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通谋虚伪行为规则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韶华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44,共9页
"虚假意思表示"是构成通谋虚伪行为的关键因素,这决定了实践中所谓的"名实不符"的合同并非均为通谋虚伪行为。在通谋虚伪行为和隐藏行为同时存在的情形下,二者在形式上既可能相互独立,也可能合二为一。对于《民法... "虚假意思表示"是构成通谋虚伪行为的关键因素,这决定了实践中所谓的"名实不符"的合同并非均为通谋虚伪行为。在通谋虚伪行为和隐藏行为同时存在的情形下,二者在形式上既可能相互独立,也可能合二为一。对于《民法总则》第146条对善意第三人利益保护方面的缺失,在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情形下,应以类推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等予以漏洞填补。在通谋虚伪行为与恶意串通、诈害债权行为发生竞合的情形下,通谋虚伪行为规则可以和恶意串通行为规则同时适用,但不能与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同时适用。就通谋虚伪行为规则的适用范围而言,其不可适用于决议行为,但对共同行为和身份行为则有适用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谋虚伪 虚假意思表示 恶意串通 身份行为
原文传递
冒用花呗行为定性之争:问题、本质及解释
2
作者 童德华 何秋洁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1-51,共11页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刑事犯罪治理难题表现出消极的点面效应。围绕冒用花呗的行为定性,至少存在花呗的法律属性定位、机器能否被骗、机器如何被骗的分析难题。其一,对于花呗的法律属性,研究论证的瑕疵在于客观解释立场的缺失。根据客观解...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刑事犯罪治理难题表现出消极的点面效应。围绕冒用花呗的行为定性,至少存在花呗的法律属性定位、机器能否被骗、机器如何被骗的分析难题。其一,对于花呗的法律属性,研究论证的瑕疵在于客观解释立场的缺失。根据客观解释立场,“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其他”意表除了商业银行以外的可以发行信用卡的金融机构,花呗属于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其二,关于机器能否被骗。机器不具有自我意识的认识桎梏不能说明机器不可以被骗,否则只会固化人机关系“二元认识论”的旧观念,故机器不能被骗的立场应当被摒弃。其三,关于机器如何被骗。在探讨人工智能作为诈骗对象时引入预设同意理论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该理论的运用现状过于粗简,其不仅可以说明机器的处分意识来源,更能说明人机关系的一体化。冒用花呗的行为定性中,关键特征是“人机交互的一体关系”,机器是自然人的电子代理人,人所排斥之事项即为机器所排斥之事项。第三方支付对于冒用者的身份要素陷入了错误认识,进而导致被害人财产受损。冒用花呗的行为应当定性为信用卡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用花呗 信用卡 人机一体 电子代理人 虚假身份
下载PDF
“伪信息”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之团 王诚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5-88,共4页
"伪信息"一经产生,即伴有"社会化"的色彩,体现在其有社会化的性质,社会化的功能,社会化的问题,分解它的社会化体系就具体涉及到"伪信息"的政治化、经济化、文化传承等层面的因素。其中,"伪信息"... "伪信息"一经产生,即伴有"社会化"的色彩,体现在其有社会化的性质,社会化的功能,社会化的问题,分解它的社会化体系就具体涉及到"伪信息"的政治化、经济化、文化传承等层面的因素。其中,"伪信息"的文化认同属于最深、最玄、最不易把握的,因为文化的发生、改进、转向、定型与消亡都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进行的整体变迁。所以,本文梳理"伪信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定型"伪信息"的文化效应更是一种尝试与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信息” 文化 认同 审丑文化
下载PDF
对公安监管场所被羁押人员虚假身份信息现象的思考
4
作者 秦飞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16,48,共5页
个人身份信息是公民从事有关社会活动时的证明身份本人合法身份的依据。在司法实践上,对象真实身份的认定是犯罪事实中犯罪主体要件的重要内容。违法犯罪主体基本情况的查实,关系到对违法犯罪主体责任能力等相关定罪或量刑情节的评定,... 个人身份信息是公民从事有关社会活动时的证明身份本人合法身份的依据。在司法实践上,对象真实身份的认定是犯罪事实中犯罪主体要件的重要内容。违法犯罪主体基本情况的查实,关系到对违法犯罪主体责任能力等相关定罪或量刑情节的评定,影响到被告人承担相应责任的有无或大小。确保被羁押人员身份信息真实性既是保障刑事诉讼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亦是保障公安监管场所安全与稳定的重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监所 羁押人员 虚假身份
原文传递
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传播的语境错位风险分析
5
作者 周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8,共6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有效传播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必然要求。这种传播需要有适宜的传播环境。在此环境下,要求传播主体对风险的境况有合理的研判、参与传播的各方形成对法治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有效传播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必然要求。这种传播需要有适宜的传播环境。在此环境下,要求传播主体对风险的境况有合理的研判、参与传播的各方形成对法治的真正信仰并建立起有效的理性沟通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传播中存在着传统语境与虚拟语境的错位风险。这种风险会导致传播主体传播信心的不足、法治信仰的淡化、传播责任的虚置以及传播受众对法治思想的“虚假认同”等风险。需要增强两种语境下法治思想传播的风险应对意识、构建法治思想传播参与三方的理性沟通和共同体并运用现代技术思维手段确定传播风险的分配与归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思想传播 语境错位 虚假认同
下载PDF
再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中的伪同一性问题
6
作者 张一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前,在开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过程中,首要原则就是拒斥同质性思维。因为所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语境所写下的文本,都有可能是非同一性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通过思想史方法上的内省,达到一种研究和思考方... 目前,在开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过程中,首要原则就是拒斥同质性思维。因为所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语境所写下的文本,都有可能是非同一性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通过思想史方法上的内省,达到一种研究和思考方法论上异质性思维的自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构真正的科学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伪同一性 阿多诺 卢卡奇 鲍德里亚
下载PDF
身份证件真伪不明冒领纠纷的证明责任分配
7
作者 刘显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72-875,共4页
储蓄机构和储户究竟应由哪一方承担存款冒领纠纷案件中身份证件真伪不明时的证明责任,理论上存有争议,实务中亦存在分歧,这无疑会对司法实践的顺利、合理开展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基于对证明责任在此类案件纠纷各方之间的具体分配规... 储蓄机构和储户究竟应由哪一方承担存款冒领纠纷案件中身份证件真伪不明时的证明责任,理论上存有争议,实务中亦存在分歧,这无疑会对司法实践的顺利、合理开展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基于对证明责任在此类案件纠纷各方之间的具体分配规则之考量,应该由储户来承担此时败诉的不利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冒领 身份证件 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下载PDF
试论数字化警务中居民身份识别与管理构想
8
作者 贾永生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18-20,27,共4页
数字化警务是指警察机关的社会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活动借助计算机信息和数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警务方式方法。从社会管理和刑事执法的角度来讲,确认公民的个人身份及有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数字化警务工作中,必须把居民的身... 数字化警务是指警察机关的社会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活动借助计算机信息和数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警务方式方法。从社会管理和刑事执法的角度来讲,确认公民的个人身份及有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数字化警务工作中,必须把居民的身份识别与社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警务 居民身份 防伪性 信息化 警务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