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牢山区哈尼聚落空间格局与耕作半径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角媛梅 胡文英 +2 位作者 速少华 范韬 杨有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72,共7页
以哀牢山区元阳梯田景观中的哈尼聚落为研究对象,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格局指标,用GIS的统计功能、切割运算及缓冲区分析方法,得到斑块粒度、景观类型空间邻接比例、聚集程度及聚落耕作半径等。结果表明:①景观具有耕地与林地占优势地位... 以哀牢山区元阳梯田景观中的哈尼聚落为研究对象,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格局指标,用GIS的统计功能、切割运算及缓冲区分析方法,得到斑块粒度、景观类型空间邻接比例、聚集程度及聚落耕作半径等。结果表明:①景观具有耕地与林地占优势地位且两者面积相当的均衡格局特征,聚落是区内斑块数最多的景观类型;聚落的平均斑块面积小且密度大,空间分布类型在各层次上都表现为随机分布,与旱地、水梯田和有林地的空间邻接长度和数目均都较高;②缓冲区分析方法确定的聚落耕作半径存在区域差异。景观水平上的耕作半径为799.7m,约60%的耕地在耕作半径内,有2/5的水梯田离聚落较远;中部亚区耕作半径827m,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类型,其缓冲区内斑块面积占其实际面积的比例都较南北两个亚区高,体现出该区耕作相对容易,具有耕地与林地相间分布的特征;③在局地差异极大的山区,包含在无地表差异的聚落耕作半径内的耕地面积比较有限。以耕作半径为基础,综合参考耕地的坡度、产出等特征,可为合理的退耕还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聚落 空间格局 耕作半径 GIS 哀牢山区
下载PDF
基于耕作半径分析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学东 杨玥 +2 位作者 杨波 赵涛 宇振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7-273,共7页
该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探讨了基于耕作半径分析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首先对西昌市高山陡坡区、低山缓坡区、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特征进行分析,而后借助GIS欧氏距离分析工具及网络分析模块来分析3个区域适宜的耕作半径,以... 该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探讨了基于耕作半径分析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首先对西昌市高山陡坡区、低山缓坡区、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特征进行分析,而后借助GIS欧氏距离分析工具及网络分析模块来分析3个区域适宜的耕作半径,以及西昌市农村居民点向">0.5、>1、>2、>3、>4、>5 hm^2"农村居民点聚集后耕作半径的变化,最后提出西昌市不同区域"合村并居"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西昌市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高,微型与小型农村居民点数量占总数量的94.8%。河谷平原区、低山缓坡区、高山陡坡区适宜的耕作半径分别为3000~4000、750~950、550~750m。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向大于3 hm^2农村居民点聚集后,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并满足耕作半径要求;低山缓坡区部分农村居民点可向大于1 hm^2,且交通便捷的农村居民点集中,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居民点;高山陡坡区农村居民点就地迁并价值不高,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点以外,其他农村居民点迁并工程应与退耕还林还草、异地扶贫搬迁、山地保护与修复等工程协同推进,逐渐向低山缓坡区与河谷平原区迁移。该方法可用于计算不同区域适宜的耕作半径,及不同合村并居情景对耕作半径的影响,从而提高合村并居规划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农村居民点整治 耕作距离 耕作半径 欧氏距离分析 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撤并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陶冶 葛幼松 尹凌 《河南科学》 2006年第5期771-775,共5页
村镇体系规划的成功实施主要取决于农居点的合理撤并.本文针对农居点撤并中的耕作出行阻力因素,根据空间距离统计构建了基于GIS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规划行为的负面效应进行微观描述.本文以张家港常阴沙管理区的农居点撤并规划为例进行... 村镇体系规划的成功实施主要取决于农居点的合理撤并.本文针对农居点撤并中的耕作出行阻力因素,根据空间距离统计构建了基于GIS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规划行为的负面效应进行微观描述.本文以张家港常阴沙管理区的农居点撤并规划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村镇农居点的空间结构调整将对农村居民耕作出行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在总结计量模型特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村镇体系规划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居点撤并 耕作半径 GIS 可行性
下载PDF
