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名方概述与开发探讨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鹏 刘安 +2 位作者 邬兰 宋宗华 陈士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83-194,共12页
经典名方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的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开发有其历史必然性,其关键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细化古今临证应用实际并标准化,用于大生产工艺设计。通过经典名方形成路径分析与内涵解析,概述了经典名... 经典名方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的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开发有其历史必然性,其关键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细化古今临证应用实际并标准化,用于大生产工艺设计。通过经典名方形成路径分析与内涵解析,概述了经典名方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组成与制法固定的药用物质是经典名方开发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经典名方的筛选、古方今病适用性及标准化出路等经典名方开发所面临的宏观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就目前的政策形势与研究现状,阐明了经典名方的研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方剂理论 复方制剂 产品开发 标准化 工艺设计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的“遵古”研发思路探讨——以泻白散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文旺 李莉 +3 位作者 李德坤 周大铮 余伯阳 鞠爱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96-201,共6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拟对符合要求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流程,制备方法及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是获得政策优惠的一大前提。由于经典名方多为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在历代沿用过程中,药材炮制、药味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拟对符合要求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流程,制备方法及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是获得政策优惠的一大前提。由于经典名方多为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在历代沿用过程中,药材炮制、药味用量、煎煮方式等可能发生了变化。若研究人员只是简单的采用现代方法对经典名方进行研究,容易偏离政策要求。加强前期资料调研,明确处方组成及所属朝代的用药情况能够给予经典名方研究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基于此,笔者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载的泻白散为例,通过遵循古法原则,从药材基原、药材炮制、标准煎液的制备、泻白散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等方面阐述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发思路,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研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泻白散 遵循古法 处方组成 标准煎液 质量控制 药材基原 炮制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黄芩、黄连量值传递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洪婷婷 张钰明 +5 位作者 杨琳洁 毕嘉谣 林涛 李鹏跃 杜守颖 白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166-5176,共11页
目的建立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处方中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方法以《伤寒论》中记载的煎煮方法制备半夏泻心汤水煎液,建立半夏泻心汤HPLC指纹图谱,对特征峰进行归属;以转移率、出膏率、指纹图... 目的建立半夏泻心汤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处方中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方法以《伤寒论》中记载的煎煮方法制备半夏泻心汤水煎液,建立半夏泻心汤HPLC指纹图谱,对特征峰进行归属;以转移率、出膏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指标,对处方中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的量值传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黄芩中指标性成分黄芩苷从药材到饮片的转移率为81.08%~119.82%;饮片到全方水煎液的黄芩苷的转移率为44.55%~59.05%,黄连中指标性成分小檗碱从药材到饮片的转移为66.65%~97.51%;饮片到全方水煎液的小檗碱的转移率为7.83%~22.93%;全方的出膏率为12.99%~17.21%;15批全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78~0.999。结论该指纹图谱所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黄芩、黄连药材-饮片-全方水煎液质量控制,可为经典名方等质量评价办法的制定提出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半夏泻心汤 水煎液 黄芩 黄连 指纹图谱 量值传递
原文传递
基于古代文献计量分析的经典名方温胆汤关键信息考证 被引量:8
4
作者 陈仁寿 李煜 +1 位作者 陆跃 李陆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9-445,共7页
通过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记载温胆汤的古代文献,梳理温胆汤的历史发展源流,正确认识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关键问题,为经典名方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数据支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中医古籍中温胆汤... 通过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记载温胆汤的古代文献,梳理温胆汤的历史发展源流,正确认识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关键问题,为经典名方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数据支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中医古籍中温胆汤的相关文献,共获取相关古代文献197条,涉及古代医籍84种。经分析与考证认为,温胆汤出自已佚方书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其后唐代孙思邈抄录于《千金要方》中,由生姜、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甘草6味药物组成。其主治病证在原方基础上有所拓展,主治失眠、心悸、怔忡、呕吐等病证,历代医家对于本方方义认识亦各不相同。温胆汤中药物除半夏用“姜半夏”、枳实为“麸炒”、甘草用“炒甘草”外,其余药物均用生品,具体炮制应遵从2020版《中国药典》。温胆汤参考用量为半夏10 g,枳实10 g,竹茹10 g,陈皮15 g,生姜20 g,甘草5 g。具体煎服法为“以水1600 mL,煎取400 mL,分2次早晚餐后温服”。服用本方时,应避免服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及羊肉、海藻、菘菜、饴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经典名方 古代文献 关键信息考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开心散功能主治衍变与剂量的关联考证 被引量:8
