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地区几种鲑鳟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尤宏争 包海岩 +3 位作者 谷德贤 付廷斌 张雪亮 李勤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5,共8页
为了解甘肃地区养殖鲑鳟鱼的营养价值与鲜美程度,采用常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金鳟(golden Oncorhynchus mykiss)、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及七彩鲑(Salvelinus fontinalis)四种商品鱼(体质量835.72~989.12... 为了解甘肃地区养殖鲑鳟鱼的营养价值与鲜美程度,采用常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金鳟(golden Oncorhynchus mykiss)、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及七彩鲑(Salvelinus fontinalis)四种商品鱼(体质量835.72~989.12 g)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70.80%~75.00%、粗蛋白18.40%~19.20%、粗脂肪4.00%~10.10%和粗灰分1.20%,除粗灰分含量外各组间差异显著,金鳟是典型高蛋白高脂肪品种。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量为7.69%~8.43%(干样,下同);4种鲑鳟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均与FAO/WHO要求一致,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4.40~86.56;限制性氨基酸一致为色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38.52%~39.25%,各组间差异显著,从各种氨基酸分析得出亚东鲑是相对组成最理想的品种。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21~2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1.80%~4.83%,其中DHA+EPA含量为0.39%~0.90%,各组间差异显著,但虹鳟保健价值更有优势。9种常见的矿物元素被检测出,各组间差异显著,其中七彩鲑矿物元素相对较高,生理功效突出。研究表明4种养殖鲑鳟鱼营养价值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金鳟(golden Oncorhynchus mykiss) 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 七彩鲑(Salvelinus fontinalis) 营养成分
下载PDF
Pur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Protein from Brown-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 fario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英霞 邹瑗徽 +2 位作者 满初日嘎 周永灿 王世峰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7-632,共6页
Antimicrobial proteins and peptides had been found from a wide variety of organisms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se molecules have attracted much research interest because of their biochemical diversity, broad specificity... Antimicrobial proteins and peptides had been found from a wide variety of organisms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se molecules have attracted much research interest because of their biochemical diversity, broad specificity on anti-viral, anti-bacterial, anti-fungi, anti-protozoan parasites, anti-tumoural, and wound-healing effects. Antimicrobial proteins and peptides play key roles in innate immunity. They interact directly with bacteria and kill them. The brown-spotted grouper, Epinephelusfario, is an important marine fish cultured in southem China. Recently, bacteria and virus have caused high mortality in E. fario cultures, but its endogenous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nd proteins have not been explored. An antimicrobial component was found from the skin homogenate of E. fario. After the skin homogenate was digested with trypsin,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as lost, which showed that the antimicrobial component is a protein. The antimicrobial protein (Efap) was purified from the skin homogenate of E. fario by successive ion-exchange an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Efap was demonstrated to be single protein band by SDS-PAGE, with the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of 41 kD. Efap exhibit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both for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aureus, Micrococcus lut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and for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Vibrio alginolyticus,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ibrio fluvialis, Pasteurella multocida, Aeromonas hydrophila, Eschrrichiu col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cept A. hydrophila, P. aeruginosa, and E. coli (MIC〉20 mol/L), most of the tested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sensitive to Efap (MIC〈20 mol/L). Interestingly, Efap showed pote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S. aureus (MIC 5-10 mol/L) but comparatively weak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M. luteus and B. subtilis. The broa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Efap suggest that it contributes to the innate host defence of E. far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nephelus fario Antimicrobial proteins and peptides PURIFICATION Gram-positive bacteria Gram-negative bacteria
