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地区草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0
1
作者 昝林森 成功 +1 位作者 闫文杰 柳泽新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9-88,共10页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发展草牧业,对中国草业和畜牧业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现有数据分析的...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发展草牧业,对中国草业和畜牧业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现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西部地区草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西部地区农区、牧区、农牧交错带草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草牧业 农区 牧区 农牧交错带
原文传递
西北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实践的调查与浅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振雅 韩旭峰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3期117-120,126,共5页
近些年,西北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扶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甘南藏族自治州是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甘南州进行了实地调研,首先将甘南州进行区域划分,分为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三个大区,然后... 近些年,西北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扶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甘南藏族自治州是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甘南州进行了实地调研,首先将甘南州进行区域划分,分为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三个大区,然后对每个区域扶贫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有效地解决甘南州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为其他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扶贫开发 农区 半农半牧区 牧区
下载PDF
中原农区农户养殖母牛适度规模模式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柏中林 柏中峰 +2 位作者 王之保 杨黎明 牛新建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第5期68-72,共5页
[目的]针对我国繁殖母牛存栏不足的现状,探讨农区农户母牛养殖的适度规模,引导农户发展母牛养殖。[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国内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国家、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进行了研判,结合泌阳县夏南牛养殖的生产... [目的]针对我国繁殖母牛存栏不足的现状,探讨农区农户母牛养殖的适度规模,引导农户发展母牛养殖。[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国内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国家、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进行了研判,结合泌阳县夏南牛养殖的生产实践,从目标定位、占地面积及土地来源、劳动定员、圈舍建造、饲草饲料储备、水源保障、粪污利用、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概算、技术支撑、风险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量化的分析论证。[结果]中原农区农户养殖能繁母牛50头左右较为适宜。[结论]投资100万元,年收益30万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 农户 母牛适度规模 探讨
下载PDF
上海粮田锌和铅的生物地球化学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坤宝 朱章玉 +1 位作者 成立刚 程培德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1992年第4期12-17,共6页
本文介绍了1990—1991年对上海粮田锌和铅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锌和铅在上述地区的富集和迁移规律.研究了结累锌和铅的地球化学栅栏以及谷物对锌和铅的吸收与富集.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粮田
下载PDF
高山美利奴羊冬季异地农区舍饲育肥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晓萍 刘建斌 +5 位作者 李范文 张希云 袁超 郭婷婷 牛春娥 杨博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7-61,69,共6页
为了探讨高山美利奴羊冬季农区异地育肥效果,试验选在冬季将高寒牧区的高山美利奴羊羔羊160只移入饲草料丰盛的农区进行舍饲育肥,160只羔羊分为A1、A2、B1、B2共4个组,每组40只羔羊,A1、B1组为公羔,A2、B2组为母羔,A1、A2组饲喂常规的TM... 为了探讨高山美利奴羊冬季农区异地育肥效果,试验选在冬季将高寒牧区的高山美利奴羊羔羊160只移入饲草料丰盛的农区进行舍饲育肥,160只羔羊分为A1、A2、B1、B2共4个组,每组40只羔羊,A1、B1组为公羔,A2、B2组为母羔,A1、A2组饲喂常规的TMR全混合日粮(日粮A),B1、B2组饲喂添加了玉米的高能TMR全混合日粮(日粮B),对羔羊的相关体尺、体重、毛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同时分析了高寒牧区羔羊异地农区舍饲育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饲喂日粮B的B组增重效果明显高于饲喂日粮A的A组;公羔的日增重效果明显高于母羔。4组羔羊的纯利润分别为297.20元、108.20元、372.20元、181.28元。说明高寒牧区羔羊异地农区舍饲育肥经济效益明显;羔羊饲喂添加玉米的高能TMR全混合日粮增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美利奴羊 冬季 异地育肥 农区 舍饲育肥
原文传递
前秦对汉族士人的双面性政策及其根源
6
作者 温昕 崔向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82-86,共5页
