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家庭仪式与青少年亲社会倾向: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 |
吴明证
李阳
尹金荣
李修梅
孙晓玲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2
|
“复礼”抑或“从俗”:论宋代家礼中的婚礼 |
杨逸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3
|
朱子《家礼》思想在越南陈、黎、阮朝的传播与影响 |
彭卫民
|
《国际汉学》
CSSCI
|
2022 |
1
|
|
4
|
近世日本的排佛融儒:以丧、祭礼为视角 |
谭甜甜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朝鲜王朝礼书考略——兼论《韩国礼学丛书》在域外汉学中的价值 |
彭卫民
赵子尧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4
|
|
6
|
越南家礼学研究概况与意义试析 |
刘柏宏
|
《国际儒学(中英文)》
|
2022 |
1
|
|
7
|
以礼化俗视野中的理学道统世界——以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 |
陈畅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8
|
浦江郑氏家族的《家礼》实践——以家族祭祀活动为中心 |
杨逸
|
《地方文化研究》
|
2016 |
1
|
|
9
|
明末清初儒者家庭伦理观念及其困境——以父子伦理为中心 |
王法周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0
|
论朱熹《家礼》中“家”的政治伦理学内涵 |
陈力士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1
|
论家礼中的政治意识及其政治作用——以《礼记》为中心 |
刘丰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2
|
明清家礼变迁的内在逻辑——以《家礼·昏礼》为考察中心 |
杨逸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3
|
礼学思想与明代徽州女子生活 |
周慧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4
|
礼仪下乡:明代浙江地区《家礼》类文献小识 |
吴凌杰
黄照
|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2 |
0 |
|
15
|
礼俗共生:家庭礼仪的教育隐喻与文化难题 |
陶阳
|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21 |
1
|
|
16
|
《家礼》与明清徽州男子伦理生活定位 |
周晓光
周慧珺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0 |
|
17
|
情理之辨——论宋代家礼中的墓祭 |
杨逸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8
|
君子行礼,亦求变俗——北山学派的礼仪传播与实践 |
杨逸
|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9
|
朱熹《家礼》“四书”学理念探究 |
毛国民
|
《文化发展论丛》
|
2018 |
0 |
|
20
|
家礼与国礼之间:《朱子家礼》的时代意义探析 |
王美华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