5
作者 易腾达 李玉丽 +3 位作者 谭志强 杨瑞玲 冮顺奎 袁振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33,共10页
《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为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是治疗"好忘"的常用方。后世医家在应用该方的过程中,衍化出了许多类方,这些类方的功能主治因剂量的变化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既有继承又有拓展,因此考证类方的功能主治与剂量... 《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为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是治疗"好忘"的常用方。后世医家在应用该方的过程中,衍化出了许多类方,这些类方的功能主治因剂量的变化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既有继承又有拓展,因此考证类方的功能主治与剂量的变化规律十分有必要。考证结果表明,其基本功效为养心开窍、健脾安神、交通心肾,主治病证为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等,不同朝代又略有差异。至宋、金、元时期,在基本功效上,兼温通心阳,清热息风,主治病证较之前略有变化,但基本相同。发展至明代,兼滋阴清热养血,主治病证拓展了远视、近视、遗精、便浊等。至清代,其功效在明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滋补心肾,主治病证基本上沿袭了明代及以前。古人在应用该方及其类方时药物配伍比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规律,治疗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梦遗、便浊多重用人参、茯苓,人参∶茯苓约1∶1,远志∶菖蒲约1∶1;治疗"目能近视,不能远视"多重用远志、菖蒲,且远志∶菖蒲约1∶1。此外,远志∶人参∶茯苓∶菖蒲为2∶3∶3∶2这一配伍比例出现的频率最高,基本上囊括了该方及其类方的主治病证。经统计,古人运用开心散及类方时远志的平均用药剂量为57 g,人参为62 g,茯苓为70 g,远志为54 g,现代远志平均用量为11 g,人参为15 g,茯苓17 g,菖蒲9.5 g,发现古人用药剂量明显大于现代剂量。以上考证结果可为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开心散 类方 功能主治 剂量 复方制剂
原文传递
基于古代文献考究经典名方泻白散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玉丽 蒋屏 +3 位作者 孙梦林 谭志强 梁宇 袁振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4,共7页
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临床疗效确切,是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了相关古籍数据118条,涉及中医古籍75部,归纳分析发现泻白散历代主治病证有所扩展... 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临床疗效确切,是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了相关古籍数据118条,涉及中医古籍75部,归纳分析发现泻白散历代主治病证有所扩展,例如其方证的适应人群从小儿扩展到了妇人、成人,病证范围也从儿科延展到了内科、妇科等,与此同时,病名、病机、证候也不断有拓展性描述;其剂量比例虽有差异,但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的配伍比例相对恒定,煎服法也多沿用了煮散法;同时,明清医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方义论述,但鲜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泻白散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方义衍变 文献考证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济川煎的古代文献考证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橙 张博 +1 位作者 蔡铁如 刘东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2-39,共8页
济川煎出自《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了相关古籍数据43条,涉及中医典籍26部,系统地梳理了济川煎的历史源流、主治病证... 济川煎出自《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了相关古籍数据43条,涉及中医典籍26部,系统地梳理了济川煎的历史源流、主治病证、组成及方义衍变、剂量、炮制、煎服方法等,为经典名方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古代文献证据支持。归纳分析发现济川煎历代主治病证有所扩展,除原方记载的虚秘、产后便秘、气瘕之外,此方还可用于燥结、血瘕、阴结、小儿大便闭结、目病及肺(肠)。其方证的适应人群从成人、产妇扩展到了小儿,病证范围也从内科、妇产科延展到了儿科、五官科等。虽然历代医家记载了济川煎加减方,但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的配伍组成、相对恒定,煎服法也多沿用了水煎,食前服;同时,清医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方义论述,但鲜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济川煎 方义衍变 文献考证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开心散的基准样品关键质量属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尚炳娴 赵振霞 +4 位作者 曾琪 苏建 徐冰 刘永利 雷海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2-389,共8页