前秦在十六国时期作为北方最为强盛的政权之一,曾一度统一了整个北方中原地区。前秦氐族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不论是教育文化方面还是行政机构设置上,基本都是效仿东汉建制。汉族士人在前秦政权中充当着文化的传播者而受到礼遇,但是其与... 前秦在十六国时期作为北方最为强盛的政权之一,曾一度统一了整个北方中原地区。前秦氐族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不论是教育文化方面还是行政机构设置上,基本都是效仿东汉建制。汉族士人在前秦政权中充当着文化的传播者而受到礼遇,但是其与前秦的政权统治的融合度却不高。这种汉族士人在文化上的受重视程度和政府人才任用上的排斥性在前秦政权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文章将从氐族所处的地域,以及这种特殊的地域特征所造成的氐族农耕文化和与汉族的融合程度这两个方面,探索前秦政权对待汉族士人双面性的根源所在,从而为史学界研究前秦政权的发展增加新的探寻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区域 氐族豪酋 地方政权 基层管理 氐族汉化
下载PDF
2015年云霄县农区鼠害监测结果
7
作者 张明真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2期39-41,共3页
为了解害鼠的繁殖特征、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灾变规律,对云霄县下河乡四坂村2015年农区害鼠情况进行调查及监测,结果发现:全年共捕获害鼠144只,总密度为2.94%,其中:褐家鼠有73只,占49.65%,为优势鼠种;黄毛鼠54只,占38.30%;黄胸鼠17只,占1... 为了解害鼠的繁殖特征、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灾变规律,对云霄县下河乡四坂村2015年农区害鼠情况进行调查及监测,结果发现:全年共捕获害鼠144只,总密度为2.94%,其中:褐家鼠有73只,占49.65%,为优势鼠种;黄毛鼠54只,占38.30%;黄胸鼠17只,占12.06%。根据鼠密度消长规律,提出最佳防治时机和防治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 害鼠 监测
下载PDF
典型村域乡村重构的过程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15
8
作者 屠爽爽 龙花楼 +1 位作者 张英男 周星颖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39,共17页
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乡村重构过程通常由初始期、发展期、趋稳期、稳成期等不同阶段组成。本文在构建乡村重构过程分析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探索引入乡村发展指数、乡村重构强度指数和乡村重构贡献率的概... 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乡村重构过程通常由初始期、发展期、趋稳期、稳成期等不同阶段组成。本文在构建乡村重构过程分析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探索引入乡村发展指数、乡村重构强度指数和乡村重构贡献率的概念,选取大都市郊区和平原农区典型村域开展乡村重构过程的定量研究和驱动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产业结构由传统农业向工业采矿业、旅游服务业转型,黄山店村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重构,乡村重构过程依次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目前处于趋稳阶段;杨桥村产业发展经历了传统农业主导、农业兼业化生产阶段,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社会经济重构迹象,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推动下生活空间发生重构,但经济形态尚未发生明显改观,目前村域整体上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2)黄山店村快速的乡村重构是市场需求牵引、政府宏观政策引导等外源性因素及资源环境、区位条件、行为主体、经济基础、文化特质等内源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杨桥村的重构历程主要受城镇化、工业化、技术进步等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增减挂钩"等外源性政策因素主导,缺乏内生发展动力是导致其重构速度相对缓慢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重构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大都市郊区 平原农区 乡村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 Ⅰ.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57
9
作者 蔡太义 贾志宽 +5 位作者 黄耀威 黄会娟 杨宝平 张睿 韩清芳 聂俊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8,74,共7页
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不同量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 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不同量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物结构和农田杂草病虫及小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区 秸秆覆盖量 生态效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北方旱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6
10
作者 位国建 荐世春 +2 位作者 方会敏 彭强吉 牛萌萌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5-200,211,共7页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技术、装备及手段作为载体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本文分析北方平原旱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并提出针对黄淮平原区、东北黑土区、松嫩平原区的保护性耕作解决方案。针对现阶段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从优...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技术、装备及手段作为载体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本文分析北方平原旱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并提出针对黄淮平原区、东北黑土区、松嫩平原区的保护性耕作解决方案。针对现阶段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机具关键部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农机与农艺融合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法。以期通过更好地优化保护性耕作模式、筛选配置新型机械、提高机械作业与农艺要求的吻合度来建立不同旱作区保护性耕作全程农艺化机械作业技术体系,开展节本保墒、阻控耕层土壤退化的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确保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顺利实施与推广应用。总结北方旱作区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上面临的问题,展望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提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保护性耕作 免耕 秸秆覆盖 机械化 农艺
