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佳 陈洪松 +2 位作者 冯腾 王克林 张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土壤抗蚀性是反映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团聚状况、团聚度、分散率和<0.05 mm粉黏粒含量等7个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探... 土壤抗蚀性是反映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团聚状况、团聚度、分散率和<0.05 mm粉黏粒含量等7个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撂荒地、坡耕地和人工林,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坡耕地和人工林高,但差异不显著。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及团聚状况显著高于坡耕地及人工林,但其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及分散率显著低于坡耕地;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显著高于次生林,但与原生林、撂荒地和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人工林土壤分散率则与坡耕地类似,显著低于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原生林、次生林土壤团聚度与撂荒地、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人工林;次生林、撂荒地及人工林<0.05 mm粉黏粒含量与原生林、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坡耕地土壤<0.05 mm粉黏粒含量显著高于原生林。由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得到土壤抗蚀性强弱顺序为:原生林>次生林>撂荒地>坡耕地>人工林。因此,喀斯特地区人为干扰严重降低了土壤的抗蚀性,耕地通过撂荒方式能够提高土壤抗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喀斯特 抗蚀性 土地利用类型 原生林 次生林 撂荒地 坡耕地 人工林
下载PDF
中国轮作休耕制度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钱晨晨 黄国勤 赵其国 《农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7-41,共5页
当前中国土地污染严重,再加上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使得粮食的高产稳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形式的转变,保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本文归纳了轮作休耕... 当前中国土地污染严重,再加上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使得粮食的高产稳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形式的转变,保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本文归纳了轮作休耕的提出、内涵及可行性,认为推行轮作休耕具有保护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等现实意义,并例举出国内外轮作休耕的典型案例加以描述,提出了有效推进轮作休耕的6点建议:制定科学的计划;明确轮作休耕的范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宣传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耕地 土壤 可行性建议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休耕生态补偿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地下水超采区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柳荻 胡振通 柳金昊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0-364,共15页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究休耕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对于评估和完善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为例,运用330个农户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究休耕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对于评估和完善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为例,运用330个农户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对不同收入水平休耕农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①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整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约24%;农户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来增加间接收入实现增收,而无法实现非农就业的休耕农户收入会减少。②休耕生态补偿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收入、中等偏上和高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③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受到农户自身特征的影响,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平均健康程度、村干部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耕地面积、租入耕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完善休耕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充分尊重农户休耕意愿,着力解决休耕区域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对于低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可以提供公益性岗位等特殊就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生态补偿 耕地保护 地下水超采区 农户收入 倾向得分匹配法 分位数回归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基于“质量-风险”的干旱区休耕空间布局及补偿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曾庆敏 王雨蓉 +3 位作者 王晶 陈利根 黄金升 刘新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66-276,共11页
