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 被引量:175
1
作者 钱维宏 张玮玮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6-1278,共13页
使用中国气象局资料中心整编的572个站点1960年1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气压、日平均风速和北极涛动(A0)指数等气象要素,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的联系。寒潮爆发以降温、升压和大风天气... 使用中国气象局资料中心整编的572个站点1960年1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气压、日平均风速和北极涛动(A0)指数等气象要素,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的联系。寒潮爆发以降温、升压和大风天气为主要特征。定义1日和2日降温达到10℃以上的降温事件为寒潮,大于20℃为极端寒潮。发生在我国的寒潮以北方(35°N以北)最多,其次是中国东部的江南地区。东北的寒潮始于10月,而河套和江南的寒潮在4月份比较频繁。把10月到次年4月寒潮频繁活动的时段确定为冬季风时期。在所有的降温事件中,只有不到1/3的事件伴随有升压和大风天气。过去的45个冬季风期间,寒潮和极端寒潮事件普遍减少,我国新疆、华北、东北和华东减少最为显著,减少的最大幅度达到142次/10a。降温事件、升压频次和大风频次也都在减少。AO指数升高表征了西风带上天气尺度斜压波动的减少和减弱,从而导致我国中高纬度寒潮事件的减少。降温频次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冬季最低温度平均值的升高,形成了持续的暖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极端事件 气温 变化趋势
下载PDF
1961-2005年宁夏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陈晓光 Declan Conway +1 位作者 陈晓娟 郑广芬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利用1961—2005年宁夏逐日降水量资料,将降水量划分为9个级别,分析了宁夏45a来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降水量以平均3.6mm/10a的速率减少;近15a来,冬、春季降水量明显减少,夏、秋季10.0mm以下降水日数明显减少,25.0mm以... 利用1961—2005年宁夏逐日降水量资料,将降水量划分为9个级别,分析了宁夏45a来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降水量以平均3.6mm/10a的速率减少;近15a来,冬、春季降水量明显减少,夏、秋季10.0mm以下降水日数明显减少,25.0mm以上降水日数明显增加。以1986年为界的气候变暖前后25.1~50.0mm级别的降水日数夏季和年增加的显著性概率分别达到了5%和1%,降水频率分布呈现向高级别降水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频数 降水 宁夏
下载PDF
重大突发事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珣 余乐安 +1 位作者 黎建强 汪寿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5,共6页
基于结构性断点检验和常收益事件分析模型,分析了伊朗革命、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三次重大突发事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次事件均对原油价格走势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伊朗革命和伊拉克战争导致了油价结构性断点的产生.三次战争... 基于结构性断点检验和常收益事件分析模型,分析了伊朗革命、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三次重大突发事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次事件均对原油价格走势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伊朗革命和伊拉克战争导致了油价结构性断点的产生.三次战争对油价的影响模式均满足危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价格 突发事件 事件分析 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确定极端事件阈值 被引量:38
4
作者 杨萍 侯威 封国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333-5342,共10页
极端事件或者极值事件脱离了自身的正常演化状态,是系统演化的极端状态或系统受到外界扰动而导致的异常状态.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得到的指数是衡量系统在某一时间尺度内演化的长程相关性的参数,系统的长程相关性不受极端事件的影响或影响很... 极端事件或者极值事件脱离了自身的正常演化状态,是系统演化的极端状态或系统受到外界扰动而导致的异常状态.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得到的指数是衡量系统在某一时间尺度内演化的长程相关性的参数,系统的长程相关性不受极端事件的影响或影响很小.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确定极端事件的阈值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使用该方法对北京极端高温事件、极端低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确定北京1951—2004年极端高温、极端低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50余年来,北京极端高温和低温事件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整体而言属于极端事件发生平缓期,在70年代至90年代属于极端事件间歇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极端高温事件在短时期内集中爆发,高温一再突破历史记录,日最低温度极大值也进入集中发生时期,属于极端高温事件高发期.对于极端降水事件,其发生强度和频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为多发期,且强度较大,其余时期为间歇期,强度较小,两个完整的周期在70年代中期发生更替.研究表明,北京地区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均在7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次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趋势波动分析 极端事件 阈值
原文传递
中国极端降水和高温历史变化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34
5
作者 舒章康 李文鑫 +4 位作者 张建云 金君良 薛晴 王银堂 王国庆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事件频发,了解和掌握极端事件的时空变化,合理预估极端事件的未来趋势,可为制定区域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CN05.1全国网格气象数据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11种全球气候模式,...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事件频发,了解和掌握极端事件的时空变化,合理预估极端事件的未来趋势,可为制定区域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CN05.1全国网格气象数据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11种全球气候模式,分析了我国1975—2014年历史极端降水和高温事件的演变特征,研判了2015—2054年极端事件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应对极端事件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1975—2014年,全国强降水量呈现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增加‒减少‒增加的空间格局,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极端降水风险和危险性较大;在选取的两种对比情景下,2015—2054年,我国极端降水将普遍增多趋强,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增幅较大,西北地区强降水量将进一步增加。②我国1975—2014年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暖夜日数增幅高于暖昼日数增幅;在选取的两种对比情景下,2015—2054年,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显著增加,西北、西南和华南等地区的高温热浪风险增幅最大。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和应对未来极端事件风险,应进一步提升洪涝灾害和高温热浪风险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强化国际合作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防范和应对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事件 CMIP6 极端灾害应对
下载PDF
2008年:气候持续变暖,极端事件频发 被引量:33
6