下载PDF
宁南旱区沟垄覆盖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马铃薯产量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荣 王艳丽 +4 位作者 吴鹏年 孙瑞萍 仇佳欣 苏梅 侯贤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175,共8页
垄覆塑料地膜沟内覆盖集雨种植模式可影响土壤水热状况,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探讨旱作条件下沟垄二元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效果,于2015年在宁南旱区设置垄覆地膜沟内覆盖不同材料(普通塑料地... 垄覆塑料地膜沟内覆盖集雨种植模式可影响土壤水热状况,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探讨旱作条件下沟垄二元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效果,于2015年在宁南旱区设置垄覆地膜沟内覆盖不同材料(普通塑料地膜、玉米秸秆、生物降解膜、麻纤维地膜及液态地膜),以垄覆地膜沟不覆盖为对照,研究沟垄二元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耕层土壤温度、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处理在马铃薯前期、中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在马铃薯生育后期土壤蓄水量最高(P<0.05)。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处理增温效果明显,马铃薯全生育期0~25 cm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植株株高和茎粗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P<0.05),在马铃薯生育后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下马铃薯增产效果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最为显著,较对照增产56.1%(P<0.05),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81.1kg/(hm2·mm))。总之,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对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效果显著,建议在宁南旱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温度 秸秆 旱作区 沟垄二元覆盖 马铃薯产量
下载PDF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Ⅱ.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作物生理效应及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8
12
作者 蔡太义 黄会娟 +5 位作者 黄耀威 贾志宽 杨宝平 张睿 韩清芳 聂俊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4,共7页
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作物生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归纳了该领域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生理效应 旱作农区
下载PDF
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的适度开发对策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冷石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6期30-33,43,共5页
在北方旱农地区的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通过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和宏观调研,明确了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可开发程度较高。针对旱农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差和经济技术水平低,潜力开发难度较大,总结提出了分阶段... 在北方旱农地区的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通过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和宏观调研,明确了北方旱农地区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可开发程度较高。针对旱农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差和经济技术水平低,潜力开发难度较大,总结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的适度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旱农地区 生产潜力 开发程度 适度开发对策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贮水量对春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邓振镛 王强 +4 位作者 张强 王润元 白虎志 王劲松 徐金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5-430,共6页
选择甘肃黄土高原旱作区5个春小麦测站2m土层深度多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出发,研究了土壤贮水量和农田耗水量对春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是一个贮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天然土壤水库... 选择甘肃黄土高原旱作区5个春小麦测站2m土层深度多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出发,研究了土壤贮水量和农田耗水量对春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是一个贮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天然土壤水库,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2m土层最大贮水量分别达470mm、582mm和617mm,但实际贮水量只有190mm、230mm和370mm,实际贮水量只相当于最大贮水量的40%、40%和60%,总的趋势是随湿润度增加而增大.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分别为春小麦全生育期2m土层农田实际耗水量153mm、175mm和323mm,有随湿润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土壤贮水量是该区域春小麦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土壤水分籽粒生产力为0.24~1.0kg.mm-1,平均为0.67kg.mm-1,总生物产量生产力为1.41kg.mm-1,随干旱程度增加明显递减.对不同水分气候区要采取增加土壤水库库容的各种抗旱措施,以提高土壤贮水量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土高原 旱作区 春小麦 土壤贮水量 农田耗水量 水分生产力
