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军 李伟伟 +3 位作者 弓立群 范亚一 段大鹏 卫文博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9例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8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9例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8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改善情况,采用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检查评价椎体复位、关节突解锁及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7(21.6±8.6)个月。前路术式的手术时间为90~110(98.1±6.9) min,术中出血量为90~120(109.7±14.7) ml;前-后联合入路术式的手术时间为180~240 (212.4±16.7) min,术中出血量为380~580(443.3±70.4) ml。VAS评分: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1),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下降(P <0.01)。颈椎曲度: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且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P> 0.05)。末次随访时,患者脊髓神经功能ASI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椎体滑脱及关节突交锁均得到满意复位。除1例脑脊液漏、5例吞咽不适及1例C5神经根麻痹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交锁的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前-后路 颈椎骨折 脱位 关节突交锁
下载PDF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被引量:8
2
作者 陆林 叶哲伟 +2 位作者 安颍 吴星火 王金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Ⅰ期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2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10例,双侧关节突绞...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Ⅰ期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2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10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8例。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 A 级2例,B 级6例,C 级14例,D 级6例;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平均为(7.2±2.4)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血管、喉返喉上神经及食管等周围组织损伤,复查 X 线片显示脱位完全复位27例,不完全复位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的内固定物均未出现断裂、松动,植骨愈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的不同程度的重建及维持。ASIA 分级及 JOA评分基本均有所提高,其中 A 级1例,B 级4例,C 级8例,D 级6例,E 级9例;JOA 评分平均为(15.7±3.0)分。结论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前后充分减压,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绞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路联合 关节突绞锁 脊髓损伤 下颈椎骨折脱位
下载PDF
经关节螺钉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颜滨 李振宇 +2 位作者 闫洪印 余铮 陈扬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 探讨及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单节段固定12例,双节段5例。改良Klekamp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以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侧1mm、偏下方1mm为入... 目的 探讨及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单节段固定12例,双节段5例。改良Klekamp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以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侧1mm、偏下方1mm为入钉点,外倾20~25°,下倾35~40°行四层皮质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颈椎基本达到完全复位,无椎动脉及颈髓损伤等并发症,均达到了骨性愈合。结论 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置入简单,安全性高,生物力学固定融合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泛,是传统后路固定融合方法的创新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关节螺钉 颈椎 关节突交锁 脱位 内固定
下载PDF
Surgical Treatment of Lower Cervical Locked Facet. An Experience in 20 Cases
4
作者 Wael A. Hammad Bokhary Mahmoud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9年第3期302-313,共12页
Background: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are common as a result of a growing number of high energy accidents. The subaxial Inju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Severity Score (SLICS) suggest that a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face... Background: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are common as a result of a growing number of high energy accidents. The subaxial Inju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Severity Score (SLICS) suggest that a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facet dislocation must be managed surgically, even in the absence of SCI (Level of Evidence III).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could be anterior, posterior or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 Methods: 20 patients, 12 males and 8 females, with age ranged from 20 to 45 years with lower cervical spine locked facet treated operatively by anterior or posterior spinal instrumentation after trial of closed reduction by skull traction. Results: In this series, satisfactory closed reduction was achieved in 15 patients with percentage 75% and fixed anteriorly, but 5 patients with percentage 25% needed posterior approach for reduction. Regarding ASIA score all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at least one level after surgery except 2 cases with preoperative score A: they didn’t improve. Mean preoperative pain score VAS was 7.7 (range from 5 to 9) and postoperative mean of VAS was 0.75 with range from 0 to 3 until final follow up. Conclusion: Anterior approach with discectomy and fusion is necessary;however, if the closed reduction failed, posterior open reduction is indicated with lateral mass fixation, combined approaches can be indicated in specific cases such as increase of the kyphotic angle post anterior approach or when an osteotomy may be required to restore cervical alignment and neural de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Locked facet facet dislocation CERVICAL SPINE INJURY