该研究使用不同批次饮片制备15批开心散基准样品粉末,建立开心散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人参皂苷Rb1、β-细辛醚、α-细辛脑和去氢茯... 该研究使用不同批次饮片制备15批开心散基准样品粉末,建立开心散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西伯利亚远志糖A5、西伯利亚远志糖A6、远志口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人参皂苷Rb1、β-细辛醚、α-细辛脑和去氢茯苓酸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开心散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均值的70%~130%为界限设定各质量控制指标的量值波动范围。15批开心散基准样品的特征图谱共有22个特征峰,指认出8个色谱峰,相似度在0.992~0.999;15批基准样品中西伯利亚远志糖A5质量分数在0.34~0.55 mg·g^(-1)、西伯利亚远志糖A60.43~0.57 mg·g^(-1)、远志口山酮Ⅲ0.12~0.19 mg·g^(-1)、3,6′-二芥子酰基蔗糖1.08~1.78 mg·g^(-1)、人参皂苷Rb10.33~0.62 mg·g^(-1)、β-细辛醚2.34~3.72 mg·g^(-1)、α-细辛脑0.11~0.22 mg·g^(-1)、去氢茯苓酸0.053~0.079 mg·g^(-1)。该研究建立的开心散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为经典名方开心散基准样品及制剂关键化学属性的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经典名方 基准样品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开心散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桂玉 伍红菊 +2 位作者 刘玉琦 黄婷婷 陈芬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6期1311-1318,共8页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开心散基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全面表征开心散处方中4个药味的成分特征,为开心散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第1套方法以乙腈为流动相A...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开心散基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全面表征开心散处方中4个药味的成分特征,为开心散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第1套方法以乙腈为流动相A,含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42 nm;第2套方法以乙腈为流动相A,水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03 nm。使用不同批次饮片制备17批开心散基准样品,将色谱图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峰匹配,明确共有峰个数,生成对照特征图谱,归属和指认共有峰。结果:建立了2套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其中第1套确定特征峰13个,归属远志药味特征峰9个、石菖蒲药味2个、茯苓药味2个,指认5个成分为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β-细辛醚、α-细辛醚和猪苓酸C;第2套确定特征峰12个,归属人参药味特征峰7个、远志药味2个、共有峰3个,指认6个成分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2和人参皂苷Rd。结论:建立的2套特征图谱分析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为经典名方开心散基准样品及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开心散 基准样品 特征图谱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经典名方左归饮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10
作者 冀迅 孙晓霞 +2 位作者 时洋凯 魏凯峰 刘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60-168,共9页
左归饮出自明代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于2023年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该研究遵循《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对古今文献中左归饮的方名源流、配伍组成、药物的基原、炮制、剂量、煎煮法、功效主治等关键信息... 左归饮出自明代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于2023年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该研究遵循《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对古今文献中左归饮的方名源流、配伍组成、药物的基原、炮制、剂量、煎煮法、功效主治等关键信息进行考证。研究发现,左归饮古今配伍组成、药物剂量与炮制、煎煮服用方法等基本沿用原方。左归饮原方剂量换算为熟地黄41.03 g、山药7.46 g、枸杞子7.46 g、炙甘草3.73 g、茯苓5.595 g、山茱萸5.595 g方中药物基原基本清晰,熟地黄选用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经酒炖法或加酒蒸法炮制加工而成;山药选用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的干燥根茎;枸杞子选用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的干燥成熟果实;茯苓选用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山茱萸选用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的干燥成熟果肉;炙甘草选用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经蜜炙法炮制而成。其服用方法为上诸药加水600 mL,煎至140 mL,空腹服用。左归饮功擅滋阴补肾,主治肾阴不足、阴衰阳盛证,如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红、脉细数等证。古今多用于治疗多种以肾阴虚证为主的内、妇科及神经、循环、生殖系统疾病。但现代文献对左归饮的现代应用研究及治疗机制研究不多,且市场未见规范化左归饮制剂,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左归饮 功效主治 煎服法 文献考证 基原 肾阴虚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附子汤特征图谱及其人参含量测定研究
11
作者 王雪仪 王俊帅 +5 位作者 赵振霞 刘臻茵 王雪颖 徐冰 苏建 刘永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3-873,共11页
目的建立附子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附子汤的关键质量属性。方法制备15批附子汤基准样品,建立附子汤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 目的建立附子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附子汤的关键质量属性。方法制备15批附子汤基准样品,建立附子汤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1为指标性成分建立附子汤人参含量测定方法,以均值的70%~130%为界限设定各质量控制指标的量值范围,并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15批附子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有12个共有峰,并指认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白术内酯Ⅲ7个特征峰,相似度均在0.98以上;15批基准样品中指标性成分含量范围及转移率分别为人参皂苷Rg1含量0.51~0.94 mg/g,人参皂苷Re含量0.34~0.62 mg/g,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之和转移率12.05%~26.91%;人参皂苷Rf含量0.14~0.27 mg/g,转移率11.15%~43.71%;人参皂苷Rb1含量0.41~0.76 mg/g,转移率10.53%~33.2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附子汤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及人参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为经典名方附子汤基准样品及其制剂关键化学属性的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汤 经典名方 基准样品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小蓟饮子的古今文献研究