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法评估流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基于MEDALUS-ESAs模型框架,从土壤、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与管理4个方面评估全流域的土地退化风险;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土地退化风险,利用Z-score方法确定休耕空间布局,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休耕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局部较差”,土地退化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流域内优先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67814.60 hm^(2),次优先休耕区的耕地面积为71784.94 hm^(2),限制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80576.89 hm^(2),禁止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107358.03 hm^(2);3)优先休耕区耕地的约束条件为耕地质量,可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相结合,实施中长期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和土地改良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次优先休耕区耕地质量较好,可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基于水资源短缺状况对耕地进行季节性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确定休耕补偿标准;限制休耕区受耕地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双重约束,应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相结合,实施年度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土地改良成本和生态保护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生态补偿 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风险 空间布局 开都-孔雀河流域
下载PDF
陇中旱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绿肥休耕的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淑钧 崔小茹 +2 位作者 陈其鲜 陈雄 杨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8-275,共8页
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对绿肥休耕的响应,为大面积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基于陇中旱区3年多点位监测数据,选择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和有效硼等6项指标,对比分析休耕种植绿肥前后土壤微量元素差异... 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对绿肥休耕的响应,为大面积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基于陇中旱区3年多点位监测数据,选择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钼和有效硼等6项指标,对比分析休耕种植绿肥前后土壤微量元素差异。结果表明:(1)与基础土壤相比,休耕3年后土壤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8.8%,22.5%,14.3%(p<0.05);有效铁和有效硼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有效钼无显著变化。(2)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的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微量元素基础含量均呈负线性关系,而有效锌和有效钼均呈负对数关系(p<0.05),且对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钼的基础含量分别小于8.0,0.9,0.3,0.06 mg/kg的农田土壤有显著提高效果;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础养分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线性关系(p<0.05);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变化幅度与休耕前土壤pH之间均呈显著正线性关系(p<0.05)。(3)进一步对休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相关分析表明,休耕后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除有效钼,其他5种微量元素与土壤pH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休耕种植绿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陇中旱农区土壤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尤其可显著改善土壤缺锰状况,且该模式对土壤养分基础含量较低和偏碱性土壤提高微量元素含量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农田土壤 微量元素 陇中旱农区
下载PDF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轮作休耕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南镇武 刘柱 +6 位作者 孟维伟 代红翠 徐杰 王娜 刘灵艳 王旭清 刘开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2-493,共12页
通过明确不同轮作休耕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索农田土壤肥力对轮作休耕方式响应的微生态变化特性,为促进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农田生态修复和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以2018年开始的长期轮作休耕定位试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 通过明确不同轮作休耕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索农田土壤肥力对轮作休耕方式响应的微生态变化特性,为促进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农田生态修复和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以2018年开始的长期轮作休耕定位试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工具,分析田间定位条件下不同轮作休耕方式[长期休耕(LF)、冬小麦-夏休耕(WF)、冬休耕-夏玉米(FM)和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WM)],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F使耕层(0~20 cm)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而WF则使冬小麦收获后深层(20~40 cm)土壤的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所有土壤样本中共获得2262 OTU,划分为14门、34纲、75目、169科、309属和523种,两个土层中共有的OTU分别包含420类(0~20 cm)和253类(20~40 cm);4种轮作休耕土壤真菌群落门水平上的结构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各异,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总丰度分别为91.69%~96.91%(0~20 cm)和91.67%~94.86%(20~40 cm);PCoA分析发现,PC1和PC2可以分别累计解释45.56%(0~20 cm)和46.20%(20~40 cm)的群落组成差异;LEfSe的LDA(阈值为4.0)结果可知,LF、FM、WF和WM中共有64个真菌进化枝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TOC)、全磷(TP)、碱解氮(AN)和含水率(SWC)同是显著影响0~40 cm土层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5).通过FUNGuild功能比对发现,不同土层不同处理间的主要营养类型同为腐生营养型、腐生-共生营养型、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但其相对丰度存在差异;LF耕层土壤以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真菌为主,深层土壤中则以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最高,而种植过小麦或玉米的处理(FM、WF和WM)两个土层都以腐生营养型为主.由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轮作休耕 农田土壤 真菌群落 真菌功能
