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数学在疲劳寿命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克格 阎楚良 张书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结构部件在承受交变载荷时,疲劳破坏为常见的破坏形式。目前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有多种,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多选用Miner法进行寿命预测。然而当载荷稍低于疲劳极限时,对构件是否产生损伤便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把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线性损伤... 结构部件在承受交变载荷时,疲劳破坏为常见的破坏形式。目前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有多种,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多选用Miner法进行寿命预测。然而当载荷稍低于疲劳极限时,对构件是否产生损伤便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把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即Miner公式中,并由一维模糊Miner公式推广到二维模糊Miner公式中,以便更好地在工程中应用。同时对不同隶属函数的选取进行了比较,指出隶属函数对提高预测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将二维模糊Miner公式应用于××飞机结构寿命预测中,其所预测的结果比二维Miner公式所预测的结果的精度提高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 线性损伤 模糊Miner法 隶属函数 模糊数学
下载PDF
地铁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梁喜仁 陶功权 +2 位作者 陆文教 关庆华 温泽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在地铁线路上较为常见。建立包含地铁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安定图的疲劳指数和基于磨耗数的损伤函数为一体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预测模型,分析车辆在通过三种典型曲线时钢轨的受力状态、接触点位置和损伤情况。... 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在地铁线路上较为常见。建立包含地铁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安定图的疲劳指数和基于磨耗数的损伤函数为一体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预测模型,分析车辆在通过三种典型曲线时钢轨的受力状态、接触点位置和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车辆通过曲线时低轨侧钢轨蠕滑力的合力指向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接触点主要位于轨顶区域;高轨侧钢轨蠕滑力的合力主要指向直角坐标系的第三象限,接触点主要位于高轨内侧轨距角处。钢轨表面疲劳指数大于0的概率较大,材料易处于棘轮效应区,同时根据损伤函数得到钢轨的损伤值大于0,即属于疲劳裂纹损伤。容易导致钢轨表面在轮轨常接触区产生与蠕滑力合力方向相垂直的裂纹,其方向与现场观察到的裂纹方向相一致。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轮轨蠕滑力合力显著增大。磨耗后的车轮和磨耗后的钢轨在小半径曲线上频繁地相互作用,易使钢轨材料产生棘轮效应,是导致钢轨表面产生裂纹和剥离掉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钢轨滚动接触疲劳 疲劳指数 损伤函数 蠕滑力
原文传递
变幅加载条件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瑞党 何水清 马玲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47,共5页
在疲劳累积损伤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对数累积损伤模型,阐明了变幅加载条件下疲劳损伤的累积特征和寿命预测方法。对数累积损伤模型作为—个失效判据,已在某中口径自动舰炮输弹簧的疲劳寿命预测中得到较满意的应用。研究表明,应力水平... 在疲劳累积损伤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对数累积损伤模型,阐明了变幅加载条件下疲劳损伤的累积特征和寿命预测方法。对数累积损伤模型作为—个失效判据,已在某中口径自动舰炮输弹簧的疲劳寿命预测中得到较满意的应用。研究表明,应力水平改变时,损伤因子D发生不连续变化是导致加载顺序效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 预测 加载 工程材料
下载PDF
摩擦系数对高速列车车轮瞬时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肖乾 方骏 王磊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74,共7页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列车时速为300km的轮轨三维瞬时滚动接触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先隐式后显示的方法计算得到摩擦系数分别为0.05,0.1,0.2,0.3,0.4和0.5时轮轨接触斑内的横向蠕滑力、纵向蠕滑力和蠕滑力合力的分布;将此结...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列车时速为300km的轮轨三维瞬时滚动接触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先隐式后显示的方法计算得到摩擦系数分别为0.05,0.1,0.2,0.3,0.4和0.5时轮轨接触斑内的横向蠕滑力、纵向蠕滑力和蠕滑力合力的分布;将此结果作为安定图和损伤函数的输入,分析不同摩擦系数对车轮接触斑疲劳指数和车轮损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对轮轨接触斑内蠕滑力合力的分布影响不大,但对其幅值的影响较大,蠕滑力合力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车轮的接触状态越来越接近于棘轮效应区,并随着载荷的循环加载,车轮易发生接触疲劳现象;由损伤函数可知,摩擦系数小于0.2时的车轮损伤主要为裂纹损伤,摩擦系数大于0.2时的车轮损伤主要是磨耗损伤,损伤分布的范围主要在车轮名义滚动圆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接触疲劳 瞬时接触 摩擦系数 车轮伤损 安定图 损伤函数 高速列车
下载PDF
一个基于能量原理的疲劳损伤函数 被引量:4
5
作者 姜风春 刘瑞堂 张德驺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25-30,共6页
通过对疲劳损伤过程中能量参数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用循环滞回能描述疲劳损伤非线性过程的损伤函数,并分析了其损伤演化规律.应用本文得出的损伤函数预测低循环疲劳寿命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①.
