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阀短路保护的HVDC换流器区内故障定位新方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涛 祁欢欢 范莹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4,共6页
阀短路保护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起到换流器主保护的作用。现有的2类阀短路保护中,仅第1类阀短路保护能够反应于换流器区内的接地故障。但是,对于换流器区内的同一故障,第1类阀短路保护的动作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换流器区内的不同故障,第... 阀短路保护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起到换流器主保护的作用。现有的2类阀短路保护中,仅第1类阀短路保护能够反应于换流器区内的接地故障。但是,对于换流器区内的同一故障,第1类阀短路保护的动作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换流器区内的不同故障,第1类阀短路保护的动作具有相似性。文中结合MATLAB仿真,详细分析了接地故障下,第1类阀短路保护的动作特性;根据同一接地故障下第1类阀短路保护动作情况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故障时段划分方法,从而能够明确保护的动作情况;讨论了换流器区内不同故障下,第1类阀短路保护动作情况的相似性以及区分方法。综合上述故障时段划分方法及故障类型区分方法,提出了一种换流器区内故障定位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输电系统 阀短路保护 故障时段 故障定位
下载PDF
麦盖提斜坡东段断裂活动特征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崔海峰 田雷 +1 位作者 刘军 张年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1-1250,1054,共10页
麦盖提斜坡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结合钻井信息,解析了斜坡东段玛东冲断带和玛扎塔格等断裂活动特征,明确了断裂活动样式和形成期次,讨论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斜坡东段发育早加里东、晚加里东、晚海西期和喜马... 麦盖提斜坡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结合钻井信息,解析了斜坡东段玛东冲断带和玛扎塔格等断裂活动特征,明确了断裂活动样式和形成期次,讨论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斜坡东段发育早加里东、晚加里东、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玛扎塔格断裂形成于早加里东期,定型于喜马拉雅期,构造样式由滑脱背斜转为基底卷入背斜,与西侧的鸟山断裂为同一条断裂,喜马拉雅晚期与古董山断裂连为一体,南北向展布的玛南1井断裂为调节断裂;玛东冲断带形成于中加里东中期,定型于晚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为滑脱背斜,其与西南部发育的玉北1井断裂、胜和断裂同期形成,后者定型于晚海西期。勘探证实,已发现油气藏与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圈闭有关,晚海西期定型构造含油,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含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盖提斜坡 断裂 构造样式 活动期次 构造圈闭
下载PDF
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滢 何嘉 +1 位作者 寇一龙 周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61,共9页
在长宁地区龙马溪组相继钻遇低电阻率井,这些井含气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低电阻率页岩储层特征、地震、构造及断层期次、测井、岩心实验等,对长宁地区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宁地区低电阻率... 在长宁地区龙马溪组相继钻遇低电阻率井,这些井含气性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低电阻率页岩储层特征、地震、构造及断层期次、测井、岩心实验等,对长宁地区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宁地区低电阻率页岩储层产气特征为电阻率大于5Ω·m,全烃含量大于2%,孔隙度大于4.2%,含气量大于2.0 m^(3)/t,含气饱和度大于60%。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与断层有关,断层挤压破坏了储层含气性,表征为电阻率相对较低,断层下盘对电阻率的影响大于上盘,断层下盘页岩储层易出现低电阻率,断层上盘电阻率正常。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低电阻率成因与断层形成的期次有关,建武向斜所有低电阻率井均受加里东期形成的断层影响,下盘井部分天然气运移至上盘,地层水进入断层产生的裂缝中,水在近距离向构造低部位聚集,造成构造低部位的开发井呈低电阻特征,产量受损,而上盘天然气富集,高产井众多。天宫堂背斜、双龙-罗场向斜、建武向斜以西所有低电阻率井均受喜马拉雅中晚期形成的北东向的断层影响。长宁地区部分井存在低电阻率原因是断层附近的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增高引起电阻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低电阻率 成因 断层期次 含水饱和度 龙马溪组 长宁地区
下载PDF
基于CDSM-MMC的光伏直流接入系统故障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戴志辉 刘雪燕 +1 位作者 何永兴 苏怀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22,共9页