12
作者 张钊坤 尚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33-2440,2447,共9页
小蓟饮子是临床治疗下焦结热的经典名方,针对小蓟饮子的古今文献疏理考证对临床使用具有较大的价值。考证发现,小蓟饮子首见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生地黄、小蓟、通草、滑石、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甘草组成,历代方剂组成... 小蓟饮子是临床治疗下焦结热的经典名方,针对小蓟饮子的古今文献疏理考证对临床使用具有较大的价值。考证发现,小蓟饮子首见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生地黄、小蓟、通草、滑石、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栀子、甘草组成,历代方剂组成较为稳定;基原与炮制方面,小蓟应选择小蓟地上部分,蒲黄为“炒蒲黄”,通草应为“木通科木通”,栀子选择生用,甘草选择火炙而非蜜炙,当归选择中上部分,其他药物则按原方使用;剂量方面,非急性期治疗可选择生地黄8∶余药1或各等分的比例进行使用,急性期根据不同病症进行用量调整;现代临床主要将其应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小蓟饮子 文献 炮制 剂量 严用和 临床应用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下载PDF
经典名方附子汤的处方考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尚炳娴 戴子琦 +3 位作者 高丰 彭鑫慧 徐冰 雷海民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明确经典名方附子汤的处方组成、主治功效、用法用量等。方法梳理历代医学典籍及现代书籍、文献对附子汤的记载。结果其处方为附子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折合成现代剂量约为炮附子20 g、茯苓41.4 g、人参27... 目的明确经典名方附子汤的处方组成、主治功效、用法用量等。方法梳理历代医学典籍及现代书籍、文献对附子汤的记载。结果其处方为附子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折合成现代剂量约为炮附子20 g、茯苓41.4 g、人参27.6 g、白术55.2 g、白芍41.4 g;用法用量为取处方中5味药,加水1600 mL,煎煮至600 mL,每日分3次温服;其功效为温经助阳、祛寒化湿,用于治疗寒湿内侵之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等。结论对附子汤的处方进行考证,明确原方的剂量折算等问题,以期为附子汤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汤 经典名方 处方考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阿胶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佳琛 王艺涵 +7 位作者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8-326,共9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阿胶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进行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唐代之前牛皮为阿胶主要来源,驴作为引入物种数量稀少;唐末至宋代,因医家对药物性效认识的发展,...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阿胶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进行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唐代之前牛皮为阿胶主要来源,驴作为引入物种数量稀少;唐末至宋代,因医家对药物性效认识的发展,伴随着驴数量的增加及牛皮使用的限制,阿胶的来源由牛皮转向驴皮;明清时期药性理论进一步发展,诸医家基本认同阿井水与色黑的驴皮为制作阿胶正品必要的2个因素。建议进行古代经典名方开发时,阿胶药材以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为正品基原,重视制胶水源的水质,以山东聊城一带为道地产区,并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进行炮制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阿胶 本草考证 道地性 基原 炮制 驴皮
原文传递
中医经典名方槐花散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橙 邓宇 +4 位作者 龚友兰 张振铭 段吾磊 卿俊 张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97-704,共8页
槐花散出自南宋许叔微所著《普济本事方》,乃治“肠风脏毒”(肠风下血)的经典方。现代研究表明,槐花散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止血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大多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痔疮... 槐花散出自南宋许叔微所著《普济本事方》,乃治“肠风脏毒”(肠风下血)的经典方。现代研究表明,槐花散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止血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大多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痔疮术后出血以及出血性肛肠疾病、过敏性紫癜等皮肤病的治疗,其现代临床应用较古代临床应用稍有发挥。本文从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及研究方向。基于研究结果,结合槐花散的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建议开发该经方的整方药理活性成分以及治疗放射性肠炎、过敏性紫癜及其他皮肤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抗炎靶点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槐花散 文献 研究
下载PDF
经典名方真武汤的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尚炳娴 赵振霞 +5 位作者 董慧玲 张佟 苏建 刘永利 徐冰 雷海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0期1962-1968,共7页
