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糖尿病全程健康管理体系构建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鸿齐 王敬伟 《社区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58-461,共4页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构建糖尿病健康管理新模式,以期提高糖尿病健康管理效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走访调研的方法,了解我国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及其不足之...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构建糖尿病健康管理新模式,以期提高糖尿病健康管理效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走访调研的方法,了解我国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及其不足之处。结果显示,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全程健康管理体系可以弥补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的不足,以最大限度的匹配和有效利用社会各方资源,为我国糖尿病健康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及产业化提供新思路。提示基于该体系设计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通过构建患者自我管理、医院规范诊疗及社区日常监控相结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将有效提高糖尿病健康管理效能,达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糖尿病 社区管理模式 家庭医生管理模式 社区-医院-患者管理模式
原文传递
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14期196-198,共3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为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在该社区自愿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签约后接受家庭医生管理模式1年(2018... 目的分析与探讨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为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在该社区自愿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签约后接受家庭医生管理模式1年(2018年5月—2019年5月),比较家庭医生管理前与管理后患者各项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行为、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等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并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空腹血糖的达标情况。结果经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6.44±1.52)mmol/L、餐后2 h血糖(8.68±2.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62±1.38)%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4、10.246、9.118,P<0.05)。患者经干预后饮食控制、运动行为、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等健康相关行为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92.0%、空腹血糖达标情况84.5%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40、32.080,P<0.05)。结论家庭医生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相关健康行为,并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提升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管理模式 2型糖尿病 健康管理
下载PDF
开展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医生式管理模式的探讨
3
作者 张莉 刘宏新 +1 位作者 鲍伟 王自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医生式管理模式。方法该次实验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回顾性分析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医生式管理模式、步骤,管理前后整体症状的变化及团队成员对模式的认可程度。结果患者躯体...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医生式管理模式。方法该次实验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回顾性分析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医生式管理模式、步骤,管理前后整体症状的变化及团队成员对模式的认可程度。结果患者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均有所改善。团队成员中96.80%成员认为模式可行,81.25%的成员认为该模式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家庭医生式管理模式提高重性精神病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有助于推进对规范化个案管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 家庭医生式管理模式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
下载PDF
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杨 王亚坤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100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居委为单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4人,研究组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某社区1008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居委为单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4人,研究组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签约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居民、家庭医生、卫生条线工作人员的知晓率、满意度和签约使用率等。结果:研究组延伸处方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预约转诊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家庭医生对签约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明显。结论:借助网格化管理的"医生进社区"签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居委卫生工作人员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有效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模式 网格化管理
下载PDF
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慧蕾 卫家芬 +2 位作者 徐雪明 赵强 马瑾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149-154,共6页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研究组接受家庭医生团队模式的健康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心房颤动相关知识知晓评分、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研究组心电图稳定人数多于对照组,快房颤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知识知晓度及依从性,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肾功能及血糖、血脂指标,且患者心电图情况较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团队管理模式 心房颤动 老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