作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的一种,钳位双子模块(Clamp DoubleSub-module, CDSM)型MMC 具有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但基于CDSM-MMC 的光伏直流接入系统,在直流故障特性等方面与其他类型MMC 构成的直流系... 作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的一种,钳位双子模块(Clamp DoubleSub-module, CDSM)型MMC 具有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但基于CDSM-MMC 的光伏直流接入系统,在直流故障特性等方面与其他类型MMC 构成的直流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为此,首先分析了联接变压器不同接地方式下的电容放电回路,阐述了直流故障对交流侧的影响。其次,在CDSM 故障闭锁情况下,划分了MMC 换流器端单极接地和极间短路时的故障阶段,建立各阶段的等值模型并求解。阐述了DC/DC 换流器及光伏电源对极间短路故障回路的影响,并对DC/DC 换流器侧的暂态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在PSCAD/EMTDC 中建立基于CDSM-MMC的光伏直流接入系统模型,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钳位双子模块 直流侧故障 故障阶段 光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3条断裂带断层泥铁元素化学种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向贤 王华林 +4 位作者 张志武 时丕龙 赵军 张海峰 宋振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8-354,共7页
因其化学反应的活泼性和地壳分布的广泛性,铁元素的赋存状态(化学种)对断裂等诸多地质学的分支领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运用穆斯堡尔谱技术对青藏高原周边3条断裂带断层泥样品中的铁元素化学种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发现,3... 因其化学反应的活泼性和地壳分布的广泛性,铁元素的赋存状态(化学种)对断裂等诸多地质学的分支领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运用穆斯堡尔谱技术对青藏高原周边3条断裂带断层泥样品中的铁元素化学种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发现,3条断裂中铁元素化学种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显示铁对活断层的活动性和活动期次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映秀-北川断裂以还原性铁占优势,显示出断层活跃并和地球深部有连通;西秦岭北缘分水岭断裂铁元素化学种分布和断层泥的颜色相对应,暗色断层泥中还原性铁占主导,亮色断层泥中氧化性铁占主导,显示出该断裂活跃、活动复杂和多期次性;剪子河断层以氧化性铁为主,显示出断层近期不活跃或者是块体内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铁化学种 活动性 活动期次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东部构造-热体制与断陷盆地多期性迁移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建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7-370,400,共5页
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为台地岩石圈相对减薄区 ,上地幔区域性抬升与今坳陷呈倒影关系。深部热能量通过壳幔层性质的改变以及岩浆岩的侵入传递到上地壳 ,形成了断陷期较高的地热场。后期热物质冷却收缩或迁移与区域性坳陷差异补偿相匹... 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为台地岩石圈相对减薄区 ,上地幔区域性抬升与今坳陷呈倒影关系。深部热能量通过壳幔层性质的改变以及岩浆岩的侵入传递到上地壳 ,形成了断陷期较高的地热场。后期热物质冷却收缩或迁移与区域性坳陷差异补偿相匹配形成了坳陷期较低的地热场。断陷期的高地热场及坳陷期的进一步深埋使源岩全面进入生烃阶段。主断裂系统活动中心及强度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凹陷的沉降、沉积中心的变化 ,因而也带来了成烃作用的变化。因此 ,构造 -热体制是导致中国东部盆地 (坳陷 )的沉积、沉降速率及资源丰度变化较大的主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 坳陷转化 主断层 多期 迁移
下载PDF
Review o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Faul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被引量:2
7
作者 Tianshu Bi Bin Yang +3 位作者 Ke Jia Liming Zheng Qian Liu Qixun Yang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963-972,共10页
The increas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RESs),especially wind power and photovoltaic,is bringing different fault features to the power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yn-chronous generator,resulting in the urge... The increas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RESs),especially wind power and photovoltaic,is bringing different fault features to the power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yn-chronous generator,resulting in the urgent need for precise fault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sequentially activated fault features,the short circuit characteristics of 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fault stages.Within the staged framework of fault duration,the published research is reviewed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RES fault characteristics.It's concluded that the hardware parameter determines the sub-transient fault features of RES,whereas RES control begins to dominate during the following transient stage.However,the neglection of voltage transition and unavailable RES output phase shall imped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tical conclusions in protection design.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interaction among RES and networks must be figured out.Therefore,the fault calculation of the integral RES-grid system is offered as the research pro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ault stages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原文传递
