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崩塌落石研究
被引量:
83
1
作者
胡厚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87-391,共5页
崩塌落石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崩塌落石研究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崩塌落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按崩塌的形成机理把崩塌划分为5个类型,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和错断式崩塌;提出了各类崩塌稳定性...
崩塌落石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崩塌落石研究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崩塌落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按崩塌的形成机理把崩塌划分为5个类型,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和错断式崩塌;提出了各类崩塌稳定性的检算方法;提出了崩塌落石综合预测方法。崩塌分类和崩塌稳定性检算方法已被《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和《地质灾害勘查指南》等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落石
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地震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唐胜传
杨伟
张昌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036-1040,共5页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现场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该路段边坡的主要破坏类型、分布特点和防治建议。研究表明破坏类型主要为坡面碎屑流、崩塌落石,但未造成沿线欠稳定边坡的整体破坏;此类灾害具有影响路段长...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现场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该路段边坡的主要破坏类型、分布特点和防治建议。研究表明破坏类型主要为坡面碎屑流、崩塌落石,但未造成沿线欠稳定边坡的整体破坏;此类灾害具有影响路段长、偶发性明显、发生部位难以精确确定等明显特点,并导致后期发生坡面碎屑流和稀性泥石流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且这一风险将长期存在;对于此类灾害,其防治宜遵循绕避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坡面碎屑流
崩塌
汶川地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镜碎石失败后的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
被引量:
4
3
作者
于杰
田闯
+5 位作者
石松山
陈泰安
吴凯
万康
胡红梅
王亚兰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镜钬激光或者气压弹道碎石失败后的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泌尿外科8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处理输尿管L_5至骶...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镜钬激光或者气压弹道碎石失败后的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泌尿外科8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处理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由于进镜困难导致输尿管镜治疗失败后改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顺利完成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无副损伤,无并发症,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失败后中转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有条件的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技术
输尿管镜碎石
失败
输尿管结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傅崇德
李涛
+3 位作者
陈广瑜
魏乔红
汤尧
焦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943-946,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456例,术中因各种原因致皮肾通道丢失13例(2.85%),其中通道建立过程中丢失5例(38.4%),通道...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456例,术中因各种原因致皮肾通道丢失13例(2.85%),其中通道建立过程中丢失5例(38.4%),通道建立后丢失8例(61.6%),术中采用组织层次辨别法或美蓝示踪法找回皮肾通道,通道找回失败者重新穿刺建立通道或二期手术处理。结果 13例皮肾通道丢失病例,导丝移位致丢失3例(23.1%),剥皮鞘拖出致丢失7例(53.8%),扩张过深致丢失3例(23.1%)。其中学习曲线早期(〈100例)、中期(100~300例)、后期(〉300例)者分别为8例(61.5%)、4例(30.8%)、1例(7.8%)。采用两种方法成功找回通道9例(69.2%),通道找回失败者4例重新穿刺成功3例(23.1%),因持续出血终止手术者1例(7.7%)。一期找回通道9例及重新穿刺3例均成功实施手术,术中出血量约50~300(121.0±64.6)mL,通道重新建立时间5~60(24.7±16.0)min,总手术时间85~225(116.0±34.2)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4~30(7.9±9.5)d,术后住院时间5~12(6.4±2.5)d,结石残留3例,一次性清石率75%,其中1例于术后1周二期手术取石,2例术后1月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3月复查均无结石残留,总清石率100%。1例终止手术者,术后保守治疗,3月后再次mPCNL成功。结论皮肾通道丢失多发于学习曲线早期,多由术中操作不当导致,通道丢失后,采用组织层次辨别法或美蓝示踪法重新找回通道是可行的,如不成功可重新穿刺或二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皮肾通道丢失
肾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崩塌落石研究
被引量:
83
1
作者
胡厚田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87-391,共5页
文摘
崩塌落石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崩塌落石研究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崩塌落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按崩塌的形成机理把崩塌划分为5个类型,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和错断式崩塌;提出了各类崩塌稳定性的检算方法;提出了崩塌落石综合预测方法。崩塌分类和崩塌稳定性检算方法已被《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和《地质灾害勘查指南》等采用。
关键词
崩塌
落石
研究
Keywords
collapse
failing
stone
study
分类号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地震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唐胜传
杨伟
张昌林
机构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出处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036-1040,共5页
文摘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现场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该路段边坡的主要破坏类型、分布特点和防治建议。研究表明破坏类型主要为坡面碎屑流、崩塌落石,但未造成沿线欠稳定边坡的整体破坏;此类灾害具有影响路段长、偶发性明显、发生部位难以精确确定等明显特点,并导致后期发生坡面碎屑流和稀性泥石流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且这一风险将长期存在;对于此类灾害,其防治宜遵循绕避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原则。