关键词 疲劳 损伤函数 非线性损伤
下载PDF
疲劳损伤的模糊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小云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针对疲劳极限以下小载荷造成的疲劳损伤问题,依据模型数学理论,引入“造成损伤”这一模糊子集,定义其隶属函数,导出了隶属函数与损伤的关系,建立了模糊累积损伤计算模型以及相应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并采用2个不同的载荷谱,对构件疲劳寿... 针对疲劳极限以下小载荷造成的疲劳损伤问题,依据模型数学理论,引入“造成损伤”这一模糊子集,定义其隶属函数,导出了隶属函数与损伤的关系,建立了模糊累积损伤计算模型以及相应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并采用2个不同的载荷谱,对构件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通过与实测寿命比较,找出了对不同载荷谱选择不同隶属函数的规律,使两种载荷谱下疲劳寿命预估的误差由原来的62.58%、61.65%分别降低到4.03%和0.53%。结果表明,用该方法预测构件的疲劳寿命比传统方法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损伤 模糊累积损伤 寿命预估 模糊子集 隶属函数
下载PDF
基于损伤函数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丁军君 张良威 李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不同类型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函数进行分析。采用基于磨耗数的损伤函数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系数进行测算,得到疲劳损伤在实际线路轨面上的分布和特征,并比较与不同转向架结构形式相关的钢轨疲劳损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 对不同类型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函数进行分析。采用基于磨耗数的损伤函数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系数进行测算,得到疲劳损伤在实际线路轨面上的分布和特征,并比较与不同转向架结构形式相关的钢轨疲劳损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速度和轴重增加的情况下均会加剧钢轨的疲劳损伤;疲劳损伤曲线存在一个拐点,超过拐点后由于钢轨磨损加剧而使损伤减小;在半径小于600 m的曲线上采用轮缘润滑措施会使外侧钢轨的疲劳损伤系数急剧增大,严重影响列车行车安全,故对轮缘润滑要慎用,并应与钢轨打磨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滚动接触疲劳 损伤函数 转向架 轮缘润滑
下载PDF
城际动车组车轮Ⅰ类滚动接触疲劳机理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蔡宇天 赵鑫 +2 位作者 陈佳明 刘永锋 温泽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53-2662,共10页
针对我国200 km/h城际动车组车轮发生的Ⅰ类滚动接触疲劳,对16列动车组及4个不同半径曲线轨道进行轮轨状态现场观测。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和损伤函数模型,建立车轮滚动接触疲劳预测模型,系统分析城际动车组的车轮Ⅰ类疲劳损伤。... 针对我国200 km/h城际动车组车轮发生的Ⅰ类滚动接触疲劳,对16列动车组及4个不同半径曲线轨道进行轮轨状态现场观测。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和损伤函数模型,建立车轮滚动接触疲劳预测模型,系统分析城际动车组的车轮Ⅰ类疲劳损伤。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时动车组不调头运行,Ⅰ类疲劳在运行(6~9)万km即出现,集中在左侧车轮,其疲劳区最初位于名义滚动圆外侧5~15 mm处,之后略有扩大并向踏面外侧移动;曲线通过时的低轨侧轮轨相互作用是导致Ⅰ类疲劳的根本原因,当半径R大于400 m时,预测的疲劳寿命随半径的增加而增加;所运行线路上小半径曲线(R≤450 m)全为左曲线,导致早期不调头Ⅰ类疲劳集中在左轮,定期调头后,两侧车轮交替承受疲劳载荷;现场中轮轨廓形演化和轨底坡误差等是Ⅰ类疲劳区扩大和向外侧移动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动车组 滚动接触疲劳 车辆动力学 损伤函数 小半径曲线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后航空发动机疲劳寿命精准度量研究
9
作者 徐力君 邱伊健 谭景磊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7-202,共6页
激光冲击强化可以提升航空发动机表面强度、增强材料韧性。然而,航空发动机处于复杂的工作环境,疲劳寿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激光冲击强化后,材料性能参数变化较大,导致航空发动机疲劳寿命度量难度增加,因此,提出激光冲击强化... 激光冲击强化可以提升航空发动机表面强度、增强材料韧性。然而,航空发动机处于复杂的工作环境,疲劳寿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激光冲击强化后,材料性能参数变化较大,导致航空发动机疲劳寿命度量难度增加,因此,提出激光冲击强化后航空发动机疲劳寿命精准度量方法。首先,分析航空发动机激光冲击强化工作原理,根据疲劳损伤理论与Von-Mises屈服准则建立航空发动机疲劳损伤函数。然后,结合疲劳损伤函数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发动机疲劳寿命的多因素展开权值分析得到航空发动机疲劳指标,从而实现航空发动机疲劳寿命的精准度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航空发动机疲劳寿命退化轨迹的精准监测,可以精准分析发动机表面疲劳寿命的分布情况,说明该方法的航空发动机疲劳寿命度量结果更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航空发动机 疲劳损伤理论 Von-Mises屈服准则 疲劳损伤函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下载PDF
考虑桩基循环弱化的深水导管架谱疲劳分析
10
作者 田凯 杜皓文 +3 位作者 刘杰 王宁辉 杨涵婷 李冬梅 《石油工程建设》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深水导管架平台长期承受复杂环境载荷,由于环境循环载荷的影响将引起桩基周围土壤特性的变化而产生承载力弱化的现象。以200m水深导管架平台为研究对象,由Morison方程和Stokes波浪理论获得波浪载荷和水质点速度,通过分析确定疲劳损伤中... 深水导管架平台长期承受复杂环境载荷,由于环境循环载荷的影响将引起桩基周围土壤特性的变化而产生承载力弱化的现象。以200m水深导管架平台为研究对象,由Morison方程和Stokes波浪理论获得波浪载荷和水质点速度,通过分析确定疲劳损伤中心并建立其传递函数,从而计算出各方向的波浪响应,根据Palmgren-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开展了考虑桩基弱化的波浪谱疲劳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考虑桩基弱化影响将减少导管架平台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疲劳分析 疲劳损伤中心 传递函数 循环弱化