广东罗浮山断裂^(40)Ar-^(39)Ar年代学及变形期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冠军 何斌 +1 位作者 杨伟彬 龙桂 《华南地震》 2023年第3期130-135,共6页
广东罗浮山断裂早期韧性变形、晚期脆性变形的特征已有定论,前人多对其变形期次做过定性研究。为了更加精确的研究罗浮山断裂的活动期次,通过对其韧性剪切带内白云母单矿物进行^(40)Ar-^(39)Ar法同位素测年,获得其坪年龄为135.08±0... 广东罗浮山断裂早期韧性变形、晚期脆性变形的特征已有定论,前人多对其变形期次做过定性研究。为了更加精确的研究罗浮山断裂的活动期次,通过对其韧性剪切带内白云母单矿物进行^(40)Ar-^(39)Ar法同位素测年,获得其坪年龄为135.08±0.61 Ma,结果表明:广东罗浮山断裂于早白垩世存在一期重要韧性剪切变形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其活动期次共分为4个阶段:中侏罗世逆冲韧性剪切变形期、早白垩世逆冲韧性剪切变形期、晚白垩世脆性正断、硅化作用期和古近纪-第四纪硅化作用、持续脆性正断变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山断裂 ^(40)Ar-^(39)Ar年代学 变形期次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树25—尚2区块断裂特征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9
作者 何志勇 吴世祥 +1 位作者 易丹 李继涛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研究区断层全部为正断层,平面上划分为4条断裂带。T2(泉头组顶面)层及其以下层位断裂条带性好,主要有南北向转北西向再转南北向的发育特点,T2层以上由于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晚期断层的加入使得断裂条带不明显。纵向上主要是堑垒相间的发育... 研究区断层全部为正断层,平面上划分为4条断裂带。T2(泉头组顶面)层及其以下层位断裂条带性好,主要有南北向转北西向再转南北向的发育特点,T2层以上由于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晚期断层的加入使得断裂条带不明显。纵向上主要是堑垒相间的发育样式。研究认为本区共分为4期断裂,其中以中、晚期断裂最为发育,同时与油气运移与聚集关系最为紧密。中期和长期继承性断裂以运移作用为主而晚期断裂以保存作用为主。断裂对本区油藏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石油被断裂沟通,以侧向运移为主,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层—岩性油藏,油气丰度由西向东逐渐递减且富油层位逐步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断裂期次 侧向运移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十屋断陷登娄库组成岩作用定量化研究
10
作者 李晶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3期111-112,共2页
为了预测十屋断陷登娄库组碎屑岩成岩阶段横向展布,本文将传统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选取对成岩作用反应敏感、成岩阶段划分常用的成岩指标古地温、镜质组反射率、甾烷异构化指数、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含量和石英加大含量这... 为了预测十屋断陷登娄库组碎屑岩成岩阶段横向展布,本文将传统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选取对成岩作用反应敏感、成岩阶段划分常用的成岩指标古地温、镜质组反射率、甾烷异构化指数、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含量和石英加大含量这5项参数,分别在时空领域内进行单项成岩作用数值模拟,构建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综合模型,进而预测十屋断陷登娄库组成岩阶段横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成岩作用 数值模拟 成岩阶段
下载PDF
皖浙赣断裂带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65
11
作者 余心起 江来利 +3 位作者 许卫 邱瑞龙 杜建国 戴圣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以往文献中及众多研究者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实际上包括了不同时代形成的、方向有变化的多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断裂带方... 以往文献中及众多研究者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实际上包括了不同时代形成的、方向有变化的多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断裂带方向变化较大,新元古代晋宁期为北东向,早古生代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北东东向,晚中生代为北北东向;每一期断裂带都有它们自己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指示意义。文中认为,不同阶段形成的断裂带不能混为一谈。新元古代晋宁期的北东向断裂带南段基本上以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向北东延至皖南伏川断裂带,具有板块(或地体)边界断裂的性质;加里东期以近东西向祁门—歙县断裂带为代表,其西段被后期牵引成北东向,造成两侧的变质基底特征明显不同;二者均不属于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而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是晚中生代北北东向的赣东北—五城—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控制了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及燕山期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浙赣断裂带 晚中生代 方位变化 不同构造阶段 浙赣皖相邻区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气藏的成藏期次及类型划分 被引量:18