作者 徐雨晴 苗秋菊 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1期56-60,共5页
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最新数据,2008年是自1880年以来全球第9个最暖的年份,至此,前10个最暖的年份都集中在最近12a(1997—2008年)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有关报告指出:北极的海冰面积在2008年融化期降至... 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最新数据,2008年是自1880年以来全球第9个最暖的年份,至此,前10个最暖的年份都集中在最近12a(1997—2008年)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有关报告指出:北极的海冰面积在2008年融化期降至自1979年卫星测量以来的第2个最低点;同时,2008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世界许多地方出现了洪灾、持续性严重干旱、冰雪风暴、热浪和寒潮等;拉尼娜现象在2月份呈峰值状态,以后逐渐减弱至近中性状态;南极臭氧洞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 气候状况 气候变暖 极端事件
下载PDF
北极海冰融化影响东亚冬季天气和气候的研究进展以及学术争论焦点问题 被引量:29
7
作者 武炳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6-805,共20页
北极历来是影响东亚冬季天气、气候的关键区域之一。北极表面增暖要比全球平均快2~3倍,即所谓北极的放大效应。随着全球增暖的持续以及北极海冰的持续融化,北极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进而可能对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天气、气候... 北极历来是影响东亚冬季天气、气候的关键区域之一。北极表面增暖要比全球平均快2~3倍,即所谓北极的放大效应。随着全球增暖的持续以及北极海冰的持续融化,北极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进而可能对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天气、气候产生影响。本文概述了有关北极海冰融化影响冬季东亚天气、气候的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影响东亚冬季气候变率以及极端严寒事件的可能途径、存在的科学问题,以及学术界的争论焦点。秋、冬季节是北极海冰快速形成时期,此时北极海冰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要强于大气对海冰的影响。近二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异常偏少,不仅影响北冰洋局地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而且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对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天气、气候产生影响。北极海冰通过以下两个可能机制来影响东亚冬季的天气、气候:(1)北极海冰的负反馈机制;(2)由海冰异常偏少引起的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机制。秋、冬季节北极海冰持续异常偏少,特别是,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异常偏少,既可以加强冬季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偏强),也可以导致冬季风偏弱。导致海冰影响不确定性的部分原因是:(1)夏季北极大气环流状态影响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反馈效果;(2)冬季大气环流对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响应的位置、强度不同造成的。秋、冬季节北极海冰持续异常偏少,在适宜的条件下(例如,前期夏季北极大气环流的热力和动力条件,有利于加强北极海冰偏少对冬季大气的反馈作用),可以激发出有利于冬季亚洲大陆极端严寒过程的大气环流异常。目前学术界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关于北极增暖、北极海冰融化对中纬度区域影响的争论;(2)关于1980年代后期以来,冬季欧亚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冰 极端事件 西伯利亚高压 东亚冬季风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白莹莹 高阳华 +2 位作者 张焱 李永华 王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7-54,共8页
利用重庆地区1961—200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区域显著的增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气温距平的突变出现在1997年。增暖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增加趋势明显... 利用重庆地区1961—200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区域显著的增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气温距平的突变出现在1997年。增暖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增加趋势明显,高温热浪风险显著上升,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也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洪涝灾害的风险不断上升。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平均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小雨和中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使得干旱的风险增大。将区域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分为全球气候变化对重庆区域平均气温的影响和重庆区域平均气温的自身变率两部分,发现在增暖后,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气温变化的贡献较增暖前增大。分别计算2006年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自身变率对重庆异常气温的贡献,发现2006年重庆异常高温可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自身的变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区域自身的变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高温 旱涝
下载PDF
分辨率对区域气候极端事件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汤剑平 赵鸣 苏炳凯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42,共11页
利用NCAR MM5V3对1999年6月长江流域的极端异常降水事件进行了模拟,主要研究不同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对极端区域气候事件模拟的影响。数值模拟试验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分布特征;水平分辨率的提高降低了模式模拟的强降水偏... 利用NCAR MM5V3对1999年6月长江流域的极端异常降水事件进行了模拟,主要研究不同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对极端区域气候事件模拟的影响。数值模拟试验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分布特征;水平分辨率的提高降低了模式模拟的强降水偏差,对逐日降水变化的模拟更加合理,而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基本上也都减小了模拟的强降水过程的偏差,改善对强降水的模拟能力;模式水平、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强降水过程的模拟能力。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能够改善模式对海平面气压的模拟,而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改善模式模拟的地面气温和低层环流。分辨率对中层大气环流的影响不是很敏感。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对流降水比率随水平分辨率的变化是不同的,Grell方案对流降水比例随分辨率的提高而增加,而Kain-Fritsch方案的结果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分辨率 极端事件 对流降水
下载PDF
Identifying Regional Prolonged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宗婕 钱维宏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38-351,共14页
