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临床意义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仁荣 漆剑频 +1 位作者 胡道予 陈迪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插管技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4 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肝外动脉供血5 1条 ,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 :肝外动脉供血与肿瘤部位、大小密切相关。治疗三周后复查 ,肿瘤缩小 >5 0 %者 14例 (30... 目的 :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插管技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4 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肝外动脉供血5 1条 ,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 :肝外动脉供血与肿瘤部位、大小密切相关。治疗三周后复查 ,肿瘤缩小 >5 0 %者 14例 (30 .4 % ) ;肿瘤缩小 <5 0 %而 >2 5 %者 2 2例 (47.8% ) ;肿瘤无明显变化 10例 (2 1.7% )。AFP下降 >5 0 %者 2 8例(80 .0 % )。肝功能损害轻 ,全部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癌有丰富的肝外动脉供血。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外动脉供血 介入治疗 化疗栓塞
下载PDF
探讨肝癌肝外供血的形成规律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军华 马威 +2 位作者 董景辉 王华明 李勇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插管技术,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分析46例肝癌患者54条肝外动脉供血的特征,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插管,并行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肝外动脉供血与肿瘤部位、大小密切相关;RH、Cobra导管配合SP导管... 目的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插管技术,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分析46例肝癌患者54条肝外动脉供血的特征,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插管,并行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肝外动脉供血与肿瘤部位、大小密切相关;RH、Cobra导管配合SP导管使用,肝外动脉供血支插管成功率为81%。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完全。结论肝癌可有丰富的肝外动脉供血,明确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对临床准确和彻底阻断肝癌的动脉供血,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外动脉供血 血管造影术 化疗栓塞
下载PDF
MSCTA评估PLC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及肝外供血动脉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孟令彬 张娜 江敏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8年第4期543-549,共7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及肝外供血动脉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科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SCTA图像显示的肿瘤最大径将...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及肝外供血动脉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科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SCTA图像显示的肿瘤最大径将受试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肿瘤最大径不超过5 cm)22例,B组(肿瘤最大径介于5~10 cm之间)28例,C组(肿瘤最大径超过10 cm)36例,对比分析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HAPVF发生率及肝外异位动脉供血,并以DSA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评估HAPVF发生率及肝外异位动脉供血的准确性,并分析与HAPVF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PLC患者经DSA检查共发现44例HAPVF,发生率为51.2%(44/86),中央型24例(占54.5%),周围型20例(占45.5%),以DSA结果为"金标准",MACTA共检出42例,检出总准确率为95.5%(42/44),中央型24例,检出准确率为100%(24/24),周围型18例,检出准确率为90%(18/20)。MACTA的检出结果与DSA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097,P=0.078>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超过5 cm、有肝硬化是HAPVF形成的危险因素;经DSA检查显示肝动脉供血来源70例,肝外供血来源11例,所有肝外供血来源均发生在B、C组,发生率分别为14.3%(4/28)和19.4%(7/36),其中周围型9例(占81.8%),中央型2例(占18.2%)。以DSA结果为"金标准",MACTA共检出肝外供血来源10例,检出准确率为90.9%(10/11),MACTA的检出结果与DSA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48,P=0.306>0.05)。结论:MACTA能细致评价肿瘤的供血来源及HAPVF情况,了解肝动脉、门静脉、肝肿瘤解剖及变异情况,为PLC患者介入治疗时提供术前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肝外供血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吉高 王立夫 王立兴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对本组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癌肝外供血动脉探查,分别超选择插管及化疗栓塞(TACE)。结果25例患者共见27条肝外供血动脉,其中膈动脉供血7例,肠系膜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对本组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癌肝外供血动脉探查,分别超选择插管及化疗栓塞(TACE)。结果25例患者共见27条肝外供血动脉,其中膈动脉供血7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10例,两者占多数。22条肝外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插管和化疗栓塞术,其余5条因未能超选择插管而只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外动脉供血支选择性栓塞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外供血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XperCT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陆逸 吴建达 +2 位作者 尹国文 姜浩 陆游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1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探讨XperCT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2组均行TACE综合介入治... 目的探讨XperCT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2组均行TACE综合介入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XperCT检查,对照组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2组TACE平均治疗次数、治疗血管准确率、碘油沉积效果,每次介入治疗的时间及辐射量。结果观察组共接受TACE治疗68次,平均(1.7±0.5)次;对照组共接受TACE治疗65次,平均(1.6±0.4)次;2组TACE平均治疗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7,P=0.382)。观察组肿瘤供血动脉共73条,对照组肿瘤供血动脉共72条,观察组治疗血管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2%(68/73)比76.4%(5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3,P=0.005)。观察组碘油沉积Ⅰ型的次数占比为91.2%(6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4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7,P=0.003)。观察组介入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72±9)min比(60±9)min],辐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8±7)mGy比(55±8)m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99、13.674,均P<0.001)。结论XperCT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的应用有利于发现肝外供血动脉,提高治疗血管准确率,并改善碘化油沉积情况,且辐射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江苏省肿瘤医院 观察组 治疗次数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肿瘤供血动脉 碘油沉积 辐射量
