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庄孔韶 徐杰舜 +1 位作者 杜靖 石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6,共22页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平衡论、新平衡论、盛衰循环论等几种理论解释。但由于长时期以来对农民文化的“落后”定位,导致对农民文化的无情肢解,相应,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学家也应站好自己的立场,以有效关注农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社会 小农经济 经济文化类型 家庭家族 农民文化 中国 人类学
下载PDF
传统民间组织对村庄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军 杨道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1,共4页
传统民间组织与当今农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相似性,决定了传统民间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对于当今村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家族宗族和乡约是古代最重要的两类乡村民间组织,主要通过族长、家法族规和"乡约&... 传统民间组织与当今农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相似性,决定了传统民间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对于当今村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家族宗族和乡约是古代最重要的两类乡村民间组织,主要通过族长、家法族规和"乡约"规则进行治理。而善堂善会、会馆和行会等则着重通过财务公开提高组织的公信力,从而增强其生命力。传统民间组织内部治理模式启示我们要加强农村民间组织建设,完善村民委员会治理结构,并形成监督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间组织 家族宗族 治理 村规民约
下载PDF
辽金时期渤海遗民研究综述
3
作者 丁宏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39-146,共8页
渤海国是我国历史上由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边疆民族政权。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于其地设立东丹国,开启了对渤海遗民的统治和管理。渤海遗民数量众多,在辽金两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 渤海国是我国历史上由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边疆民族政权。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于其地设立东丹国,开启了对渤海遗民的统治和管理。渤海遗民数量众多,在辽金两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界关于辽金时期渤海遗民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类梳理,以期展现目前学界对辽金时期渤海遗民研究状况的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时期 渤海遗民 统治政策 抗辽活动 世家大族
下载PDF
宣纸之乡曹、梅二氏家训比较研究
4
作者 苏成爱 《蚌埠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13-116,共4页
抄造宣纸的曹、梅二氏位于皖南的宣纸之乡小岭,不仅所从事的职业相同,其宗谱中的家训也有很多因袭雷同的成分。梅氏家训与曹氏家训相比,篇幅较后者有大幅度地增加,但几乎全部吸收曹氏家训的内容。这种现象非常罕见,产生的原因包括皖南... 抄造宣纸的曹、梅二氏位于皖南的宣纸之乡小岭,不仅所从事的职业相同,其宗谱中的家训也有很多因袭雷同的成分。梅氏家训与曹氏家训相比,篇幅较后者有大幅度地增加,但几乎全部吸收曹氏家训的内容。这种现象非常罕见,产生的原因包括皖南朱子故乡的大环境的影响、小岭小文化圈的小环境的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纸之乡 梅曹二氏 家训
下载PDF
金代山西地区进士家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九灵 李林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9-33,共5页
金代统治者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后,科举制度迅速发展。山西士子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涌现出刘撝、孙九鼎等大量的进士家族。良好的家学、家风,以及姻亲关系之间的相互扶持是金代山西进士家族出现的重要条件,这些家族多分布在山西经济文... 金代统治者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后,科举制度迅速发展。山西士子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涌现出刘撝、孙九鼎等大量的进士家族。良好的家学、家风,以及姻亲关系之间的相互扶持是金代山西进士家族出现的重要条件,这些家族多分布在山西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它们对于中原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金代科举的一股中坚力量,而且是实现金代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山西 进士家族
下载PDF
汤氏之入闽与在闽台之播迁
6
作者 汤漳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2-15,共4页
汤氏起源于中原,唐时郡望为河北之中山、范阳,但此后便不断南迁。目前,全国汤氏第一大省为福建,占全国汤氏总人口的15%。唐代是汤氏入闽的高峰期,除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汤智公、汤简公兄弟外,唐宪宗年间有太师汤泽率其子孙移... 汤氏起源于中原,唐时郡望为河北之中山、范阳,但此后便不断南迁。目前,全国汤氏第一大省为福建,占全国汤氏总人口的15%。唐代是汤氏入闽的高峰期,除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汤智公、汤简公兄弟外,唐宪宗年间有太师汤泽率其子孙移居闽浙两地。正是汤氏族人代代南迁繁衍,才形成今日福建成为汤氏之第一大省。明清时期,汤氏族人也是随同浩浩荡荡的垦殖大军渡台开发台湾的,其中既有闽南人,也有客家人。大体与迁台同时,汤氏族人从清代起就有拓展海外的记载,其中应以闽南汤氏族人为多。这些迁居海外的汤氏族人活跃在当地的各行各业,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氏 中原入闽 闽台姓氏
下载PDF
北魏孝文帝《吊比干碑》立碑时间考辨
7
作者 谭翠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年第1期387-391,共5页
结合《魏书》和《吊比干碑》碑文的相关记载进行分析,《吊比干碑》碑文撰写时间在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立碑时间应在陆琇担任司州大中正任上,不会晚于太和十九年分定姓族推行以后,更不会晚于太和二十年正月诏令改汉姓。《魏书·高... 结合《魏书》和《吊比干碑》碑文的相关记载进行分析,《吊比干碑》碑文撰写时间在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立碑时间应在陆琇担任司州大中正任上,不会晚于太和十九年分定姓族推行以后,更不会晚于太和二十年正月诏令改汉姓。《魏书·高祖纪下》记载太和十九年九月壬辰孝文帝专门派遣黄门郎以太牢祭比干墓,应是吊比干碑已经立好的缘故。《吊比干碑》应在太和十九年九月壬辰业已树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孝文帝 《吊比干碑》 立碑时间 改汉姓 分定姓族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村落家族的复兴及原因
8
作者 毕跃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6,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家族势力呈复兴之势,这种复兴既有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原因和内容,又有民族地区的个性,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差异中体现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村落家族 复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