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缀“法”的功能及演化——兼论构式“怎么/这么(个)X法”的话语功能
1
作者 朱庆洪 高华 《世界汉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4-477,共14页
本文考察现代汉语语料(包括自然电话谈话录音语料)和历史语料中“这么/怎么(个)X法”及其相关表达,讨论虚义“法2”的性质及其如何从实义类词缀“法1”演变而来。本文认为“法2”主要为“怎么X”的语缀,表征复杂信息。“法2”的使用与... 本文考察现代汉语语料(包括自然电话谈话录音语料)和历史语料中“这么/怎么(个)X法”及其相关表达,讨论虚义“法2”的性质及其如何从实义类词缀“法1”演变而来。本文认为“法2”主要为“怎么X”的语缀,表征复杂信息。“法2”的使用与谈话互动中特定位置上的重复及引用行为直接相关,是交际中参与话题管理的一个元话语标记。“法2”的演变伴随着“怎么(个)X+法?”的构式化:从“这+量+[V+法1]”发展到指示方式方法的“这么(个)V+法2”,再类推到指示性质程度的“这么(个)A+法2”,继而发展到追索谈话中语义焦点X之信息内涵的小句构式“怎么(个)X+法2”。在此过程中,“法”从词内浮现到词外,最终成为汉语疑问小句句尾语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缀 互动语言学 交互主观性 元话语标记
原文传递
《尚书·大诰》“尔时罔敢易法”解诂——兼谈《莽诰》的底本性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春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主要结合出土文献、传抄古文以及《莽诰》篇对《尚书.大诰》中"尔时罔敢易法"一句进行讨论,从而论证了《莽诰》篇相应词例中"定"是"佱"(法字古文)的讹误,并讨论了《莽诰》篇所据《大诰》的底本性质问题。
关键词 《尚书》 大诰 莽诰
下载PDF
“法”义新论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55,共14页
"法"在字源和词源上有三个系统,即灋、佱、。许慎在《说文》中仅以战国篆文为据,未能考察商至战国前期文字发展的理路,对"灋"的词源解释有误。廌与作为神兽的獬豸有差异,并无掌法神兽之义。灋字在西周时代作为"... "法"在字源和词源上有三个系统,即灋、佱、。许慎在《说文》中仅以战国篆文为据,未能考察商至战国前期文字发展的理路,对"灋"的词源解释有误。廌与作为神兽的獬豸有差异,并无掌法神兽之义。灋字在西周时代作为"废"的本字使用,与后世的"法"义并无关联。宗周文化系统中有一个表规范、法则意义的"佱"字;南方文化中有一个表达规范、法则、效法甚至法律的"",因此在先秦时代有宗周的"佱"和南方的""两个与后世"法"有渊源关系的概念系统。这两个系统在春秋中叶至战国时代发生碰撞、融合,最终以""吸纳并取代"佱",并写作"灋"为终结。具有"刑罚"、"审判"之义的"法",通过"灋"的字源和词源无法解释,而当与宗周文化系统之外的南方文化中的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獬豸 宗周文化 南方文化
下载PDF
A Distorted Image of Confucius ——on Lin Yutang′s Version of Lunyu(论语)
4
作者 Qiao Hualin (English Dept.of Pingdingshan Teachers′ College) Chen Fanxia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 467002) 《平顶山学院学报》 1999年第S1期3-5,共3页
Lin Yutang does a great deal in translating and introducing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western countries,yet he also makes many mistake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This essay talks about his three error... Lin Yutang does a great deal in translating and introducing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o western countries,yet he also makes many mistake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This essay talks about his three errors. First,he misunderstands the functions of fa(法) in Confueianism. Next,he mistranslates some sayings such as Fafenwangshi(“发愤忘食”), so he distorts the image of Confucius. Last,he doesno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Sanshierli(“三十而立”)correctly,so that he ignor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li(礼) in Confucius′ whole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 Confucius(孔子) Li(立) Li(礼) fafen(发愤)
下载PDF
谈“法”说“律”
5
作者 李娜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7-50,共4页