下载PDF
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与权衡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卓志清 兴安 +4 位作者 孙忠祥 黄元仿 曹梦 李贞 张世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2-902,共11页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已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功能方向转变,全面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85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应用协同模型和统计参数均方...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已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功能方向转变,全面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85县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应用协同模型和统计参数均方根误差(RMSE)分析了不同时段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协同性及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之间权衡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综合协同度下降0.12,整体处于低度协同水平;区域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协同度分别下降0.03、0.45,而农业生活功能协同度小幅上升。除辽宁省旱作区外,吉林、黑龙江省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协同度均明显下降,表明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及生态功能之间的协同性向无序方向演变。2)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各功能之间存在时空权衡关系。2005—2010年,农业生产-生态、农业生活-生态功能之间的权衡关系整体表现为收益于农业生态功能,而2010—2015年则分别收益于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生活功能,各功能之间权衡关系变化及收益方向的转变是导致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协同度出现波动的直接原因。3)应用协同函数和统计均方根误差可以定量化描述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有序程度及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关系,能够更直接有效地识别引起东北旱作区农业系统变化的因素,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旱作区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产功能 农业生态功能 农业生活功能 协同发展 权衡分析
下载PDF
不同沟垄覆盖下土壤水热效应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超 李荣 +2 位作者 李芬 杨文伟 侯贤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0-1166,共7页
针对宁南山区春季降雨少、低温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而作物生育中后期高温胁迫限制马铃薯块茎形成导致减产等问题,于2016年设置垄覆地膜沟内覆盖塑料地膜(DM)、玉米秸秆(JG)、生物降解膜(SM)、麻纤维地膜(MM)、液态地膜(YM)及沟不覆盖(BM)... 针对宁南山区春季降雨少、低温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而作物生育中后期高温胁迫限制马铃薯块茎形成导致减产等问题,于2016年设置垄覆地膜沟内覆盖塑料地膜(DM)、玉米秸秆(JG)、生物降解膜(SM)、麻纤维地膜(MM)、液态地膜(YM)及沟不覆盖(BM),以传统平作为对照(CK),研究沟垄覆盖模式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DM,SM,MM和YM马铃薯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表现出增温效应,而处理JG和BM表现为降温效应,其中处理DM增温效果和处理JG降温效果最佳.处理YM,JG对马铃薯生长前期保水效果较好,分别较CK显著提高13.3%,27.0%,而处理JG,DM对生育中后期的保墒效果较佳,分别较CK显著提高22.4%,13.2%.处理JG可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其增产效果最为显著,DM次之,分别较CK增产47.8%,44.8%,其他处理较CK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宁南山区实施垄覆地膜沟覆秸秆模式可调控土壤水热环境,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长 沟垄覆盖 土壤温度 水分 产量 旱作区
下载PDF
传统农区粮食生产转型机制及其安全效应——基于乡村空间治理视角 被引量:10
17
作者 戈大专 孙攀 +1 位作者 周贵鹏 卢小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88-1601,共14页
转型期乡村空间利用问题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开展乡村空间综合治理成为推动粮食生产有序转型的重要动力。系统分析乡村空间治理导向的粮食生产转型机制及其安全效应,有益于完善粮食安全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以乡村空间治理导... 转型期乡村空间利用问题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开展乡村空间综合治理成为推动粮食生产有序转型的重要动力。系统分析乡村空间治理导向的粮食生产转型机制及其安全效应,有益于完善粮食安全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以乡村空间治理导向的粮食生产转型内在机制分析为突破,结合平原农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探讨了乡村空间治理与粮食安全的内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乡村空间的不合理利用是限制粮食生产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2)乡村空间"物质—权属—组织"治理,通过改变粮食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达到优化粮食生产的目的,推动粮食生产朝着规模化、高效化、绿色化和公正化转型。(3)香埠村空间治理显著改善了该村粮食生产条件,有效协调粮食安全保障与乡村转型发展的交互作用关系。(4)乡村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传统农区开展乡村空间"物质—权属—组织"的综合治理,有利于保障转型期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乡村空间治理 粮食生产转型 乡村振兴 传统农区
