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性质的重要影响物质—胞外聚合物(EPS) 被引量:82
1
作者 倪丙杰 徐得潜 刘绍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的产生和组成(多聚糖,蛋白质,少量DNA,脂和腐质酸等);胞外聚合物在污泥处理系统中对污泥的絮凝性能、沉降性能、脱水性能及重金属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胞外聚合物本身的生物降解性。胞外聚合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发挥着重... 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的产生和组成(多聚糖,蛋白质,少量DNA,脂和腐质酸等);胞外聚合物在污泥处理系统中对污泥的絮凝性能、沉降性能、脱水性能及重金属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胞外聚合物本身的生物降解性。胞外聚合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eps) 絮凝性能 沉降性能 脱水性能 重金属吸附 生物降解
下载PDF
不同混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牛美青 张伟军 +2 位作者 王东升 徐孝雅 段晋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26-2133,共8页
采用无机和有机混凝剂对污泥进行调理,通过测定污泥比阻、Zeta电位以及污泥上清液中蛋白质、多糖和DNA含量,同时结合污泥上清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混凝剂及其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PAC)、高效... 采用无机和有机混凝剂对污泥进行调理,通过测定污泥比阻、Zeta电位以及污泥上清液中蛋白质、多糖和DNA含量,同时结合污泥上清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混凝剂及其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PAC)、高效聚合氯化铝(HPAC)和氯化铁(FeCl3)的投加量在干污泥量的10%附近时,污泥比阻值最小,同时三维荧光强度值也最小,Zeta电位以及上清液中蛋白质、多糖和DNA的含量基本趋于稳定.无机混凝剂与有机混凝剂联合作用调理污泥后其脱水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混凝剂调理.有机混凝剂与无机混凝剂投加顺序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显著,先投加无机混凝剂再投加有机混凝剂的脱水效果最佳,研究筛选出两种混凝剂联合作用调理污泥后,其脱水效果顺序为10%PAC+0.5%PAM>10%FeCl3+0.5%PAM>10%HPAC+0.5%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性能 化学混凝剂 三维荧光光谱 胞外聚合物(eps)
原文传递
胞外聚合物(EPS)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曹秀芹 赵自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20-424,471,共6页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对系统性能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含量反映污泥中微生物特性及构成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到污泥特性和系统的处理效果。但由于EPS影响因素众多,因而目前尚缺乏标准的分析方法。文中对EPS的影响因素进行...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对系统性能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含量反映污泥中微生物特性及构成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到污泥特性和系统的处理效果。但由于EPS影响因素众多,因而目前尚缺乏标准的分析方法。文中对EPS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废水基质以及工艺运行条件如污泥负荷、溶解氧、停留时间等,并对不同的EPS提取方式及其组分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随着人们对EPS及其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必将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有效控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eps) 废水基质 工艺条件 提取方法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过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臧倩 孙宝盛 +1 位作者 张海丰 齐庚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1-44,共4页
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运行中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与膜过滤特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EPS在反应器和膜表面均积累,引起混合液粘度和过滤阻力的增加;膜表面吸附的EPS质量随着悬浮EPS浓度变化而变化;周期性排放污泥可减少反应器内悬... 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运行中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与膜过滤特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EPS在反应器和膜表面均积累,引起混合液粘度和过滤阻力的增加;膜表面吸附的EPS质量随着悬浮EPS浓度变化而变化;周期性排放污泥可减少反应器内悬浮EPS浓度和膜表面EPS含量,从而降低膜的过滤阻力;膜生物反应器中悬浮EPS浓度与过滤阻力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R=7×10~5×P^(3.3385)_v;单位膜面积吸附EPS质量与过滤阻力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R=3.1525×10^(13)×P_u-2.201×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胞外聚合物 膜污染 过滤阻力
下载PDF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及环境行为 被引量:24
5