下载PDF
铝酸钇晶体中的生长小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红军 杨新波 +4 位作者 苏良碧 赵广军 钱小波 周国清 徐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2-677,共6页
采用提拉法生长了掺Ce、掺Yb和掺Mn的铝酸钇(YAlO3,YAP)晶体,晶体均完整透明,无肉眼可见的气泡、散射和包裹物等宏观缺陷。通过化学腐蚀和同步辐射白光形貌实验检测了YAP晶体中的生长小面缺陷。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凸向熔体的... 采用提拉法生长了掺Ce、掺Yb和掺Mn的铝酸钇(YAlO3,YAP)晶体,晶体均完整透明,无肉眼可见的气泡、散射和包裹物等宏观缺陷。通过化学腐蚀和同步辐射白光形貌实验检测了YAP晶体中的生长小面缺陷。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凸向熔体的固-液界面,造成了小面生长现象。沿[101]方向生长的YAP晶体中出现的小面为(102),(201),(121)和(121)奇异面。X射线摇摆曲线表征的结果表明:生长小面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晶体的微观结构完整性和均匀性,并导致了小角度晶界缺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钇晶体 缺陷 生长小面 位错 小角晶界
下载PDF
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虎 李保良 魏思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对10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采用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先俯卧位经后路手术切开撬拨复位,再仰卧位... 目的探讨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对10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采用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先俯卧位经后路手术切开撬拨复位,再仰卧位经颈前路切开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自锁ZEPHIR钢板内固定。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1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1例,B级3例,C级5例,D级1例;术后C级2例,D级3例,E级5例。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本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可以缩短复位时间,早期解除颈髓压迫,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前后路联合手术 关节突交锁 撬拨复位
下载PDF
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手术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新 崔树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95-596,共2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手术策略。方法:1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先前路松解瘢痕等阻碍复位因素,之后进行后路手术解除后方交锁与脊髓压迫并植骨固定,再进行前路植骨固定。结果:14例全部获得随访,无骨不愈合,... 目的:探讨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手术策略。方法:1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先前路松解瘢痕等阻碍复位因素,之后进行后路手术解除后方交锁与脊髓压迫并植骨固定,再进行前路植骨固定。结果:14例全部获得随访,无骨不愈合,脱位椎体复位良好,颈椎生理曲度、脱位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良好。术后颈部酸痛症状消失;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cel分级,均达E级。结论:前-后-前路I期联合手术策略是一种治疗陈旧性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稳妥、安全、彻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颈椎脱位 关节突交锁 手术方式
下载PDF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治疗的争论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正丰 刘科 《西部医学》 2022年第8期1097-1101,共5页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引起的脊柱创伤,通常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对于最佳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治疗的关键...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引起的脊柱创伤,通常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对于最佳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治疗的关键内容进行述评,以期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小关节脱位 复位时机 手术入路 固定方式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9
作者 江晨 宋文慧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4期622-626,629+627-628,共8页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年至2016年6月)、EMbase(1974年至2016年6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6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16年6...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年至2016年6月)、EMbase(1974年至2016年6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6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至2016年6月)及万方数据库(1998年至2016年6月),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和会议论文,收集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 Man 5.2软件对可以合并分析的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652例患者,其中前路手术患者290例,后路手术患者151例,前后联合入路患者211例。分析结果显示:前路的手术时间小于后路(WMD=-22.22,95%CI:-34.20^-10.24,P=0.000 3)及前后联合入路(WMD=-117.27,95%CI:-132.41^-102.12,P<0.000 01);前路的出血量小于后路(WMD=-255.33,95%CI:-306.81^-203.85,P<0.000 01)及前后联合入路(WMD=-402.84,95%CI:-489.59^-316.09,P<0.000 01);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的固定节段无统计学差异(WMD=-1.38,95%CI:-4.18~1.43,P=0.34),但均小于后路(WMD=-1.29,95%CI:-2.16^-0.42,P=0.004);前路的术后椎体水平位移小于后路(WMD=-0.06,95%CI:-0.10^-0.03,P=0.000 4)及前后联合入路(WMD=-1.67,95%CI:-2.60^-0.74,P=0.000 4);前路与后路的术后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WMD=-0.18,95%CI:-0.61~0.26,P=0.42),但小于前后联合入路(WMD=-1.29,95%CI:-2.25^-0.33,P=0.008)。结论虽然不同手术入路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就手术入路本身而言,前路手术的优势较明显。限于纳入研究数量及方法学质量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小关节脱位 手术入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10
作者 李鹏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82-83,共2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gical strategy of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fracture-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Methods... 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gical strategy of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fracture-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Methods Th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DFS
