日寺林区的东坡用零信号法建立4条云、冷杉树轮年表,通过年轮-气候响应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坡向树木生长对快速升温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快速升温(1980年)后,东坡紫果云杉生长显著加速(0.011 a^(-1)),而西北坡紫果云杉生长则显著降低(-0.006 a^(-1)),东南坡紫果云杉和西北坡岷江冷杉生长降低,但不显著.随着快速升温,不同坡向云、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均出现显著变化.快速升温后,生长季温度对东坡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加,对东南坡和西北坡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的抑制作用也显著增加,但生长季温度对西北坡岷江冷杉径向生长的影响在升温前后变化不明显.5月降水量对东坡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由升温前的抑制作用变为升温后的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东南坡和西北坡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5月降水量对西北坡岷江冷杉径向生长的影响在升温前后变化不明显.树轮与帕尔默干旱指数响应分析表明,快速升温后,不同坡向的土壤湿度变化是造成树轮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坡向与温度、降水的综合作用是影响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模拟预测树木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动态时,应考虑不同坡向与温度、降水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年轮 紫果云杉 岷江冷杉 快速升温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长期模拟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兵 王进闯 张远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994-6000,共7页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成。长期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森林树木的生长、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成。长期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森林树木的生长、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环境生长室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模拟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生长、物质积累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增温(2.2±0.2)℃处理65个月后,岷江冷杉幼苗基径、株高、单株叶面积和比叶面积(SLA)均显著增加,比叶重(LMA)显著下降。增温对岷江冷杉幼苗的茎、侧枝、叶和总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岷江冷杉幼苗的叶重比(LMR)下降、枝重比(SMR)增加、根重比(RMR)无显著变化。长期增温能显著促进岷江冷杉幼苗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改变生物量分配格局,促使叶片物质向茎转移,降低光合物质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岷江冷杉 比叶面积 生长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32
15
作者 缪宁 刘世荣 +3 位作者 史作民 薛泽冰 喻泓 何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为深入理解高山林线原始林中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以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函数,分析了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凝毛杜鹃(Rhododendron agglutinat... 为深入理解高山林线原始林中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以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函数,分析了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凝毛杜鹃(Rhododendron agglutinatum)各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各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和凝毛杜鹃径级分布连续,呈倒"J"型,均为进展种群。小尺度上,对于岷江冷杉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为显著聚集分布,大树为均匀分布,死树则为随机分布;凝毛杜鹃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大树、死树均为显著聚集分布。小尺度上随径级增大岷江冷杉的分布格局从聚集分布趋于均匀分布。岷江冷杉大树与其小树的空间关联验证了Janzen-Connell假说中的距离制约效应。通过验证接受了随机死亡假说,发现种内的密度制约效应不明显。两个树种的枯立木对凝毛杜鹃小树均表现为排斥关系,而对岷江冷杉小树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两个优势种总体表现为相互独立,但种间不同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成对相关函数g 高山林线 种间关系 岷江冷杉 凝毛杜鹃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三种优势树种不同根序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1
16
作者 唐仕姗 杨万勤 +4 位作者 熊莉 殷睿 王海鹏 张艳 徐振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采用Pregitzer的方法对细根进行分级,测定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3种优势树种1~5级细根(直径〈2 mm)碳(C)、氮(N)和磷(P)浓度,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优势树种的细根的C浓度、C/N和C/P随根序的... 采用Pregitzer的方法对细根进行分级,测定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3种优势树种1~5级细根(直径〈2 mm)碳(C)、氮(N)和磷(P)浓度,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优势树种的细根的C浓度、C/N和C/P随根序的升高而升高,N和P浓度随根序的升高而降低,而N/P在不同根序间变化不显著.细根C、N和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在3个物种之间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随细根根序的不同而变化.3种树种的细根C、N、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根序 粗枝云杉 岷江冷杉 红桦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两种亚高山林分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薛建辉 郝奇林 +1 位作者 何常清 吴永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研究对比了岷江上游岷江冷杉林和川滇高山栎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特征,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林凋落呈现多峰型,凋落高峰出现在6月,8月和10月;而岷江冷杉林凋落则为双峰型,凋落高峰出现在10月份和1月份。