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硼替佐米方案的诱导治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诊时合并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邝丽芬 李娟 +2 位作者 黄蓓晖 刘俊茹 陈美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含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治疗方案对初诊时合并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入选... 目的:分析含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治疗方案对初诊时合并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入选的244例初诊患者中合并EMD者66例(27.0%)。244例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3组:传统化疗组59例,持续新药治疗组87例,新药序贯ASCT组98例。传统化疗组中伴有EMD患者的中位PFS显著低于不伴EMD患者(7.433∶25.400个月,P=0.024),持续新药治疗组中伴有EMD患者的中位PFS与不伴EM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33∶27.100个月,P=0.269),硼替佐米序贯ASCT组中伴有EMD患者的中位PFS与不伴EMD患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6.667∶44.867个月,P=0.743)。在EMD患者中,硼替佐米序贯ASCT组与传统化疗组及持续新药治疗组相比,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中位PFS(P<0.05)。传统化疗组中伴有EMD患者的中位OS显著低于不伴EMD患者(21.033∶34.667个月,P=0.043),持续新药治疗组中伴有EMD患者的中位OS显著低于不伴EMD患者(10.400∶44.300个月,P=0.004),而在硼替佐米序贯ASCT组中伴有EMD与不伴EMD患者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在EMD患者中,硼替佐米序贯ASCT组与传统化疗组及持续新药治疗组相比,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中位OS(P<0.005)。结论:含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序贯ASCT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初诊伴EMD的MM患者的生存,克服EMD的不良预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硼替佐米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髓外病变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陶怡 金诗炜 +6 位作者 王焰 唐思洁 刘元昉 许捷 潘萌萌 章卫平 糜坚青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比较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非髓外病变(non-EMD)、骨旁髓外(EM-B)和软组织髓外(EM-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E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 目的比较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非髓外病变(non-EMD)、骨旁髓外(EM-B)和软组织髓外(EM-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E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15例NDMM患者,114例(22%)伴EMD患者,其中EM-B组91例(18%),EM-E组23例(4%)。通过卡方检验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轻链、肌酐清除率、细胞遗传学危险度、17p缺失、是否接受ASCT和诱导方案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EM-E患者M蛋白为IgD型,显著增高(P=0.021)。non-EMD、EM-B和EM-E 3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7.4、23.1和14.0个月,中位OS期分别为未达到、76.8个月和25.6个月,EM-E的PFS(对non-EMD,P=0.004;对EM-B,P=0.036)和OS(对non-EMD,P<0.001;对EM-B,P=0.002)最差,而EM-B与non-EMD组之间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EM-E是NDMM患者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HR=8.779,P<0.001),对PFS也产生不良影响(HR=1.874,P=0.050)。在未接受ASCT患者中,EM-B患者OS显著差于non-EMD组(中位76.8个月对未达到,P=0.029),但在ASCT患者中,EM-B和non-EMD组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初诊non-EMD、EM-B比较,EM-E患者预后最差,而且EM-E是ND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ASCT能克服EM-B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骨旁髓外 软组织髓外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伴单纯骨旁髓外病变临床分析——单中心连续性834例患者资料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邓书会 徐燕 +6 位作者 安刚 隋伟薇 李增军 邹德慧 赵耀中 齐军元 邱录贵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单纯骨旁髓外病变(bEM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预后意义,以及与严格的髓外病变(sEMD)的相关性.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34例连续性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834患者...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单纯骨旁髓外病变(bEM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预后意义,以及与严格的髓外病变(sEMD)的相关性.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34例连续性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834患者中初诊伴bEMD者32例(3.8%),伴sEMD者40例(4.8%).与伴sEMD者比较,伴bEMD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降低(180.9 U/L对299.2 U/L,P=0.034),治疗后的总体反应率(ORR)明显增高(95.7%对66.7%,P=0.009);与无EMD者比较,其LDH水平和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未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中,初诊时伴sEMD(39例)、bEMD(24例)及无EMD(671例)者的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分别为14.0、37.5和38.0个月,中位疾病进展(TTP)时间分别为11.5、27.0和22.0个月,与伴sEMD者比较,后两组患者的OS、TTP时间均明显延长(P值均<0.05),但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随访过程中,bEMD的发生率为0.5%,发生sEMD、bEMD和无EMD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6.0、17.0和40.0个月,中位TTP时间分别为13.0、11.0和25.0个月,发生bEMD与其他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伴bEMD的MM患者具有不同于伴sEMD者的临床特征,其预后明显好于后者,与无EMD者比较预后相近,提示单纯伴bEMD对MM患者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髓外病变