12
作者 卢双舫 谷美维 +2 位作者 张飞飞 张鲁川 肖佃师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1,共10页
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是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最为重要的气源岩之一,但过去对其致密砂砾岩气藏的油气充注时期及成藏期次等研究较少,制约了对该区致密储层成因机制等的认识。为此,基于19块岩石样品273个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等测试数... 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是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最为重要的气源岩之一,但过去对其致密砂砾岩气藏的油气充注时期及成藏期次等研究较少,制约了对该区致密储层成因机制等的认识。为此,基于19块岩石样品273个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等测试数据,结合沉积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结果,厘定了该区致密砂砾岩气藏的成藏期次;进而通过分析沙河子组储层致密期与成藏期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致密气藏的类型。结果表明:(1)该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布范围较宽,气藏具有长期充注的特点;(2)徐西—徐东地区第1期天然气充注时期在距今94~100 Ma,第2期在距今80~90 Ma,而安达—宋站地区第1期天然气充注时期在距今82~94 Ma,第2期在距今68~82 Ma;(3)安达—宋站地区沙河子组主要发育"先成型"致密气藏,在东斜坡发育"复合型"致密气藏,而徐西—徐东地区沙河子组则以"复合型"致密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断陷 早白垩世 致密砂砾岩气 成藏期次 致密气藏的类型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盐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冲断带分期活动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刚 汤良杰 +6 位作者 余腾孝 杨勇 岳勇 郭颖 张旭光 潘玉芳 赵彬彬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0-879,共10页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该区主断裂在加里东中期早幕已开始活动,厘定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早幕、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等7...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该区主断裂在加里东中期早幕已开始活动,厘定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早幕、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等7个断裂活动期次.玉东1和玉东2断裂带加里东中期以后基本不再活动,玉北7、玉北1、玉东3和玉东4断裂带加里东中期以后仍有继承性活动.总体看,加里东中期断裂活动强烈,后期断裂活动性变弱.呈NE走向的6排断裂带,总体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活动特点.玉北地区基底断裂和古生界滑脱断裂在中、下寒武统盐岩层内的对接,构成油气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但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控制有差异.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建设性作用,其中海西晚期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有利,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主要影响油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北冲断带 断裂构造 活动期次 控油气作用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郯庐断裂带的两大发展阶段——广义的逆冲推覆断裂带和狭义的平移断裂带 被引量:13
14
作者 侯明金 Jacques Mercier +1 位作者 Pierre Vergely 王永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67-1275,共9页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早白垩世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印支期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由NE、NNE向展布的缓‘S’型的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中下构造层次表现为韧性逆冲推覆变形,上部构造层即前陆褶皱冲断带内的变形;应力场分析资料显示:早三叠世晚期开始地表浅部就有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左行走滑平移作用开始发育;早白垩世晚期开始转入引张伸展阶段,与中国东部的伸展作用一致;新近纪又转为近东西向挤压,发育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两大阶段 广义的逆冲推覆型 狭义的平移走滑型 应力场分析 安徽段
下载PDF
塔中东部走滑断裂带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董马超 吕海涛 +1 位作者 蒲仁海 曹自成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0-850,共11页
