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有机肥提升不同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陆太伟 蔡岸冬 +3 位作者 徐明岗 高强 孙楠 张文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83-2193,共11页
基于收集已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湿筛法)、相对独立的43篇文献的319组成对数据,利用Meta整合分析法研究不同耕地类型、种植制度及土壤质地条件下施肥对各粒径团聚体(>2、2~0.25、0.25~0.053、<0.053 mm)有机... 基于收集已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湿筛法)、相对独立的43篇文献的319组成对数据,利用Meta整合分析法研究不同耕地类型、种植制度及土壤质地条件下施肥对各粒径团聚体(>2、2~0.25、0.25~0.053、<0.053 mm)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均显著提升了土壤总有机碳(TSOC)及>2、2~0.25、0.25~0.053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有机肥对总有机碳的提升幅度(38.0%)是化肥(8.8%)的4.3倍,而对各级团聚体有机碳的提升幅度(39.7%~72.3%)是化肥(4.3%~15.8%)的4.6~9.2倍(P<0.05)。对于<0.053 mm团聚体有机碳而言,施用化肥无影响,但有机肥能显著提升其有机碳含量。在同一条件不同粒径下,与不施肥相比,一年两熟、旱地、砂土及黏土下施用有机肥对2~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其他粒径。在同一粒径不同条件下,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对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提升幅度(P<0.05)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2~0.25 mm:砂土>壤土、黏土;旱地>水田、水旱轮作;0.25~0.053 mm和<0.053 mm: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旱地>水田、水旱轮作。施用化肥与施用有机肥结果类似,但差异不显著。施用化肥显著降低了水田中<0.053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为16.4%。>0.25和<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与TS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TSOC每增加1.00g·kg^(-1)时,>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幅度(0.61 g·kg^(-1))要高于<0.25 mm粒径(0.23 g·kg^(-1))。可见,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农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累积,尤其是大团聚体(>0.25 mm),而不同条件下,尤其在旱地及质地较轻的砂土中,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累积更应该考虑有机肥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团聚体有机碳 耕地类型 土壤质地 整合分析法
下载PDF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
作者 王玉旭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1-83,共3页
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各项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土地产权的主体问题更是我国农业土地产权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从农地所有权的界定和完善等方面,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各项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土地产权的主体问题更是我国农业土地产权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从农地所有权的界定和完善等方面,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来阐述这一问题,有助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产权 主体 农地使用
下载PDF
中国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 被引量:44
3
作者 曲艺 龙花楼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6-1241,共16页
当前,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划定对中国耕地数量保护成效显著,但要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更多的研究仍需聚焦在既定资源数量下的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上。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包含涉及不同学科的多重属性,其转... 当前,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划定对中国耕地数量保护成效显著,但要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更多的研究仍需聚焦在既定资源数量下的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上。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包含涉及不同学科的多重属性,其转型规律的刻画需建立在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基础之上。为此,研究结合中国耕地资源管理实践,分析了1949年以来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历程,梳理了分散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当前研究在区域性、综合性、多尺度性方面表现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弱化了研究结论在耕地管理实践中的可推广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文提出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引入地理学的研究理念和分析方法,通过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弥补以上不足,并进而从概念框架、具体设计、实践运用三个层次,逐步深入和细化,提出了中国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研究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阐述了这一框架的具体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土地利用转型 多学科综合 研究框架
原文传递
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蔡进 禹洋春 +1 位作者 骆东奇 邱继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35-245,共11页
为了探索区域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开发策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该文构建农村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重庆市农村... 为了探索区域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开发策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该文构建农村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程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程度较深且区域差异较大;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高贫困水平的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低贫困水平的区县主要分布在主城和主城外围地区;空间关联格局特征表现为农村多维贫困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集聚效益,各区县主要以HH型和LL型正相关空间格局为主,HH型区县主要集中在渝东北地区,LL型区县主要集中在主城地区;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到地形坡度、到重庆市政府驻地距离、耕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耕地 多维贫困 空间格局 重庆市
下载PDF
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含量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孔祥忠 于红梅 +2 位作者 束良佐 宋强 刘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9-1365,共7页
