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土地整治创新模式的思考——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小块并大块”的启示 被引量:33
1
作者 卢艳霞 黄盛玉 +1 位作者 王柏源 卢丽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7,共4页
研究目的:分析龙州县"小块并大块"成功的基本经验,为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制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归纳总结做法及经验,对比现行制度,提出改进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的建议。研究结果:龙州县... 研究目的:分析龙州县"小块并大块"成功的基本经验,为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制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归纳总结做法及经验,对比现行制度,提出改进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的建议。研究结果:龙州县开展"结对并地"进而"小块并大块"后,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建议进一步改革完善土地整治模式,建立适应农业现代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需求的多元化项目选择机制,完善与群众及基层组织主体地位相适应的的项目组织模式,建立面向广大农村农民的普惠制资金安排方式,完善与中国耕地利用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多层次的工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小块并大块 群众自发
下载PDF
协同共治与过程民主:农民自组织的治理实践--基于湖北省秭归县G乡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庆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8,M0003,共16页
农民自组织作为实现农民有效组织和形塑基层治理主体的新途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基层社会自主性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基于乡村产业发展与国家资源下乡中的合作需求、村落共同体结构和精英有效整合基础上的内生型农民自组织... 农民自组织作为实现农民有效组织和形塑基层治理主体的新途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基层社会自主性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基于乡村产业发展与国家资源下乡中的合作需求、村落共同体结构和精英有效整合基础上的内生型农民自组织,是促成乡村社会团结与深化自治实践的新载体。它通过与县乡村各级组织形成网络化的协同共治体系,在村庄内部生成了弹性的治理空间和调控机制,建构出外部问题内部化和利益协商的地方机制,实现了有效社会动员基础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推动了基层行政与乡村自治的有机衔接。农民自组织的持续发展,要避免行政化趋势,协同共治的主体边界不能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村民自治 协同共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组织 农民自组织
下载PDF
试论农民自我组织——理论争议与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邱贵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42-48,共7页
近年来,学界有关农民组织的理论争议非常激烈,尚未形成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实践中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是农民自我组织的一种实践形态,但学界还未来得及对它进行深入研究。据此,本文在全面梳理农民组织理论争议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理事... 近年来,学界有关农民组织的理论争议非常激烈,尚未形成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实践中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是农民自我组织的一种实践形态,但学界还未来得及对它进行深入研究。据此,本文在全面梳理农民组织理论争议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展开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理事会作用效果与农民受益程度和主体意识成正比,根本上则取决于政府干预是否得当;农民"原子化"理论无法解释这一实证结论,也揭示不了理事会松散无力的制度性根源;类似于理事会的农民组织不会危害社会反而有利于农村社区发展。因此,政府不必忌讳农民组织力量的强大,但需正确划分理事会与村两委的职能边界;理论界应当以"社会化小农"为基础构建农民组织理论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自我组织 理论梳理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下载PDF
相对贫困治理中的农民自组织生长机制与培育路径分析
4
作者 邱玉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民自组织在目标价值、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上高度契合,农民自组织通过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是有效纾解相对贫困的重要载体。解构农民自组织的生长机制是培育农民... 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民自组织在目标价值、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上高度契合,农民自组织通过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是有效纾解相对贫困的重要载体。解构农民自组织的生长机制是培育农民自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囿于农民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农民自组织内部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村治理环境的限制,农民自组织的发展陷入动力不足的困境。因此,从内部培育路径的层面,应构筑农民自组织的公共精神、规范农民自组织自身建设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促进农民自组织的规范化发展;从外部支持网络的层面,采用文化治理等方式培育和扶持农民自组织,提升其发展动力,为纾解相对贫困,助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治理 乡村振兴 农民自组织 生长机制
原文传递
村庄精英、农民自组织化与乡村社会治理路径创新——基于甲村村民自办春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天霞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0年第3期84-91,100,共9页
在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面临"农民公共意识羸弱"及"公共性缺失"双重挑战。个案研究发现,村庄精英从村民的乡土情结出发,借助制陶传统文化,挖掘乡村内部资源,发挥新媒介的整合功能,利用村庄春晚打造文化... 在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面临"农民公共意识羸弱"及"公共性缺失"双重挑战。个案研究发现,村庄精英从村民的乡土情结出发,借助制陶传统文化,挖掘乡村内部资源,发挥新媒介的整合功能,利用村庄春晚打造文化盛宴,逐渐培育农村文化自组织,这些实践为推动乡村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可能空间。新时代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包括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为关键;以发挥政府职能,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有机连接的"三社联动"格局为抓手;以优化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加强社区公共参与及公共精神培育为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精英 农民自组织化 社会工作 乡村社会治理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特点、社会价值与发展趋势——基于自组织理论视野的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琪 张东玲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4-19,共6页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备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协同性等自组织特征。按照自组织演化理论,作为自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遵循自身发展趋势和有序演化路径,促使我国农村走上内生式发展道路,从而创造出自身特有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自组织理论 特点 社会价值 内生式发展模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实现路径 被引量:4
7
作者 公茂刚 张云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6,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模式探索,其核心特征是联农带农。鉴于此,立足对Y市、Z市、W市的实地考察,构建“共同利益—认同—信任—有效参与”分析框架,并据此分析农民主体缺...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模式探索,其核心特征是联农带农。鉴于此,立足对Y市、Z市、W市的实地考察,构建“共同利益—认同—信任—有效参与”分析框架,并据此分析农民主体缺位的根源在于农民获益有限困境、农民参与成效提升瓶颈及其所造成的认同危机和信任缺失。结合三市典型行政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建构经验进行跨案例分析,归纳农民主体地位实现路径: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带动,完善“农民本位”多方联建机制,推进“新内源式自组织”载体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多元主体公平合作等,拓展共同利益,强化农民认同,实现农民受益主体地位;赋能于农,完善农民激励机制、参与机制与决策程序等,促进农民有效参与,增进农民信任,实现农民行为主体地位,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目标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地位 新内源式自组织 共同利益 有效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