作者 宋悦 魏亮亮 +2 位作者 赵庆良 王胜 王琨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35-40,共6页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大多以污泥絮体的形式悬浮在水中。胞外聚合物(EPS)作为污泥絮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聚合结构和化学组成,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描述EPS的环境行为,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相...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大多以污泥絮体的形式悬浮在水中。胞外聚合物(EPS)作为污泥絮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聚合结构和化学组成,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描述EPS的环境行为,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EPS的来源、化学组成及结构分布,得出EPS中包含蛋白质、多糖、腐殖酸、核酸、糖醛酸及脂类大分子等化学物质,其中蛋白质和多糖之和占总有机物含量的70%~80%;在结构上,EPS分为SB-EPS、LB-EPS和TB-EPS,三者与细胞结合的紧密程度递增,其中所含化学成分比例的不同将使其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其次,文章对EPS的理化特征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如对系统中微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磷和重金属的吸附等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EPS中相关的官能团对上述环境行为的贡献。同时,文章还论述了EPS中官能团的亲疏水特性及化学成分对污泥絮体的脱水性、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eps) 生物降解性 生物除磷 重金属吸附 污泥特性
下载PDF
有机负荷对污泥胞外聚合物分泌特性及颗粒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陆佳 刘永军 +1 位作者 刘喆 郝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16-1622,共7页
对比研究了4.8kg COD/(m^3·d)和1.2kg COD/(m^3·d)的有机负荷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并通过解析好氧污泥颗粒化进程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分泌特性,揭示不同有机负荷对污泥颗粒化进... 对比研究了4.8kg COD/(m^3·d)和1.2kg COD/(m^3·d)的有机负荷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并通过解析好氧污泥颗粒化进程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分泌特性,揭示不同有机负荷对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有机负荷更有助于促进细胞分泌EPS,在颗粒形成阶段,高有机负荷反应器(R_1)中EPS含量由初始的54.82mg/g MLSS增至220.5mg/g MLSS,低有机负荷反应器(R_2)中EPS含量则增至182.57mg/g MLSS;同时,高有机负荷也更有助于蛋白(protein,PN)和多糖(polysaccharide,PS)含量增加,且与多糖相比,蛋白含量增加更为明显,R_1中PN/PS值由初始的4.2升高到12.4,而R_2中PN/PS值则由初始的4.2升高到12.19,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图和傅里叶红外谱图分析,有机负荷的高低对EPS的组分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可以改变EPS的结构,从而影响颗粒污泥的形成及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污泥颗粒过程 有机负荷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分布 蛋白 混合液悬浮固体
下载PDF
胞外多聚物对酶催化污泥厌氧水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伟 贾原媛 +4 位作者 郑伟 李小明 周俊 杨麒 罗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34-2339,共6页
研究了胞外多聚物对酶催化污泥溶解效果和催化过程中污泥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向原污泥及去除胞外多聚物的剩余污泥外加酶,并与未加酶组水解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酶浓度<20 mg/g时仅水解污泥胞外物质,加大酶量能显著引起污泥破解.... 研究了胞外多聚物对酶催化污泥溶解效果和催化过程中污泥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向原污泥及去除胞外多聚物的剩余污泥外加酶,并与未加酶组水解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酶浓度<20 mg/g时仅水解污泥胞外物质,加大酶量能显著引起污泥破解.溶菌酶用于原污泥水解效果较好,SCOD/TCOD最高可达28.14%,投加量60 mg/g,反应48 h后VSS去除率达51.66%,DNA浓度(以VSS计)为68.34 mg/g,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29.01%与59.63 mg/g,比去除胞外多聚物组提高了24.86%与53.39 mg/g,且NH4+-N、PO34--P、SCOD溶出效果良好,最大累积量分别为503、78.9、3 171 mg/L.污泥去除胞外多聚物后投加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溶胞效果较好,VSS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49.95%、39.85%,溶出DNA浓度与SCOD、NH4+-N及PO34--P线性相关系数在0.9以上,6 h左右水解效率最高,达到最大水解速率时刻比原污泥组提前了3 h左右,且较小的酶量可达到好的溶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纤维素酶 蛋白酶 胞外多聚物 污泥水解 溶胞
原文传递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树芹 罗松涛 +1 位作者 李国忠 赵秀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06-1713,共8页
通过对污泥絮凝颗粒粒径分布、污泥比阻、泥饼含固率、上清液体积及其中核酸、蛋白质和总糖浓度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剂型和剂量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对城市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当PAM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提高... 通过对污泥絮凝颗粒粒径分布、污泥比阻、泥饼含固率、上清液体积及其中核酸、蛋白质和总糖浓度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剂型和剂量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对城市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当PAM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提高水解度能改善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当PAM水解度相同时,提高相对分子质量亦可改善其沉降和脱水性能,但当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200万时,沉降和脱水性能反而下降.研究筛选出最佳阴离子型PAM剂型为相对分子质量800万、水解度20%的PAM,其次是相对分子质量600万、水解度30%的PAM,且最佳投加量均为75mg·L-1.结果还发现,当PAM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提高水解度能增大上清液蛋白质及糖类浓度,而当PAM水解度相同时,提高相对分子质量亦可增大上清液蛋白质及糖类浓度,但当相对分子质量提高到1200万时,上清液蛋白质及糖类的浓度反而下降,表明污泥表面胞外聚合物(EPS)的脱落是阴离子型PAM改善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沉降性能 脱水性能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 胞外聚合物(eps)
