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被引量:115
1
作者 巨晓棠 潘家荣 +1 位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N 36 0kg hm2 ,损失率则远低于后者 ;在一季作物生长后仍有 2 0 .9%~4 8 4 %肥料氮残留于 0~ 10 0cm土层 ,这些残留的肥料氮在后茬的利用率不足 8% ,至施肥后第 2或第 3茬作物 ,仍有部分肥料氮残留于土壤。在低施氮量时 ,肥料氮以NO-3 N残留的量很低 ,在高施氮量时 ,残留氮除以有机态、微生物态氮形式存在外 ,以NO-3 N形式存在的比例也很高 ;在氮素损失途径中 ,淋洗损失可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郊区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氮肥 肥力管理 生产条件 利用率 残留率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下幼龄苹果园氮素去向初探 被引量:41
2
作者 葛顺峰 姜远茂 +1 位作者 魏绍冲 房祥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955,共7页
以2年生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和15N微区相结合,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幼龄苹果园氮素去向。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植株生物量和吸氮量,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N75、N150和N225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1.28%... 以2年生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和15N微区相结合,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幼龄苹果园氮素去向。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植株生物量和吸氮量,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N75、N150和N225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1.28%、22.95%和19.38%。土壤残留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残留氮素主要分布于0—60 cm土层,深层渗漏量很少。整个作物-土壤体系氮素回收率随施肥量的增加显著降低,损失率显著增高。N75处理的氮素回收率为60.41%,显著高于N150(46.41%)和N225处理(40.88%);且损失率最低(39.59%),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处理。氨挥发损失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升高,N2O损失量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氮素损失中氨挥发和N2O损失所占比例较低,较多的氮素通过反硝化和径流等途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苹果园 供氮水平 氮素去向 氮素损失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徐明杰 张琳 +3 位作者 汪新颖 彭亚静 张丽娟 巨晓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5,共10页
【目的】本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目标产量下化肥氮的变化,解析夏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利用及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夏... 【目的】本文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管理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目标产量下化肥氮的变化,解析夏玉米花前、花后氮素利用及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夏玉米的科学合理施氮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管理方式定位试验中设置15N微区,采用将15N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分析植株和土壤样品。新鲜土壤用1 mol/L KCl浸提,滤液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的NH+4-N和NO-3-N含量。15N标记的土壤和植物全氮的测定用烘干样(过0.15 mm筛),然后用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生产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plusXP进行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方式下夏玉米籽粒产量和总吸氮量显著高于传统方式,分别增加12%和10%。作物收获后,优化方式的15N吸收量及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方式,利用率分别为20.81%、32.54%。夏玉米各器官中氮素的积累量和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土壤氮显著高于肥料氮,传统方式籽粒中氮素的57.73%、优化方式籽粒中氮素的45.15%来自各器官的转移,近一半的氮素是在花后积累的,基施高氮对作物生长作用不大。开花期土壤表层硝态氮含量传统方式显著高于优化方式,收获后有所降低,而土壤深层含量明显增加,有向下淋洗的趋势。夏玉米收获后,传统方式各土层的原子百分超均高于优化方式,而且在20—40 cm处出现了明显的15N累积峰,与开花期相比,40 cm以下土层的原子百分超明显增大,氮肥随水向下淋洗强烈。夏玉米收获后传统方式土壤氮素残留率高达56.18%,表现为土壤残留>损失>作物吸收;优化方式则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结论】在优化方式中夏玉米施氮量为N 185 kg/hm2时,玉米达到高产水平且氮肥的利用率高。适当减少施氮量及增加后期追肥次数可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夏玉米 管理方式 花前花后 氮去向
下载PDF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控释尿素在稻田中的去向及利用率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鹏飞 李小坤 +6 位作者 侯文峰 任涛 丛日环 杜昌文 邢烈火 王少华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961-3971,共11页
