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入不平等会剥夺农民幸福感吗——基于社会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杨晶 孙飞 申云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3,共13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5),分析了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剥夺农民幸福感,并考察了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个体相对剥夺指数测算的农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就越低,而缓解收入不平等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5),分析了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剥夺农民幸福感,并考察了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个体相对剥夺指数测算的农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就越低,而缓解收入不平等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社会资本在收入不平等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以社会公平和社会信任衡量的认知型社会资本能够有效调节收入不平等对农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而结构型社会资本能够部分调节收入不平等对农民幸福感的不利影响,通过提升农民的社交心理获得感,缓解幸福被剥夺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幸福感 社会资本 个体相对剥夺 收入不平等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明忠 陈晓杰 魏滨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8-409,共12页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利用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利用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检验村庄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相较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的农民,仍有35.6%的农民感到不幸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增强农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处于中西部地区、民主水平越高、拥有大学生村官和村主任任期越长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据此,建议应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积极倡导乡村民主,并鼓励村干部任期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农民幸福感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 村庄特征
原文传递
购买城镇商品房能提高农民幸福感吗?——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6,共11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政府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购买城镇商品住房。因此,研究拥有城镇住房以及房屋居住状况对农民幸福感有何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政府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购买城镇商品住房。因此,研究拥有城镇住房以及房屋居住状况对农民幸福感有何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购买城镇商品住房行为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并进行了详细的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拥有城镇商品住房的农民比没有拥有城镇商品住房的农民的幸福感更高,城镇商品房购买行为能使农民感觉"非常不幸福""不幸福"和"一般"的概率分别下降0.3%、1.4%和2.6%,并使农民感觉"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概率分别上升2.1%和2.3%。为有效解决选择性偏误问题,本文还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支持拥有城镇商品住房能显著提高农民幸福感。此外,本文还发现房屋居住状况更好的农民有更高的幸福感。因此,针对有意愿购买商品房的农民,政府应支持该部分农民进城购房商品住房,使其尽早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对目前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意愿进城的农民,政府应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房屋修缮补助等项目,切实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商品房 房屋居住状况 农民幸福感
下载PDF
住房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基于经济、居住和象征价值维度的实证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帅 郑永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66-71,共6页
基于267村3 627份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住房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主要通过经济和象征价值维度对农民幸福感产生影响。经济价值影响机制表现为拥有产权房屋的数量越多,农民幸福感越高,有产权房屋数量每提... 基于267村3 627份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住房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主要通过经济和象征价值维度对农民幸福感产生影响。经济价值影响机制表现为拥有产权房屋的数量越多,农民幸福感越高,有产权房屋数量每提升1个单位,则农民幸福感提升0.09个单位;象征价值影响机制表现为城镇有房农民比城镇无房农民幸福感高0.083个单位,但需要与城镇居住意愿共同发挥作用;而居住价值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未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 农民幸福感 经济价值 居住价值 象征价值
下载PDF
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民福祉的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志平 周言覃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4,107,共10页
本文旨在揭示金融深化对农民福祉的传导机制,为农村金融深化政策取向从收入向福祉转型提供支持。基于程序化事实-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的研究路线,使用四川、河南、河北、湖北、云南五省的入户调查数据,借助结构分析模型,从物质产品消费、... 本文旨在揭示金融深化对农民福祉的传导机制,为农村金融深化政策取向从收入向福祉转型提供支持。基于程序化事实-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的研究路线,使用四川、河南、河北、湖北、云南五省的入户调查数据,借助结构分析模型,从物质产品消费、地位产品消费和公共产品消费方面设计三条相对独立的传导路径,探讨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民福祉的相互关系,并试图解释农村"收入-福祉"悖论背后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这三条路径中,公共产品消费路径对农民福祉的影响力度大于地位产品消费路径,而后者又大于收入或者物质产品消费路径。最后提出农村金融深化政策目标从收入向福祉进行调整及其相关风险防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深化政策 农民福祉 传导机制 结构方程 公共产品
原文传递
高铁开通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高强 周强 +1 位作者 宋海铭 高堃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2期72-84,共13页
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文基于CFPS三期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探究了高铁开通对农民幸福感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且该结论通过运用工具变量法、更换... 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文基于CFPS三期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探究了高铁开通对农民幸福感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且该结论通过运用工具变量法、更换被解释变量的测量方法、更换解释变量的测量方法和运用PSM-DID模型后结果仍然稳健;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县域高铁开通通过增加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提高医疗资源可获得性和提高农民旅游消费意愿,进而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因而,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和现实需求,实行宏观考虑、合理统筹与科学规划,促使更多的资源要素通过高铁线路从东部、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流动,让更多农民切实享受到交通设施建设带来的“增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农民幸福感 多期DID 幸福感指数