下载PDF
基于分子标记共祖的亚东鲑育种群体遗传背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孟娟 李鑫 +7 位作者 袁冬冬 孙帅杰 于光晴 户国 栾培贤 王万良 扎西拉姆 周建设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0,共9页
为明确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育种群体遗传背景,为今后亚东鲑的育种工作及家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共祖技术,对雅鲁藏布江渔业资源繁育基地的245尾亚东鲑育种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45个个体被分为... 为明确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育种群体遗传背景,为今后亚东鲑的育种工作及家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共祖技术,对雅鲁藏布江渔业资源繁育基地的245尾亚东鲑育种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45个个体被分为6个群体,StfA1、StfC2和StfC3群体中多数个体来源于不同祖先,StfB1、StfC1和StfC4群体中多数个体具有单一的祖先来源;245个个体中基因组近交系数大于0.0625的个体比例为19.6%(48/245),其中StfA1群体为36.3%(37/102),StfC2群体为5.9%(3/51),StfC3群体为4.3%(2/47),StfC4群体为50%(6/12);基因组近交系数大于0.125的个体有14个,基因组近交系数大于0.25的个体有1个;6个群体内共有115对个体为全同胞近交类型(CC≥0.25),958对个体为半同胞、祖孙或叔侄近交类型(0.125≤CC<0.25),3653对个体为堂兄妹、半叔侄或曾祖孙近交类型(0.0625≤CC<0.125);6个群体间个体亲缘关系无全同胞近交类型,半同胞、曾孙或叔侄近交类型的个体对为101对;堂兄妹、半叔侄或曾祖孙近交类型的个体对为584对;基因流结果表明StfC3群体和StfC4群体基因交流最大,流向为StfC4群体到StfC3群体,其余各种群间也存在相当程度的基因交流。该亚东鲑繁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种质衰退。StfC1、StfC2、StfC3和StfC4四个群体两两间均达到了近亲繁殖的程度,在今后的亚东鲑育种过程中可做为一个家系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 分子标记共祖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盐度对亚东鲑鱼苗生长状况和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齐长青 《黑龙江水产》 2022年第5期40-42,共3页
为了探讨盐度对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该研究选用规格统一、体格健壮、长势整齐、体质量为(1.28±0.39)g、体长为(3.84±0.19)cm的1500尾鱼苗,并随机分为0‰对照组、3‰组、6‰组、9‰组和12‰组,每组30... 为了探讨盐度对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该研究选用规格统一、体格健壮、长势整齐、体质量为(1.28±0.39)g、体长为(3.84±0.19)cm的1500尾鱼苗,并随机分为0‰对照组、3‰组、6‰组、9‰组和12‰组,每组300尾。每组分3个水平,每个水平100尾。对照组鱼苗饲养于淡水,盐度为0‰;3‰组的鱼苗饲养于3‰盐度的水中;6‰组的鱼苗饲养于6‰盐度的水中;9‰组的鱼苗饲养于9‰盐度的水中;12‰组的鱼苗饲养于12‰盐度的水中。整个饲养试验为期45d,试验过程记录鱼苗的初始体质量、结束体质量、初始体长、结束体长和摄入饲料量及存活率。试验结果:3‰组和6‰组的末期体重、末期体长、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长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6‰组的体长生长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3‰组;9‰组的末期体重、体质量增长率、末期体长、体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试验组除了12‰组的存活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6‰的盐浓度更适合亚东鲑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 盐度 生长 存活 影响
下载PDF
鲑点石斑鱼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 被引量:40
5
作者 黄志坚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67,共4页
对海南省三亚地区网箱养殖的发病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进行病原分离 ,通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应用ATB半自动鉴定系统及VITEK_AMS_6 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并与有关的标准菌株为对照 ,鉴定为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小... 对海南省三亚地区网箱养殖的发病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进行病原分离 ,通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应用ATB半自动鉴定系统及VITEK_AMS_6 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并与有关的标准菌株为对照 ,鉴定为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小鼠毒性实验和不同方式感染鲑点石斑鱼实验的结果表明 ,该菌对小鼠有极强的毒力 ,不同感染方式感染鲑点石斑鱼表现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同时测定了溶藻弧菌对小鼠和鲑点石斑鱼的LD50 分别为 3 2× 10 5个 /mL和 2 1× 10 7个 /mL。进一步比较溶藻弧菌对青石斑鱼 (Epinephelusowoara)、真鲷 (Pagrosomusmajor)、平鲷 (Rhabdosargussarba)、黑鲷 (Sparusaurata)、红鳍笛鲷 (Lutjanuserythopterus)、黄斑蓝子鱼 (Siganusoramia)等一些常见海水养殖鱼类的致病性 ,该菌能导致不同海水养殖鱼类死亡并表现一定程度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病原 鲑点石斑鱼 溶藻弧菌 致病性 病原分离 细菌学鉴定 感染方式 海水养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亚东鲑DNA条形码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孟玮 杨天燕 +1 位作者 海萨 海沙尔.