分析农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可溶性氮素各组分的影响,揭示农田生态系统中可溶性氮素的迁移规律。测定5种利用类型下14种农田0~10 cm、10~20 cm层土壤可溶性无机氮(SIN)、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析农田利用方式对可溶性氮素的影响;测... 分析农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可溶性氮素各组分的影响,揭示农田生态系统中可溶性氮素的迁移规律。测定5种利用类型下14种农田0~10 cm、10~20 cm层土壤可溶性无机氮(SIN)、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析农田利用方式对可溶性氮素的影响;测定葱、红花继木、西瓜、油菜等4种农田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50~60 cm层土壤SIN、SON含量,探讨可溶性氮素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0~10 cm层14种农田土壤SIN和SON含量分别为2.16~152.06 mg kg^(-1)、10.80~173.77 mg kg^(-1),SON占TSN的39.90%~83.95%,平均为64.65%;10~20 cm SIN和SON含量分别为1.51~75.58 mg kg^(-1)、6.08~65.01 mg kg^(-1),SON/TSN为43.01%~78.79%,平均为65.76%。可溶性氮素各组分的关系为SON>NH4+-N>NO3--N;农田利用方式对可溶性氮素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葱地、红花继木地、西瓜地、油菜地等4种农田土壤SIN和SON平均含量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减小,但有在下层(40~60 cm)累积的趋势。0~60 cm各层土壤SON/TSN为26.35%~72.35%,平均约为58.51%;农田利用方式对可溶性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有影响。因此,农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SIN、SON含量有显著影响,并对其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有影响;土壤SIN、SON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但有在下层累积的趋势;SON是可溶性氮素的主要组分,其对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利用方式 可溶性有机氮 可溶性无机氮 土壤剖面
原文传递
城郊农地休闲利用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文斌 吴次芳 谭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30-35,共6页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和社会休闲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成为国家支撑新农村建设、振兴农村经济、协调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农地休闲利用,特别是城郊农地的休闲利用成为我国土地利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和社会休闲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成为国家支撑新农村建设、振兴农村经济、协调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种背景下,农地休闲利用,特别是城郊农地的休闲利用成为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领域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我国农地休闲利用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概念、类型和模式,但也正面临农地用途转变、获取途径、经营方式、生态保护、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必须从制度、管理、规划和技术等四个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城郊休闲农地的合理、高效、有序、健康利用,以保障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休闲农业 农地利用 城郊农地
下载PDF
养殖场粪污在不同农田利用模式下的氨排放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姜萌萌 乔玮 董仁杰 《四川环境》 2016年第6期137-142,共6页
规模化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使畜禽粪便数量大量增加,粪污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是农田利用的良好材料。但是粪污中含大量的氨,如使用不当易导致大量的氨排放,既污染环境又导致氮肥的损失。调研国内外养殖场粪污农田利用的技术模式,比... 规模化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使畜禽粪便数量大量增加,粪污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是农田利用的良好材料。但是粪污中含大量的氨,如使用不当易导致大量的氨排放,既污染环境又导致氮肥的损失。调研国内外养殖场粪污农田利用的技术模式,比较粪污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对氨排放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表面撒播法施用粪肥,氨气挥发约75%,仅有25%左右的氨态氮被作物生长利用;而机械注入施肥可有效固氮,与表面撒播相比,地下注入法能减少30%~100%的氨排放。不同的注入方法对氨减排的影响不同,搂齿注入、圆盘注入以及凿形翼铲式注入技术控氨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农田利用 氨排放
下载PDF
全球黑土区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Logistic回归分析
8
作者 杨佳佳 吕骏超 +2 位作者 金珊合 刘洋 李文博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584-591,共8页
按照美国土壤分类系统,全球广义黑土分为四大片.为探究全球黑土区耕地利用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4期全球黑土区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借助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全球黑土区耕地在14年间的动态变化特征.... 按照美国土壤分类系统,全球广义黑土分为四大片.为探究全球黑土区耕地利用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4期全球黑土区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借助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全球黑土区耕地在14年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同时,选取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因素为自变量,以土地变化二分类(增加、减少)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研究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变化显著,3个阶段(2005—2010、2010—2015、2015—2019)先后出现小幅增加—大幅减少—小幅增加的趋势;14年间耕地共减少58.77×10^(4)km^(2),其中亚洲黑土区耕地减少幅度最大,占比31.70%,减少的耕地有76.04%转变为未利用地.建立的耕地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有效,结果表明:耕地变化在第1阶段(2005—2010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到最近道路距离、降水和高程(DEM);第2阶段(2010—2015年)的驱动因素是到最近河流距离和高程;第3阶段(2015—2019年)的驱动因素是到最近道路距离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黑土 卫星遥感 耕地利用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闻喜县不同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燕新 毕如田 刘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计算分析了闻喜县13个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和分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结构受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乡镇...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计算分析了闻喜县13个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和分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结构受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乡镇,其人口较多,耕地斑块数较多、景观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大;各个乡镇耕地斑块的分维数受地理位置的直接影响,分维数指标呈现以南同蒲铁路为轴线,两边距离轴线越远分维数越低,越靠近轴线分维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耕地利用
下载PDF
元江干热河谷地区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以新平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世龙 赵文娟 徐蕊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2期267-272,共6页