【目的】在氮、磷、钾肥合理供应下,比较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中氮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转化特点,挖掘控释尿素氮肥利用潜力和减少氮素损失的作用,定量研究控释尿素在稻田的去向和利用率,为高效施用控释肥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 【目的】在氮、磷、钾肥合理供应下,比较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中氮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转化特点,挖掘控释尿素氮肥利用潜力和减少氮素损失的作用,定量研究控释尿素在稻田的去向和利用率,为高效施用控释肥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微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15)N标记的粉末状普通尿素(U)和控释尿素(CRU)3个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分配和转运及肥料氮在稻田的去向和利用率。【结果】随生育期的推进,水稻植株茎和鞘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开花期,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水稻植株茎的干物质量提高13.8%,鞘的干物质量无明显变化,茎和鞘的^(15)N积累量分别提高62.5%和25.5%,随后由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15)N向籽粒的不断转移而降低。随着叶片的衰老脱落,叶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从抽穗期开始逐渐下降,成熟期达到最小值。而穗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从孕穗期开始不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水稻茎、鞘、穗和地上部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分别增加17.3%、13.2%、3.5%、3.7%和25.0%、20.0%、15.8%、13.3%,叶的干物质量及^(15)N积累量分别降低14.6%和15.2%。开花期到成熟期,CRU处理的水稻干物质及^(15)N转运量、转运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286.78 g·m^(-2)、32.3%、30.8%和2.69 g·m^(-2)、67.2%、83.8%,与U处理相比略有增加,但统计上差异不显著。但灌浆期到成熟期,CRU处理养分供应充足,促进了水稻籽粒的灌浆速率,促进了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及氮素的同化和营养器官中养分向籽粒的迅速转运。等氮量下,与U处理相比,CRU处理水稻产量和植株吸氮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施用CRU提高水稻植株^(15)N吸收量13.3%,提高水稻^(15)N利用率3.2个百分点,增加水稻植株氮素来自^(15)N肥料的百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15N示踪技术 氮素去向 氮肥利用率 稻田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徐明杰 董娴娴 +2 位作者 刘会玲 张丽娟 巨晓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4-1093,共10页
【目的】随着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许多通过不同施氮水平调控,分析作物养分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高产体系下作物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栽培体系对冬... 【目的】随着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许多通过不同施氮水平调控,分析作物养分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高产体系下作物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栽培体系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高产条件下化肥氮的"作物吸收—土壤残留—损失"的新变化,解析小麦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栽培体系定位试验中设置15N微区,采用将15N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通过测定植株、土壤样品分析氮素利用特征。新鲜土壤NH+4-N和NO-3-N含量采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15N土壤及植物全氮用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plusXP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管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吸氮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处理,分别比传统管理高35%和34%。优化管理15N利用率比传统管理高,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各器官中氮素的累积量及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均表现为来自土壤氮高于来自肥料中的氮,说明土壤氮是小麦生长的主要氮源。传统管理籽粒氮素大部分来源于花前累积,转运氮的贡献率为81.65%,优化管理为62.14%。优化管理土壤硝态氮及15N含量显著低于传统管理;开花期传统管理土壤表层硝态氮及15N大量累积;收获后40—60 cm土层15N出现累积峰,氮肥随水向下运移。两种管理方式的小麦当季化肥去向均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传统管理土壤氮肥残留率高达69.33%,优化管理较低,为39.17%。【结论】在优化栽培体系中冬小麦施氮量为139 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达到高产且氮肥高效利用。合理调控氮素投入量以及适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实现水氮高效前提下的作物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冬小麦 管理方式 氮素去向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春玉米地膜栽培的水肥效应与氮肥去向 被引量:19
6
作者 党廷辉 郝明德 +1 位作者 郭胜利 蔡贵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01-1905,共5页