下载PDF
空气质量、地方政府信任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云青 闫子兴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第4期50-61,共12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空气质量对农民幸福感是否具有显著影响,影响机理如何?基于天津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模型分析空气质量、地方政府信任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机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空气质量对农民幸福感是否具有显著影响,影响机理如何?基于天津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模型分析空气质量、地方政府信任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机理,其结果显示:空气质量对农民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区(县)政府信任、乡镇政府信任、村委会信任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力随着层级的升高而依次提高。地方政府信任各维度对农民幸福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村委会信任的影响力最大;地方政府信任各维度在空气质量对农民幸福感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要不断优化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决策与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民众诉求回应机制,提升农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提升村庄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地方政府信任 农民幸福感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人口结构、家庭资本与农民幸福感——基于全国261个村庄2701位农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丹阳 钟楚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6-21,共6页
基于2016年"百村观察"全国31省261个村庄2701位农户的基础调研数据,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作为基层治理最广泛参与主体——农民的生活幸福感,重点考察人口结构、家庭资本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 基于2016年"百村观察"全国31省261个村庄2701位农户的基础调研数据,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作为基层治理最广泛参与主体——农民的生活幸福感,重点考察人口结构、家庭资本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活满意度指标衡量的农民幸福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年龄、婚姻、职业、政治身份等人口结构要素与农民的幸福感呈显著正向关系,即年长的、家庭完整的、从事农业的以及非干部身份农民,其幸福感相对更高;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家庭资本要素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尤其经济资本的拉升作用最为显著。科学分析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精确诊疗基层治理的节点问题,把握乡村振兴的基本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幸福感 人口结构 家庭资本 基层治理
下载PDF
四川省贫困县农民幸福指数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魁 周丽 +1 位作者 郭彩 付雪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以探究贫困县农民幸福指数提升路径为目的,通过实地访问调研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结合国内外科学研究方法建立适合本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农民幸福指数,并用SPSS 24.0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探究影响幸福指... 以探究贫困县农民幸福指数提升路径为目的,通过实地访问调研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结合国内外科学研究方法建立适合本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农民幸福指数,并用SPSS 24.0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探究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四川省贫困县农民幸福指数整体处于一般水平,区域内部差异较大,结合各个区域的首要影响因素,宜从改善经济收入、政治构建和社会治安等方面提升农民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贫困县 农民幸福感 实证结果 提升策略
下载PDF
农民幸福感代际差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荆门、宜城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田圆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农民幸福感代际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农民对于幸福的追求必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明晰不同代际之间农民幸福感的差异,有益于掌握不同农民群体对于幸福生活的态度。以明确不同年代出生农民对于幸福认识的差异为目标,在重新认识和理解幸福... 农民幸福感代际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农民对于幸福的追求必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明晰不同代际之间农民幸福感的差异,有益于掌握不同农民群体对于幸福生活的态度。以明确不同年代出生农民对于幸福认识的差异为目标,在重新认识和理解幸福的基础上,基于对湖北荆门、宜城地区农民幸福的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分析农民在幸福感认识上的代际差异,并运用相关方法分析幸福感代际差异大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民幸福感的代际差异明显,甚至出现明显的分歧,已经形成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幸福感;(2)幸福感代际差异的大小受到农民自身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阅历、外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新一代农民(80后、90后)对于幸福的认识并没有因为加入个体特征差异、区域条件差异和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有过多的改变,已经形成了其比较稳定的幸福感,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幸福感 代际差异 经济水平 代际关系
下载PDF
论“新网工程”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指标及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海霞 隋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
"新网工程"是于2006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新网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这项工程的最终目标应是提升中国农民的幸福指数。但是,目前对"新网工程"评价体系... "新网工程"是于2006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新网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这项工程的最终目标应是提升中国农民的幸福指数。但是,目前对"新网工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未将农民幸福指数作为重点指标。因此,为提高"新网工程"的建设效果,应将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作为最终目标和重要的衡量指标,并且通过分析农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和农民幸福指数如何衡量等相关问题,为"新网工程"的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网工程 农民幸福指数 影响因素 指数模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幸福感契合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喻靖文 徐晶晶 周宇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9,33,共6页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其幸福感的提升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孝感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但也还存在农业产业发展受限和辐射带动增收有...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其幸福感的提升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孝感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但也还存在农业产业发展受限和辐射带动增收有限,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短板。进一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幸福感需要加强党建引领、振兴乡村产业、建设和美乡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幸福感 契合 短板 对策