下载PDF
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及其介入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兆横 朱康顺 +1 位作者 姜在波 关守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插管技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总结76 例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特征。76 例肝癌动脉栓塞术前常规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位于膈顶部肿瘤还作膈动脉造影,发现肝外供血支进一步超选插管... 目的 探讨肝癌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插管技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总结76 例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特征。76 例肝癌动脉栓塞术前常规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位于膈顶部肿瘤还作膈动脉造影,发现肝外供血支进一步超选插管,并同时进行肝动脉、肝外动脉双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结果 76 例肝外供血支,由肝动脉闭塞引起侧支动脉供血达21 例,其余55 例为肝脏本身固有的寄生性供血。肝外供血与肿块部位、大小密切相关。Cobra、Yashiro 导管配合SP 导管肝外动脉插管成功率为72 .4% ,随访36 例,1、2 年生存率分别为52 % 和21% 。结论 1 . 依据肿块部位积极寻找肝外供血支;2. 在介入治疗中,预防肝动脉闭塞,减少侧支供血形成至关重要;3. 对具有肝外动脉供血的肝癌采取双动脉内化疗栓塞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外供血 介入疗法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肝外供血分析及临床介入治疗 被引量:22
7
作者 许卫国 彭秀斌 +3 位作者 李鹤平 王于 程光森 陈加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及介入治疗。方法92例肝癌患者发现肝外供血动脉105条,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来源类型分别源于肠系膜上动脉(33.33%)、右膈下动脉(17.14%)、胃十二指肠动脉(14.29%)、左膈下... 目的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及介入治疗。方法92例肝癌患者发现肝外供血动脉105条,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来源类型分别源于肠系膜上动脉(33.33%)、右膈下动脉(17.14%)、胃十二指肠动脉(14.29%)、左膈下动脉(7.62%)、胃左动脉(6.67%)、右肋间动脉(6.67%)、右肾上腺动脉(4.76%)、脾动脉(4.76%)、右腰动脉(2.86%)和右胸廓内动脉(1.90%)。形成肝外动脉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化疗栓塞的次数、肿瘤在肝内的部位、肿瘤的直径和操作方法。结论肝癌有丰富的肝外动脉供血,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外供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分析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伟昱 吕维富 +4 位作者 侯昌龙 张行明 张正峰 鲁东 高宗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32例患者共见37支肝外营养血管,分别为肠系膜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32例患者共见37支肝外营养血管,分别为肠系膜上动脉12支,右膈下动脉9支,左膈下动脉1支,胃左动脉6支,胰十二指肠动脉弓2支,胃网膜动脉2条,胃十二指肠动脉2支,右胸廓内动脉1支,右肋间动脉1支,脾动脉1支。大多数肝外血供为肠系膜上动脉和右膈下动脉;4支肝外营养血管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33支肝外血供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外血供的化疗栓塞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外动脉血供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外动脉供血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钟嘉明 刘丽 +4 位作者 陈晓霞 丁宁 翟健 李晓伟 曲增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情况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在我院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发现肝外动脉供血并进行化疗栓塞的1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外动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情况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在我院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发现肝外动脉供血并进行化疗栓塞的1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外动脉供血情况,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同期有5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多次TACE治疗,其中129例患者先后在第1~7次TACE术中发现肝外动脉供血并进行插管化疗栓塞。129例患者中共见158支肝外供血动脉,分别是膈下动脉69支、肠系膜上动脉45支、胃左动脉30支、胃十二指肠12支及右肾上腺动脉2支。首次行肝外供血动脉化疗栓塞后完全缓解7例(13.2%),部分缓解82例(63.6%),疾病稳定24例(18.6%),疾病进展6例(4.7%),缓解率为76.7%。在多次TACE治疗后肿瘤进展的28例患者中,缓解率为75.0%。随访3~19个月,生存时间1年以上者96例(74.4%)。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较为常见和多变,对原发性肝癌肝外供血动脉进行化疗栓塞能有效提高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外动脉供血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洪华 李拥军 +1 位作者 徐爱兵 张卫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情况,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共见57条肝外动脉,其中膈下动脉16条,肠系膜上动脉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情况,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共见57条肝外动脉,其中膈下动脉16条,肠系膜上动脉13条,右肾上腺动脉及右肾动脉10条,胃左动脉7条,胃十二指肠动脉5条,胃网膜动脉2条,脾动脉2条,右肋间动脉1条,右胸廓内动脉1条。7条肝外动脉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仅给予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其余50条肝外动脉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认识肝外动脉供血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外动脉供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绍东 李俊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7期1020-102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及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前常规行腹腔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结合术前B超、CT和/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所示的癌灶位置及分布情况,选择...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有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及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前常规行腹腔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结合术前B超、CT和/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所示的癌灶位置及分布情况,选择性探查膈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肋间动脉等。结果 41例肝外动脉供血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6例(39%),右膈下动脉13例(31.7%),左膈下动脉2例(4.9%),胃左动脉6例(14.6%),胃十二指肠动脉2例(4.9%),右肋间动脉2例(4.9%)。肝外动脉供血支的超选择插管成功率为90.2%。随访6~24个月,生存时间1年以上者29例(70.7%),生存时间2年以上者20例(48.8%)。结论了解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特点和形成机制,对于临床准确和彻底阻断肝癌多动脉供血,提高TACE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管造影 肝外动脉供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