原文传递
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性状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荣 侯贤清 +4 位作者 樊小勇 孙亚宁 刘红勋 孟旭庭 饶天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9,共9页
为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对宁夏旱作区土壤性状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通过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麻地膜和秸秆4种材料,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水温、养分状况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白... 为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对宁夏旱作区土壤性状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通过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麻地膜和秸秆4种材料,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水温、养分状况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0-10cm土层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高1.3℃和2.2℃,而秸秆和麻地膜处理略低于对照;麻地膜和秸秆处理对玉米生育前期0-20cm土层土壤水分的保水保墒效果显著,较对照分别提高38.1%和34.4%,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次之。在麻地膜、秸秆处理下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玉米生育前期,麻地膜、秸秆处理分别比对照提前7d和8d进入大喇叭口期。麻地膜、秸秆处理玉米前期株高及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而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麻地膜和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降温和保水保墒效果,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覆盖材料 土壤水温 土壤养分 玉米生长
下载PDF
基于Sufer7.0的黄河流域不同旱作类型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邵晓梅 严昌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3-850,共8页
土壤水分是土地持续利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及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基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已经成为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论文以黄河流域43个国家级农气站点资料为数据基础,以Sufer7.0为技术手段,就不同旱作类型区土壤水分季节和垂... 土壤水分是土地持续利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及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基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已经成为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论文以黄河流域43个国家级农气站点资料为数据基础,以Sufer7.0为技术手段,就不同旱作类型区土壤水分季节和垂直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由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半湿润区土壤水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呈逐渐增加趋势,而且半干旱偏旱区和半干旱区,因大量失墒的时间长、耗水强度大而引起的干旱比半湿润偏旱区和半湿润区更为强烈;②不同旱作类型区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的趋势均表现为上层变化幅度较下层大。且由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半湿润区,表层0~5cm→下层50~100cm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同时,可将土壤含水量从上到下的变化趋势分为增长型、降低型和波动型三种情况;③黄河流域土壤水分活跃变化层大致为0~30cm,缓慢变化层为30~100cm,相对稳定层为>100cm土层。活跃变化层由干旱区向半湿润区依次加厚,从0~5cm到0~3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fer7.0 旱作类型区 土壤水分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旱农区地膜蚕豆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效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0-46,共7页
在旱农区农田生态条件下 ,采用常规与二次回归结合的设计方法 ,多点同步研究影响地膜蚕豆高产与品种、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配比间的关系和相关效应 ,并在试验基础上同时进行生产示范验证。根据试验示范结果 ,选用相应分析程序进行计算机... 在旱农区农田生态条件下 ,采用常规与二次回归结合的设计方法 ,多点同步研究影响地膜蚕豆高产与品种、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配比间的关系和相关效应 ,并在试验基础上同时进行生产示范验证。根据试验示范结果 ,选用相应分析程序进行计算机模拟寻优 ,得到地膜蚕豆每公顷产量高于 4 50 0 kg,纯收益大于 1 50 0元的技术方案 2 3套。该方案 95%置信域 :选择良种加拿大 32 1 ,每公顷保苗 2 1万株 ,施优质农肥 6万 kg,化肥纯 N 49.3 kg~ 70 .7kg,P2 O5 1 55.7kg~ 2 0 0 .7kg,K2 O 65.7kg~ 86.8kg;优化施肥的中心组合是 :每公顷施优质农肥 60 0 0 0 kg,化肥纯 N 60 kg,P2 O5 1 78.2 kg,K2 O 76.3 kg;N,P2 O5 ,K2 O的比约为1∶ 2 .97∶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地膜覆盖 栽培 旱作农业区 施肥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