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及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1
作者 石斌 李高陵 +1 位作者 徐灵军 刘纪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及观察组(经皮椎间...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及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每组45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SF-36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7. 78%,对照组患者86. 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6. 83±3. 64) m L,对照组(79. 32±5. 47) m 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SF-36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两个指标都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P <0. 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JOA评分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纪涛 代文杰 潘勇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A0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5,传统治疗)及...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5,传统治疗)及研究组,(n=45,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SF-36评分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78%(44/45),对照组86.67%(39/45)(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总耗时、卧床时间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46.83±3.64)mL,对照组(79.32±5.47)mL(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两个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SF-36评分
下载PDF
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作用
3
作者 钟名强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4期29-3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临床确诊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30例。CT组采用CT诊断,试验组采用MRI诊断,比...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临床确诊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30例。CT组采用CT诊断,试验组采用MRI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 MRI组检出率为96.66%(29/30),CT组检出率为83.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圆形、不规则形、三角形和丘状各影像学征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均能够清楚呈现出其影像学特征,然而对椎间盘突出程度较轻、临床患者比例较高的Ⅰ度、Ⅱ度椎间盘突出MRI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能够将患者的病变程度进行相对更准确的判断,进而可以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诊断
下载PDF
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0
4
作者 王忠明 杨宏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0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分析CT和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诊断时所用不同诊断方案分成两组,CT组(31例)和MRI组(31例),对两组具体诊断价值进行... 目的分析CT和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诊断时所用不同诊断方案分成两组,CT组(31例)和MRI组(31例),对两组具体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查,MRI组阳性检出率(96.77%)高于CT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椎间盘突出各节段(L_5-S_1、L_4-L_5、L_3-L_4及L_2-L_3段)检出率与疾病影像学征象(半圆形、不规则形、三角形及丘状)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者无论应用MRI或是CT诊断均能明确椎间盘突出具体节段和影像学征象,而MRI疾病阳性检出概率较CT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极外侧型 CT MRI 阳性率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及分型——附36例报告 被引量:37
5
作者 夏孟红 王建忠 梅芳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17-819,共3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及分型。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逐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重、体征明显、多损伤同位神经根,一半以上损害两神经根以...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及分型。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逐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重、体征明显、多损伤同位神经根,一半以上损害两神经根以及保守治疗效果差等特征。根据影像学突出物的位置作者将其分为3型:即神经根管型、外口型和混合型。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重,保守治疗基本无效,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 治疗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莉 廖涛 +3 位作者 李越 肖清清 曾巧 彭文彦 《西部医学》 2021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腕踝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及2月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2月后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总体疗效优良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腰腿疼痛及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及2月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月后改良MacNab标准总体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疗效明显,能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术 腕踝针 加巴喷丁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侧MIS-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圣会 罗干 +2 位作者 陈果 张学磊 顾祖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926-193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3月,采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的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59.42...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3月,采用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的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59.42±8.81)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资料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80~150 ml,术中无硬膜囊、神经根损伤。术后随访14~35个月,平均(22.13±4.82)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随时间推移上述评分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术后X线片随访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9~15个月,平均(13.31±2.73)个月,达到椎间骨性融合。术后3例患者椎间高度有丢失,高度丢失率8.12%。无内固定松动、移位、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单侧MIS-TLIF及单侧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通道 内固定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内镜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海涛 韩大鹏 +5 位作者 魏帅帅 张洪涛 马宗雷 周大鹏 宫子阳 关家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内镜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行CT定位内镜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2例。应用GE-AW4.4图像后处理系统,根据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Ⅰ型(Ka...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与内镜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行CT定位内镜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2例。应用GE-AW4.4图像后处理系统,根据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Ⅰ型(Kambin三角内型)、Ⅱ型(Kambin三角外型)和Ⅲ型(混合型),分别采取Kambin三角内、Kambin三角外和调整角度及深度的Kambin三角内入路完成手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采用VAS、ODI和腰椎JOA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影像评估手术前后突出髓核面积。[结果]342例患者中Kambin三角内型215例,Kambin三角外型26例,混合型10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种类型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CT扫描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镜下操作时间长于另外两型(P<0.05)。随访6~124个月,术后三种类型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三类型分组间VAS、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术后突出髓核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进行CT分型并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是保证内镜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分型 CT定位内镜椎间盘切除