原文传递
西南干热河谷休闲农田温度与蒸发量日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兵辉 王维 张红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9-265,共7页
针对西南干热河谷旱季休闲农田面积扩大的实际,选择旱季初和旱季末2个时段,研究24 h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休闲农田温度曲线和蒸发量累计曲线大致呈现波形函数曲线变化,随着土壤深度和农田覆盖物的增... 针对西南干热河谷旱季休闲农田面积扩大的实际,选择旱季初和旱季末2个时段,研究24 h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休闲农田温度曲线和蒸发量累计曲线大致呈现波形函数曲线变化,随着土壤深度和农田覆盖物的增加,曲线依次向后推移,波幅也逐渐变小,表明农田覆盖物对土壤起到一定的稳温和保水作用,可明显降低农田土壤水分散失;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协同函数均呈现正向协同关系,且协同系数普遍较大,随着土壤深度和地表覆盖物逐渐增加,协同关系逐渐减弱,而干旱却有利于协同关系加强,说明在气候干燥区,农田温度升高,农田蒸发量增大,温度与蒸发量的协同关系增强,农田温度仍然是农田蒸发的主要推动因素。故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要开发利用季节性休闲农田,就必须做好旱季农田土壤水分的保蓄,增加地表覆盖物,减少农田水分的无效蒸发,为休闲农田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水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农田 温度 蒸发量 日变化规律 协同关系 西南干热河谷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对绿洲灌区农田休闲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8
作者 张新民 高雅玉 +2 位作者 李泽霞 张丽萍 祁怀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69-179,188,共12页
【目的】评价季节性冻融对休闲期农田土壤团聚体性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地区,以常规田间管理措施和冬灌制度为代表设计不同试验处理,开展了冬季季节性冻融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特性指标的影响研究,观测了冻融... 【目的】评价季节性冻融对休闲期农田土壤团聚体性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民勤地区,以常规田间管理措施和冬灌制度为代表设计不同试验处理,开展了冬季季节性冻融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特性指标的影响研究,观测了冻融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组成,分析了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及灌溉条件下冻融前后不同粒径大团聚体含量和特性指标变化。【结果】冬季季节性冻融可使耕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各粒径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与冻结前该粒径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含量越高,降幅越大;各土层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质量直径GMD变小,分形维数D变大,变幅与冻结前各粒径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质量直径GMD受10~5mm粒径团聚体含量影响较大,分形维数D受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影响明显。【结论】冬季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大团聚体有破碎作用,显著降低了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秋耕能增大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但影响在土壤冻结前基本消除;冬灌可促进表层土壤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农田休闲期 水稳性团聚体 绿洲灌区
下载PDF
休耕对陇中旱农区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9
作者 宋淑钧 崔小茹 +3 位作者 陈雄 陈其鲜 杨荣 尤艳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50,159,共9页
[目的]评估休耕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阐明休耕模式的适宜性,为区域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和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陇中旱农区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19年连续3 a的休耕试验数据,选择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 [目的]评估休耕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阐明休耕模式的适宜性,为区域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和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陇中旱农区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19年连续3 a的休耕试验数据,选择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值和交换性钙、镁7个土壤养分指标,对比绿肥种植休耕模式实施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休耕与非休耕对照(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轮作)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1)与休耕前的基础养分相比,休耕3 a后,SOM,TN和AK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增幅依次为19.5%,23.0%,9.2%,其中除AK外,SOM和TN含量休耕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AP,pH值和交换性钙、镁均显著降低(p<0.05),降幅依次为21.8%,1.0%,36.5%,39.6%。(2)与非休耕对照相比,SOM,TN和AK含量分别明显高于对照区3.5%,11.0%,8.5%,AP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比对照区低,其中仅TN和交换性钙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AP变化率与其基础含量呈显著对数关系(p<0.001),SOM,TN,AK,pH值等指标变化率与其基础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函数关系(p<0.01),即随着土壤基础养分的增加休耕对其养分变化的影响降低,而交换性钙镁的这种关系不显著。(4)休耕3 a后SOM,TN,AK和AP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8,p<0.05);pH值除与交换性镁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且休耕区上述土壤养分指标的相关性均比对照区高。[结论]采用种植绿肥的休耕模式,可使陇中旱农区耕地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对基础养分较低的土壤效果更佳。但3 a的休耕相较于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地力提升幅度较小,表明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休耕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农田土壤 土壤养分 耕地质量 陇中旱农区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补偿政策:农户选择实验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10