This study examined regional prolonged low temperature (PLT) events in China from the observational station data for the period 1960–2008 using the new criteria. The new definition of a site PLT event is that the d... This study examined regional prolonged low temperature (PLT) events in China from the observational station data for the period 1960–2008 using the new criteria. The new definition of a site PLT event is that th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does not exceed the 10th percentile threshold of the local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climatology for at least 5 days at a station. The regional PLT event is defined as at least five adjacent stations exhibiting site PLT simultaneously for 5 d. Under the new definition, 552 regional PLT ev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three indices: duration, extent, and intensity, as well as a comprehensive index (CI)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event severity. In addition, geographic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regional PLT event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 event categories: strong, moderate, and weak. Spatially, strong event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Xinjiang an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moderate events occurred in Xinjiang and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weak events occurred south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variation for the annual frequency of regional PLT events in China in the last 49 year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with a rate of-1.99 times per decade, and the significant transition decade was the 198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prolonged low temperature extreme event duration index comprehensive index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下载PDF
2003年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洪滨 刁丽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218-223,共6页
气候变化正在进行着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似乎在增加。 2 0 0 3年出现了一些创历史记录的极端事件 ,例如 ,年初俄罗斯和美国的暴风雪与严寒 ,3月份中东地区的强沙尘暴 ,印度季风前的热浪 ,夏季欧洲南部和中国南方大范围的炎热酷暑 ,6月... 气候变化正在进行着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似乎在增加。 2 0 0 3年出现了一些创历史记录的极端事件 ,例如 ,年初俄罗斯和美国的暴风雪与严寒 ,3月份中东地区的强沙尘暴 ,印度季风前的热浪 ,夏季欧洲南部和中国南方大范围的炎热酷暑 ,6月底、 7月初我国淮河流域的暴雨洪灾 ,9月份南极上空创历史记录最大最深的臭氧洞等等。这些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产生的机制及其可预测、预报性 ,有待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 气候事件 暴风雪 严寒 沙尘暴 热浪 洪灾
下载PDF
Analysis on Changes of Basic Climatic Elements and Extreme Events in Xinjiang, China during 1961-2010 被引量:22
12
作者 JIANG Yuan-An CHEN Ying +4 位作者 ZHAO Yi-Zhou CHEN Peng-Xiang YU Xing-Jie FAN Jing BAI Su-Qi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1期20-29,共10页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from 89 weather stations in Xinjiang during 1961-2010,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climatic elements includi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sunshine duration, water vapor pre...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from 89 weather stations in Xinjiang during 1961-2010,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climatic elements includi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sunshine duration, water vapor pressure, and dust storm in the entire Xinjiang and the subareas: North Xinjiang, Tianshan Mountains, and South Xinjia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rom 1961 to 2010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mean temperatures in the entire Xinjiang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ing rate rising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increasing rate of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is over twice more than that of the annual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contributing much to the increase in the annual averages. The magnitude of the decrease rate of low-temperature days is larger than the increase rate of high-temperature days. The increase of warm days and warm nights and the decrease of cold days and cold nights further reveal that th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in Xinjiang is higher. In addition, annual and seasonal rainfalls have been increasing. South Xinjiang experiences higher increase in rainfall amounts than North Xinjiang and Tianshan Mountains. Annual rainy days, longest consecutive rainy days, the daily maximum precipitation and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annual torrential rain days and amount, annual blizzard days and amount, all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corresponding to the increasing in annual mean water vapor pressure. This result shows that the humidity has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decrease in annual mean wind speed and gale days lessen the impact of dust storm, sandstorm, and floating dust events. The increase in annual rainy days is the 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while the increase in spring sunshine duration corresponds with the decrease in dust weather. Therefore, the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indicators, the decrease in gales and dust weather, and the increasing in sunshine duration in spring will be beneficial to crops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jia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dust storm extreme climate event