在黄土高原南部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 ,研究了春玉米地膜栽培下氮肥 水分 产量关系与氮肥去向 .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条件下地膜栽培 (N12 0 C)比平作栽培 (N12 0 UC)增产显著 (46 .7% ) ,施用氮肥显著地发挥了地膜的增产潜力 ,处理N12... 在黄土高原南部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 ,研究了春玉米地膜栽培下氮肥 水分 产量关系与氮肥去向 .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条件下地膜栽培 (N12 0 C)比平作栽培 (N12 0 UC)增产显著 (46 .7% ) ,施用氮肥显著地发挥了地膜的增产潜力 ,处理N12 0 (尿素氮 12 0kg·hm-2 )、N180 (尿素氮 180kg·hm-2 )和N12 0 M(尿素氮 12 0kg·hm-2 +有机肥氮 6 0kg·hm-2 ) ,籽粒产量比对照CK (不施氮 )分别增产 4 1.8%、4 3.9%和34.7% .地膜栽培或施用氮肥都极大地改善了玉米水分生产效率 (WUE)和降水利用率 (RUE) ,试验中N12 0 C比N12 0 UC水分生产效率提高 5 7.9% ,降水利用效率提高 5 4 .5 % ;处理N12 0 、N180 和N12 0 M比CK处理WUE分别提高 38.4 %、4 7.4 %和 32 .4 % ,RUE分别提高 4 2 .3%、4 3.9%和 34.7% .由于供试有机肥是半腐解的牛粪 ,比尿素氮素供给迟缓 ,所以对玉米产量和WUE提高幅度小 .试验水分测定反映出 ,玉米利用的水分 73.0 %~ 83.7%来自降雨 ,表明决定春玉米产量的关键水分是生育期降水 .玉米地膜栽培对氮肥去向有微弱影响 ,相对于平作玉米 ,氮肥总的回收率差异不大 ,但氮肥利用率下降 7.3个百分点 ,土壤残留率上升 6 .4个百分点 .土壤当季残留氮主要集中在 0~ 2 0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地膜栽培 氮肥 水分利用 氮肥去向 旱地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库盈亏定量化探索 被引量:15
7
作者 倪玉雪 尹兴 +2 位作者 刘新宇 巨晓棠 张丽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2-397,共6页
为提高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体系的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对前人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核算,分析肥料氮、作物氮和土壤氮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冬小麦季化肥氮的去向及土壤氮库的盈亏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当季化... 为提高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体系的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对前人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核算,分析肥料氮、作物氮和土壤氮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冬小麦季化肥氮的去向及土壤氮库的盈亏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当季化肥氮的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秸秆50%还田和100%还田两种情况下,土壤氮库盈亏量与施氮量之间均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且土壤氮库达到平衡时的施氮量分别是N 192和166kg·hm-2;冬小麦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推荐施氮远高于传统施氮,过量施氮不仅不会提高作物产量,还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增加土壤残留和损失;3种秸秆处理方式下的冬小麦氮肥各去向绝对量与施氮量(N 75-375 kg·hm-2)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的地上部吸收率、秸秆吸收率和秸秆50%还田下的地上部吸收率及秸秆100%还田下的0-100 cm土壤残留率均与施氮量(N 75-375 kg·hm-2)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华北平原 冬小麦 氮去向 化肥 土壤氮库 施氮量
下载PDF
应用^(15)N对稻田生态系中氮素淋失和去向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美良 吴建富 +1 位作者 郭成志 刘经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应用15N研究了化学氮肥单施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和土壤氮淋失的数量、形态及肥料氮的去向。明确了配施有机肥比化学氮肥单施氮素淋失率大,且淋失的形态均以NO3-N为主。但土壤残留氮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 应用15N研究了化学氮肥单施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和土壤氮淋失的数量、形态及肥料氮的去向。明确了配施有机肥比化学氮肥单施氮素淋失率大,且淋失的形态均以NO3-N为主。但土壤残留氮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而气态损失氮后者为前者的4倍左右。肥料氮的淋失量与土壤残留氮及气态损失氮相比,其数量极其微小,因此从农业持续发展着眼,应该选择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失 稻田生态系统 氮素去向
下载PDF
稻田^(15)N标记尿素去向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荣业 陈苇 张建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22-126,共5页
1987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应用^(15)N示踪技术进行了多处理的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氮肥作基肥使用时,水稻对N素的吸收利用率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在土壤中的N素残留率降低,而氮肥损失率显著提高;基肥配施P、K肥对肥料... 1987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应用^(15)N示踪技术进行了多处理的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氮肥作基肥使用时,水稻对N素的吸收利用率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在土壤中的N素残留率降低,而氮肥损失率显著提高;基肥配施P、K肥对肥料N的去向无显著影响,但配施适量稻草有助于提高水稻对肥料N的吸收量和土壤残留量,降低氮素损失;氮肥的使用期对肥料^(15)N去向的影响十分显著,追肥的N素利用率比基肥高;稻田采用”以水带氮”深施技术能明显地提高水稻的氮素吸收,增加土壤残留率和减少氮素损失,表明此技术是一项合理的稻田氮肥深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尿素 ^15N示踪技术 氮素去向
