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权分置”下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社会路径及其效果、效益分析——基于“沙洋模式”的考察 被引量:24
1
作者 席莹 吴春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基于湖北省沙洋县农地细碎化治理经验,分析了在"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开展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社会路径及其效果、效益。研究结果显示:(1)农民对农地细碎化治理的需求较强,"三权分置"改革可以增强农民的土地获得感和... 基于湖北省沙洋县农地细碎化治理经验,分析了在"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开展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社会路径及其效果、效益。研究结果显示:(1)农民对农地细碎化治理的需求较强,"三权分置"改革可以增强农民的土地获得感和土地调整能力,使他们既作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结果的"受益者",又作为农地细碎化治理过程的"主导者";(2)借助"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稳定农户的"承包权",调整细碎耕地的"经营权",使"承包者"与"经营者"都可以获取合理的产权预期;(3)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在土地调整过程中发挥着协调与整合的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如理性计算与长远规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农地细碎化治理的执行效率。研究发现: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社会路径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理效果,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建议:伴随农地确权工作进程,当前是实现农地细碎化治理的较好契机。全国其它地区可以结合村庄实际、地方资源与农民需求,选择诸如"经营权"流转、互换等多种适宜的土地调整形式,有效破解农地细碎化困境,进一步提高我国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治理 土地确权 三权分置 土地调整 农民获得感
原文传递
新时代农民获得感与乡村制度体系供给 被引量:12
2
作者 孔德永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5,共10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还不平衡不持续。最主要原因是乡村制度体系供给不充分与运转不顺畅,新时代农民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存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还不平衡不持续。最主要原因是乡村制度体系供给不充分与运转不顺畅,新时代农民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存在一些错位。提升新时代农民获得感需要充分发挥乡村制度体系供给的系统集成作用,从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的制度设计理念出发,坚持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根本制度,不断优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治理制度与城乡融合制度等基本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养老制度等重要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民获得感 乡村 制度体系供给 精准对接
下载PDF
地方政府推进乡村振兴绩效评价:体系与实证 被引量:9
3
作者 郑方辉 刘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6,共11页
基于结果导向和满意度导向,乡村振兴绩效评价为实现乡村振兴规划目标提供了价值导向、标准体系和社会动能。构建由决策部署、过程推进、目标实现和社会满意等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广东省21个地级... 基于结果导向和满意度导向,乡村振兴绩效评价为实现乡村振兴规划目标提供了价值导向、标准体系和社会动能。构建由决策部署、过程推进、目标实现和社会满意等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进行第三方绩效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全省乡村振兴绩效指数为80.13,主观评价(74.07)低于客观评价(81.29),地市之间绩效表现反差明显,各分项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一,经济发展程度对绩效指数影响具有多样性等。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应以追求农民满意度及获得感最大化定位地方政府绩效目标,立足实际优化实施方案,久久为功补足民生短板,强化激励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政府绩效评价 农民获得感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试论农民获得感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蔡炉明 钟宇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17,共8页
农民获得感涵盖农民个体获得感和农民群体获得感。对农民获得感的内涵及类型划分进行界定,并立足农民获得感典型案例,利用需求层次、社会实践、社会认同、全面发展等理论,聚焦获得感酝酿期、获得感发展期、获得感生成期等阶段,剖析不同... 农民获得感涵盖农民个体获得感和农民群体获得感。对农民获得感的内涵及类型划分进行界定,并立足农民获得感典型案例,利用需求层次、社会实践、社会认同、全面发展等理论,聚焦获得感酝酿期、获得感发展期、获得感生成期等阶段,剖析不同类型农民获得感的生成脉络与逻辑。其中,农民个体获得感的生成大致遵循“个体需求推动—直接积极感知—个体认同塑造—个体全面发展”的脉络,农民群体获得感的生成大致遵循“群体需求拉动—间接积极感知—群体认同构建—群体全面发展”的脉络。农民获得感并非与生俱来和一成不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农民获得感的提升,应秉持共同体思维和系统治理导向,并采取差异化举措进行系统施治与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获得感 共同体思维 系统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农户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获得感评价分析——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5
作者 兰子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8期48-51,共4页
本文基于公共产品、公众满意度理论,构建长汀县农户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分析,结论可为政府后续治理提供参考。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索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并对获得感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长汀县农户获... 本文基于公共产品、公众满意度理论,构建长汀县农户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分析,结论可为政府后续治理提供参考。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索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并对获得感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长汀县农户获得感由政治、经济、环境、公共服务及文化技术5个维度构成,其中经济和公共服务维度的获得感是农户获得感的主要构成部分;(2)长汀县农户的获得感总体水平较为一般,有较大的增强空间,在性别、是否为村干部/党员、学历、婚姻状况、健康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获得感 水土流失治理 评价指标 福建省长汀县
下载PDF
用“两山”理念提升农民“获得感”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益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13,共5页
"获得感"的语义重心在于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农民"获得感"关系到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总体水平,没有农民的获得感,就没有全体人民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是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 "获得感"的语义重心在于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农民"获得感"关系到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总体水平,没有农民的获得感,就没有全体人民的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是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为提升农民"获得感"提供了科学指引和保障。用"两山"理念提升农民获得感,要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农村发展,着力夯实农民获得感的物质基础;要加强价值观念引导,培养农民科学获得观,为提升获得感创造精神条件;要鼓励诚实劳动,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激活农民获得感的内在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农民“获得感” 绿色生产力 获得观 诚实劳动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农民获得感研究——基于浙江省若干县区的实证考察
7
作者 张容 张现洪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3-70,共8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之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获得感,不仅包括个体基于现实生活境况的幸福感、个体在创造性劳动中所取得成果的满足感,还包括个体在与其他社会主体互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之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获得感,不仅包括个体基于现实生活境况的幸福感、个体在创造性劳动中所取得成果的满足感,还包括个体在与其他社会主体互动的过程中对公共生活的归属感。思想政治教育正好可以影响和强化农民的“三感”。围绕动力来源的差异以及农民获得感实现强度,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初步归纳为嵌入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内生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然而,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农民获得感提升,依然存在基层组织低财政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杂性之间的张力,存在群众的流动性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等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获得感
下载PDF
精准扶贫进程中提升农民获得感的路径研究——以湖南省岳阳市为例
8
作者 陈美中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本文采用问卷测评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岳阳市平江县、岳阳县两地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农民获得感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该市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民获得感的成效和不足,进而从物质获得感、时代幸福感、生活舒适感、脱贫信心感、... 本文采用问卷测评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岳阳市平江县、岳阳县两地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农民获得感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该市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民获得感的成效和不足,进而从物质获得感、时代幸福感、生活舒适感、脱贫信心感、精神愉悦感和价值尊严感6个方面提出了农民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民获得感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