基于耕作半径合理布局居民点研究——以山东省沂源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唐丽静 王冬艳 王霖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4,共6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庄合并,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前提是保证村民有足够的田间作业时间,因此合理耕作半径的确定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耕作半径的自然、社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庄合并,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前提是保证村民有足够的田间作业时间,因此合理耕作半径的确定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耕作半径的自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因素与耕作半径之间的作用机制,确定了耕作半径的决定性因素。以沂源县鲁村镇增减挂钩项目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合理耕作半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合理耕作半径为3.2 km,即与建新村距离3.2 km以内耕地所涉及的村庄可以作为拆旧村庄向建新村合并。现阶段,非人力出行方式及机械化农用工具使用比重在研究区较低,提高高速度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和广泛应用机械化农用工具是缓解耕作半径限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半径 影响因素 模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下载PDF
基于耕作半径的采矿复垦区农村居民点安置规模预测 被引量:21
5
作者 胡兴定 白中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9-266,共8页
耕作半径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具有重要影响,而地形则是耕作半径的决定因素之一。该文采用耕聚比和缓冲区分析的方法,对比采矿前后农村居民点的耕作半径变化。考虑研究区地形起伏的影响,计算耕作半径地形修正系数,确定最优耕作半径。在此... 耕作半径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具有重要影响,而地形则是耕作半径的决定因素之一。该文采用耕聚比和缓冲区分析的方法,对比采矿前后农村居民点的耕作半径变化。考虑研究区地形起伏的影响,计算耕作半径地形修正系数,确定最优耕作半径。在此基础上预测矿区复垦后可安置农村居民点的面积、数量及人口。研究结果表明:平朔复垦区农村居民点耕作半径地形修正系数为1.6836,复垦区规划农村居民点最优耕作半径为1 500 m;复垦区预测回迁安置农村居民点总规模约651.24 hm2,共67个农村居民点;预测单个农村居民点面积9.72 hm2,控制耕地面积约109.68 hm2;预测回迁安置总人口约29 521人,共7 380户,该研究结果可为露天采矿复垦区农村居民点回迁安置规模与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复垦 采矿 耕作半径 农村居民点 搬迁 安置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适宜耕作半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恺 惠振江 《山西建筑》 2008年第8期14-16,共3页
从耕作半径各发展阶段的不同含义及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论述,提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聚落建设前提下的农村聚落适宜耕作半径,以期在缓和农业生产现状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矛盾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新聚落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农村聚落 耕作半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载PDF
基于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中心村确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蔚霖 孟庆香 朱槐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6-2640,共5页
通过构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计算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分值,对商城县双椿铺镇的村庄进行排序,综合发展潜力分值超过60分的确定为中心村,以此形成中心村布局的初步方案;然后通过耕作半径区间对方案... 通过构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计算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分值,对商城县双椿铺镇的村庄进行排序,综合发展潜力分值超过60分的确定为中心村,以此形成中心村布局的初步方案;然后通过耕作半径区间对方案进行检验修正。结果表明,用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确定中心村合理易行,适合在村镇建设的迁村并点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 中心村 耕作半径
下载PDF
基于耕作半径的丘陵区纯农型农户集聚规模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叶琴丽 王成 +1 位作者 蒋福霞 赵帅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140,共8页
农户对耕地的利用已从最初获取满足自身生存需求转向消费需求,这一转变促使耕作半径逐渐成为了以农业生产为收入来源农户获取耕地高效产出的关键,基于耕作半径预测纯农型农户集聚区规模既保障农户经济效益最大化又促进村域土地高效利... 农户对耕地的利用已从最初获取满足自身生存需求转向消费需求,这一转变促使耕作半径逐渐成为了以农业生产为收入来源农户获取耕地高效产出的关键,基于耕作半径预测纯农型农户集聚区规模既保障农户经济效益最大化又促进村域土地高效利用.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为样区,利用ArcGIS9.3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地形位指数与分布指数确定优势地形位上的纯农型农户集聚区,借助于耕作半径和适度人口数确定其规模.研究表明:81%的耕地与87%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1~4级地形位上,其分布指数大于1,为耕地及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地形位;优势地形位上纯农型农户集聚区耕作半径最小为179m,最大为255m,纯农型农户集聚区耕作半径应控制在255m范围内;纯农型农户集聚区规模控制在0.33~1.04hm2范围内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农型农户 优势地形位 耕作半径 集聚规模 丘陵区