下载PDF
Fatigue reliabil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ement concrete for highway pavement under high stress ratio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彦卿 黄晓明 +2 位作者 钱吮智 马涛 邹湘衡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2年第1期94-99,共6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hange law of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of cement concrete for highway pavement under high stress ratios, first, the probability densities of monotonic random variables including concrete fatigue ...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hange law of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of cement concrete for highway pavement under high stress ratios, first, the probability densities of monotonic random variables including concrete fatigue life are deduced. And then, the fatigue damage probability densities of the Miner and Chaboche-Zhao models are deduced. By virtue of laboratory fatigue test results, the fatigue damag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of the two models can be obtained, considering different stress ratios. Finally, substituting load cycles into them, the change law of cement concrete fatigue reliability about load cycles can be acqui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stress ratio,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load cycle,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declines from almost 100% to 0% gradually. No matter under what stress ratio,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load action, there is always a relatively stable phase for fatigue reliabilit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stress ratio, the stable phase gradually shortens and the load cycle corresponding to the reliability of 0% also decreases. In the descent phase of reliability, the higher the stress ratio is, the lower the concrete reliability is for the same load cycle. Besides, compared with the Chaboche-Zhao fatigue damage model, the Miner fatigue damage model is sa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 concrete fatigue life fatigue damag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high stress ratio fatigue reliability
下载PDF
深水水下井口系统疲劳监测损伤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金龙 许亮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水下井口系统在钻完井和修井等连接作业过程中,受到波浪和海流引起的隔水管振动、平台运动以及作业性动载荷等传递而来的循环载荷作用,这些循环载荷使水下井口产生循环弯矩,导致水下井口疲劳损伤不断累积。为了促进深水水下井口系统技... 水下井口系统在钻完井和修井等连接作业过程中,受到波浪和海流引起的隔水管振动、平台运动以及作业性动载荷等传递而来的循环载荷作用,这些循环载荷使水下井口产生循环弯矩,导致水下井口疲劳损伤不断累积。为了促进深水水下井口系统技术进步,提高水下井口系统的安全利用水平,总结了深水水下井口系统特点,调研了水下井口在南海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分析了水下井口在损伤预测、疲劳监测、多源监测数据融合处理等疲劳损伤评估研究中的进展;总结了水下井口疲劳损伤评估研究难点,最后提出了水下井口疲劳损伤评估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建议。水下井口疲劳损伤评估研究难点是水下井口疲劳监测水池试验待开展、缺乏多源监测数据融合的水下井口修正有限元模型。所得结论可为水下井口系统技术发展及深海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水下井口系统 疲劳监测 损伤评估 多源监测 数据融合 传递函数
下载PDF
基于动态机组分类的风电场优化调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茜 毛雅铃 +2 位作者 王武双 曲广龙 张安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9-424,共6页