下载PDF
山东一次历史极端降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芹 丁治英 +2 位作者 杨成芳 王世杰 韩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138,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山东极端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地形作用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以500 h Pa高空槽、700 h Pa西南低空急流及切变线、以...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山东极端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地形作用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以500 h Pa高空槽、700 h Pa西南低空急流及切变线、以及850 h Pa以下低层东北风作为环流背景的回流性质降雪;暴雪期间,相对湿度≥90%的高湿区明显下传,南方的暖湿空气沿着低层冷垫爬升,到达一定高度以后,水汽凝结产生降雪,强降雪落区并不位于强上升运动的中心位置,而是位于最大中心值的偏北一侧,在28°N-40°N之间高空有一明显的能量锋区,且随纬度的增高而向高空倾斜;近地面层有明显的辐合流场,TBB分布反映出暴雪期间有中小尺度系统配合,TBB最大值在-45^-40℃之间;此次极端暴雪过程中地形对温度的急剧下降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事件 回流降雪 物理量诊断 TBB
下载PDF
2004年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洪滨 刁丽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韩国3月暴雪, 德国7月飞雪, 我国华南近 50 年最严重的秋冬连旱、东北百年一遇的春旱, 加勒比海地区连续异常猛烈的飓风, 欧洲夏季高温, 东太平洋上出现一次弱El Ni no现象。2004 年仍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一年, 创历史记录的极端天气... 韩国3月暴雪, 德国7月飞雪, 我国华南近 50 年最严重的秋冬连旱、东北百年一遇的春旱, 加勒比海地区连续异常猛烈的飓风, 欧洲夏季高温, 东太平洋上出现一次弱El Ni no现象。2004 年仍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一年, 创历史记录的极端天气继续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气候 天气
下载PDF
1960—2019年黄河源区气候变化时空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彩红 王朋岭 +2 位作者 温婷婷 余迪 白文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黄河源区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也是黄河的主要产流区,其气候变化问题备受关注。利用黄河源区均一化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近60 a黄河源区平均气候与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9年黄河源区年平均... 黄河源区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也是黄河的主要产流区,其气候变化问题备受关注。利用黄河源区均一化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近60 a黄河源区平均气候与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9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及最低气温表现出增温趋势的一致性,且源区东部增温幅度高于西部;黄河源区年均气温在2000年前后发生突变转折,转折后升温速率达0.61℃·(10a)^(-1),高于1960—2019年的增温率0.37℃·(10a)^(-1)。1960—2019年黄河源区年降水量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7.6 mm·(10a)^(-1)],2003年后进入降水偏多阶段,近10 a(2010—2019年)源区平均年降水量达到610 mm;春、夏、冬季降水增多,秋季降水减少;其中源区东部夏、秋季降水减少明显,阶段性干旱风险加剧。近10 a源区平均气温、降水量均为60 a来最高值,总体处于最暖湿阶段。受持续暖湿化影响,1960—2019年黄河源区平均极端气温阈值呈显著的增大趋势,而霜冻日数减少;年最大3日降水量和强降水日数增多,降水强度增大,其中尤以夏季最为显著,对源区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乃至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均可能带来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暖湿化 时空格局
下载PDF
从全球气候变化角度看2021年河南“7·20”特大暴雨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威 叶殿秀 +4 位作者 赵琳 李潇潇 邹旭恺 陈丽娟 李莹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4期38-44,共7页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多地发生极端强降水,这次特大暴雨过程累计雨量大、强降水范围广、降水极端性强、短时强降水时段集中、持续时间长。河南“7·20”特大暴雨是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协同作用的直接结果,也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多地发生极端强降水,这次特大暴雨过程累计雨量大、强降水范围广、降水极端性强、短时强降水时段集中、持续时间长。河南“7·20”特大暴雨是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协同作用的直接结果,也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强降水事件频发的具体表现。近年来全球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频发强发,极端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趋于严重,我国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需坚持综合应对、科学应对、有效应对,不断提升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7·20”特大暴雨 2021年 全球变暖 极端事件 防灾减灾
下载PDF
201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20
17
作者 邵勰 廖要明 +4 位作者 柳艳菊 叶殿秀 司东 王艳姣 聂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9-495,共7页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响,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导致全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春季南亚地区暴雨成灾,夏季欧洲受到高温侵袭等。分析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赤道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偏高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以及印度半岛局地对流活跃是导致南亚地区春季暴雨频繁的主要原因;另外,北极涛动负位相的维持导致中纬度西风减速及经向型环流的建立,是造成欧洲7月初高温热浪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温度 海洋热容量 厄尔尼诺 极端事件
下载PDF
Daily extreme precipitation and trends over China 被引量:15
18
作者 SUN Jun ZHANG FuQ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190-2203,共14页