阿那斯 《水产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以亚东鲑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线粒体COI基因638bp碱基序列,探讨了该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鲑科三种鱼类(亚东鲑、大西洋鲑和红点鲑)鉴定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亚东鲑33个个体共享1种单倍型。利用Kimura-2模型分析得到亚东鲑与大西洋鲑... 以亚东鲑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线粒体COI基因638bp碱基序列,探讨了该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鲑科三种鱼类(亚东鲑、大西洋鲑和红点鲑)鉴定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亚东鲑33个个体共享1种单倍型。利用Kimura-2模型分析得到亚东鲑与大西洋鲑遗传距离最小,为0.079;大西洋鲑与红点鲑遗传距离最大,为0.141;亚东鲑与红点鲑遗传距离为0.120。基于COI基因片段序列构建的NJ显示,亚东鲑和大西洋鲑首先聚到一起,然后再与红点鲑相聚。结果表明COI基因片段作为三种鱼类DNA条形码进行分类鉴定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COI基因 DNA条形码
下载PDF
西藏亚东鲑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34
7
作者 豪富华 陈毅峰 蔡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6,共8页
通过对2002年12月-2003年3月养殖的亚东鲑胚胎进行观察,并结合1999年12月-2000年5月和2000年12月-2001年5月所取样品的对照,对其胚胎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亚东鲑胚胎发育过程分为10个时期;... 通过对2002年12月-2003年3月养殖的亚东鲑胚胎进行观察,并结合1999年12月-2000年5月和2000年12月-2001年5月所取样品的对照,对其胚胎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亚东鲑胚胎发育过程分为10个时期;在平均水温4.3℃条件下,从受精到出膜需要大约339.7-447.2积温(度·日)不等;胚胎发育的天数与积温呈明显的线性相关;胚胎发育的各期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不同,体节形成至发眼前期这一阶段对外环境比较敏感;不同大小的卵对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出膜时仔鱼的平均大小为(13.09±0.90)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西藏 胚胎发育 积温 孵化率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白点鲑和亚东鲑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孙学亮 杨树元 +4 位作者 陈书奇 孟凡亮 陈成勋 郭永军 于宏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2,共6页
在水温10~12℃下,将体质量(224.14±26.73)g的白点鲑Salvelinus pluvius和体质量(152.12±7.46)g的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饲养在直径1m、水深0.7m的玻璃钢材质圆桶中,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草药(大黄、黄芪、连翅、... 在水温10~12℃下,将体质量(224.14±26.73)g的白点鲑Salvelinus pluvius和体质量(152.12±7.46)g的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饲养在直径1m、水深0.7m的玻璃钢材质圆桶中,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草药(大黄、黄芪、连翅、黄苓和丹皮)进行投喂,在投喂0d、7d、14d、21d和28d时从鱼尾柄腹侧用肝素处理的容器抽血采样,测定血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肠道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蛋白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鱼血液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含复方中草药饲料14d时的亚东鲑血液T-AOC活力和SOD活力显著高于0d(P<0.05),MDA含量和CAT活力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7d和14d的亚东鲑血液AKP活力和ACP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4d时NO浓度和LZM活性与0d差异显著(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淀粉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在14d时在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摄食含复方中草药饲料14d的白点鲑血液T-AOC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MDA含量和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21d时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KP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7d、14d时ACP活力和NO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1d时LZ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4 d时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摄食含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对白点鲑、亚东鲑血液的抗氧化性、非特异性及消化酶指标有促进作用,投喂14 d时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白点鲑 亚东鲑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消化酶
下载PDF
鲑点石斑鱼和大眼鳜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黄建华 李加儿 +1 位作者 刘匆 区又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鲈形目科、底栖生活、凶猛肉食性的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和大眼鳜 (Sinipercakneri)鳃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两种鱼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 ,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 对鲈形目科、底栖生活、凶猛肉食性的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和大眼鳜 (Sinipercakneri)鳃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两种鱼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 ,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 ;然而两者的鳃小片都较高 ,表面更加凹凸不平 ,是对低溶氧环境的适应。鲑点石斑鱼的鳃丝表面一部分较为平坦 ,另一部分则凹凸不平 ,其鳃小片高度也高于大眼鳜 ,因而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较高的摄氧效率。在扫描电镜下能在鲑点石斑鱼和大眼鳜的鳃上分辨出扁平上皮细胞、氯细胞和粘液细胞 3种细胞 :前者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界限清楚 ,而后者的界限模糊且表面遍布不规则的微嵴 ;前者的鳃丝和鳃小片上氯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后者 ,两者细胞形态也存在差异 ;而鳃丝表面的粘液细胞的数量则是后者较多。两种鱼鳃上的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的差异 ,可能与前者生活于海水而后者生活于淡水的不同生活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点石斑鱼 大眼鳜 扫描电镜 表面结构 微细结构 数量分布