研究风电场内的机组组合优化调度,可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改善风电场有功输出,降低系统运行成本。首先,对风电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风速和机组输出功率的时段动态概率分布综合建模方法,并根据获得的时段动态概率分布模型得到... 研究风电场内的机组组合优化调度,可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改善风电场有功输出,降低系统运行成本。首先,对风电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风速和机组输出功率的时段动态概率分布综合建模方法,并根据获得的时段动态概率分布模型得到机组的动态运行特征矩阵;其次,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风电场内机组进行动态聚类分析,在各个调度时段内将机组划分为常规机组和调度机组;最后,以风电机组疲劳损伤量最小为目标,建立基于风电机组动态分类的风电场优化调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该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风电机组 聚类 疲劳损伤 概率密度函数 优化调度
下载PDF
地铁车轮轮缘根部滚动接触疲劳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佳明 赵鑫 +3 位作者 蔡宇天 刘永锋 陶功权 温泽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72-2380,共9页
对国内某A型地铁发生于单侧车轮轮缘根部的2类滚动接触疲劳,开展现场调研。调研发现,疲劳集中出现在轮缘厚度更大的动车左轮上。基于SIMPACK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损伤函数预测了车轮疲劳的萌生。研究结果表明:由踏面磨耗导致的轮... 对国内某A型地铁发生于单侧车轮轮缘根部的2类滚动接触疲劳,开展现场调研。调研发现,疲劳集中出现在轮缘厚度更大的动车左轮上。基于SIMPACK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损伤函数预测了车轮疲劳的萌生。研究结果表明:由踏面磨耗导致的轮缘厚度增加,大大提高了轮缘根部与曲线高轨轨距角接触的可能性,且增加了轮轨蠕滑率/力,是所调研地铁萌生2类疲劳的根本原因。更详细分析显示,线路R≤400 m的曲线全为左曲线的事实,导致左轮的踏面磨耗更大,形成的非对称磨耗进而使得车轮在通过半径较小的右曲线时,非导向轮对的左轮更易萌生上述2类疲劳。牵引力会加剧非对称磨耗,所以动车车轮的疲劳更严重。初步模拟显示,可以通过增加轮缘磨耗来治理上述2类疲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滚动接触疲劳 动力学模型 损伤函数 轮缘厚度
下载PDF
钢轨打磨对小半径曲线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永乾 任尊松 +1 位作者 吴潇 王军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117,共8页
为研究钢轨打磨对小半径曲线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基于国内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和运行车辆建立实参数轨道-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对钢轨打磨前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接触应力和轮轨蠕滑力进行分析,现场测试打磨前后车辆通过该... 为研究钢轨打磨对小半径曲线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基于国内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和运行车辆建立实参数轨道-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对钢轨打磨前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接触应力和轮轨蠕滑力进行分析,现场测试打磨前后车辆通过该曲线的轮轨力,结合Burstow钢轨损伤函数模型对该曲线轨面裂纹萌生寿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轨打磨后,轮轨接触点集中问题得到缓解,轮轨接触应力、轮轨蠕滑力减小和轨面裂纹法向分力减小,实测轮轨力减小,相同载荷下对应的载荷循环数增大。各项指标较打磨前更有利于抑制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萌生及扩展,轨面裂纹萌生寿命明显延长。打磨后3.5个月轨面裂纹未见明显发展,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滚动接触疲劳 轮轨关系 损伤函数 裂纹萌生寿命
下载PDF
重载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
16
作者 彭峰 韩玉龙 +4 位作者 杜岳明 李静伟 张昕 赵鑫 郭艳华 《包钢科技》 2023年第6期51-59,共9页
针对唐包重载铁路曲线段U75V热处理钢轨发生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开展了不同半径曲线的现场观测和相关信息搜集,通过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到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重要特征,并建立了集成重载列车动力学和损伤函数模型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萌生... 针对唐包重载铁路曲线段U75V热处理钢轨发生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开展了不同半径曲线的现场观测和相关信息搜集,通过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到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重要特征,并建立了集成重载列车动力学和损伤函数模型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萌生模型,预测了轴重、速度和黏着系数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发现上行重载线钢轨滚动接触疲劳随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轻,R600和R800曲线上存在严重剥离,R1000曲线上剥离基本消失,而R1600曲线上仅存在轻微裂纹,相同半径曲线上行重载线的钢轨损伤程度明显比下行空载线严重。上行线R600的入过渡曲线段上,内轨在超高55 mm时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剥离,而对应外轨仅存在零星的小尺寸剥离。数值仿真结果能很好地解释现场观测现象,为进一步治理提供了关键研究工具。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可确定曲线半径、轴重、磨耗后廓形等是造成唐包线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曲线钢轨 滚动接触疲劳 列车动力学 曲线通过 损伤函数
下载PDF