原文传递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通道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商泽瀚 李锋 +3 位作者 赵传东 刘元钦 林彦达 辛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通道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FLLDH)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FLLDH(均为椎间孔外型Ⅲ型)患者... 目的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通道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FLLDH)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FLLDH(均为椎间孔外型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腰背部剧烈疼痛、患侧下肢麻木及感觉减退,根据术前腰椎CT及MRI扫描确定手术入路和微通道位置,经Wiltse肌间隙置入微通道并于显微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术后2周,1、3、6个月及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有无新发腰痛;通过腰椎CT及三维重建评估脊柱稳定性及小关节的损伤情况;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7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长为(62±9)min,术中失血量[M(Q1,Q3)]为15.0(12.5,20.0)ml.术后7例患者的腰背部剧烈疼痛、患侧下肢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2周VAS评分为(2.1±0.9)分,较术前[(7.3±1.0)分]改善(配对t=6.79,P<0.001);术后1个月内复查腰椎CT及三维重建均显示小关节及关节突保护良好,椎板损伤小,未发现腰椎不稳定及畸形情况;术后6个月6例患者行改良MacNab评分,其中优5例、良1例.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3~24个月),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性腰痛、腰椎不稳定、神经根损伤等情况发生.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通道手术治疗FLLDH安全、有效,短、中期随访可以观察到良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微通道 Wiltse肌间隙
原文传递
全脊柱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泉来 侯坤鹏 +3 位作者 吴仲宣 肖良 刘晨 徐宏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F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采用全脊柱内镜下治疗ELLDH的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9~74岁,平均(55.0±11.85)岁,观察手...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F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采用全脊柱内镜下治疗ELLDH的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9~74岁,平均(55.0±11.85)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术前及术后第1天患者腰腿痛情况。经椎间孔侧入路运用全脊柱内镜技术在下位关节突和出口神经根,镜下剥离组织显露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并摘除。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2.5±22.3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5±2.33)mL,住院时间平均为(5.63±0.74)d。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1.50±0.53)分,较术前(6.75±0.70)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ODI指数为(15.75±3.32)%,较术前(74.50±3.9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JOA评分为(25.88±1.24)分,较术前(11.00±1.30)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脊柱内镜下治疗ELLDH创伤小,不累及椎管,术后恢复快,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两种方式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震 张喜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2-984,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问孔单个Cage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与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将其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问孔单个Cage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与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将其随机分为单侧组20例、双侧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单侧组患者比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单侧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评分(P〈0.05),双侧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评分(P〈0.05);术后随访37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未发现Cage下陷,其内置物未发生断裂、松动移位,患者均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联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单个Cage融合术较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打压植骨融合术其近期效果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减少住院费用;长期结果来看,两种手术方法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 单侧经椎间孔融合术 椎弓根内固定
原文传递
胶原酶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燕斌 陈平 +1 位作者 何伟 杜佳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析将胶原酶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92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椎... 目的探析将胶原酶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92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CT引导下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直腿抬高的角度、腰椎间盘突出指数(IDH)、CT值、腰椎功能及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治疗效果为观察指标,对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直腿抬高的角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时直腿抬高的角度较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时明显更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I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T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IDH明显更低(P<0.05),CT值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胶原酶治疗,不仅疗效确切,还不改变患者原有解剖结果,其效果与手术治疗相近且创伤更小,适用于不耐受手术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胶原酶类 治疗结果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健 郭华兰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2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观...