原文传递
初诊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庆华 夏冰 +6 位作者 杨洪亮 许雯 赵海丰 于泳 赵智刚 王亚非 王晓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目的分析初诊伴不同类型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资料完整的99例初诊伴EMD的MM患者在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类型、DS分期、ISS分期等临床特征上的异同,对不同髓外病变类型... 目的分析初诊伴不同类型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资料完整的99例初诊伴EMD的MM患者在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类型、DS分期、ISS分期等临床特征上的异同,对不同髓外病变类型的患者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并探究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意义。结果伴骨旁髓外病变(b EMD,57例)与非骨旁髓外病变(sEMD,42例)的MM患者之间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最多见髓外病变部位分别为肋骨(42.1%)及软组织(50.0%)。bEMD组和sEMD组中位总生存期(OS,45个月vs.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20个月vs.1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HR=2.333,95%CI:1.025~5.309,P<0.05)、β2-MG≥2.7 mg/L(HR=4.361,95%CI:1.304~14.587,P<0.05)及TP53突变(HR=3.697,95%CI:1.015~13.469,P<0.05)为影响EMD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sEMD组含硼替佐米诱导化疗后序贯ASCT的患者中位PFS(49个月vs.9个月,P<0.05)和中位OS(79个月vs.12个月,P<0.05)与化疗后未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sEMD的MM患者预后较bEMD差,含硼替佐米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会延长伴sEMD患者生存,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酸化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髓外病变 硼替佐米
下载PDF
伴髓外病变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静 张丽娜 +4 位作者 史青林 屈晓燕 陈丽娟 李建勇 张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22-828,共7页
目的:比较伴骨相关髓外(EM-B)和骨外髓外(EM-E)病变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0例伴髓外病变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 目的:比较伴骨相关髓外(EM-B)和骨外髓外(EM-E)病变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0例伴髓外病变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80例累及髓外的NDMM患者中伴EM-B者51例,伴EM-E者29例。与EM-B组相比,EM-E组β2-微球蛋白水平(5.82 mg/L对3.99 mg/L,P=0.030)、乳酸脱氢酶水平(256 U/L对184 U/L,P=0.003)、1q21扩增发生率(78.6%对53.1%,P=0.035)、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50%对25%,P=0.002)升高,CD56阳性率(14.3%对66.7%,P=0.057)和治疗总有效率(60.0%对82.3%,P=0.034)降低。EM-E组和EM-B组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4.5、49.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9.0、18.0个月。与EM-B组患者相比,EM-E组患者的OS、PFS时间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为0.035和<0.001)。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两组PFS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后最佳疗效未达部分缓解(PR)是EM-E组患者OS、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31、0.005);ISS-Ⅲ期、诱导治疗后最佳疗效未达PR为EM-B组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09、0.044)。结论:伴EM-E的NDMM患者与伴EM-B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前者的预后明显较后者差,蛋白酶体抑制剂可改善EM-E组患者的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髓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亚楠 甘思林 +7 位作者 仵菲斐 王卫敏 李帅全 马杰 郭荣 姜中兴 岳保红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6-479,共4页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7(CC-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浆细胞CCR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M蛋白、外周血...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7(CC-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浆细胞CCR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M蛋白、外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指标、骨髓浆细胞比例、免疫表型特点、溶骨改变、髓外病变等疾病特征的关系。结果:5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CCR7阳性者24例,阳性率为45.28%,CCR7阳性组髓外病变发生率高于CCR7阴性组(29.17%vs 3.45%)(P<0.05)。