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桦褐孔菌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张泽生
孙玮
王丽
林纪伟
王玉本
王翠
-
机构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
出处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8-221,共4页
-
文摘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雄性Wistar大鼠灌胃15 g/(kg.d)酵母膏,皮下注射200 mg/(kg.d)氧嗪酸钾诱导大鼠血尿酸升高。观察桦褐孔菌醇提物及多糖低、高剂量对大鼠的影响。每周尾静脉采血1次,测定血清中尿酸SUA含量。试验结束时大鼠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与高尿酸血症和肾损伤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称重(肝、肾、脾、心脏),计算脏器指数。结果:桦褐孔菌提取物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肾指数和肝指数。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极显著降低血清尿酸(SUA)值(P<0.01),醇提物低剂量组、多糖低剂量和多糖高剂量血清尿酸值显著降低(P<0.05)。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与多糖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P<0.05)。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可极显著降低血清肌酐(Cr)值(P<0.01)。多糖高剂量组可极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BUN)值(P<0.01)。结论:桦褐孔菌提取物可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减轻尿酸性肾损伤。
-
关键词
桦褐孔菌提取物
高尿酸血症
大鼠
尿酸
肾损伤
-
Keywords
extract of inonotus obliquus
hyperuricemia
rats
uricacid
renalfailure
-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基于肝脏代谢组学探讨桦褐孔菌醇提物肝损伤机制
- 2
-
-
作者
沈子扬
赵良友
吴丹
刘树民
于栋华
-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095-1101,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0387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502102)
黑龙江省中医局青年中医药科研课题(ZHY2023-187)。
-
文摘
目的利用肝脏代谢组学技术,探寻桦褐孔菌醇提物对大鼠肝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2.0 g·kg^(-1))、中剂量组(1.0 g·kg^(-1))、低剂量组(0.5 g·kg^(-1))。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采用超高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辅以生化分析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动物肝脏出现中央静脉淤血、胆管增生和肝细胞肿胀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可降低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中剂量组可升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高剂量组血清中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上升。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肝脏样本中鉴定出30个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参与了7个代谢通路调节,其中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是主要代谢途径。结论桦褐孔菌醇提物可能通过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变化,促进炎性因子生成,引起SD大鼠出现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可为进一步研究桦褐孔菌醇提物肝损伤机制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桦褐孔菌醇提物
肝脏代谢组学
肝损伤
生物标志物
初级胆汁酸
-
Keywords
ethanol extract of inonotus obliquus
liver metabolomics
liver injury
biomarker
primary bile acid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