下载PDF
灌溉方法对温室番茄栽培尿素氮利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文涛 张玉龙 +3 位作者 娄春荣 於丽华 王聪翔 宫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298,267,共5页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沟灌和滴灌对温室番茄栽培尿素氮的利用及其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处理番茄对15N肥料利用率是11.5%(地上部分),沟灌处理15N肥料利用率是7.4%。滴灌处理番茄所吸收的15N肥料量比沟灌处理提高了56.3%,灌...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沟灌和滴灌对温室番茄栽培尿素氮的利用及其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处理番茄对15N肥料利用率是11.5%(地上部分),沟灌处理15N肥料利用率是7.4%。滴灌处理番茄所吸收的15N肥料量比沟灌处理提高了56.3%,灌溉方式对肥料15N在果实、茎、叶中的分配比例没有明显影响。0~100cm土层中15N肥料残留量滴灌处理为143.1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63.6%,沟灌处理残留量为133.0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59.1%;其中在0~20cm表土层中残留的肥料氮最多,沟灌和滴灌分别达到了79.9kg/hm2和97.3kg/hm2,占0~100cm土层肥料氮残留总量60.1%和68.0%。沟灌处理肥料氮的损失量为75.5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33.5%;滴灌处理肥料氮的损失量为56.0kg/hm2,占氮肥投入量的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番茄 灌溉 氮素去向 ^15N示踪
下载PDF
稻田农牧沼生态系统中氮的转化与循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美良 吴建富 +2 位作者 刘经荣 郭成志 刘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应用15N示踪方法 ,研究了稻田农牧沼生态系统中N的储存、转化、流向及其利用效率。证明猪对紫云英青贮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 53.76 % ,猪粪和猪尿对青贮饲料中N的回收率分别为 39.36 %和 2 4 .71% ,猪粪尿沼气发酵 ,N的回收率达 97.... 应用15N示踪方法 ,研究了稻田农牧沼生态系统中N的储存、转化、流向及其利用效率。证明猪对紫云英青贮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 53.76 % ,猪粪和猪尿对青贮饲料中N的回收率分别为 39.36 %和 2 4 .71% ,猪粪尿沼气发酵 ,N的回收率达 97.9% ,水解N含量为发酵前的2 .6倍。绿肥和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促进N向稻谷转移 ,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且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相当于单施化肥的 2~ 2 .5倍 ,而气态损失N ,后者为前者的 2 .6~ 8.2倍。整个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比单纯的肥稻稻增加 3~ 4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紫云英 生态系统 氮素流向
下载PDF
应用^(15)N对棉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美良 吴建富 +3 位作者 刘经荣 郭成志 邱才飞 占子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应用15N示踪方法 ,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N的吸收利用和去向。证明在等N ,P ,K条件下 ,沼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 ,其增产效果比单施化肥显著 ;绿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产量基本持平。各处理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都低于肥料N ... 应用15N示踪方法 ,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N的吸收利用和去向。证明在等N ,P ,K条件下 ,沼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 ,其增产效果比单施化肥显著 ;绿肥与化肥配施和单施化肥产量基本持平。各处理棉株对土壤N的依赖性都低于肥料N ,约占 3 7.4 4%~ 4 3 .66% ,但单施化肥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棉株营养器官累积土壤N的比例各处理都大于生殖器官 ,而累积的肥料N正好相反 ,说明棉株生育前期对土壤N的依赖性较高 ,而后期对肥料N的依赖性较高 ,为棉花生产重施花铃肥提供了依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单施化肥 2 .5~ 3倍 ,而损失率后者为前者的 1 .4~ 1 .6倍 ,其生态效益差异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流向 氮素吸收利用 棉田生态系统 氮15 氮肥 化肥 有机肥
下载PDF
太原城郊老菜区番茄氮肥利用率及氮去向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鹏远 焦晓燕 +2 位作者 王立革 董二伟 王劲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2-485,共4页
为了加强太原城郊老菜区蔬菜生产中氮素管理和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田间采用微区15N示踪法研究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农民习惯施氮(FAR)和推荐施氮(RAR)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去向。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比较,推荐施氮对番茄各部位干物质... 为了加强太原城郊老菜区蔬菜生产中氮素管理和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田间采用微区15N示踪法研究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农民习惯施氮(FAR)和推荐施氮(RAR)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去向。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比较,推荐施氮对番茄各部位干物质量、氮浓度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且明显降低了番茄地上部吸收化学肥料氮的百分率,但对各部位氮肥利用效率和总氮肥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氮肥利用效率仅为8%~9%,这可能与土壤原来氮库或所施有机肥矿化提供了大量氮素有关。两种施肥处理均导致65%左右的氮素损失,其中习惯施氮和推荐施氮分别导致30%和26%的氮素淋洗到40cm以下土层,为此有必要种植蔬菜后利用深根系粮食作物吸收土壤下层氮素来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施肥方法 氮肥利用率 氮去向 硝态氮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不同新型尿素的氮素利用率及去向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思婕 张艺磊 +4 位作者 张志勇 吉艳芝 尹兴 韩建 张丽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4,共11页