下载PDF
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增进农民幸福感——基于经济收入-社会网络-生态环境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郑沃林 洪炜杰 罗必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51,共12页
2021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后,进入了由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过渡的新时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重要的议题。共同富裕与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紧密联系,政策努力的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的幸福感。理解增进幸福感的决定机理有助于为推进... 2021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后,进入了由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过渡的新时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重要的议题。共同富裕与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紧密联系,政策努力的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的幸福感。理解增进幸福感的决定机理有助于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策略。本文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三大维度,依次分析了经济收入、社会网络和生态环境对增进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绝对收入对农户家庭幸福产生倒U型影响,而主观相对收入显著影响农户家庭幸福感。(2)社会网络对农户家庭幸福的影响不确定。(3)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幸福感。特别地,改善生态环境能够有效弱化外出务工对农民家庭幸福感的负向影响。文章认为,重构后小康时代的财富观和福利观,在以人为中心的包容性发展中谋求精神文明与生态文化的富足,是保证不断增进农民幸福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生态福利 幸福感 农民家庭
下载PDF
基于居民体验视角的新农村合村并居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堂军 杨璐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8-87,共10页
基于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山东省2008—2018年相关数据为样本,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社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四个维度入手,界定了13个影响新农村合村并居建设发展的指标,以此探索居民体验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及村落空间形... 基于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山东省2008—2018年相关数据为样本,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社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四个维度入手,界定了13个影响新农村合村并居建设发展的指标,以此探索居民体验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及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地区合村并居建设发展模式评估模型,并计算该地区合村并居建设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社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权重占比及分配各不相同,而且聚居型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地区,说明在实施合村并居的过程中要杜绝“一刀切”“齐步走”现象。因此,根据合村并居建设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和Moran’s I系数的不同,本文将合村并居建设模式划分为零社区发展、旧村升级分散发展、乡村聚居大社区发展三种大模式;同时考虑各地区在经济、人口、公共服务和生态方面的发展差异,进一步地划分为乡村经济主导发展、人才吸引保持发展、乡村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现代乡村健康环保发展四种小模式,为我国新农村合村并居建设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发展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体验 合村并居 新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 农民幸福感
下载PDF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乡村治理水平与农民幸福感: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15
作者 万群 晁冉冉 +1 位作者 万锐 李敬锁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提升农民幸福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的作用,最终实现农民幸福感提升的目标,这有利于推动乡村... 提升农民幸福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的作用,最终实现农民幸福感提升的目标,这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020年7—8月在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引入乡村治理水平作为中介变量,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乡村治理水平与农民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对农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对乡村治理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乡村治理水平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且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对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间接效应大于其对农民幸福感提升的直接效应。基于此,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升、提高“三治融合”水平、促进农民民主参与等方面提出增强农民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幸福感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 乡村治理水平 结构方程模型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萍霞 《桂海论丛》 2006年第4期22-24,共3页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必须建立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必须在新农村...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必须建立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必须在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幸福指数 价值旨归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域下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7
作者 杜浦 刘玲 赵宁宁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16期6-8,共3页
数字经济改造和重塑了产业发展模式、市场结构和与运行场景。基于研究,从经济质量、资源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健康、生活服务、宏观管理、生态发展和网络安全八个维度,人均GDP等4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 数字经济改造和重塑了产业发展模式、市场结构和与运行场景。基于研究,从经济质量、资源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健康、生活服务、宏观管理、生态发展和网络安全八个维度,人均GDP等4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农户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说明。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与农户幸福指数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户幸福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