川滇高山栎林的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 研究对比了岷江上游岷江冷杉林和川滇高山栎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特征,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林凋落呈现多峰型,凋落高峰出现在6月,8月和10月;而岷江冷杉林凋落则为双峰型,凋落高峰出现在10月份和1月份。川滇高山栎林的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现存量分别为4.00 t/hm2,6.77 t/hm2和14.43t/hm2;而岷江冷杉林的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现存量分别为1.14 t/hm2,7.40 t/hm2,11.99t/hm2。川滇高山栎林和岷江冷杉林枯落物总最大持水量为分别为(60.23±11.82)t/hm2和(66.79±24.05)t/hm2。两种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持水量(mm)与浸水时间(h)呈较好的对数函数关系,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持水量与浸水时间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林 川滇高山栎林 枯落物 水文特征
下载PDF
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岷江冷杉种群(Abies faxoniana Rehd.et Wild)的生态学特点 被引量:20
18
作者 程伟 罗鹏 吴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3,共4页
在松潘县弓杠岭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针对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种群结构、幼苗更新及个体生长及与海拔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样地分别位于林线下方、林线及树线区,个体年龄采用WinDENRO系统或侧生轮枝计数的方法确定.结果发现:(1)岷... 在松潘县弓杠岭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针对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种群结构、幼苗更新及个体生长及与海拔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样地分别位于林线下方、林线及树线区,个体年龄采用WinDENRO系统或侧生轮枝计数的方法确定.结果发现:(1)岷江冷杉种群更新与样地海拔高度、干扰强度有关.(2)岷江冷杉的个体生长过程可分为生长期、成熟期、过熟期3个阶段,但随着海拔的升高,这3个时期生长速度的差异变得不明显.(3)3个样地内岷江冷杉种群随海拔升高,其平均高度呈现由高到低,胸径由大到小,个体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趋势.(4)岷江冷杉种群大中型立木中出现由于病腐导致空心树的比例随海拔升高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 岷江冷杉 种群 岷江上游 种群 生态学 海拔高度 干扰强度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缪宁 史作民 +2 位作者 冯秋红 刘兴良 何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共6页
在择伐40年后的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样地中,调查所有岷江冷杉个体的坐标、胸径和高度,根据胸径和树高将岷江冷杉分5个大小级。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s K函数)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不同龄级个体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岷江冷杉... 在择伐40年后的红桦-岷江冷杉次生林样地中,调查所有岷江冷杉个体的坐标、胸径和高度,根据胸径和树高将岷江冷杉分5个大小级。用点格局分析法(Ripley’s K函数)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不同龄级个体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岷江冷杉是个聚集型分布的种群,各龄级在多数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趋于随机分布,存在过渡到随机分布的特定尺度;大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主要取决于20世纪60年代的择伐干扰,小龄级个体的聚集分布可能与其母树种子散布的方式相关;各龄级间在小尺度范围内正关联较强,随尺度增大,空间关联趋于零,在所有尺度上都未出现负关联,种内关系协调;大树与中树在所有尺度上均是正关联;幼苗仅在7m的尺度内和幼树正关联,在所有尺度下和大树、中树和小树都不关联,相对独立于大龄级个体而存在。结合种群空间属性和不同生长阶段特性,可进行相应的人为干扰,以促进群落向择伐前的箭竹岷江冷杉林进展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Ripley’s K函数 大小级 亚高山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对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邓仁菊 杨万勤 吴福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6-1031,共6页
为了了解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冻融和非冻融处理下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的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的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但活性高峰与酶类有关;季节... 为了了解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冻融和非冻融处理下岷江冷杉和白桦凋落物的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的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但活性高峰与酶类有关;季节性冻融显著影响了冷杉和白桦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转化酶、纤维素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P<0.05).冻融处理使冷杉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转化酶、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在生长季节内分别增加了66.1%、14.8%和76.3%,但脱氢酶活性降低了18.4%;冻融处理使白桦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转化酶活性增加了39.4%,但脲酶、纤维素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18.2%、28.7%和15.6%.冻融处理对两种凋落物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说明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凋落物种类和分解阶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凋落物分解 酶活性 亚高山森林 岷江冷杉 白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