【目的】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型尿素对作物氮素吸收及去向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河北省辛集市河北农业大学马庄试验站进行小麦15N田间微区试验,微区面积为1 m2,设置施用普通尿素、... 【目的】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型尿素对作物氮素吸收及去向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河北省辛集市河北农业大学马庄试验站进行小麦15N田间微区试验,微区面积为1 m2,设置施用普通尿素、普通尿素+硝化抑制剂(Nr)、控失尿素、聚能网尿素和腐植酸尿素5个处理,各施肥处理氮素施用量均为N 225 kg/hm^2,并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结果】5个氮肥处理相比,控失尿素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最高,为8123 kg/hm^2;腐植酸尿素处理次之,为8083 kg/hm^2;再次为聚能网尿素处理,为8049 kg/hm^2。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聚能网尿素、普通尿素+Nr、普通尿素的15N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3.6%、41.1%、37.8%、34.2%、32.2%;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的15N当季利用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Nr和普通尿素处理,聚能网尿素的15N当季利用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普通尿素+Nr处理则与普通尿素处理的15当季利用率无显著差异;控失尿素的15N当季利用效果最为突出,较普通尿素15N当季利用率提高了35.4%,腐植酸尿素、聚能网尿素较普通尿素15N当季利用率显著提高了27.6%、17.4%。后茬玉米能吸收利用前茬小麦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素,但后茬玉米的土壤残留15N利用率仅为2.98%~3.62%,4种新型尿素处理间后茬玉米15N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小麦收获后,4种新型尿素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上层(0—40 cm)硝态氮残留量,有利于后茬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减少氮素淋溶的可能性。肥料氮总损失表现为控失尿素、聚能网尿素<腐植酸尿素、普通尿素+Nr<普通尿素。【结论】新型尿素显著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减少氮素损失,获得高产。4种新型尿素相比,控失尿素增产增效最为突出,土壤中氮残留少,损失率低,其当季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3.6%、40.8%和15.6%;腐植酸尿素氮当季利用率仅次于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尿素 冬小麦–夏玉米 氮肥去向 氮肥后效 15N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法对不同氮肥在温室土壤-植株中的氮素分配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文涛 娄春荣 +2 位作者 王聪翔 董环 宫亮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0-774,共5页
以番茄为供试作物,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法和不同氮肥种类对氮素在土壤不同层次间的残留以及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之间的分配。结果表明,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中无机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NH4+-N所占比例很小。0... 以番茄为供试作物,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法和不同氮肥种类对氮素在土壤不同层次间的残留以及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之间的分配。结果表明,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中无机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NH4+-N所占比例很小。0~100cm土层中,滴灌和沟灌各处理土壤中NH4+-N的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含量均比较低(低于6mgkg-1),且变化幅度不大,各土层NH4+-N的含量受灌溉方式和施肥的影响较小。无论是滴灌还是沟灌,番茄全生育期内0~20cm土层土壤NO3--N含量始终较高。沟灌易引起土壤中NO3--N向下层迁移,而滴灌对40~60cm土层及其以下各层次土壤的NO3--N分布影响作用不明显。硝态氮肥较铵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更易随水向深层土壤迁移。灌溉方式对肥料15N在果实、茎、叶中的分配比例没有明显影响,肥料15N在番茄地上部分各器官所含的量以果实为最高,其次为叶,茎中的含量最少;两种灌溉方法间肥料15N在果实、茎、叶的分配比例差异不大,平均为2.9∶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番茄 灌溉 氮素去向 15N示踪
原文传递
