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796
1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6,共7页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增速反弹回升期、增速明显放缓期等四个变化阶段。其中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8%、2.38%。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农业大省。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94-2008年与基期相比分别累计实现12.95%、26.62%、33.29%的碳减排,而农业经济发展则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累计产生154.94%的碳增量。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农业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下载PDF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53
2
作者 林波 刘庆 +1 位作者 吴彦 何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4,共5页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作了阐述 ,特别就凋落物收集面积和分解袋孔径大小、凋落量时空动态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森林凋落物研究的重要结论有 :海拔和纬度因子是通过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作了阐述 ,特别就凋落物收集面积和分解袋孔径大小、凋落量时空动态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森林凋落物研究的重要结论有 :海拔和纬度因子是通过对光、温、水等生态因子的再分配来影响凋落量 ,其中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均温。凋落物的分解与化学组成和环境因子有关 ,C/N和N含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水分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土壤微生物对凋落物的影响 ,前期是通过真菌破碎凋落物表层使内居性动物得以侵入凋落物内部 ,后期则以细菌降解有机物为主。凋落量、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研究方法 凋落量 影响因子 分解速率
下载PDF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7
3
作者 周勇 李廉水 《产业经济研究》 2006年第4期68-74,共7页
本文采用适应性加权迪维西亚指数分析法对我国1980-2003年期间能源强度的变化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1980—1990年期间,产业结构因素和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因素对我国总能源强度下降都有正向显著作用;1991-2001年期间,产业结构因素... 本文采用适应性加权迪维西亚指数分析法对我国1980-2003年期间能源强度的变化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1980—1990年期间,产业结构因素和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因素对我国总能源强度下降都有正向显著作用;1991-2001年期间,产业结构因素作用减弱,且朝反向作用,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因素的作用进一步加强;2002—2003年期间,两个因素都促进了总能源强度的上升。最后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因素分解 AWD方法
下载PDF
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131
4
作者 田云 李波 张俊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于农地利用的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地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趋势。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的合理变形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对碳排放... 基于农地利用的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地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趋势。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的合理变形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且波动性较强。与1993年相比,效率、结构因素分别实现了6.11%和26.62%的碳减排,而规模因素则对农地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产生了121.65%的碳增量。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农地利用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被引量:113
5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程晓凌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年为稳定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非常平稳、增幅较大;1997年-2000年为缓慢下降阶段,特点是碳排放量略微有所下降;2001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快、增幅大。本文以1980年-2007年为样本期,构建因素分解分析模型,计量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强度变化所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造成碳排放增加的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而产生碳减排效应的因素惟有碳排放强度降低。可见,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未来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和降低各产业的碳排放强度,而后者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产业结构 碳排放强度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09
6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2-755,共4页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上升-平稳-上升"。(2)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襄樊、黄冈2地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随州等4地为低碳排放量、高排放强度地区;宜昌等4地为高碳排放量、低排放强度地区;十堰等6地为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与1993年相比,效率、劳动力、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了87.30%、71.89%和13.69%的碳减排;而经济因素则引发了269.28%的碳增量。最后,立足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湖北省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湖北省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9
7
作者 胡婉玲 张金鑫 王红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2,共7页
文章测算了1997-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并进行峰值分析、LMDI分解和EKC检验,结果发现:全国及中、西部农业碳排放的峰值均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且2015年也是东部农业碳排放的极大值点,佐证了2015年"减肥减药"行动的... 文章测算了1997-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并进行峰值分析、LMDI分解和EKC检验,结果发现:全国及中、西部农业碳排放的峰值均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且2015年也是东部农业碳排放的极大值点,佐证了2015年"减肥减药"行动的政策在减少农业碳排放中发挥积极效用;LMDI分解结果显示,对于全国及东部,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人口是3个减排因素,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是3个增排因素,但是对于中部和西部而言,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人口是2个减排因素,农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是4个增排因素;EKC的检验结果表明,全国及东、中部之间农业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符合EKC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序特征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及其因素分解 被引量:77
8
作者 陶玉国 黄震方 +2 位作者 吴丽敏 余凤龙 王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8-1448,共11页
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是分解旅游业减碳任务的需要。依托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旅游终端收入,以江苏省为案例地,测度了旅游业各部门包括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并利用LMDI分解了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 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是分解旅游业减碳任务的需要。依托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旅游终端收入,以江苏省为案例地,测度了旅游业各部门包括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并利用LMDI分解了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增长较快,较均衡分布于各部门,绝大多数来自间接层面;国内游客的碳排放总量显著高于入境游客,但前者的每人次碳排放远低于后者,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省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和每人次碳排放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游客规模不断扩大和旅游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结构调整则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收入结构变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阶段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旅游业减碳不仅需各部门共同分担,更依赖向其提供中间产品的关联产业的大力联动;国内游客是主要碳源,需要大量排放空间;游客每人次碳排放高的地区应承担较大的减排责任;降低能源利用强度和引导旅游消费低碳发展,是旅游业碳减排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因素分解 投入产出 LMDI 江苏