下载PDF
山地环境下耕作半径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纹 何虹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迁村并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迁村并点规划的实施导致耕作半径出现了变化,这对于农民的出行耕作产生了影响。而在山地条件下,耕作半径的变化对农民出行影响更加显著。本文以重庆市綦江区太公山(万兴)绿色农... 迁村并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迁村并点规划的实施导致耕作半径出现了变化,这对于农民的出行耕作产生了影响。而在山地条件下,耕作半径的变化对农民出行影响更加显著。本文以重庆市綦江区太公山(万兴)绿色农业休闲园区规划作为实例,首先推演出它的合理耕作半径为1000m;然后采用合理耕作半径对现有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并对优化产生的差异进行讨论;最后探讨如何完善耕作半径在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半径 山地 迁村并点 新农村
下载PDF
黑龙江垦区农村居民点与田块间适宜耕作半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慧 隋虹均 +5 位作者 苏航 史晓磊 马鑫鹏 孙彤 刘浩然 章桂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7-224,共8页
为探明黑龙江垦区农村居民点的适宜耕作半径及主要影响因素,该文以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所辖八五九农场为研究区,以农场内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国土资源第二次调查矢量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 为探明黑龙江垦区农村居民点的适宜耕作半径及主要影响因素,该文以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所辖八五九农场为研究区,以农场内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国土资源第二次调查矢量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个管理区的适宜耕作半径均值是5 055 m,耕作半径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7 438和3 265 m;平均耕作半径对应农机出行时间为20 min,摩托车出行时间为10 min;适宜耕作半径与水田种植比例、土地面积、聚居居民点与对应连队几何中心偏差距离均值的显著性检验F值远大于F0.01,三者对适宜耕作半径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三者的回归系数依次为-17.892、0.208、-0.147,即水田种植比例较高的区域,适宜耕作半径相对较小;土地面积较大的区域,适宜耕作半径相对较大;偏差距离均值较大的区域,适宜耕作半径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场 土地利用 农村 土地管理 耕作半径 垦区 黑龙江省
下载PDF
生产半径对山区村庄布局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丽水市莲都区利山—栋村村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倪永华 华元春 徐忠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1-56,75,F0002,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生产半径变化对山区村庄布局调整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1)生产半径是山区村庄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生产半径增大,村庄布局选择余地缩小,农户接受意愿降低;(2)年农作天数是影响农户对... 研究目的:分析生产半径变化对山区村庄布局调整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1)生产半径是山区村庄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生产半径增大,村庄布局选择余地缩小,农户接受意愿降低;(2)年农作天数是影响农户对生产半径敏感度的重要因素,年农作天数越多,年均交通耗时越多,农户对生产半径敏感度越高;(3)在调查山区,适宜单程农作出行时间为8 min,适宜生产半径步行为666 m、人力车为2000 m、机动车为4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山区村庄布局 生产半径 农户意愿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搬迁村庄耕作半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景平 胡振琪 +1 位作者 袁冬竹 赵会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7-295,共9页
淮南市是典型的高潜水位煤粮复合城市,采煤沉陷在全国具有典型性。该文以淮南市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均等"法计算2010—2015年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前后的空间耕作半径,并利用耕作半径地形修正系数及垦殖指数对空间耕作... 淮南市是典型的高潜水位煤粮复合城市,采煤沉陷在全国具有典型性。