结论: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较高,其高表达与髓外病变发生相关,CCR7可能是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发生髓外病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CR7 髓外病变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诊治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庄俊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99-503,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随着近20年来各种新药(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单克隆抗体等)的广泛应用,患者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从4年延长至8年左右[1]。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骨髓...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随着近20年来各种新药(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单克隆抗体等)的广泛应用,患者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从4年延长至8年左右[1]。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骨髓累及的'液体肿瘤',少数则发生'实体瘤'特征的髓外浆细胞瘤,又被称为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随着全身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胰腺患者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应双伟 虞义建 +5 位作者 张杰 沈健 杨艳 朱夏吟 邵燕萍 郭群依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累及胰腺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台州医院的4例MM累及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5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累及胰腺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台州医院的4例MM累及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53~64岁,3例IgG/λ型,1例IgG/κ型;DS分期IA期2例、IIIA期2例;ISS分期II期2例、III期2例;累及胰腺距离MM确诊时间为16.3~92.2个月,4例初诊时均无髓外受累(EMD),但累及胰腺前或时均存在其他部位的EMD。累及胰腺时3例存在乏力、眼黄、腰酸;3例血淀粉酶升高,2例胆红素升高,2例CA199升高。4例均累及胰头、2例同时累及胰尾、1例还累及胰体;胰腺病灶在经腹B超下易漏诊,CT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后多轻度强化,PET/CT中病灶标准摄取值(SUV)升高。2例骨髓和EMD(胸腹水、胰腺)中的CD56表达均明显下调。确诊后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或者蒽环类/铂类药物化疗,获得了短期的疗效,胰腺累及确诊后总生存仅1.7~7.8个月,其中3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MM继发胰腺累及极为罕见,可在MM的不同阶段出现,常伴随或者晚于其他部位的EMD出现,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疾病终末期,CD56表达下调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新型药物的联合治疗或可改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受累 胰腺
下载PDF
子宫颈单克隆浆细胞增生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刘祖平 曹棉富 +1 位作者 黄娟 孟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96-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2例宫颈单克隆浆细胞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例宫颈单克隆浆细胞增生进行临床及影像分析、形态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检测。结果病例1,23岁女性,宫颈黏膜上皮下弥漫浸润不同成熟... 目的探讨2例宫颈单克隆浆细胞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例宫颈单克隆浆细胞增生进行临床及影像分析、形态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检测。结果病例1,23岁女性,宫颈黏膜上皮下弥漫浸润不同成熟度的浆细胞,可见多核细胞。病例2,37岁女性,宫颈间质内弥漫浸润具有非典型性的浆样分化的细胞。2例患者影像学均未发现宫颈占位,均显示轻链限制性表达和免疫球蛋白克隆性基因重排,均未进行其他特殊治疗,随访无明显不适。结论宫颈单克隆浆细胞增生是临床罕见的淋巴瘤样病变,常伴轻链限制性表达及免疫球蛋白克隆性基因重排,易被误诊为髓外浆细胞瘤而造成过度治疗。该病预后良好,切除局部病变后随访观察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单克隆浆细胞增生 髓外浆细胞瘤 淋巴瘤样病变
下载PDF
伴有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65例临床诊治分析
10
作者 沈继春 张宇辰 +2 位作者 李杨 邓琦 徐朋朋 《中国综合临床》 2024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武警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范围22~79岁,中位年龄为5...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武警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范围22~79岁,中位年龄为56(22,79)岁,女性与男性比例为27/38。分别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65例患者均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t(4;14)、t(14;16)、1q21、del(17p)。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结果所有患者多处骨质发生溶骨性病变,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均升高。最常见染色体异常率:t(4;14)为10.8%,t(14;16)为16.9%,1q21为18.5%,del(17p)为21.5%。7.7%的患者1q21和del(17p)共存。65例患者接受V-DRPACE方案治疗后,有效率为89.2%(58/65)。32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完全缓解率为18.8%(6/32)。20例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行AHSCT治疗,13例患者实现完全缓解。随访结束时,65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4.8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MM合并髓外病变通常累及多部位,易出现多发溶骨性病变,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此类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率明显增高。