原文传递
受四环素影响的活性污泥胞内外聚合物特征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俊珂 曾萍 +3 位作者 宋永会 于会斌 关东明 刘瑞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1-758,共8页
利用离心加超声的方法对处理四环素抗生素废水的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胞内聚合物(IPS)进行提取,将其分为-溶解型胞外聚合物(slime)、松散附着型胞外聚合物(LB)、紧密附着型胞外聚合物(TB)、胞内聚合物(IPS).用BCA法和蒽酮-硫酸法... 利用离心加超声的方法对处理四环素抗生素废水的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胞内聚合物(IPS)进行提取,将其分为-溶解型胞外聚合物(slime)、松散附着型胞外聚合物(LB)、紧密附着型胞外聚合物(TB)、胞内聚合物(IPS).用BCA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了各层EPS和IPS溶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同时用三维荧光光谱扫描(EEM)和同步荧光光谱扫描(SFS)对其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EPS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高于IPS,且蛋白质含量均比多糖含量高,而在slime和IPS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高于LB和TB;低激发波长类色氨酸和高激发波长类色氨酸是EPS和IPS溶液的主要成分,且溶液中的溶解性代谢产物和芳香蛋白类物质相对含量在slime、LB、TB和IPS逐渐增加,而难降解有机物-腐殖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进水四环素浓度与污泥各层EPS和IPS溶液中DOM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三维荧光法检测溶液中的DOM与化学分析测试出的蛋白质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胞外聚合物(eps) 胞内聚合物(IPS) 荧光检测技术 四环素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雪 李飞 +5 位作者 曾光明 赖萃 廖兴盛 庞娅 罗琨 黄红丽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1-2226,共6页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活性污泥脱水和沉降性能的影响,及其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效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质量分数8%的CTAB可使污泥比阻(SRF)从8.5×1012m/kg降为...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活性污泥脱水和沉降性能的影响,及其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效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质量分数8%的CTAB可使污泥比阻(SRF)从8.5×1012m/kg降为7.5×1011m/kg,滤饼的含水率降至75%左右,污泥的沉降性能最好,上清液的浊度也较小。相比之下,SDS对污泥沉降、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明显逊于CTAB。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通过溶出胞外聚合物(EPS)破坏污泥结构释放内部结合水来加快污泥的沉降速度和提高其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表面活性剂 污泥沉降 污泥脱水 胞外聚合物(eps)
原文传递
藻菌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与Al^3+的配位作用机理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静 张道勇 +1 位作者 潘响亮 王立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藻菌生物膜EPS与Al3+的相互作用机理.3DEEM结果表明,生物膜EPS含有3个荧光峰.其中,峰A(Ex/Em=225~235nm/300~330nm)和峰B(Ex/Em=275~280nm/325~330nm)荧光较强,属类蛋白峰,...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藻菌生物膜EPS与Al3+的相互作用机理.3DEEM结果表明,生物膜EPS含有3个荧光峰.其中,峰A(Ex/Em=225~235nm/300~330nm)和峰B(Ex/Em=275~280nm/325~330nm)荧光较强,属类蛋白峰,峰C(Ex/Em=335nm/432~434nm)荧光较弱,属类腐殖酸峰.峰A和峰B都能不同程度地被Al3+猝灭,它们的条件稳定常数(logK)分别为5.89和6.95.Al3+-EPS体系的峰A和峰B荧光强度明显受溶液pH值的影响.在pH为2~4之间时,荧光强度随pH的增大而增大,在4~7之间随pH的增大而减小,在7~11之间随pH增大而增大.FTIR光谱图分析表明,Al3+主要与EPS中所含的—NH—、C==O等发生强的配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Al3+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生物膜 条件稳定常数
下载PDF
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与工艺运行及污泥沉降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樊鹏超 曾薇 +1 位作者 纪兆华 彭永臻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96-3002,共7页
