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捆矛盾 多重视野——张杨电影中的父子关系论 被引量:5
1
作者 何祖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子冲突是社会矛盾的缩影。张杨是以家庭题材、父子关系读解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第六代青年导演的代表。对张杨电影研究,评论界普遍认为其通过父子关系从叛逆到认同的过程,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实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子冲突是社会矛盾的缩影。张杨是以家庭题材、父子关系读解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第六代青年导演的代表。对张杨电影研究,评论界普遍认为其通过父子关系从叛逆到认同的过程,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实则"认同"只是现象,其实质是张杨以传统、现代、后现代的多重文化视野,在展示多元文化景观下父与子关系丰富性、生动性的同时,反映了艺术家的深刻矛盾与艺术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关系 家庭题材 多重视野
下载PDF
唐代亲情诗的主题意蕴分析——以杜甫亲情诗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詹志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12,共3页
亲情诗由《诗经》肇始,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杜甫可谓唐代亲情诗的集大成者,其亲情诗的思想主题可概括为:礼下静好的夫妻之情、舐犊情深的父孺之爱、血脉相连的兄弟(姊妹)亲情等。杜甫的亲情诗内容丰富且内涵深邃,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较... 亲情诗由《诗经》肇始,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杜甫可谓唐代亲情诗的集大成者,其亲情诗的思想主题可概括为:礼下静好的夫妻之情、舐犊情深的父孺之爱、血脉相连的兄弟(姊妹)亲情等。杜甫的亲情诗内容丰富且内涵深邃,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影响着后世诗人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杜甫 亲情诗 主题意蕴
下载PDF
当代俄罗斯戏剧作品中的契诃夫成分——以尼·科利亚达剧本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6,共5页
当代俄罗斯戏剧作品,尽管流派、体裁、题材、人物纷繁多元,但仍与俄罗斯传统戏剧成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着不同程度不同风格的对话。俄罗斯当代戏剧作品对契诃夫的戏剧创作元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这一兴趣体现为两方面:一是颠... 当代俄罗斯戏剧作品,尽管流派、体裁、题材、人物纷繁多元,但仍与俄罗斯传统戏剧成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着不同程度不同风格的对话。俄罗斯当代戏剧作品对契诃夫的戏剧创作元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这一兴趣体现为两方面:一是颠覆与解构,二是继承与创新。以普通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揭示人物苦闷孤独的内心世界,梳理有家却无归属感的家园主题,运用象征性的音响效果展示人物心理及社会状态,契诃夫的这些戏剧创作成分,跨越百年,在当代俄罗斯剧作家尼.科利亚达的戏剧创作中尤为突出。尼.科利亚达在继承、演绎契诃夫戏剧成分的同时,赋予了传统戏剧元素以当代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尼·科利亚达 日常生活 家园主题
下载PDF
《人生大事》中的生命叙事与成长寓言
4
作者 马旭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电影《人生大事》通过一系列殡葬故事、市井日常和拟家庭叙事,展现了被忌讳和被边缘化的殡葬从业者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描绘出小人物的成长蜕变和心灵救赎。依托殡葬行业的特殊性,电影对死亡仪式和死亡隐喻多有着墨,在具有自我性、生活性... 电影《人生大事》通过一系列殡葬故事、市井日常和拟家庭叙事,展现了被忌讳和被边缘化的殡葬从业者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描绘出小人物的成长蜕变和心灵救赎。依托殡葬行业的特殊性,电影对死亡仪式和死亡隐喻多有着墨,在具有自我性、生活性和生成性的叙事表达下,不仅丰满了电影中不同角色的生命叙事,也建立了与观众的情感共振。在色调温暖的现实主义底色下,电影凸显了生活过程和生命体验的重要性,将向死而生的生命哲学植入其中,为观众带来了关于生命教育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叙事 《人生大事》 成长 生命教育
原文传递
新郑小乔乡刘氏家族造像与北齐民间佛教信仰 被引量:1
5
作者 熊丽萍 刘战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87,共4页
1964年7月在河南新郑市小乔乡同时出土了《刘子瑞造像碑》《刘绍安造像碑》《刘绍安造菩萨像》《刘陆虎造像》等四件北齐石造像。作者近年对其进行考察研究的同时,发现这是一组家族式造像,从中反映出北齐时期河南民间佛教信仰的概貌。... 1964年7月在河南新郑市小乔乡同时出土了《刘子瑞造像碑》《刘绍安造像碑》《刘绍安造菩萨像》《刘陆虎造像》等四件北齐石造像。作者近年对其进行考察研究的同时,发现这是一组家族式造像,从中反映出北齐时期河南民间佛教信仰的概貌。本文将从造像内容、造像形式和造像记探讨其时盛行的民间造像之风,以及佛教在乡村社会所发挥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时期 家族造像 造像形式 造像题材 乡村信仰
原文传递
从《推销员之死》看阿瑟·密勒戏剧创作的灵魂:家庭主题
6
作者 杨中举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1年第1期42-47,共6页