轴式对大功率电力机车车轮第3类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永锋 陶功权 +2 位作者 刘子通 赵鑫 温泽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167,共9页
六轴(Co-Co)和八轴(2(Bo-Bo))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在诸如小曲线和大坡度等线路上运行时,车轮名义滚动圆附近频繁发生沿车轮一周连续分布且近似横向的第3类滚动接触疲劳(简称RCF3),严重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营。为了分析轴式对机车车轮RCF3... 六轴(Co-Co)和八轴(2(Bo-Bo))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在诸如小曲线和大坡度等线路上运行时,车轮名义滚动圆附近频繁发生沿车轮一周连续分布且近似横向的第3类滚动接触疲劳(简称RCF3),严重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营。为了分析轴式对机车车轮RCF3的影响,基于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六轴和八轴机车的动力学模型,结合损伤函数预测车轮的RCF3。结果表明,曲线通过时,六轴和八轴机车仅在转向架端轴非导向轮对的高轨侧车轮发生RCF3,考虑左、右曲线和机车换向运行,曲线可导致RCF3发生在六轴机车的1、3、4和6轴以及八轴机车的所有车轮。轨面干态下通过平面曲线或曲线下坡时六轴机车车轮的裂纹萌生速率约为八轴机车的1.2~2.5倍,而轨面湿态下通过曲线上坡时八轴机车的磨耗速率约为六轴机车的1~1.5倍,因而六轴机车更易发生RCF3。其原因是六轴机车转向架固定轴距更大,导致曲线引起的负纵向蠕滑力幅值更大。在直线轨道运行时,轴式对车轮RCF3无影响;直线下坡运行时,RCF3在所有车轮发生。轨面干态下RCF3的生长速率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或下坡坡度的增加而增大,轨面湿态下RCF3的生长速率随下坡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原因是湿态下车轮纵向蠕滑率显著增大而引起磨耗,可磨掉萌生的RCF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电力机车 轴式 滚动接触疲劳 损伤函数 曲线 坡道
原文传递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fatigue damage of Gaussian random loadings 被引量:1
18
作者 CHENG Hong-wei TAO Jun-yong +1 位作者 CHEN Xun JIANG Yu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603,共8页
Firstly,the fatigue damages associated with the random loadings were always deemed as highcycle or very-high-cycle fatigue problems,and based on Chebyshev theorem,the number of rainflow cycles in a given time interval... Firstly,the fatigue damages associated with the random loadings were always deemed as highcycle or very-high-cycle fatigue problems,and based on Chebyshev theorem,the number of rainflow cycles in a given time interval could be recognized as a constant by neglecting its randomness.Secondly,the randomness of fatigue damage induc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rainflow cycles was analyzed.According to central limit theorem,the fatigue damage could be assumed to follow Gaussian distribution,and the statistical parameters:mean and variance,were derived from Dirlik's solution.Finally,the proposed method was used to a simulate Gaussian random loading and the measured random loading from an aircraft.Comparisons with observed results were carried out extensively.In the first example,the relative error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2.29%,3.52%and 1.16%for the mean,standard deviation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fatigue damage,respectively.In the second example,these relative errors are 11.70%,173.32%and 18.20%,and the larger errors are attributable to non-stationary state of the measured loading to some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loading fatigue damage rainflow counting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rainflow cycle range
原文传递
The Fatigue Fracture Criterion Based on the Latent Energy Approach 被引量:1
19