作者 俞振宁 谭永忠 +2 位作者 茅铭芝 吴次芳 赵越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25,共17页
多元化的补偿政策对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湖南省茶陵县247户农户选择实验和特征数据,比较了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试点村和非试点村农户对补偿方案的偏好,并运用mixed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选... 多元化的补偿政策对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湖南省茶陵县247户农户选择实验和特征数据,比较了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试点村和非试点村农户对补偿方案的偏好,并运用mixed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不同补偿方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村和非试点村农户对补偿方案的偏好存在差异;收入补贴较高、治理投入较低、设置有优先参与权和复耕保险、休耕年限较长的补偿方案,更容易被农户选中;补偿方案属性和农户特征对试点村和非试点村农户选择不同补偿方案的影响也存在差异。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补偿政策需要以稳定农户收益为基本原则,增加优先参与权、复耕保险等新的补偿措施,并重视对农户进行休耕宣传和培训等,从而提升农户休耕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补偿 重金属污染耕地 选择实验 mixedLogit模型
原文传递
国内耕地休耕试点主要做法、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杨文杰 巩前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8,共10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布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对地下水漏斗区(河北)、重金属污染区(湖南)、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布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对地下水漏斗区(河北)、重金属污染区(湖南)、西南石漠化区(贵州、云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甘肃)等4大典型试点区域的调研,从休耕参与主体、实施技术路径、休耕补偿机制等方面比较归纳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耕治理方法。同时,研究发现各休耕试点区域实践中普遍存在经营主体参与不足、参与主体与补偿对象错位、补偿方式单一及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保障休耕试点的有序推进,进一步实现休耕试点的常态化制度化,建议提升农户休耕参与意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规模优势共同参与;拓宽以政府财政补贴、市场调节融资和社会资本注入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联合当地农村银行和第三方基金组织建立休耕专项基金;从补偿标准制定和比例分配出发制定差别化动态补偿机制;最后应加强各休耕利益相关者的监管,借助卫星遥感技术等监测手段,建立休耕审批、责任可追溯和效果评估的一体化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试点 参与主体 技术路径 休耕专项基金 补偿机制 耕地保护
原文传递
南方农区紫花苜蓿发展潜力与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艳娟 沈益新 《草原与草坪》 CAS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我国是紫花苜蓿生产大国之一,但南方农区紫花苜蓿的发展一直滞后,仅零星种植,生产效益不高。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农区对牧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紫花苜蓿的生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根据南方农区的生态条件... 我国是紫花苜蓿生产大国之一,但南方农区紫花苜蓿的发展一直滞后,仅零星种植,生产效益不高。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农区对牧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紫花苜蓿的生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根据南方农区的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设计紫花苜蓿与粮经作物复种的季节性种植模式,并配套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冬闲田和经济林晚秋至春季落叶季节进行速生栽培利用,能提高农区紫花苜蓿的生产效益。季节性栽培利用将是南方农区紫花苜蓿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农区 紫花苜蓿 冬闲田 林间种植 季节性栽培利用
下载PDF
冬闲田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生产性能与种间竞争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柳茜 傅平 +2 位作者 敖学成 苏茂 孙启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cv.‘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cv.‘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量,达14125.05-17730.52kg·hm^-2,比单播多花黑麦草提高14.08%-43.19%,比单播光叶紫花苕提高54.67%-94.15%。在整个生长利用期,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在各次刈割中均占主导地位,在混播群落中竞争力一直超过光叶紫花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产草量、生长竞争态势以及群落结构的综合分析证明,二者以5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混播饲草产量最高,组分构成适宜,为最佳混播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多花黑麦草 光叶紫花苕 冬闲田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 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谭永忠 练款 俞振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50,共8页