原文传递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 被引量:65
9
作者 唐仕姗 杨万勤 +7 位作者 殷睿 熊莉 王海鹏 王滨 张艳 彭艳君 陈青松 徐振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9-539,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数据库,分析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精确地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常数...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数据库,分析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精确地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常数(k)及其相关变量,分析探讨地理因素(纬度、经度和海拔)、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凋落叶质量(氮、磷、钾、木质素、木质素:氮和碳氮比)和叶特性(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对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国家尺度上,k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氮、磷和钾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经度、海拔、碳氮比、木质素和木质素:氮的增大而减小,叶特性对k的影响不显著。气候与地理因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纬度)能解释k值变异的34.1%,凋落叶质量(氮、钾、木质素和木质素:氮)能解释k值变异的21.7%,它们能共同解释k值变异的74.4%。了解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在国家尺度上的格局和主控因素可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模型提供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素 分解速率 叶凋落物 凋落叶质量 地理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被引量:53
10
作者 徐盈之 徐康宁 胡永舜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61,共7页
本文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 本文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出效应为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钩年份较少;在强脱钩向弱脱钩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效应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据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因素分解 脱钩效应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李俊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47,共6页
农地生产和利用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的6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分析表明,1993-2010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等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年均... 农地生产和利用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的6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分析表明,1993-2010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等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速分别为8.59%,4.09%,3.04%,5.48%,8.20%,2.06%,6.63%和6.95%。进一步通过LMDI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以及人口规模因素对碳排放以抑制作用为主,但效果不明显且区域间差异较大;而农业经济水平则对农地利用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与1993年相比,1994-2010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分别累计产生了207.79%,152.55%,71.83%,166.77%,192.40%,35.41%,269.78%和176.45%的碳增量。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农地利用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下载PDF
中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研究——基于Kaya恒等扩展与LMDI指数分解方法 被引量:54
12
作者 戴小文 何艳秋 钟秋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5-1454,共10页
农业低碳化发展方式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判断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驱动力、驱动方向等对有的放矢地制定低成本、高效率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措施意义重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探讨常规因素之外还有哪些... 农业低碳化发展方式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判断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驱动力、驱动方向等对有的放矢地制定低成本、高效率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与措施意义重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探讨常规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所影响,本研究以Kaya恒等式为基础,利用Kaya恒等式的数学性质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一般技术因素、农业低碳技术因素、农村生活水平因素、间接城镇化因素以及人口规模因素等5个因素,并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驱动强度与贡献率的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是促成农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技术因素与农业低碳技术因素都负向地驱动农业碳排放,相比较而言,农业低碳技术变动比一般技术变动的碳排放驱动力更为强劲;总人口变动因素对农业碳排放呈现出正向驱动力,但无论从整个长跨度区间还是细分区间来看,其正向驱动力都不强;由扩展的Kaya恒等式得出的间接城镇化指标与一般城镇化指标之间关于50%的水平在坐标系中对称,经转换与修正发现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碳排放表现出温和的正向驱动力。1990—2013年中国总的农业碳排放中一般技术因素贡献为?25.85%,农业低碳技术因素贡献率为?166.55%,农村生活水平因素贡献率为220.65%,城镇化水平贡献率为57.63%,人口规模因素的贡献率则为14.12%。文章建议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发展通用和低碳农业技术,合理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营造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创造更适宜的环境,以达到农业低碳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碳排放 驱动因素 Kaya恒等式 LMDI分解
下载PDF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争论与剖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吴滨 李为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强度持续下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能源强度下降原因的研究,结果显示持有技术进步为主要因素的观点较多,因素分解法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工具。以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强度持续下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能源强度下降原因的研究,结果显示持有技术进步为主要因素的观点较多,因素分解法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工具。以因素分解法的基本模型进行研究,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被普遍低估。建议应分阶段使用因素分解法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进行跟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强度 结构因素 行业能源效率因素 因素分解法
原文传递
居民消费视角下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3
14
作者 朱勤 魏涛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9,共9页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从居民消费视角定量评估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对Kaya恒等式向量形式的扩展,将人口城乡结构及城乡居民消费等变量纳入考察范围;采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变动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从居民消费视角定量评估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对Kaya恒等式向量形式的扩展,将人口城乡结构及城乡居民消费等变量纳入考察范围;采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变动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能源强度及排放因子六种效应。对1980-2010年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五种效应;199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力已持续超过人口规模的影响;居民消费率的降低由于伴随着投资与出口等相对高碳的经济成分比重的同步上升,对碳排放的驱动大于抑制作用;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对碳减排的作用明显,但能源结构调整的减排效应尚未得到显著体现。研究认为,以拉动内需为导向的经济结构调整,伴之以能源强度与能源结构的持续改善,为未来我国人口城镇化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居民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