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观察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不同时间段患者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功能评分(JOA)、以及椎间融合、多裂肌萎缩及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天、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多裂肌萎缩及AS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手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进而减少术后引流量。同时可提高腰椎功能评分,降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 椎体间融合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评分 腰椎功能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铭图 徐奎 +1 位作者 庄洪 唐永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腰椎椎间盘穿刺,环锯钻孔通过导管进行髓核摘除。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5例,其中椎间孔区8例,椎间孔外区7例;男1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腰椎椎间盘穿刺,环锯钻孔通过导管进行髓核摘除。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5例,其中椎间孔区8例,椎间孔外区7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51岁。结果: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66min;出血量50~120mL,平均80mL;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随访期间1~3年,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安全、疗效显著、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腰椎横突间韧带的解剖学观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永松 安月勇 +1 位作者 李顺见 吕美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5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横突间韧带的解剖学观测,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测腰椎横突间韧带,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和厚度。结果 L1~2横突间韧带长度(1.67±... 目的:通过对腰椎横突间韧带的解剖学观测,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测腰椎横突间韧带,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和厚度。结果 L1~2横突间韧带长度(1.67±0.39)cm,宽度(0.80±0.23)cm,厚度(0.09±0.04)cm;L2~3横突间韧带长度(1.80±0.35)cm,宽度(0.94±0.23)cm,厚度(0.09±0.06)cm;L3~4横突间韧带长度(1.72±0.25)cm,宽度(0.95±0.21)cm,厚度(0.09±0.03)cm;L4~5横突间韧带长度(1.50±0.20)cm,宽度(1.04±0.23) cm,厚度(0.09±0.04)cm。结论腰椎横突间韧带为经横突间入路(含内窥镜下)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熟悉其解剖形态特点对于此类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突间韧带 腰椎 应用解剖学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臭氧联合椎间孔胶原酶注射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突出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进文 廖顺明 +2 位作者 路融 王坦新 李生军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1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在C型臂监视下,对3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盘内臭氧联合患侧椎间孔处注射胶原酶治疗方法。结果术后电话随访6~12个月,按改良Macnab评判标准,优:20例,术后疼痛消... 目的探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在C型臂监视下,对3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盘内臭氧联合患侧椎间孔处注射胶原酶治疗方法。结果术后电话随访6~12个月,按改良Macnab评判标准,优:20例,术后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活动无限制,良:6例,偶有非神经根性疼痛,术前体征明显改善,可从事轻体力劳动,不需服用镇痛药。可:3例,症状和体征有些改善,但仍疼痛,直腿抬高试验较前增高,但<70°,常有疼痛,活动受一定限制,偶有服用镇痛药。差:1例,仍有神经根性疼痛,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治疗优良率87%,有效率96.6%。结论在X线监视下,对极外侧突出椎间盘内、椎小关节旁注射臭氧联合患侧椎间孔处注射胶原酶,可有效解除髓核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位置准确,疗效可靠,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胶原酶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并PEEK植骨治疗极外侧腰间盘突出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楚 胥强 +4 位作者 岳波 李斌 王明达 翟婷婷 张楠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老年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随访1年后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PEEK 老年患者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弓峡部裂的治疗
18
作者 文睿 叶飞 王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腰椎弓峡部裂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一组合并腰椎弓峡部裂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共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7.5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 目的探讨合并腰椎弓峡部裂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一组合并腰椎弓峡部裂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共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7.5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8年,平均46个月。13例患者手术后,优10例、良2例、可1例。椎体间植骨均融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弓峡部裂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椎弓峡部裂
下载PDF
经关节突内外开窗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19
作者 李平生 郭文荣 +2 位作者 何向阳 阮雄星 谢晓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8期730-73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内外开窗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采用经关节内侧扩大开窗法予以摘除,突出位于椎间孔外,采用经关节突内外联合开窗法予以摘除。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1~3年随访,效果均为优。结论...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内外开窗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采用经关节内侧扩大开窗法予以摘除,突出位于椎间孔外,采用经关节突内外联合开窗法予以摘除。结果:8例患者均得到1~3年随访,效果均为优。结论:采用经关节突内外开窗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地处理位于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的突出物,此法入路方便、快捷,不需切除过多的小关节及峡部,可充分暴露病变区域的组织结构,减压彻底,术后效果优良,值得临床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入路 治疗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柱微创新进展
20
作者 霍杰钊 廖俊城 +1 位作者 赵犀 邓文仕 《大众科技》 2019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xtreme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ELLDH)的医治措施有很多,由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较严重,保守医治改善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以往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类型以开放性为主,随...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xtreme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ELLDH)的医治措施有很多,由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较严重,保守医治改善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以往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类型以开放性为主,随着微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相关器械的不断研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我们主要从手术切口范围、椎体节段数量、是否为自然间隙方面,区分是否为腰椎微创手术。社会的人文心理也渐渐地接受微创理念,人们对微创技术的认可,更加推动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的发展。脊柱微创治疗是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