V-DRPACE方案对合并髓外病变的MM患者治疗有效且可以从AHSCT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疾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CD56表达与髓外病变和髓外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高 黄秀娟 +4 位作者 牛彤 魏驰 程明霞 韩彩娟 孙延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瘤细胞表面CD56表达与髓外病变和髓外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据CD56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6+和CD56-组,分析其与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疾病和髓外复发的关系。结果:99例初组髓外复发发生率低于CD56-组(1.56%...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瘤细胞表面CD56表达与髓外病变和髓外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据CD56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CD56+和CD56-组,分析其与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疾病和髓外复发的关系。结果:99例初组髓外复发发生率低于CD56-组(1.56%vs 34.29%,P<0.01)。结论:CD56在MM中表达较高,其低表达与髓外病变发生和髓外复发相关,CD56可能是预测MM发生髓外病变和髓外复发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髓外复发 CD56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联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治疗伴髓外病变的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弘英 周霞 +7 位作者 初晓霞 邓秀芝 袁成录 冉学红 刘国强 范传波 郝泓媛 钟玉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7-671,共5页
目的评估苯达莫司汀联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BPD方案)治疗伴髓外病变的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项开放、单臂、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等7所医院诊断并接受BPD方案治疗的30例伴... 目的评估苯达莫司汀联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BPD方案)治疗伴髓外病变的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项开放、单臂、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等7所医院诊断并接受BPD方案治疗的30例伴髓外病变的复发MM患者,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中位年龄62(47~72)岁,其中18例(60.0%)为首次复发,首次复发的18例患者的总体反应率(ORR)为100%,其中完全缓解3例(16.7%),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0例(55.5%),部分缓解(PR)5例(27.8%)。12例二线以上治疗后复发患者的ORR为50%,其中≥VGPR 0例,PR 6例(50%),疾病稳定3例(25%),疾病进展3例(25%)。所有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5.2%(95%CI 37.2%~83.1%),1年总生存率为90.0%(95%CI 76.2%~95.4%)。常见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6.7%),血小板减少1例(3.3%),总体不良反应可控。结论 BPD方案在伴髓外病变的复发MM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盐酸苯达莫司汀 泊马度胺 髓外病变
原文传递
HIF-1α在原代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萍 姜熙 +4 位作者 黄慧芳 原琴 伍娟英 郭亚斐 陈元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HIF-1α在原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D3单克隆抗体负分选法分选出53例初诊AML(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外周血中的AML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HIF-1α在原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D3单克隆抗体负分选法分选出53例初诊AML(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外周血中的AML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检测AML细胞的HIF-1α表达水平,以管家基因β-actin为内参,按2-△△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正常供者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诊断分型、疗效等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法分析了有髓外浸润和无髓外浸润AML患者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IF-1α在原代AML细胞中的表达量与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及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等无关;不同FAB分型的AML患者的HIF-1α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标准1-2个疗程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AML患者HIF-1α表达量低于2个疗程后未获得CR的AML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高表达HIF-1α的AML患者1年复发率要高于低表达者;伴有髓外浸润的AML患者的HIF-1α基因和HIF-1α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无髓外浸润的患者;HIF-1α表达水平与PI3K/AKT通路中重要的负调控分子PTEN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8,P=0.001)。