下载PDF
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复位方式探讨
11
作者 王如林 欧阳甲 +3 位作者 蒋国强 陆建猛 俞武良 韦勇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60-1862,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的复位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2005年6月收治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患者22例,其中13例行MRI检查,9例有椎间盘突出,占69.2%。依据复位前是否切除损伤的椎间盘分为2组,分析复位后神经损伤的... [目的]探讨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的复位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2005年6月收治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患者22例,其中13例行MRI检查,9例有椎间盘突出,占69.2%。依据复位前是否切除损伤的椎间盘分为2组,分析复位后神经损伤的变化。[结果]未切除损伤的颈椎间盘,复位中1例、复位后3例神经症状加重。(ASIS)分级,C—A1例,C—B1例,C—D2例。切除组复位后神经症状无1例加重。[结论]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大多数并发椎间盘突出,未切除椎间盘复位可能加重神经损伤。前路损伤椎间盘切除、复位、椎间植骨可1次完成,不但能避免各种继发性损伤,而且可即刻稳定,便于护理,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双侧关节突 脱位 复位
下载PDF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机理 被引量:27
12
作者 任先军 张年春 +5 位作者 张峡 王卫东 初同伟 王建 W.Caspar G.A.Fuchs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6 4例 ,男 4 8例 ,女 16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1岁。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19例 ,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4 5例。采用Gardner颅骨牵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闭... 目的 探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6 4例 ,男 4 8例 ,女 16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1岁。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19例 ,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4 5例。采用Gardner颅骨牵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闭合复位 ,牵引重量从 4 5kg始 ,每间隔 15~ 30min增加 2 5~ 4 5kg ,至复位成功为止。结果  6 4例中 ,6 0例复位成功 ,4例不成功 ,成功率为 93%。复位牵引重量为 18~ 4 0 5kg,平均 2 7 5kg。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7例神经功能正常者复位后均无损伤 ,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 4例不成功者中 ,1例系呼吸困难 ,1例系关节突骨折 ,1例系陈旧性脱位 ,1例因不能耐受大重量颅骨牵引而终止复位。结论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可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重量颅骨牵引 颅骨牵引 颈椎小关节突脱位 闭合复位
下载PDF
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先军 张峡 +3 位作者 张年春 李长青 初同伟 王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观察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方法  16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患者 ,7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9例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在X线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 ,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 ,比较椎间... 目的 观察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方法  16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患者 ,7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9例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在X线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 ,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 ,比较椎间盘脱出和脊髓实质损伤的变化。结果  16例均闭合复位成功 ,复位前 5例有明显椎间盘脱出 ,4例有椎间盘撕裂 ,7例无明显椎间盘损伤。复位成功后 ,4例椎间盘脱出仍存在 ,大小无变化 ;1例原脱出椎间盘明显缩小 ,无新椎间盘脱出发生。14例复位前后脊髓信号无变化 ,2例复位后出现MRIT2 加权高信号增强。 16例复位后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结论 颅骨牵引闭合复位不会诱发或加重椎间盘脱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突脱位 颅骨牵引闭合复位 椎间盘脱出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前路稳定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任先军 王卫东 +2 位作者 张峡 张正丰 蒋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前路融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新鲜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 ,首先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复位 ,34例复位成功 (87% )。其中 32例完成了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5例未成功者和 3例陈旧性脱位 ,先行后路切... 目的 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前路融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新鲜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 ,首先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复位 ,34例复位成功 (87% )。其中 32例完成了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5例未成功者和 3例陈旧性脱位 ,先行后路切开复位 ,再一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 ,无迟发性不稳和后凸畸形 ,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 ,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前路减压融合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获良好的生物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 颈椎前路 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 骨性融合
下载PDF
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2 位作者 周小小 王玉记 王齐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0-636,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25例不合并椎板骨折内陷的下颈椎脱位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6例,D级4例,E级1例;损伤部位:C3/4 2例,C4/5 5例,C5/6 8例,C6/7 10例;单侧关节突脱位绞锁8例,双侧关节突脱位绞锁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h^3d,平均7.6h。均急诊全麻下一期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复位方法包括全麻下颅骨牵引、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结果:全麻下颅骨牵引重量10~15kg,时间10~30min,13例复位,12例未复位。12例颅骨牵引未复位患者中,8例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于术中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偏中心椎体间撑开、单侧撬拨全部复位,4例双侧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椎间盘切除减压后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手术时间为61±12min(40~82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5ml(100~6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未发生大血管、喉返神经损伤或气胸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术后吞咽不适感。