塔中东部断裂带发育北北东(NNE)、北东东(NEE)和北西西(NWW)向3组直立走滑断裂,断穿了寒武系—石炭系地层,具有明显上拱或下弯地震反射特征。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发现,断裂带地层上拱下弯与断裂带厚度和两侧厚度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 塔中东部断裂带发育北北东(NNE)、北东东(NEE)和北西西(NWW)向3组直立走滑断裂,断穿了寒武系—石炭系地层,具有明显上拱或下弯地震反射特征。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发现,断裂带地层上拱下弯与断裂带厚度和两侧厚度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据此可以判断断裂古应力场性质。断裂带地层的下弯与张扭活动有关,与断裂带地层厚度的同生增大相对应;断裂带地层的上拱则与压扭活动有关,与断裂带地层厚度的同生减薄相对应。据此得出三组走滑断裂的活动期:NNE向断裂形成于晚奥陶世桑塔木组沉积期,经历了左行压扭—左行张扭—静止—张扭4个阶段;NEE和NWW向断裂均以共轭张扭性质开始于中寒武世,NWW向断裂在中寒武世以后停止活动,NEE向断裂则在良里塔格组沉积期停止活动。3组走滑断裂对奥陶系蓬莱坝组、鹰山组及一间房组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热液岩溶储层的形成及油气聚集都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东部 走滑断裂 上拱下弯 活动期次 岩溶
下载PDF
郯庐中段走滑断裂与新滩地区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彭存仓 张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该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不仅是一条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左旋逆推为主的走滑活动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幕次性活动,控制走滑...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该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不仅是一条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左旋逆推为主的走滑活动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幕次性活动,控制走滑断裂带的发育和空间展布,而走滑断裂又是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场所。新滩地区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断,发育多条北北东和北东向雁行式走滑断裂。北北东方向的主走滑断裂主要沟通油源,是油气垂直运移的优势通道;而北东方向的派生断裂改变油气运移方向,影响油气的二次运移分配,即,主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派生断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延伸距离。油气主要在走滑断裂带附近聚集成藏,形成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幕次活动 油气运聚 新滩地区 郯庐断裂
下载PDF
Deformation Stages and Ar-Ar Age Data of the Wan-Zhe-Gan Tectonic Zone,Southeast China,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0
17
作者 YU Xinqi WANG De'en +3 位作者 JIANG Dazhi JIANG Laili ZHOU Xiang LI Chun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73-1389,共17页
The major tectonic zone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border regions of the Anhui, Zhejia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in southeast China has been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Wan-Zhe-Gan fault zone. Geologically, this zone cons... The major tectonic zone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border regions of the Anhui, Zhejia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in southeast China has been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Wan-Zhe-Gan fault zone. Geologically, this zone consists of several regional fault belts of various ages and orientations. We have categorized the faults into four age groups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Neoproterozoic faults are northeast striking. They start from the northeast Jiangxi Province and extend northeastward to Fuchuan in Anhui Province, the same location of the northeast Jiangxi-Fuchuan ophiolite belt. The faults probably acted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as a boundary fault zone of a plate or a block suture with melange along the faults. The nearly east-west- or east-northeast-striking faults are of Silurian ages (40Ar/39Ar age 429 Ma). This group includes the Qimen-Shexian fault and the Jiangwang-Jiekou ductile shear belt. They represent a major tectonic boundary in the basement because the two sides of the fault have clear dissimilarities. The third group of faults is north-northeast striking, having formed since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with 40Ar/39Ar ages