应用^(15)N示踪研究设施蔬菜对氮肥的当季利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会英 冀宏杰 +3 位作者 徐爱国 张认连 程波 张维理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6-1450,共5页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采用田间多点位微区试验,研究莴苣、芹菜和生菜3种蔬菜氮肥的当季利用与损失。结果表明:3种蔬菜氮肥施用量在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25%,氮肥当季利用率增加,植株总吸氮量中来自于氮肥的比例降低。经过莴苣、芹菜和生...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采用田间多点位微区试验,研究莴苣、芹菜和生菜3种蔬菜氮肥的当季利用与损失。结果表明:3种蔬菜氮肥施用量在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25%,氮肥当季利用率增加,植株总吸氮量中来自于氮肥的比例降低。经过莴苣、芹菜和生菜一季的吸收,0~20 cm土层氮肥残留显著高于20 cm以下各土层当季氮肥残留。在莴苣种植系统中氮肥有23.90%~31.15%损失,在芹菜种植系统中氮肥有18.69%~27.71%损失,生菜种植系统中氮肥损失低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氮利用率 氮素去向15N
原文传递
施用涂层尿素对水田土壤氮去向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玉玲 张玉龙 +2 位作者 虞娜 党秀丽 邹洪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0-1113,共4页
采用水稻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涂层尿素对水田土壤氮的挥发、土壤残留、水稻吸收三个去向及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涂层尿素可显著抑制NH3和NOx挥发损失,NH3和NOx挥发量之和的减少幅度为22.1%~24.8%;使土壤中... 采用水稻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涂层尿素对水田土壤氮的挥发、土壤残留、水稻吸收三个去向及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涂层尿素可显著抑制NH3和NOx挥发损失,NH3和NOx挥发量之和的减少幅度为22.1%~24.8%;使土壤中全氮含量增加,增加幅度为1.9%~2.1%。等氮用量条件下,施用涂层尿素可极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其提高幅度随施用量增大而减小;使水稻经济产量显著增加,中用量和高用量水平处理经济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1.8%和21.5%。说明施用涂层尿素不仅能提高水田土壤氮素利用率,而且可减轻生态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尿素 水田土壤 氮素去向 氮素利用率 盆栽
原文传递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棉田氮素去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美良 邹建明 +2 位作者 唐建军 钟有林 刘经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54-858,共5页
在等N、P、K条件下,应用15N示踪的方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肥料结构对棉花的生物学效应及N素去向的影响。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与单施化肥相比,绿肥+沼肥+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增产效果较好,绿肥+化肥配施效果次之。(2)有机... 在等N、P、K条件下,应用15N示踪的方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肥料结构对棉花的生物学效应及N素去向的影响。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与单施化肥相比,绿肥+沼肥+化肥配施有利于N向生殖器官转移,增产效果较好,绿肥+化肥配施效果次之。(2)有机无机配施吸收的土壤N和肥料N明显大于单施化肥。棉株生育前期对土壤N的依赖性较高,后期对肥料N的依赖性较高,不同时期施N对各器官的贡献率也说明重施化肥做花铃肥的重要性。(3)有机无机肥配施肥料N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单施化肥的1.57~3.31倍,而损失量后者为前者的1.21~2.57倍,其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棉田生态系统 ^15N示踪 N素去向
下载PDF
施氮时期对冬小麦植株-土壤体系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翟学旭 王振林 +5 位作者 戴忠民 王平 尹燕枰 曹丽 崔正勇 吴光磊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60-65,共6页
通过15N示踪试验,研究了黄淮地区施氮时期对冬小麦植株-土壤体系肥料氮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时期后移,小麦籽粒中的氮素含量增加,叶和茎中氮素含量降低。小麦植株氮素总积累量以拔节期追氮最高。拔节期追氮更有利于提高籽粒的... 通过15N示踪试验,研究了黄淮地区施氮时期对冬小麦植株-土壤体系肥料氮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时期后移,小麦籽粒中的氮素含量增加,叶和茎中氮素含量降低。小麦植株氮素总积累量以拔节期追氮最高。拔节期追氮更有利于提高籽粒的氮素积累量,降低营养器官的氮素积累量,促进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不同施氮时期条件下,冬小麦的氮肥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表现为拔节期追氮最高。拔节期追氮更有利于促进强筋小麦品种氮素的吸收,提高中弱筋小麦品种氮素的利用。小麦植株氮素总积累量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随施氮时期的后移呈降低趋势。推迟施氮时期,植株氮素总积累量来自基肥氮的比例增加,来自追肥氮的比例减少。随施氮时期后移,肥料氮在0~100 cm土壤中的残留呈现增加趋势。与起身期和孕穗期追氮相比,拔节期灌溉后追施氮肥,肥料氮在20~60 cm土壤中残留量最大。综合分析肥料氮在小麦季的去向得出,拔节期追氮肥料氮去向更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冬小麦 15N示踪 施氮时期 氮素利用效率 氮去向
下载PDF
滴灌施肥条件下氮去向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瑞 王星辰 +2 位作者 束良佐 檀兴燕 刘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5期24-27,45,共5页
就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策略对肥料利用率、气态氮损失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3个层次,根据文献对该领域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滴灌施肥 水氮耦合 氮去向 淋洗 次生盐渍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