研究目的:利用湖南茶陵县247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中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休耕制度和提升制度绩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理论,构建耕地休耕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并运用结构方... 研究目的:利用湖南茶陵县247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中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休耕制度和提升制度绩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理论,构建耕地休耕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超过75%农户对参与休耕总体评价为满意,但农户对政府形象和政策功能的认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2)农户参与休耕满意度主要受到政府形象、农户期望、政策认知和感知价值的影响,除农户期望对农户满意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外,其余潜变量均对农户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期望与感知价值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具体分析表明直接的经济利益以及农户对休耕后耕地直接经济价值和非市场价值提升的感知是影响农户休耕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政府需要完善休耕实施过程,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加大休耕宣传力度,提升农户政策认知;建立长期休耕试点规划,稳定农户休耕预期;确保农户收入不降低,权益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休耕 结构方程模型 农户满意度 CSI理论 重金属污染耕地
下载PDF
基于农户认知视角的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制度可信度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俞振宁 谭永忠 +1 位作者 练款 吴次芳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10,共15页
本文引入制度可信度概念,从农户认知视角对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制度可信度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理论模型,并利用湖南省茶陵县24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农户休耕制... 本文引入制度可信度概念,从农户认知视角对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制度可信度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理论模型,并利用湖南省茶陵县24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农户的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主要受到其政府执行认知、制度预期和制度功能认知的影响。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预期和制度可信度认知;农户的制度预期负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并在政府执行认知与制度可信度认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户的制度功能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研究结果还表明,目前主要存在洪涝灾害应急机制缺失、配套资金缺失、规模经营农户退出经营、治理措施不到位和农户对补偿不满意等矛盾,降低了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 重金属污染耕地 制度可信度 农户认知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南京地区冬闲田播种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品种间差异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艳娟 沈益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了筛选适宜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种植的高产速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试验在南京冬闲田播种条件下对8个半秋眠和非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影响因子与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春季收获两茬的短期栽培利用时,... 为了筛选适宜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种植的高产速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试验在南京冬闲田播种条件下对8个半秋眠和非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影响因子与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春季收获两茬的短期栽培利用时,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可达730.26~1460.25g/m^2。植株生长性状中,株高、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对两茬草干物质产量的贡献率均较大。其中,第1茬草的干物质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再生草的干物质产量依次与干物质生长速率、单株叶面积、单茎茎粗、一级分枝数、株高、株高生长速度和单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WL-414、WL-525HQ、四季旺和德宝4个品种因在株高、一级分枝数和干物质生长速率方面表现优异,产量较高,在南方农区冬闲田有较大的栽培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冬闲田 速生栽培 产量影响因子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夏闲期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慧 代新俊 高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524-2534,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夏闲期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改善旱地土壤结构、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7年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开展免耕—免耕—免耕—免耕(4a NT)、深翻—深翻—深翻—... 【目的】研究不同夏闲期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改善旱地土壤结构、提高粮食产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7年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开展免耕—免耕—免耕—免耕(4a NT)、深翻—深翻—深翻—深松(3a PT-ST)、深松—深松—深松—深翻(3a ST-PT)和深松/深翻(4a ST/PT)轮耕4种耕作处理,测定了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稳定率(WSAR)、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峰凸系数(C_E)和偏倚系数(C_S)等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结果】4年轮耕处理结果表明,深松/深翻轮耕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旱地麦田产量。深松/深翻轮耕0—50 cm土层>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连续免耕、深翻—深翻—深翻—深松和深松—深松—深松—深翻高40.4%—45.5%、61.8%—98.0%和39.4%—106.1%,且深松/深翻轮耕处理下的GMD、MWD、WSAR和C_S均显著高于其他耕作处理,而D、PAD和CE均显著低于其他耕作处理(P<0.05)。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SAR、MWD、GMD和C_S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AD、D和CE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夏闲期耕作会显著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而夏闲期深松/深翻轮耕处理能提高耕层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与稳定性,更好的改善旱地土壤结构,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闲期耕作 旱地麦田 水稳性团聚体 稳定性指标 土壤结构