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more than 2000 Chinese stations and more than 50 yr, we constructed time serie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based on six different indices for each station: annual and summer maximum(... 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more than 2000 Chinese stations and more than 50 yr, we constructed time serie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based on six different indices for each station: annual and summer maximum(top-1) precipitation,accumulated amount of 10 precipitation maxima(annual, summer; top-10), and total annual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Furthermore, we constructed the time series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tations based on the total number of stations with top-1 and top-10 annual extreme precipitation for the whole data period, the whole country, and six subregions,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these time series indicate three regions with distinct trend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1) a positive trend region in Southeast China,(2) a positive trend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and(3) a negative trend region in North China. Increasing(decreasing)ratios of 10–30% or even >30% were observed in these three regions. The national total number of stations with top-1 and top-10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creased respectively by 2.4 and 15 stations per decade on average but with great inter-annual variations.There have been three periods with highly frequent precipitation extremes since 1960:(1) early 1960 s,(2) middle and late 1990 s,and(3) early 21 st century.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rends of regional total number of stations with top-1 and top-10 precipitation.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observed over Northwest China.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re ar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ic variables that favor the decrease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 China: an increase in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over North China and its upstream regions, a decrease in the low-level meridional wind from South China coast to North China, and the corresponding low moisture content in North China.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values with a50-year empirical return period are 400–600 mm at the South China coastal regions and gradually decrease to less than 50 mm in Northwest China. The mean increase 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precipitation(EP)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EPE) Time series Total annual number of stations extreme event return level
原文传递
2019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17
19
作者 尹宜舟 李多 +2 位作者 孙劭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8-546,共9页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1(±0.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海洋热容量及海平面高度创新高,海冰面积偏小。年内,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多地遭遇暴雨洪...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1(±0.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海洋热容量及海平面高度创新高,海冰面积偏小。年内,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多地遭遇暴雨洪涝侵袭,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和欧洲多国受干旱影响,全球极端热带气旋频发,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遭遇异常高温热浪天气,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袭击,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分析表明,印度洋偶极子(IOD)处于正位相、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暖以及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是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主要原因,最终引发严重的森林山火;前期异常偏强的IOD正位相叠加持续时间异常偏长的热带低压,促进了2019年印度7—8月强暴雨事件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 极端事件 气象灾害
下载PDF
1990—2010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月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杜予罡 徐昕 王元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利用1960—2010年中国532个台站的日最低、最高气温和日降水资料,选取4个极端温度指数(冷昼、冷夜、暖昼和暖夜)和2个极端降水指数(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频次),对1990—201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相对于之前1960—1989年的月尺度变化进... 利用1960—2010年中国532个台站的日最低、最高气温和日降水资料,选取4个极端温度指数(冷昼、冷夜、暖昼和暖夜)和2个极端降水指数(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频次),对1990—201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相对于之前1960—1989年的月尺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逐月的冷昼和冷夜发生频率减少,逐月的暖昼和暖夜发生频率增多。冷极端事件发生频率的变化比暖极端事件更明显。2)4个指数在2月均表现出频率变化异常剧烈的月尺度特征,这主要与中国地区2月增暖最显著有关。4个指数在2月频率变化的空间分布,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华北以及西北)极端温度事件的频率变化比南方地区(西南、华南以及长江流域)更显著。3)对于极端降水事件,1990—2010年中国极端降水量增加最大的月份为6—7月,极端降水频次增加较多的月份为1—3月。中国各区域极端降水量变化最大的月份集中在夏季6—8月,其中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量显著增加。对于极端降水频次,东北和西北地区在1月增加最多;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分别在3、5、7和12月增加最多。除华南地区以外,其他5个区域均通过了信度为0.05的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事件 极端降水事件 月变化 中国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