为了揭示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2013—201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4种农户的生计多样化、生计策略与农地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以农为... 为了揭示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2013—201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4种农户的生计多样化、生计策略与农地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以农为主非农为辅的多样化方式是研究区农户普遍采用的生计策略;为应对当前农业种植中存在的问题,纯农户和农兼户主要采取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投入和从事非农活动的措施,而兼农户和非农户则采取减少种植规模和投入、实行农地流转和从事大量非农活动的手段。在作物种植上,纯农户和农兼户往往选择生长周期短、投入较多、管理复杂和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而兼农户往往选择生长周期较长、投入较少、管理简单的作物。同时随着农户向非农户的转变,农地流转的进程亦进一步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计多样化 农地利用 元江干热河谷
下载PDF
农民生存发展空间与耕地利用行为探讨——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丹 吴阳香 +1 位作者 温修春 陈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9-33,共5页
对农民生存发展空间与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运用经济学、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农民对耕地利用行为的选择及其影响,表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农民生存发展空间对农民的耕地利用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农民耕地利用... 对农民生存发展空间与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运用经济学、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农民对耕地利用行为的选择及其影响,表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农民生存发展空间对农民的耕地利用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选择是农民在其生存发展空间不宽的情况下,以耕地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主要导向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并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通过对农民耕地利用行为的考察来验证上述理论的分析结论,实证分析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理论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生存发展空间 耕地利用 行为
下载PDF
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的长效机制—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
12
作者 殷娜 王秀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46,共3页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均耕地少,耕地的后备资源有限,因此促进耕地资源的长效利用是保护耕地的关键。我国是个多山地的国家,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建立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的长效机制,对保护我国耕地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以...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均耕地少,耕地的后备资源有限,因此促进耕地资源的长效利用是保护耕地的关键。我国是个多山地的国家,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建立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的长效机制,对保护我国耕地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针对山地丘陵地区的耕地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在该区域建立耕地利用的长效机制,对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耕地利用 综述 长效机制 山地丘陵区 十堰市
下载PDF
山区耕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评价方法研究——基于RS和GIS系统
13
作者 钟凯文 黄建明 +1 位作者 刘万侠 陈丹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4-57,共4页
耕地利用变化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在对比了目前各种土地利用变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S和GIS的山丘地区耕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评价方法;同时,在分析反映耕地利用情况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耕地利用时空... 耕地利用变化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在对比了目前各种土地利用变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S和GIS的山丘地区耕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评价方法;同时,在分析反映耕地利用情况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耕地利用时空变化评价模型;最后,将上述山区耕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评价方法应用于韶关市山区耕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研究,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耕地利用 理论研究 空间评价 RS GIS
下载PDF
土地登记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农地为例 被引量:38
14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1 位作者 陈会广 石晓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51,共6页
产权是影响农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 ,土地登记是确保产权安全的正式制度安排。本文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土地登记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在微观层次上 ,土地登记保障土地产权的安全 ,从而激发农民投资的积极性 ,使农民能够获得... 产权是影响农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 ,土地登记是确保产权安全的正式制度安排。本文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土地登记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在微观层次上 ,土地登记保障土地产权的安全 ,从而激发农民投资的积极性 ,使农民能够获得必须的信贷资金。而土地市场的发育又提高了土地资产的流动性 ,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投资积极性。在宏观层次上 ,土地登记所提供的信息是政府规划控制和用途管制的基础。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并以作者在江西省鹰潭、上饶地区的调查数据验证了土地登记对农户土地保护行为的积极影响。作者认为为发挥土地登记的效益 ,我国应尽快设立统一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登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登记 农村土地 可持续利用 土地保护 土地市场 中国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3,共13页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自用工投入、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雇工、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净生产率更依赖于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苹果收入占比、土地流入、细碎化程度、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是否获得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决策者年医疗费用、家庭土地规模、自然灾害、村里是否有技术员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据此,应通过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关注农民健康与收益分配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向农民投资、强化补贴与灾害预警增强农户的土地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土地利用效率 要素投入 劳动供给约束 土地流转
下载PDF
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凤荣 王印传 齐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3,82,共5页
该文构建耕地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包括反映耕地生产力方面的指标 ,生产稳定性方面的指标 ,反映耕地利用对水土资源保护方面的指标 。
关键词 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耕地资源 水土资源 耕地生产力