关键词
边坡
坡面碎屑流
崩塌
汶川地震
Keywords
slope
slope
surface
debris
flow
failing
stone
Wenchuan
earthquake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镜碎石失败后的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
被引量:
4
3
作者
于杰
田闯
石松山
陈泰安
吴凯
万康
胡红梅
王亚兰
机构
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75-77,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镜钬激光或者气压弹道碎石失败后的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泌尿外科8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处理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由于进镜困难导致输尿管镜治疗失败后改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顺利完成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无副损伤,无并发症,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失败后中转经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有条件的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后腹腔镜技术
输尿管镜碎石
失败
输尿管结石
Keywords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y
Ureteroscope
lithotripsy
fail
ed
Ureteral
stone
分类号
R693.4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傅崇德
李涛
陈广瑜
魏乔红
汤尧
焦林
机构
西安航天总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943-946,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456例,术中因各种原因致皮肾通道丢失13例(2.85%),其中通道建立过程中丢失5例(38.4%),通道建立后丢失8例(61.6%),术中采用组织层次辨别法或美蓝示踪法找回皮肾通道,通道找回失败者重新穿刺建立通道或二期手术处理。结果 13例皮肾通道丢失病例,导丝移位致丢失3例(23.1%),剥皮鞘拖出致丢失7例(53.8%),扩张过深致丢失3例(23.1%)。其中学习曲线早期(〈100例)、中期(100~300例)、后期(〉300例)者分别为8例(61.5%)、4例(30.8%)、1例(7.8%)。采用两种方法成功找回通道9例(69.2%),通道找回失败者4例重新穿刺成功3例(23.1%),因持续出血终止手术者1例(7.7%)。一期找回通道9例及重新穿刺3例均成功实施手术,术中出血量约50~300(121.0±64.6)mL,通道重新建立时间5~60(24.7±16.0)min,总手术时间85~225(116.0±34.2)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4~30(7.9±9.5)d,术后住院时间5~12(6.4±2.5)d,结石残留3例,一次性清石率75%,其中1例于术后1周二期手术取石,2例术后1月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3月复查均无结石残留,总清石率100%。1例终止手术者,术后保守治疗,3月后再次mPCNL成功。结论皮肾通道丢失多发于学习曲线早期,多由术中操作不当导致,通道丢失后,采用组织层次辨别法或美蓝示踪法重新找回通道是可行的,如不成功可重新穿刺或二期手术。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皮肾通道丢失
肾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Keywords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percutaneous-renal
pathway
loss
in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and
to
analyze
its
management.
MethodClinical
data
of
456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CNL
(mPCNL)
treated
during
Sept.
2009
and
Dec.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f
them,13
cases
(2.85%)
had
percutaneous-renal
pathway
loss
due
to
various
causes.
The
pathway
was
lost
in
5
cases
(38.4%)
when
it
was
established,and
in
8
cases
after
it
was
established
(61.6%).
The
pathway
was
regained
using
identification
of
tissue
layer
or
methylene
blue
tracer
technique.
In
fail
ed
cases,the
pathway
was
reestablished
by
re-puncture
or
two-stage
operation.
ResultsThe
causes
of
pathway
loss
included
moving
of
guidewire
in
3
cases
(23.1%),pulling
out
of
the
sheath
in
7
cases
(53.8%),unsuitable
dilatation
in
3
cases
(23.1%).
The
loss
occurred
in
early
learning
curve
in
8
cases
(61.5%),in
middle
learning
curve
in
4
cases
(30.8%),in
later
learning
curve
in
1
case
(7.8%).
The
pathway
were
regained
in
9
cases
(69.2%)
using
the
two
methods,in
3
cases
(23.1%)
using
re-puncture.
One
patient
was
forced
to
end
operation
because
of
continuous
bleeding
(7.7%).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was
50-300(121.0±64.6)mL,time
to
reestablish
pathway
was
5-60(24.7±16.0)min,the
total
operation
time
was
85-225(116.0±34.2)min,nephrostomy
tube
indwelling
time
was
4-30(7.9±9.5)d,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5-12(6.4±2.5)d.
Residual
stone
s
were
found
in
3
cases.
The
stone
clearing
rate
was
75%.
One
patient
underwent
two-stage
operation
and
two
patients
underwent
excorpe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
after
1
week,and
no
residual
stone
s
were
fou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One
patient
who
ended
operation
underw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re-mPCNL
3
months
later.
ConclusionPercutaneous-renal
pathway
loss
happened
in
early
learning
curve
and
was
caused
by
unsuitable
manipulation
during
operation
in
most
cases.
It
is
feasible
分类号
R692.4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崩塌落石研究
胡厚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5
8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地震破坏模式研究
唐胜传
杨伟
张昌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镜碎石失败后的输尿管L_5至骶髂关节水平结石
于杰
田闯
石松山
陈泰安
吴凯
万康
胡红梅
王亚兰
《海南医学》
CAS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皮肾通道丢失的处理及原因分析
傅崇德
李涛
陈广瑜
魏乔红
汤尧
焦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