“家庭”是阿瑟·密勒戏剧艺术的灵魂,是他透视现代生活的眼睛,他的作品几乎都和家庭题材有关。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以家庭为轴心,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普通家庭和普通人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包容了传统戏剧主题和现代戏剧主题... “家庭”是阿瑟·密勒戏剧艺术的灵魂,是他透视现代生活的眼睛,他的作品几乎都和家庭题材有关。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以家庭为轴心,揭示了现代美国社会普通家庭和普通人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包容了传统戏剧主题和现代戏剧主题的许多层面:艺术上它有机地聚合了传统艺术技巧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成为美国现代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 家庭主题 现代戏剧
下载PDF
“悠悠茶香,诗书传家”主题茶艺创编探析
7
作者 刘菲 《茶叶学报》 2020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从创作背景、主题、作品要素和意境营造方法分析了主题茶艺《悠悠茶香,诗书传家》的创编历程。提供了可参考的个人主题茶艺创编思路并提出个人主题茶艺创编应注重创作者自身的经历,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同时阐述了如何从选茶、茶席... 本文从创作背景、主题、作品要素和意境营造方法分析了主题茶艺《悠悠茶香,诗书传家》的创编历程。提供了可参考的个人主题茶艺创编思路并提出个人主题茶艺创编应注重创作者自身的经历,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同时阐述了如何从选茶、茶席设计、解说词写作、背景音乐选用和背景展示多方面共同烘托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 个人茶艺 主题茶艺 创编
下载PDF
略论“五窦”亲情诗
8
作者 田玉芳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6-38,共3页
中唐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世称"五窦")以诗享有盛名。五窦的人生经历相似,他们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隐居、入幕和仕途升迁中度过的,五人出仕后均长年漂泊异乡,兄弟难得相聚,于是诗成了五窦传递感情的主要载体。... 中唐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世称"五窦")以诗享有盛名。五窦的人生经历相似,他们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隐居、入幕和仕途升迁中度过的,五人出仕后均长年漂泊异乡,兄弟难得相聚,于是诗成了五窦传递感情的主要载体。文章从窦氏兄弟表现亲情的诗歌入手,探究五窦亲情诗的写法和情感蕴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窦 五窦诗 亲情题材
下载PDF
论当代家族小说的主题呈现
9
作者 张太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4,325,共10页
当代家族小说叙事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村落史模式、家族史模式、权力斗争史模式,在主题呈现上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民族、家族、个体的整合;二是宏大主题的消解;三是个人话语的重建。上述特征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自... 当代家族小说叙事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村落史模式、家族史模式、权力斗争史模式,在主题呈现上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民族、家族、个体的整合;二是宏大主题的消解;三是个人话语的重建。上述特征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整与文学向本体回归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家族小说 主题呈现
下载PDF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家园共育刍论
10
作者 曹丽 《成才之路》 2021年第31期127-129,共3页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互补相长的纽带,是家园共育的基础。家长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参与,使幼儿更有兴趣和信心把事情做好,对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探讨幼儿园主...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互补相长的纽带,是家园共育的基础。家长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参与,使幼儿更有兴趣和信心把事情做好,对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探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家园共育策略,提出要强调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带动家长积极参与主题活动;构筑家园沟通平台,帮助家长充分了解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家园共育 家庭教育 主题活动
下载PDF
望子成人——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11