该文以淮南市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均等"法计算2010—2015年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前后的空间耕作半径,并利用耕作半径地形修正系数及垦殖指数对空间耕作半径进行地形地貌和农用地布局的定量修正,得到实际耕作半径,分析塌陷区村庄搬迁后实际耕作半径的变化特征,并基于实际耕作半径计算结果,结合实地问卷调查情况从耕作便利度、农业劳动力等方面探讨耕作半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后实际耕作半径扩大了1~20倍,最大增加量达22 540.45 m,最小为914.05m;通过实际耕作距离与时间的换算,得知搬迁前农民步行出行耕作只需花费9~24min,而搬迁后则需20~296 min,路途消耗时间大幅度增加,为减少出行耕作路途消耗时间,农民需更新交通工具或放弃回家午休以减少往返次数,这直接降低了农民出行耕作的便利程度,可能削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得知搬迁后农业人口逐渐减少,且耕作半径增加越大的村庄,其放弃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多,农业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造成农田荒芜,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 农业 搬迁 采煤塌陷区 村庄搬迁 耕作半径 地形起伏度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和耕作半径的自然村村庄分类研究——以商丘市宋集镇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计忠飙 毕庆生 +1 位作者 裴贝贝 刘鹏 《小城镇建设》 2022年第5期40-47,共8页
村庄分类是指导村庄规划布局与制定改造提升方案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为例,利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结合当地农民耕作半径,分别对该镇的自然村和行政村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涵盖资源禀赋、发展水... 村庄分类是指导村庄规划布局与制定改造提升方案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为例,利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结合当地农民耕作半径,分别对该镇的自然村和行政村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涵盖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区位条件等内容的村庄分类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村庄分类灰色定权白化权函数;(2)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出行方式主要为电动摩托车和拖拉机,可接受最大出行时间为15~20分钟,由此确定当地村民的耕作半径为5000~6666m;(3)基于灰色聚类和避免耕地撂荒的要求,将研究区域内92个自然村庄划分为1个特色保护类村庄、3个城郊融合类村庄、29个集聚提升类村庄、38个整治改善类村庄和21个搬迁撤并类村庄;(4)对比发现,基于自然村的分类结果比基于行政村的分类结果更贴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分类结果更精细、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灰色定权聚类 耕作半径 自然村 宋集镇
下载PDF
基于曲面耕作半径与MaxENT模型的哈尼梯田区聚落格局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志林 李石华 +7 位作者 角媛梅 丁银平 刘澄静 张娟 李绒 邱应美 赵冬梅 查智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2-252,共11页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地重叠区(耕作强度),再结合耕作通勤时间计算得到哈尼梯田区的适宜耕作半径。然后依据遗产保护要求与适宜耕作半径识别出聚落格局整理区,引入生态模型MaxENT,以气候、地质地貌及社会经济等4大类的11个因子为数据源模拟得到新增聚落的空间位置,提出聚落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基于曲面距离和耕作重叠计算得到的全县最适宜耕作半径为1041m。2)依据遗产保护和适宜耕作半径分析识别出需要进行聚落格局优化的区域为遗产核心区的新街镇、小新街乡,其余地区为聚落低密度区。3)通过MaxENT模型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子表明,遗产区为气候因子即降水和气温、小新街乡为气温和旅游中心距离,聚落低密度区则为海拔和岩性。4)MaxENT模型模拟的新增聚落空间位置及格局优化表明,遗产区内潜在适宜聚落区面积为18.42 km^2,其中核心区内聚落根据遗产保护条例整体保留,新增人口可外迁至缓冲区(沙拉托乡)内的潜在适宜区;小新街乡内潜在适宜聚落用地面积为9.26 km^2,区内聚落就近迁入潜在适宜区;其余聚落低密度区内的潜在适宜居住面积为92.26 km^2,在潜在适宜区内选址聚集为2~3个聚落群。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基本农田改造、撤村并点、遗产保护规划、聚落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 优化 哈尼梯田 MaxENT模型 曲面耕作半径 聚落空间格局
下载PDF
农业聚落聚集度与土地耕作半径关系的研究——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新涛 曾坚 +1 位作者 刘晓阳 赵亚琛 《新建筑》 2018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针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聚落大拆大建、聚集合并的现状,从土地耕作半径这一资源的角度,以圆周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数理公式进行量化计算,并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村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农村聚落聚集度和土地耕作半径成正... 针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聚落大拆大建、聚集合并的现状,从土地耕作半径这一资源的角度,以圆周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数理公式进行量化计算,并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村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农村聚落聚集度和土地耕作半径成正相关的规律:耕作半径越大,聚落越集中;耕作半径越小,聚落越分散。通过对此四个案例的对比研究,探寻传统聚落的发展规律。同时,希望相关结论及经验能为农村聚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耕作半径 聚集度 圆周理论 资源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