下载PDF
亚东鲑的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豪富华 陈毅峰 +1 位作者 唐卫星 蔡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1-737,共7页
首次报道了亚东鲑在青藏高原河流中的生长特点。对1999—2002年间在亚东河共采集的462尾亚东鲑(体长范围为93—364mm)进行了年龄与生长的研究。通过鳞片对其中302尾进行年龄鉴定并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雌性(♀)Lt=709.44[1-e-0.... 首次报道了亚东鲑在青藏高原河流中的生长特点。对1999—2002年间在亚东河共采集的462尾亚东鲑(体长范围为93—364mm)进行了年龄与生长的研究。通过鳞片对其中302尾进行年龄鉴定并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雌性(♀)Lt=709.44[1-e-0.1656(t-0.0845)](R2=0.9993,n=132)和Wt=6017.46[1-e-0.1656(t-0.0845)]2.9724(R2=0.9845,n=132);雄性(♂)Lt=797.82[1-e-0.1428(t-0.0058)](R2=0.9994,n=170)和Wt=8566.72[1-e-0.1428(t-0.0058)]2.9822(R2=0.9724,n=170)。亚东河中的亚东鲑群体由1—4龄组成,种群年龄趋于低龄化,雌雄性比为1∶1.29,生长指标为9.05—14.23(♀)和10.76—19.22(♂),雌雄鱼的平均标准体长分别为(192.60±69.92)mm和188.91±53.18mm。根据Von Bertalanffy方程的估算表明雌雄两性在体长、体重生长上有显著的差异;雄鱼比雌鱼有更大的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两性个体均远未达到最大体长和体重;雄鱼比雌鱼生长更快,寿命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年龄 生长 西藏 亚东河
下载PDF
4种石斑鱼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郑莲 刘楚吾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6-20,共5页
采用9个引物,对湛江沿海野生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及黑边石斑鱼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及黑边石斑鱼种间遗传距离(Dij)分别为0 4009(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0 4805... 采用9个引物,对湛江沿海野生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及黑边石斑鱼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及黑边石斑鱼种间遗传距离(Dij)分别为0 4009(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0 4805(蜂巢石斑鱼-点带石斑鱼)、0 5703(蜂巢石斑鱼-黑边石斑鱼)、0 4409(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0 4561(鲑点石斑鱼-黑边石斑鱼)及0 4729(点带石斑鱼-黑边石斑鱼);用UPGMA法对这4种石斑鱼进行聚类分析可知,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首先聚在一起(0 4009),而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与点带石斑鱼聚在一起(0 4611),最后,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再与黑边石斑鱼聚在一起(0 4951)。在所研究的类群中,蜂巢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亲缘关系 RAPD分析 蜂巢石斑鱼 鲑点石斑鱼 点带石斑鱼
下载PDF
亚东鲑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蒲德永 王志坚 +1 位作者 赵海鹏 张耀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5-828,共4页
亚东鲑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等。食道粘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腺泡组成,... 亚东鲑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等。食道粘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消化道 消化腺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常安 户国 +3 位作者 孙鹏 谷伟 王炳谦 徐奇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1-582,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性腺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两因素随机设计,设5个蛋白质水平(36%、39%、42%、45%、48%)和2个脂肪水平(9%、18%),共配制10种实用试验饲料。每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性腺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两因素随机设计,设5个蛋白质水平(36%、39%、42%、45%、48%)和2个脂肪水平(9%、18%),共配制10种实用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19尾鱼。初重为(462.53±45.40)g亚东鲑在室内水族箱中流水饲养,饲养周期为77 d。结果表明:同一脂肪水平下,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有所升高,而饲料系数逐渐降低,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雌性亲鱼性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雄性亲鱼性腺指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但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回升。同一脂肪水平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活性逐渐增加,蛋白质水平为48%时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36%时(P<0.05);而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虽有所增加,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蛋白质水平下,18%脂肪水平组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略高于9%脂肪水平组。同一脂肪水平下,血清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亚东鲑亲鱼对饲料蛋白质(36%~48%)和脂肪(9%~18%)水平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以增重率为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饲料脂肪水平为9%和18%时,亚东鲑亲鱼对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43.11%和4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亲鱼 蛋白质 脂肪 生长 消化酶 血清指标