下载PDF
基于LMDI的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52
15
作者 张伟 张金锁 +1 位作者 邹绍辉 许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31,共6页
对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科学制定,并对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扩展的Kaya模型和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了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 对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科学制定,并对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扩展的Kaya模型和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了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五个因素对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拉动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变动也对碳排放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但作用强度不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抑制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文中对制约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延伸性讨论,认为中国实现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重点在于抑制因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而引致的碳排放过快增长,并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能源消费两个层面,提出了抑制碳排放不合理增长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能源消费碳排放 因素分解 LMDI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减排策略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祁神军 张云波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3,共5页
运用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能源消耗的产业碳排放强度模型和建筑业碳足迹模型,核算了我国建筑业1995~2009年期间碳排放的分布特征;运用Kaya恒等式,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4方面分解了建筑... 运用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能源消耗的产业碳排放强度模型和建筑业碳足迹模型,核算了我国建筑业1995~2009年期间碳排放的分布特征;运用Kaya恒等式,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4方面分解了建筑业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的变动趋势,探讨了我国建筑业未来实施减排的途径和对策。研究表明,建筑业能源结构强度和规模产业能源强度的进一步降低是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碳排放强度 产业碳足迹模型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49
17
作者 刘玉 高秉博 +1 位作者 潘瑜春 任旭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10,共10页
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 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变动的区域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1.01亿t,县域粮食产量"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明显,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地区的粮食增产显著;2)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复种指数次之,而粮作比例和耕地面积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的增加;3)县域粮食生产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县域之间在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效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使苏北、皖北和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显著增加;而粮作比例效应、复种指数效应和粮食单产效应的叠加使鲁西县域的粮食总产量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模型 因素分解 LMDI法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的厦门市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8
作者 刘源 李向阳 +2 位作者 林剑艺 崔胜辉 赵胜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78-2387,共10页
研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基于厦门市2005—2010年各部门终端消费数据对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因素分解,并将传统分析仅注重产业部门的能源碳排放,拓展到全... 研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基于厦门市2005—2010年各部门终端消费数据对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因素分解,并将传统分析仅注重产业部门的能源碳排放,拓展到全面考虑产业部门和家庭消费的能源活动和非能源活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厦门市碳排放强度下降17.29%,其中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对总碳排放强度变化影响最大(贡献63.07%),家庭消费能源强度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抑制因素(-45.46%)。从影响效应角度看,经济效率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贡献最大,碳排系数减排贡献最小;从部门减排贡献角度看,第二产业贡献最大,家庭消费贡献最小。总体而言,厦门市未来碳减排重点部门在第二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有较大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LMDI 因素分解 厦门市
下载PDF
基于城市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解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李莉 刘慧 +1 位作者 刘卫东 刘毅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8-1058,共11页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区域分析单元对1999~2004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首先基于GDP及其变化与人均GDP水平,对各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不同...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区域分析单元对1999~2004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首先基于GDP及其变化与人均GDP水平,对各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区域差异性;其次,对中国各城市GDP增长进行了空间和因素分解。研究发现,一些经济相对衰落的省区中仍然存在经济相对崛起的城市,且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在所属省区的序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在全国的经济规模序位的变化;资本要素对于中国各城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但是城市在实现资本拉动驱动下的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本的产出效率并没有提高。我国十五期间,各城市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普遍降低,表明劳动力要素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因素分解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田立新 张蓓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共7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本文基于广义费雪指数(GFI)方法,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0-2008年间,能源结构、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本文基于广义费雪指数(GFI)方法,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0-2008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该方法较之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分解法,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更好的消除了分解的残差项,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倒"U"型,并且其抑制作用当前有增强趋势,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依然微弱。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难以抵消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增长。本文得到当前能源效率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正逐渐增强,而能源结构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依然微弱,这与以往的结果不同。为了考察各种因素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长期规律性,本文首次拟合了各种影响因素的瞬时变化率特征,进一步反映出各影响因素的动态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广义费雪指数 动态演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