结论:HIF-1α的表达与AML的髓外浸润和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AML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髓外浸润 疾病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伴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梦青 陆敏秋 +6 位作者 褚彬 石磊 高珊 付丽娜 房立娟 项秋晴 鲍立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1期1667-167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复发伴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1例MM复发时伴髓外病变患者,其中20例的髓外病变生长在骨外器官及软组织中(骨外髓外病变组),2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复发伴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1例MM复发时伴髓外病变患者,其中20例的髓外病变生长在骨外器官及软组织中(骨外髓外病变组),21例仅生长在骨组织旁(骨旁髓外病变组)。分析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骨旁髓外病变组相比,骨外髓外病变组乳酸脱氢酶升高(≥250IU/L)、染色体异常、13q14缺失和17p13缺失更为常见[50.0%(10/20)比19.0%(4/21),46.7%(7/15)比7.7%(1/13),75.0%(9/12)比27.3%(3/11),41.7%(5/12)比0.0%(0/11)](P〈0.05)。骨外髓外病变组的总体反应率为35.0%(7/20),明显低于骨旁髓外病变组的76.3%(16/21)(P=0.009)。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6个月[95%置信区间(CI):24.3—47.7],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仅为9个月(95%CI:5.3~12.7);骨外髓外病变组患者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骨旁髓外病变组(5个月比12个月,P=0.001)。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骨外髓外病变(P=0.001)、血钙1〉2.75mmol/L(P=0.018)、国际分期体系分期Ⅱ和Ⅲ期(P=0.008)、乳酸脱氢酶≥250IU/L(P=0.043)、复发后治疗无效(P〈0.001)为预后不良指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存在骨外髓外病变(风险比=3.822,95%CI:1.543~9.465)及复发后治疗无效(风险比=6.251,95%CI:2.442—15.996)为影响髓外病变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复发伴骨外髓外病变较骨旁髓外病变预后差,需要寻求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冬梅 白观臣 +2 位作者 李斑斑 林海 滕清良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38-342,共5页
伴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为MM患者存在骨髓外浆细胞的浸润.DC(Durie-Salmon)-PLUS分期系统新纳入EMD因素对MM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临床上推荐全身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为伴EMD的MM患者诊断与疗效评估的工具.... 伴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为MM患者存在骨髓外浆细胞的浸润.DC(Durie-Salmon)-PLUS分期系统新纳入EMD因素对MM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临床上推荐全身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为伴EMD的MM患者诊断与疗效评估的工具.伴EMD提示初诊与复发MM患者的预后不良.伴EMD的MM患者预后较差,复发的伴EMD的MM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OS)期<6个月.伴EMD的MM为高风险骨髓瘤,临床应该予以积极治疗.为了增强对伴EMD的MM诊治的认识,笔者拟就伴EMD的MM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髓外病变
原文传递
改良VTD-PACE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及浆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薇薇 陈丽艳 +5 位作者 王连杰 张蒙 李宇莹 董秀帅 田垚垚 王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VTD-PACE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顺铂、脂质体阿霉素、环磷酰胺及依托泊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及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P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 目的观察改良VTD-PACE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顺铂、脂质体阿霉素、环磷酰胺及依托泊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及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P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9月,10例EMD或PCL患者,接受改良VTD-PACE方案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在每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位疗程数4(2~6)个,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达80%,8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及以上。随访时间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OS)24(5~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8(2~23)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消化道症状、乏力及骨髓抑制,通过对症干预治疗耐受性良好,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改良VTD-PACE方案效率高,耐受性好,可作为治疗EMD及PCL患者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浆细胞白血病 来那度胺 脂质体阿霉素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与影像表现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美红 王龙胜 郑穗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与影像表现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和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04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多发的骨质异常,累及部位以脊柱骨、肋骨、骨盆及颅骨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骨...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与影像表现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和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04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多发的骨质异常,累及部位以脊柱骨、肋骨、骨盆及颅骨多见,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及髓外病变。