下载PDF
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套复种多熟种植研究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次仁央金 李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13,120,共10页
根据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夏闲地及其资源现状,利用多年旬积温和旬降水量,从热量和水分两方面评价夏闲地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以拉萨和山南地区为代表区域。结果表明:在冬麦区多熟作物组合86种,其积温参数变幅为2 000-4 750℃,平均为3 475.1℃... 根据西藏主要河谷农区夏闲地及其资源现状,利用多年旬积温和旬降水量,从热量和水分两方面评价夏闲地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以拉萨和山南地区为代表区域。结果表明:在冬麦区多熟作物组合86种,其积温参数变幅为2 000-4 750℃,平均为3 475.1℃,需水参数变幅为456-744 mm,平均值为636 mm;冬春麦兼种区,多熟作物组合有23种,其积温参数变幅为2 050-3 850℃,平均为2 778.7℃,需水参数的变幅为446-580 mm,平均值为528 mm。拉萨冬小麦/箭舌豌豆种植比例试验表明,66%∶33%种植比例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表现最优;拉萨和山南乃东县春青稞间、套作箭舌豌豆、马铃薯、玉米试验中,粮食产量套作方式比单作、间作方式表现好,以春青稞/马铃薯和春青稞/玉米为优,饲草饲料产量单作方式优于间、套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河谷农区 夏闲地 资源利用
下载PDF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缪弘志 罗慧琴 +3 位作者 徐晨晟 朱学强 高亚军 周建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目的】分析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旨在为化肥农药“双减”政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科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杨凌曹新庄试验地冬小麦肥料试验为基础,设置不施肥(CK)、减量施肥(氮... 【目的】分析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旨在为化肥农药“双减”政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科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杨凌曹新庄试验地冬小麦肥料试验为基础,设置不施肥(CK)、减量施肥(氮(N)、磷(P_(2)O_(5))用量分别为165和122 kg/hm^(2))和常规施肥(N、P_(2)O_(5)用量分别为220和160 kg/hm^(2))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及夏季休闲期农田杂草的生物量、株高、盖度、多度、频度、丰富度,以及藜、狗尾草和马唐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标及生态化学计量比(C/N、C/P、N/P),研究减量施肥对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均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的生物量、株高、盖度、多度、频度有明显影响,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杂草生物量增加;施肥处理藜和地锦草的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其他农田杂草的株高和生物量总体降低。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苋的有机碳含量以及藜、狗尾草、马唐和葎草的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藜、马唐全磷含量显著降低。相较于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处理狗尾草全磷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藜、狗尾草和马唐氮磷比和碳磷比总体显著增加,碳氮比显著降低。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减量施肥处理缓解了藜和马唐氮磷比的增加幅度。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降低;与减量施肥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处理Pielou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显著降低。植物β多样性指数表明,常规施肥对小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最大。【结论】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的物种多样性均明显降低,但减量施肥处理缓解了常规施肥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肥 小麦休闲期 农田杂草 植物多样性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冬闲盐碱地绿肥种植对淡水淋盐土壤及淋溶液碳氮影响
20
作者 王宇豪 王敬宽 +2 位作者 杜海岩 季晓辉 柳新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为探讨绿肥种植对盐碱地淡水淋盐下土壤及淋溶液碳氮含量的影响,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设置冬闲(T1)、冬牧70黑麦(T2)和油菜(T3)3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及淋溶液有机碳(SOC)、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空间... 为探讨绿肥种植对盐碱地淡水淋盐下土壤及淋溶液碳氮含量的影响,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设置冬闲(T1)、冬牧70黑麦(T2)和油菜(T3)3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及淋溶液有机碳(SOC)、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T1、T2、T3处理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分别由淋盐前的6.20,6.58,7.24 g/kg增加到淋盐后的6.48,7.39,8.06 g/kg,增幅分别为4.41%,12.20%,11.23%。淋盐前后0~60 cm土层中T1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T2和T3,淡水淋盐后,0~30 cm土层各处理分别降低42.42%,3.85%,10.84%;60~90 cm土层中减少了1.38%,7.96%,18.11%。淋盐前各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淋盐后各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均以T2含量最高。综上,淋盐灌溉后,相较于淋盐前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均呈增加趋势,而土壤氮素则呈明显降低趋势,通过对土壤及淋溶液氮素含量分析发现,淋盐灌溉造成的氮素淋失主要以硝态氮为主。相较于冬闲田,种植油菜绿肥对土壤氮素提高有明显效果,而种植冬牧70绿肥对减少土壤氮素淋失具有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冬闲农田 绿肥 淡水淋盐 有机碳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