下载PDF
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国华 章华忠 陈雪芬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鱼平均体重25 .625 ~28 .111 g ,水温17 .6 ° C 时,按鱼体重计( 下同) ,耗氧率为1 ...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鲑点石斑鱼幼鱼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鱼平均体重25 .625 ~28 .111 g ,水温17 .6 ° C 时,按鱼体重计( 下同) ,耗氧率为1 .517 μg/(g·min) ;33 .4 ° C 时,耗氧率达7 .230 μg/(g·min) .水中溶氧量对鲑点石斑鱼耗氧率的影响只在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在水温26 .0 ~27 .3 ° C、盐度33 .6 、鱼体重289 .50 ~338 .98 g 条件下,溶氧量低于1 .8 mg/ L 时,耗氧率随溶氧量降低而急剧下降;高于1 .8 mg/ L时,耗氧率几乎不受水中溶氧量的影响.溶氧量( X) 与号氧率( Y) 的关系可以用 Y= 0 .198 4 X3 -1 .734 8 X2 + 4 .869 3 X- 1 .549 表示.鲑点石斑鱼的耗氧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在水源p H8 .1 、盐度33 .69 、水温25 .8 ° C 条件下,鱼平均体重21 .411 g ,17 :00 耗氧率最高,为6 .127 μg/(g·min) ,09 :00 耗氧率最低,为3 .052 μg/(g·min) .与测定昼夜变化的各项条件相同时,鲑点石斑鱼在安静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耗氧率 呼吸 幼鱼 鲑点石玉鱼
下载PDF
5种石斑鱼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区又君 吴勇 +1 位作者 李加儿 刘楚吾 《南方水产》 CAS 2008年第2期56-62,共7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进行了研究。从1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19个,分别用于5种石斑鱼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显示,5种石斑鱼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64.23%,72.61%,60.34%,69.97%,73.94%;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8238,0.8110,0.8345,0.8277,0.8064;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1762,0.1890,0.1655,0.1723,0.1936;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189,0.1364,0.1028,0.1439,0.164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1801,0.1992,0.1530,0.2100,0.2434。5个种间的遗传距离(Dxy)在0.3964~0.608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鞍带石斑鱼 驼背鲈 棕点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鲑点石斑鱼
下载PDF
亚东鲑基因组中Tc1-like转座子的序列歧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秀明 李福贵 +1 位作者 蒋霞云 邹曙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共7页
根据鱼类Tc1-like超家族转座子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设计单引物,对西藏亚东鲑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鉴定出亚东鲑两条长度为1 607 bp和1 473 bp的Tc1-like超家族转座子序列,命名为Tbt1和Tbt2。序列分析表明,亚东鲑Tbt1转... 根据鱼类Tc1-like超家族转座子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设计单引物,对西藏亚东鲑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鉴定出亚东鲑两条长度为1 607 bp和1 473 bp的Tc1-like超家族转座子序列,命名为Tbt1和Tbt2。序列分析表明,亚东鲑Tbt1转座子左右两端分别存在一个196 nt和225 nt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s,ITR),在左右ITR中分别包含2个12 nt的亚末端反向重复序列(Subterminal inverted repeats,SIR);亚东鲑Tbt2转座子分别存在一个32 nt和31 nt短的ITR,其左右ITR中各仅包含1个12 nt的SIR。亚东鲑Tbt1、Tbt2转座子的转座酶编码区在进化过程中各已积累了4个和9个终止突变,两者均不能表达完整的转座酶。亚东鲑Tbt2与其它鲑科鱼类Tc1-like转座子的相似度低于30%,而与金鱼Tca2转座子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8%,显示该转座子的获得可能起源于基因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Tc1-like转座子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复方中草药对山女鳟、白点鲑和亚东鲑肝脏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学亮 杨树元 +3 位作者 王耀浒 孟凡亮 陈成勋 郭永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0,共5页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复方中草药,饲喂山女鳟、白点鲑、亚东鲑,并分别于第0、7、14、21、28 d检测其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力、...