作者 王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望子成龙”的基础是“望子成人”。“望子成人”要求父母怀着一颗平常心 ,顺应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促进孩子正常发育、健康成长。这应该是贯穿家庭教育始终的主旋律 !孩子是爱与智慧浇铸的“合金”。他是完整发展的个体 ,... “望子成龙”的基础是“望子成人”。“望子成人”要求父母怀着一颗平常心 ,顺应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促进孩子正常发育、健康成长。这应该是贯穿家庭教育始终的主旋律 !孩子是爱与智慧浇铸的“合金”。他是完整发展的个体 ,基于这种完整性 ,家庭教育应该是完整的 ,而非残缺的。他是健康和谐发展的个体 ,因此家庭教育也应该是健康的 ,而非病态的。由此 ,望子成人也便具有了这样的内涵 :完整的教育和健康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子成人 家庭教育 主旋律
下载PDF
语文课堂中的“亲情”主题阅读教学摭探
12
作者 马丽娜 《成才之路》 2020年第17期20-21,共2页
围绕"亲情"主题的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创新性的主题阅读活动,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综合性认知,强化学生的"亲情"教育,增强学生对"亲情"的认同感。文章以"亲情"主题阅读教学为例,... 围绕"亲情"主题的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创新性的主题阅读活动,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综合性认知,强化学生的"亲情"教育,增强学生对"亲情"的认同感。文章以"亲情"主题阅读教学为例,从主题意识、阅读方法、写作技巧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探讨主题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亲情” 主题阅读 思想道德教育
下载PDF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之比较——兼析伏尔泰对儒学的误读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怀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 ,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 ,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 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 ,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 ,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对《赵》剧和儒学产生的有意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中国孤儿》 叙事 主题 有意误读
下载PDF
无锡七房桥明墓出土纺织品纹样题材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艺 牛犁 崔荣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110,共6页
无锡七房桥地区钱樟夫妇明墓出土的纺织品纹样涵盖了明代中后期常见图案题材,艺术形式多样,文化内涵深厚。针对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服饰风尚与士大夫文化,文章整理出墓葬出土纺织品纹样的题材选用、构图形式加以分类,并从社会背景、文化... 无锡七房桥地区钱樟夫妇明墓出土的纺织品纹样涵盖了明代中后期常见图案题材,艺术形式多样,文化内涵深厚。针对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服饰风尚与士大夫文化,文章整理出墓葬出土纺织品纹样的题材选用、构图形式加以分类,并从社会背景、文化思想和审美意识三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钱樟夫妇墓内纺织品纹样“雅”“俗”相容的审美个性,印证了明代中后期经济繁荣背景下华美精细的纹样艺术与江南一带士大夫风尚,并反映出墓主人钱氏家族的身份地位与生活习惯,同时也较为完整地体现出明代纹样形神兼备、装饰美与寓意性结合的整体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墓葬 无锡钱氏 纺织品纹样 纹样题材 士大夫
下载PDF
苏轼家训诗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房书伊 王荣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2-55,共4页
苏轼的告诫之言不仅通过书信和文章来告予同辈和后辈,更采用诗歌的形式进行寄语。苏轼家训诗的创作受到社会环境、家族教育、地域文化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在家训诗中表达了对同辈与后辈关于读书之法、立身之要、处世之道等多方面的教导和... 苏轼的告诫之言不仅通过书信和文章来告予同辈和后辈,更采用诗歌的形式进行寄语。苏轼家训诗的创作受到社会环境、家族教育、地域文化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在家训诗中表达了对同辈与后辈关于读书之法、立身之要、处世之道等多方面的教导和勉励。苏轼家训诗的主题内涵和书写特点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苏轼的治学观、科举观、人生观、生活观、礼仪观等,这是苏轼人格精神的写照,是诗人对自我境界的追求所在,更是对家族成员的劝诫和寄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家训诗 影响因素 主题内涵
下载PDF
视角与主题:“变迁”语境中的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建飞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6-22,共7页