不同M蛋白分型的多发性骨髓瘤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病理性骨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蛋白分型的多发性骨髓瘤发生髓外病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髓外病变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好发于胸膜、皮下软组织和肌肉、中枢神经系统。结论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分型与影像表现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IgD型较其它类型更容易发生髓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婷 何国民 +5 位作者 蔡亚云 徐娟 贲海祥 周丹丹 丁琳琳 宋清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510-2515,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的临床分子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共纳入67例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患者和97例多发性骨髓瘤非髓外病变患者。EMD再分为两组:第一组是由溶骨性病变直接延伸的肿瘤(EM-B),而...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的临床分子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共纳入67例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患者和97例多发性骨髓瘤非髓外病变患者。EMD再分为两组:第一组是由溶骨性病变直接延伸的肿瘤(EM-B),而第二组则是骨髓瘤细胞浸润软组织(EM-S)。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来检测治疗结果的差异。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整个队列的总生存(OS),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EMD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P=0.035)、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P=0.04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EMD组。EM-S组诊断时发生t(4;14)细胞遗传学的比例高于EM-B组(P=0.034)。与EM-B组相比,EM-S组多部位发病概率较高。流式细胞学发现EMD组异常循环浆细胞(abnormal circulating plasma cells,aCPCs)的比例明显高于非EMD组(P=0.031),病理标本显示髓外病变组活检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骨髓(P=0.019)。Kaplan-Meier曲线显示,非EMD组患者的OS明显高于EMD组(P=0.012)。而EM-S提示更短的OS。结论:部分临床指标(SF、LDH)及分子学特征(aCPCs)可作为EMD发生可能的预警因素。t(4;14)细胞遗传学异常和高的SF水平可能和EM-S发病有关。EMD患者总体OS比非EMD者差,进一步分析得出EM-S预后差于EM-B患者。常规化疗不能用于改善EMD患者预后和克服疾病本身的恶性程度,新的临床实验必须开展以探索EMD治疗标准、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异常循环浆细胞 临床结果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髓外病变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婉莉 宋佳殷 +2 位作者 魏宇君 陈飞 黄仲夏 《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028-1033,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恶性浆细胞肿瘤,新诊断MM或复发难治MM均可合并髓外病变。其中,MM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髓外病变的发病率约1%,患者通常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视力改变、神经根病、头痛、精神状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恶性浆细胞肿瘤,新诊断MM或复发难治MM均可合并髓外病变。其中,MM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髓外病变的发病率约1%,患者通常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视力改变、神经根病、头痛、精神状态改变、认知障碍症状等。增强磁共振成像是标准放射学检查方法,同时脑组织或脑脊液检查中可见单克隆浆细胞有助于诊断。治疗上,目前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新药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和放疗相结合的积极治疗策略,但MM合并髓外病变患者的预后仍较差,中位生存期仅6~10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难治性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髓外复发的危险因素和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玲 谭友平 +2 位作者 郑文 蒋卫桃 周长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白血病移植后髓外复发(软组织)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2003年间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中6例为难治性或晚期白血病。6例晚期患者中4例移植后出现髓外复发... 目的:探讨难治性白血病移植后髓外复发(软组织)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2003年间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其中6例为难治性或晚期白血病。6例晚期患者中4例移植后出现髓外复发(软组织肉瘤,EMD),治疗全部采用联合化疗加放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2例加用免疫细胞因子,1例进行了2次移植。结果:4例患者移植到发生EMD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0、5、8、8个月,均无骨髓复发的证据。经治疗2例无病生存,1例带瘤生存,1例死亡。allo-HSCT后生存期分别为15、27+、24+、19+个月。结论:①移植后出现髓外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差;②EMD的发生与移植前疾病状态、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停用时间有关。晚期患者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早减量、停药;③髓外复发早期,化疗和DLI在部分病例中有效;而当肿瘤负荷较大时,DLI的疗效欠佳,此时降低预处理剂量的二次移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