作者 Alexander R. Arutyunyan Robert A. Arutyunyan 《Engineering(科研)》 2010年第5期318-321,共4页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the fatigue problem, published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is reviewed by the known scientists [1,2]. As it follows from these investigations, the fundamental amount of failures in eng...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the fatigue problem, published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is reviewed by the known scientists [1,2]. As it follows from these investigations, the fundamental amount of failure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connected with the fatigue fracture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elements. The fatigue problem is complicated one and it is not solved yet. So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this problem will be continued. In our paper the energy approach to formulate the fatigue strength criterion is proposed. The criter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ion of the latent energy [3-7]. This conception was not applied previously to the fatigue problem. The latent energy is consumed to generate the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 and to damage and fracture of metallic materials. So the fatigue fracture criterion can be formulated using the results of latent energy measurements in the macro experiments. This is most impotent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e logistic func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dependence of latent energy from the value of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 It is assumed that the cyclic strength of metals is defined by the latent energy, stored in specimen, when it is reached the critical valu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gistic curve in a saturation zone. This proposal is used to formulate the fatigue strength criterion. The functions and parameters of received criterion are concretized and comparison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axial cyclic tension for sheet aluminum alloy specimen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igue FRACTURE CRITERION ENERGY Approach LATENT ENERGY Heat ENERGY LOGISTICS function damage PARAMETER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DAMAGE AND LIFE PREDICTION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UNDERHIGH TEMPERATURE FATIGUE CREEP INTERACTION CONDITION
20
作者 S.W.Nam Dept.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Korea Adv .Inst.of Sci.and Tech .373 1 Gusong dong, Yusong gu ,Taejon 305 701 ,kore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4-314,共11页
Itis understood that grain boundary cavitation is one of the detrimental processes for thedegradation of materials that reduces the creep fatigue life at high temperatures. Anewdamagefunction based on a modelforthecr... Itis understood that grain boundary cavitation is one of the detrimental processes for thedegradation of materials that reduces the creep fatigue life at high temperatures. Anewdamagefunction based on a modelforthecreep fatiguelife prediction in termsof nucleationand growth ofgrain boundarycavitiesisproposed. Thisdamagefunctionisacombination ofthetermsrelated to the cavitational damagein thelife prediction equation and is generallyapplicabletothe materialsin which failureis controlled by the grain boundary cavitationaldamage. Thecreep fatiguedatafrom thepresentandotherinvestigationsareusedtocheckthevalidityofthe proposed function, and itisshown thattheysatisfythereliability of damagefunction. Additionally, using this damage function, one may realize that allthe Coffin Manson plotsatthevariouslevelsoftensileholdtimeandtemperatureunderstrain controlled creep fatiguetestscan be normalizedto makethe master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teniticstainlesssteel creep fatigue grainboundarycavitation damage function holdti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