有关新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关系领域的研究,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关注差异与关注失调,哈萨克族相关文献较少,且多以"变迁"为研究主题。近三十年间,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研究进展表现在:其一,关注视角从历史文献转向生活实践;其二,&... 有关新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关系领域的研究,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关注差异与关注失调,哈萨克族相关文献较少,且多以"变迁"为研究主题。近三十年间,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研究进展表现在:其一,关注视角从历史文献转向生活实践;其二,"变迁"主题之下出现了两类研究,即婚姻家庭变迁的整体进步叙事与反思、修正的婚姻家庭沿革叙事。哈萨克族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社会网络、国家权力作用,可作为丰富认知和深化理论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婚姻家庭关系 视角 主题 “变迁”语境
下载PDF
论元代诗人的昭君诗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人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8-103,共6页
昭君出塞的故事对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了昭君故事发生发展的历程的同时 ,着重对元代诗人的昭君诗的丰富内容进行了探讨 ,指出了元代的昭君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借古讽今 ,借昭君胸怀 ,浇自己的块... 昭君出塞的故事对后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了昭君故事发生发展的历程的同时 ,着重对元代诗人的昭君诗的丰富内容进行了探讨 ,指出了元代的昭君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借古讽今 ,借昭君胸怀 ,浇自己的块垒 ,正是元代歌咏昭君诗歌独到、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和蕃 元代 昭君诗 主题
下载PDF
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伟国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5年第2期73-76,共4页
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德育方法简单,以及社会不良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缺失人文关怀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职学校德育效果不尽人意的现状。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应当构建新型互动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德育方法简单,以及社会不良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缺失人文关怀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职学校德育效果不尽人意的现状。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应当构建新型互动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加强职业规划;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重视主题教育活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实效 目标定位 家庭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家族题材小说的情节样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季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10-13,共4页
中国现代家族题材小说的情节,围绕个人与家族(家庭)冲突展开,呈现出“吃人与被吃”、“叛逆与回归”、“反叛与割断”、“破坏与重建”等样式,揭示了家族制度和家族文化对个体的压制和扼杀,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众独立与自由意识的形... 中国现代家族题材小说的情节,围绕个人与家族(家庭)冲突展开,呈现出“吃人与被吃”、“叛逆与回归”、“反叛与割断”、“破坏与重建”等样式,揭示了家族制度和家族文化对个体的压制和扼杀,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众独立与自由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题材小说 情节 样式
下载PDF
杜甫入蜀前后家事诗创作简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世忠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7-70,共4页
由陇入蜀,在杜甫的政治生涯、家庭生活和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重要转折。入蜀前的家庭苦难和入蜀后生活上的相对平静在诗人的家事诗中都有较具体的反映。此外,由陇入蜀,杜甫家事诗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入蜀前的慷慨悲壮至入蜀... 由陇入蜀,在杜甫的政治生涯、家庭生活和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重要转折。入蜀前的家庭苦难和入蜀后生活上的相对平静在诗人的家事诗中都有较具体的反映。此外,由陇入蜀,杜甫家事诗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入蜀前的慷慨悲壮至入蜀后一变为宁静淡远的唱叹。这其中起作用的不仅有杜甫个人家庭生活环境变化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其苦苦追求的人生理想最终变成了泡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事诗 困苦 主题风格 政治理想 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