随访6.8±2.2个月(5~12个月)。术后3~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25例颈椎序列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移位及断裂。末次随访时,A级2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E级1例脊髓功能无变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由术前7.2±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3.8±0.6分,改善率为67.3%。结论:一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达到早期复位、减少脊髓受压时间、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减少术后吞咽不适感发生率、疗效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脱位绞锁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中医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俞强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西医组(54例)和中医针灸组(7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临床症状和功...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西医组(54例)和中医针灸组(7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和临床症状和功能评分。结果中医针灸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西医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与西医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针灸组患者临床功能和症状评分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轻患者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颈椎小关节错缝 中医针灸 颈椎牵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金锁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取颈椎牵引方法治疗,以7d为1疗程,持... 目的:评价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取颈椎牵引方法治疗,以7d为1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48例采取中医针灸方法治疗,以7d为1疗程;疗程之间需隔3~5d,持续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活动能力评分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1.6±1.8)d、(29.8±1.5)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要短(P<0.05)。观察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为(93.8±3.5)分,对照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为(84.6±3.2)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明显要高义(P<0.05)。结论对于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颈椎小关节错缝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科 邓珏 张正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63例,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21~7... 目的:探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63例,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21~73岁(48.8±12.2岁)。脱位节段:C3/4 4例,C4/5 9例,C5/6 26例,C6/7 22例,C7/T1 2例;单侧脱位22例,双侧脱位41例。合并创伤性椎间盘突出18例,椎体骨折20例,关节突骨折14例。伤后ASIA分级:A级17例,B级3例,C级3例,D级23例,E级17例。从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为3~64d(9.5±8.5d)。复位成功后,椎间置入装满自体骨的cage并用前路钢板椎体钉固定。术后随访9~24个月(15.7±5.1个月)。分析其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院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SIA分级)、融合率等指标。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直接复位成功52例(82.5%),其中包括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脱位30例;合并椎体骨折15例,关节突骨折7例;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在2周以内46例、2~4周6例;手术时间为76.2±21.9min,术中出血量为66.3±37.0ml。复位失败的11例患者辅以前路小关节突切除术,最终均成功复位。末次随访时,经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复位成功的52例患者中,20例(38.5%)的ASIA分级至少升高1级(3例术前A级患者末次随访时升至B级2例、C级1例,3例由术前C级升至D级,14例由术前D级升至E级),其余32例的ASIA分级保持不变(包括9例A级,2例B级,7例D级及14例E级);融合率为100%,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复位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成功率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小关节脱位 前路复位 后凸偏心撑开
下载PDF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胸段椎小关节错缝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捷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推拿治疗颈胸段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与药物组,各60例。针推组采用针刺辅以推拿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治疗。结果针推组总有效率95.0%,药物组总有效率68.3%,针推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 目的观察针刺与推拿治疗颈胸段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与药物组,各60例。针推组采用针刺辅以推拿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治疗。结果针推组总有效率95.0%,药物组总有效率68.3%,针推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胸段椎小关节错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推拿 椎小关节错缝
下载PDF
后路椎板钉固定治疗难复性颈椎小关节骨折脱位
20
作者 孙军战 俞军卫 黄升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5-758,763,共5页
[目的]介绍后路椎板钉固定治疗难复性颈椎小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7例颈椎小关节骨折脱位颅骨牵引复位失败患者,行颈后路切开复位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沿颈棘突后正中线切开,项韧带进入暴露,剥离脱位侧椎旁... [目的]介绍后路椎板钉固定治疗难复性颈椎小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7例颈椎小关节骨折脱位颅骨牵引复位失败患者,行颈后路切开复位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沿颈棘突后正中线切开,项韧带进入暴露,剥离脱位侧椎旁肌至侧块外缘,包含上下共3个椎体,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在神经剥离子引导下先复位脱位小关节,在伤椎及上下临椎棘突基底部和椎板交界偏棘突处,指向对侧侧块中心点,在对侧椎板内置入万向螺钉,连接棒塑形后固定。将固定的节段行侧块间植骨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95.7±10.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3.0±7.2) ml。7例患者8处小关节骨折脱位均得到复位,置入螺钉无腹侧椎板皮质穿出。所有植骨均达到融合,融合时间平均(2.4±0.4)个月,无内置物松动及断裂,无关节再脱位者。[结论]治疗难复性颈椎小关节骨折脱位,后路椎板钉固定与侧块螺钉相比,是一种更简便、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突骨折脱位 椎板螺钉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