of 230-254 Ma. They form a fault belt starting from Yiyang in northern Jiangxi and connect with the Wucheng as well as the Ningguo-Jixi faults. This fault belt is a key fault-magmatic belt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Jurassic-Cretaceous red basins, ore distribution, magmatic activity, and mineralization. When it reactivated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belt behaved as a series of reverse faults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nd composed the fourth fault group. Therefore, classifying the Wan-Zhe-Gan fault zone into four fault groups will help in the analysis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Jiangnan orogen since the Neoproterozoic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Wan-Zhe-Gan fault zone changes of orientations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40Ar/39Ar geochronology the border region of Zhejiang Jiangxi and Anhui Provinces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开采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邴绍强 陈兆芳 +3 位作者 张英利 王峰 刘黎 刘燕 《河南石油》 2002年第4期22-24,共3页
复杂断块油藏是现河与东辛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经过长期高速开发和多次调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应用动静态综合分析法、沉积微相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定性定量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并分析了地质,油藏水驱油机理和开发等因素对剩余油分... 复杂断块油藏是现河与东辛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经过长期高速开发和多次调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应用动静态综合分析法、沉积微相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定性定量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并分析了地质,油藏水驱油机理和开发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于主力断块油藏综合调整挖潜,产量上升,综合含水下降,采收率提高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规律 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 开发中后期 采收率
下载PDF
南堡3号构造沙一期断裂活动特征及控砂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延豪 杨少春 +2 位作者 冯建伟 兰志勤 张博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5,46,共10页
南堡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控制局部构造带的形成及沉积砂体的展布。在三维地震与测井解释基础上,采用分段评价方法,应用生长指数、古落差方法,研究南堡3号构造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断裂活动演化特征及其控砂作用。结果表明:以沙一期为界,研究... 南堡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控制局部构造带的形成及沉积砂体的展布。在三维地震与测井解释基础上,采用分段评价方法,应用生长指数、古落差方法,研究南堡3号构造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断裂活动演化特征及其控砂作用。结果表明:以沙一期为界,研究区经历两期伸展变形,分别为NW-SE与S-N向,伸展转折期为沙一下亚段,使EW向断裂逐渐增多;沙一期断裂活动强度呈现由强到弱变化趋势,不同时期区域断裂活动呈北强南弱的分区分带特征;西南部属于断裂特殊活动区域,应力状态独特,发育断裂调节带,沙一末期古地貌呈凹隆斜相间,对沉积作用具有导向意义,砂体堆积特征受地貌及断裂活动控制明显。该研究结果对类似构造带研究、南堡凹陷后续油气藏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3号构造 分段评价 断裂活动演化 两期伸展变形 断裂调节带 古地貌
下载PDF
地层元素测井(ECS)中不相容元素特征对薄层火山地层对比的约束——以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断陷火石岭组流纹质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建华 屈卫华 +2 位作者 赵然磊 刘洪涛 唐华风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1期264-275,共12页
利用ECS(Elemental Capture Spectroscopy)测井资料中Gd和Ti交汇图进行火山地层对比。结果表明王府断陷流纹质火山地层可划分为5个地层单元;存在明显间断期的CS13和CS14井均揭示Ti元素变化特征是上覆层段(晚喷发期)含量高,并推测火山喷... 利用ECS(Elemental Capture Spectroscopy)测井资料中Gd和Ti交汇图进行火山地层对比。结果表明王府断陷流纹质火山地层可划分为5个地层单元;存在明显间断期的CS13和CS14井均揭示Ti元素变化特征是上覆层段(晚喷发期)含量高,并推测火山喷发顺序为期次1-期次2-期次3。火山活动从南到北叠置迁移变化,经历了弱(期次1)-强(期次2)-弱(期次3)的喷发序列。对比实测孔隙度、渗透率与喷发期次的关系,可知期次2储层物性最优,期次1次之,期次3储层物性较差,有利储层分布在期次2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王府断陷 火石岭组 不相容元素 喷发期次 ECS测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