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复方中草药,饲喂山女鳟、白点鲑、亚东鲑,并分别于第0、7、14、21、28 d检测其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力、一氧化氮(NO)浓度、溶菌酶(LSZ)含量,以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山女鳟、白点鲑、亚东鲑肝脏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女鳟肝脏中,T-SOD活力7 d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AKP活力7 d时显著高于0、21、28 d(P<0.05),NO含量和LSZ含量7 d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白点鲑肝脏中,T-SOD、CAT、T-AOC活力14 d时显著高于0 d(P<0.05),ACP活力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 d时升至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亚东鲑肝脏中,T-SOD和T-AOC活力14 d时显著高于0 d(P<0.05),MDA含量14 d时显著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AKP活力21 d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ACP活力7、14 d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NO含量和LSZ含量14 d时显著高于0 d(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山女鳟 白点鲑 亚东鲑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养殖和野生亚东鲑机体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琳 张斐然 +9 位作者 刘长琳 刘宝良 李杰 多吉欧珠 热旦 德吉措姆 措姆 卫育良 梁萌青 徐后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6,共10页
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是鲑属鱼类在青藏高原仅有的鱼类种群,是亚东地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本研究对西藏亚东地区野生和养殖亚东鲑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各组织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亚东鲑营养成分的异... 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是鲑属鱼类在青藏高原仅有的鱼类种群,是亚东地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本研究对西藏亚东地区野生和养殖亚东鲑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各组织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亚东鲑营养成分的异同,为养殖亚东鲑的品质评价和饲料配方的完善提供参考信息。实验采集亚东河中野生亚东鲑和亚东渔业产业园中使用配合饲料养殖的亚东鲑各10尾用于相关成分分析,每尾为一个独立样本。结果显示,野生组肥满度显著低于养殖组,而全鱼水分和灰分显著高于养殖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以及肝脏常规成分在野生组和养殖组间无显著差异。野生组肌肉粗脂肪显著低于养殖组,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野生组全鱼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组,且野生组肌肉中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野生组全鱼、肌肉和肝脏中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总量、EPA、C20:4n-6以及肌肉中DHA含量高于养殖组,而全鱼和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PUFA总量低于养殖组。综上所述,目前养殖亚东鲑和野生亚东鲑在机体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养殖鱼类体成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饲料组成,因此,亚东鲑养殖中饲料营养组成可能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野生 养殖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水体短期酸化对河鳟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安利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68-73,共6页
用酸滴法在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酸雨降落和酸雪融化时水体的短期酸化,观察其对河鳟(Salmo fario Linnaeus)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处理24h时,血浆pH值、渗透压和某些电解质降至最低点,其后,随酸化处理时间的加长下降非但未能加剧... 用酸滴法在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酸雨降落和酸雪融化时水体的短期酸化,观察其对河鳟(Salmo fario Linnaeus)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处理24h时,血浆pH值、渗透压和某些电解质降至最低点,其后,随酸化处理时间的加长下降非但未能加剧,反而有所回升,血糖这一应激反应指示因子在酸化处理24h时也明显增高,因而,可以认为,在酸化处理初期河鳟除受到直接伤害作用外,还表现了明显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血液 生理 生化 水体 河鳟
下载PDF
西藏亚东鲑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竹明 刘长琳 +2 位作者 李杰 热旦 多吉欧珠 《中国渔业经济》 2022年第6期20-26,共7页
发展亚东鲑鱼特色产业有利于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乡村振兴,对丰富边疆地区“菜篮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亚东县经济发展、生态和谐和社会稳定。2020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针对亚东县亚东鲑鱼产业进行了科技援... 发展亚东鲑鱼特色产业有利于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乡村振兴,对丰富边疆地区“菜篮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亚东县经济发展、生态和谐和社会稳定。2020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针对亚东县亚东鲑鱼产业进行了科技援藏,在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病害防控和饲料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亚东鲑鱼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西藏亚东鲑鱼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实施规模化生产,降低产业成本;提高亚东鲑鱼产业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开展良种选育,建设亚东鲑鱼原良种场;增强产业中观主体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强化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以及丰富边疆地区亚东鲑鱼特色产业扶持政策等,以期更好地促进西藏亚东鲑鱼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鱼 西藏 淡水鱼类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