《尔雅》中"法"与"律"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法"的内涵远远大于"律",它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所指,而"律"则侧重的是刑法。它们不仅单用,也经常连用,因此逐渐凝固... 《尔雅》中"法"与"律"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法"的内涵远远大于"律",它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所指,而"律"则侧重的是刑法。它们不仅单用,也经常连用,因此逐渐凝固为"法律"一词。但是直到1815年它才正式出现在工具书中,可见现代的法律观念是在明清之后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主“理”·张“气”·束“法”——吴子良的为文大要与时代贡献
6
作者 李建军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9,共6页
吴子良是南宋后期的文坛名家,是宋代浙东文派"叶适——陈耆卿——吴子良——舒岳祥——戴表元"一脉辞章之学谱系中守先待后的关键人物。其"为文大要有三,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的文论观点,主张"理"... 吴子良是南宋后期的文坛名家,是宋代浙东文派"叶适——陈耆卿——吴子良——舒岳祥——戴表元"一脉辞章之学谱系中守先待后的关键人物。其"为文大要有三,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的文论观点,主张"理""气""法"的兼备与融通,既是对当时质木无文的道学文体、文过其质的科举文体等文坛浊流的涤荡,更是对古文优秀传统的弘扬。吴氏为文事理、文气、章法兼具,在南宋后期上承叶适、陈耆卿,下启舒岳祥、戴表元,师徒继踵,薪火相传,代表了宋文发展的主流,捍卫了古文传统的清流,在散文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子良 主之以理 张之以气 束之以 浙东文派 古文传统
下载PDF
西南官话“法”的虚成分用法及其语义演变路径
7
作者 张超 林华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0-118,共9页
结合百年前西方传教士所编写的西南官话文献和当代西南官话口语用例发现,以表示方式方法义的名词“法”为源头,“法”有两条语法化路径:(一)方式方法义名词>方式方法义类词缀>方式助词>程度助词;(二)方式方法义类词缀>价值... 结合百年前西方传教士所编写的西南官话文献和当代西南官话口语用例发现,以表示方式方法义的名词“法”为源头,“法”有两条语法化路径:(一)方式方法义名词>方式方法义类词缀>方式助词>程度助词;(二)方式方法义类词缀>价值评定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官话“ 多功能性 化路径
下载PDF
秦简牍和张家山汉简中“灋”“法”分流现象试说 被引量:1
8
作者 翁明鹏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2期20-31,共12页
"法"字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灋"的简体,学者们认为二者在用法上完全等同。文章经过大量调查目前所见秦简牍和张家山M247汉简资料发现,"灋""法"二字在用法上的分流比较明显。"灋"主要... "法"字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灋"的简体,学者们认为二者在用法上完全等同。文章经过大量调查目前所见秦简牍和张家山M247汉简资料发现,"灋""法"二字在用法上的分流比较明显。"灋"主要用来表示法律、法令、法度、法式、法则、依法之{法}和废弃之{废},"法"则主要用来表示数学专业术语"除数"之{法}。文章认为在秦至汉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可能约定俗成地用这对繁简异体字来记录不同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字习惯 书同文字
下载PDF
抄本《五音韵法》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赛华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1期177-184,共8页
文章对《五音韵法》音系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音系中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五音韵 音系 六音韵
下载PDF
清华简《筮法》篇“焉”字补说——兼谈平山中山王器铭中的一个相关字
10
作者 杨蒙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1,共5页
清华简第四册《筮法》中的"焉"字凡二见,形体分别作■、■。它与中山王器铭中的"■"字很可能是同一个字。该形体不见于其他文字系统,很可能是晋系文字"焉"的一种特殊写法。在一定条件下,它多半可以出现... 清华简第四册《筮法》中的"焉"字凡二见,形体分别作■、■。它与中山王器铭中的"■"字很可能是同一个字。该形体不见于其他文字系统,很可能是晋系文字"焉"的一种特殊写法。在一定条件下,它多半可以出现在语气助词"也"的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筮 中山王
下载PDF
再论“没办法”的话语标记功能
11
作者 李晓琴 《海外华文教育》 2019年第4期80-86,共7页
“没办法”在当代汉语中既有概念功能,也有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本文将这三种功能分别标记为“没办法1”“没办法2”和“没办法3”,后两种功能的“没办法”统称为话语标记。本文重点讨论了“没办法2”和“没办法3”,“没办法2”还是一个... “没办法”在当代汉语中既有概念功能,也有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本文将这三种功能分别标记为“没办法1”“没办法2”和“没办法3”,后两种功能的“没办法”统称为话语标记。本文重点讨论了“没办法2”和“没办法3”,“没办法2”还是一个有着概念意义的话语标记,“没办法3”语义虚化,用于表示说话人的主观评价。“没办法”的这三种功能是历时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办 话语标记 语篇功能 人际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