目的:建立真武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阐明真武汤的关键质量属性,以期为经典名方真武汤物质基准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不同批次饮片制备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冻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目的:建立真武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阐明真武汤的关键质量属性,以期为经典名方真武汤物质基准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不同批次饮片制备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冻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真武汤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芍药苷、6-姜辣素为指标性成分建立真武汤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均值的70%~130%为界限设定各质量控制指标的量值范围,并对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共有11个特征峰,指认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6-姜辣素、8-姜酚7个色谱峰,相似度均大于0.99;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中指标性成分芍药苷质量分数20.01~25.35 mg·g^(-1),转移率49.77%~69.84%;6-姜辣素质量分数1.65~2.57 mg·g^(-1),转移率30.11%~58.96%;出粉率3.21%~4.57%。结论:建立的真武汤物质基准HPLC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为经典名方真武汤物质基准及制剂关键化学属性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经典名方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物质基准
下载PDF
儿科经典名方导赤散的古今文献考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绿圆 万和伽 +6 位作者 张进彦 刘珂珂 曹佳蕾 谭祥汉 魏炳琦 马丙祥 贺亚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227,共10页
导赤散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清心利水养阴的儿科经典名方。该方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发展的导赤散(汤)多根据该方进行加减。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古籍及现代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导赤散的组成、炮制、制... 导赤散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清心利水养阴的儿科经典名方。该方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后世发展的导赤散(汤)多根据该方进行加减。通过系统整理相关古籍及现代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导赤散的组成、炮制、制法与应用进行考证分析。该研究共纳入相关有效古籍文献127条,涉及中医古籍86部。经考证,古籍中该方的药物基原基本清晰,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的干燥藤茎,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henonis的干燥叶,建议4味药均用生品。药物剂量与煎服方法的关键信息为“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4.13 g,加水300 mL,后加竹叶4.13 g同煎至150 mL,食后温服”。导赤散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等心经热盛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导赤散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等疾病,上述研究结果为导赤散后期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赤散 源流 方义 功效 临床应用 儿科经典名方 文献考证
原文传递
古代经典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金朋 潘祥宾 +7 位作者 潘立民 李虹霖 宋行行 李保龙 李宏玉 张倩 郑红杰 王亚楠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4-90,共7页
古代经典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小柴胡汤衍变而来,此方主治少阳枢机不利,气郁津凝,热邪扰神,为和解少阳之邪、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剂。文章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和大量文献,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来源追溯、历史发展、变化... 古代经典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小柴胡汤衍变而来,此方主治少阳枢机不利,气郁津凝,热邪扰神,为和解少阳之邪、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剂。文章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和大量文献,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来源追溯、历史发展、变化进程以及临床应用均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定位、新药研发转化研究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与临床实践,临床应用不断丰富,凡属于“少阳枢机不利”出现的病证均可采用本方随证加减,主治疾病包括神经类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疾病、妇科病、男科病、儿科病、皮肤病、消化系疾病、肿瘤、综合征、肺病、肾病、骨病及传染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经典名方 临床应用 历史沿革
下载PDF
古代经典名方真武汤的历史溯源与考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旭 高长玉 +2 位作者 陈敏 陶明源 田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19,共11页
张仲景之真武汤为温阳利水的经典名方,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5味药物组成。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与运用,使真武汤不断被传承并发扬。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将记载真武汤方书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历史沿革、主治病... 张仲景之真武汤为温阳利水的经典名方,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5味药物组成。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与运用,使真武汤不断被传承并发扬。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将记载真武汤方书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历史沿革、主治病证、用药剂量、药物炮制、用法、药味加减变化等进行考证。研究发现,真武汤在明清时期应用最为广泛,诸医家对于真武汤的主治病证多继承仲景之说,个别医家将其用于治疗白喉及一切水证;部分医家对真武汤药味进行加减变化,用以治疗发斑、休息痢、黄疸等。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其药物炮制较为明确,建议附子需炮制、去皮,茯苓、白术、芍药、生姜生用;虽用药剂量不尽相同,但大都与《伤寒论》中剂量一致。根据文献考证建议临床该方参考剂量为:茯苓、芍药、生姜各41.25 g,白术27.5 g,附子15 g。用法为以水1 600 mL,煎煮成600 mL,去渣,每次温服140 mL,每日3次。通过对记载真武汤的文献挖掘整理,以期对真武汤的临床应用及成方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真武汤 经典名方 溯源与考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