下载PDF
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与耕地利用转型 被引量:28
17
作者 廖柳文 龙花楼 马恩朴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耕地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可为乡村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供思路。文章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理论论述了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下耕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内涵、动力机制,探讨了劳动力要素变动与耕地利... 耕地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可为乡村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供思路。文章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理论论述了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下耕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内涵、动力机制,探讨了劳动力要素变动与耕地利用转型之间的关系。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下的耕地利用转型是社会经济转型和变革过程中,乡村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年龄结构变化引发的种植结构、经营方式、固有投入和耕地产出能力等耕地利用形态的变化,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动态过程与微观个体体能效应、劳动替代效应、土地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是助推耕地利用转型的动力。研究认为,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关键在于通过耕地利用形态的刻画,剖析劳动力结构变动与耕地利用形态变化的关系。在乡村劳动力要素变动背景下,面向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利用转型调控需要全面把握劳动力要素的新发展趋势,逐渐强化土地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要素变动 乡村 耕地利用转型 替代效应 动力机制 生产要素投入 农业机械化
原文传递
基于农户利用效率的平原和山区耕地利用形态比较 被引量:18
18
作者 廖柳文 高晓路 +3 位作者 龙花楼 汤礼莎 陈坤秋 马恩朴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1-486,共16页
土地利用形态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是引起土地利用系统变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深层因素,当前学者从多个视角对耕地利用形态展开了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从农户层面深入探讨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 土地利用形态是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核心内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是引起土地利用系统变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深层因素,当前学者从多个视角对耕地利用形态展开了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从农户层面深入探讨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揭示农户耕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为切入点基于平原区寿光市和山区沂源县农户调研数据,从农户家庭劳动力要素变动与农业生产决策视角对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寿光市和沂源县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并且存在地貌类型和农户类型上的差异,平原(寿光市)耕地利用效率要高于山区(沂源县),老年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低于年轻农户。在影响路径方面,农户耕地经营规模、生产要素投入和耕地产出直接影响耕地利用效率,而种植结构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农户 土地利用转型 隐性形态 平原 山区
原文传递
湖北省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耦合协调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卢新海 崔海莹 +1 位作者 柯善淦 匡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84,共10页
研究目的:识别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和驱动机制,探索未来湖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E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 研究目的:识别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和驱动机制,探索未来湖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E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趋于协调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未来有充足提升空间;(2)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明显空间分化特征,主要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的态势,但差距在不断缩小;(3)经济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为正向影响,自然因素在西部以负向影响为主,中部东部以正向影响为主,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发生了以负向影响为主到以正向影响为主的转变。研究结论: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发展要时刻把握经济、自然、社会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的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绿色转型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耦合协调 驱动机制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农田利用方式和冬灌对沙地农田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荣 苏永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5-623,共9页
研究了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和冬灌对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土壤硝态氮(NO3-N)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利用方式0~300cm土层NO3-N含量平均值介于1.27~83.60mg·kg-1;受土壤结构、施肥及灌溉的影响,NO3-N含量在0~40cm和135~3... 研究了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和冬灌对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土壤硝态氮(NO3-N)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利用方式0~300cm土层NO3-N含量平均值介于1.27~83.60mg·kg-1;受土壤结构、施肥及灌溉的影响,NO3-N含量在0~40cm和135~300cm土层含量较高,40~135cm土层含量较低;不同农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NO3-N含量差异极为明显,大棚蔬菜地各土层NO3-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农田利用类型,土壤NO3-N累积量表现为大棚蔬菜地>番茄地>棉花地>制种玉米连作田>小麦-玉米轮作田>小麦/玉米间作田>苜蓿地>枣树园;大棚蔬菜地0~300cm土层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高达2171.45kg·hm-2,对地下水污染的威胁较为严重,番茄地和棉花地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次之,粮田、苜蓿地和枣树园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较小,但其污染潜力仍不容忽视.冬灌前后NO3-N含量随土壤层次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0~80cm土层冬灌后NO3-N含量低于冬灌前,并且随灌溉量的增加NO3-N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80~300cm土层基本表现为冬灌后NO3-N含量高于冬灌前,且随灌溉量的增加NO3-N含量呈增加趋势;冬灌前后0~80cm土层土壤剖面NO3-N的损失量基本为正值,80~300cm土层基本为负值,并且随灌水量的增加表层土壤NO3-N损失量增大,表明冬灌是造成土壤累积的NO3-N向深层淋溶的主要原因.从减少淋溶和地下水污染的角度考虑,需要合理地调整土地利用方式,适当减少高NO3-N积累作物的种植,并确定合理的冬灌方式和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灌农 田利用方式 沙地土壤硝态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