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的组分及含量是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测定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EPS的基础上,分析水质情况与运行条件对EPS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为EPS的主要组分,约... 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的组分及含量是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测定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EPS的基础上,分析水质情况与运行条件对EPS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为EPS的主要组分,约占25%~63%;腐殖酸次之,占21%~50%;DNA和多糖的含量较少.同是A^2O工艺的2个污水厂的污泥沉降性能和粒径分布差异较大.根据Pearson分析结果,在污泥微膨胀和正常状态下,EPS总量与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及粒径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腐殖酸和DNA均与SVI呈正相关.处理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与EPS总量负相关,但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对EPS的含量及组分没有影响.EPS中多糖含量与脱氮除磷过程显著相关,多糖可以作为脱氮除磷过程的有机碳源.污泥龄影响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因此,污水水质、工艺类型及运行条件不同程度的影响EPS的组分及含量,进而影响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胞外聚合物 活性污泥 污泥体积指数 Pearson分析
原文传递
氮负荷对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彭永臻 王锦程 +2 位作者 李翔晨 杜睿 刘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7-1376,共10页
短程反硝化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基质亚硝酸盐(NO_(2)^(-)-N)获取的新途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的污水脱氮工艺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然而,城市污水基质浓度较低且波动频繁,有效实现厌氧氨氧化菌持留与富集是该工... 短程反硝化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基质亚硝酸盐(NO_(2)^(-)-N)获取的新途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的污水脱氮工艺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然而,城市污水基质浓度较低且波动频繁,有效实现厌氧氨氧化菌持留与富集是该工艺稳定脱氮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基于生物膜的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采用2种结构不同的生物填料为载体,对比系统长期脱氮性能,重点考察氮负荷降低过程中系统氮素转化规律及菌群活性变化,深入分析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产生特性.结果表明,以含氨氮(NH_(4)^(+)-N)与硝酸盐氮(NO_(3)^(-)-N)废水为处理对象,乙酸钠为有机碳源,分别采用聚氨酯海绵填料(R1)和聚乙烯空心环填料(R2)成功构建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进水NH_(4)^(+)-N与NO_(3)^(-)-N由150 mg/L逐渐降低至50 mg/L、氮负荷由0.6 kg/(m^(3)·d)降为0.2 kg/(m^(3)·d)时,R1和R2维持高效稳定脱氮,低负荷阶段平均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87.6%和83.6%.厌氧氨氧化作用始终为主要脱氮途径,其占两系统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高达98.2%和97.4%.生物膜短程反硝化速率随氮负荷减少而降低,但高NO_(2)^(-)-N积累特性未受影响,R1系统NO_(2)^(-)-N积累效率达到95.1%且高于R2(89.8%),其厌氧氨氧化活性降低程度小于R2,表明聚氨酯填料更适合低负荷下该工艺长期运行.低负荷下微生物分泌更多EPS,蛋白质含量增加有助于系统应对氮负荷变化.综上,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工艺处理低基质废水时具有稳定高效的重要优势,为解决厌氧氨氧化应用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具有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生物膜 氮负荷 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生物脱氮
下载PDF
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小云 万金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2-1406,共5页
通过改变苯酚的浓度,研究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比活性(SMA)、胞外多聚物(EPS)产生量和组分多糖、蛋白质以及辅酶F420的变化情况,以明确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毒性作用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浓度苯酚作用对EPS分子结构的影响.结... 通过改变苯酚的浓度,研究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比活性(SMA)、胞外多聚物(EPS)产生量和组分多糖、蛋白质以及辅酶F420的变化情况,以明确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毒性作用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浓度苯酚作用对EPS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浓度<100 mg/L时,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很小,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辅酶F420和EPS都基本没发生变化.当苯酚浓度从100 mg/L上升至400 mg/L时,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比活性从173.4 mL/(g.d)下降至57.6 mL/(g.d)[对照组为259.6 mL/(g.d)];厌氧颗粒污泥VSS中辅酶F420含量从0.14μmol/g减少至0.08μmol/g(对照组为0.154μmol/g);厌氧颗粒污泥VSS中EPS的总量(用TOC表示)从33.1 mg/g降低至15.0 mg/g(对照组为38.5 mg/g).当苯酚浓度增加至800 mg/L时,从红外光谱分析EPS分子结构表明,EPS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苯酚对EPS分子结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产甲烷比活性 胞外多聚物 辅酶F420 分子结构
原文传递
胞外聚合物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金翠 孙宝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20,共3页
通过活性污泥内源呼吸试验,发现胞外聚合物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吸附与被吸附的关系。内源呼吸初期(0-19h),bound EPS水解生成BAP,细胞自溶过程也释放部分SMP。19-43h,微生物利用SMP中易降解部分生成bound EPS和UAP,... 通过活性污泥内源呼吸试验,发现胞外聚合物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吸附与被吸附的关系。内源呼吸初期(0-19h),bound EPS水解生成BAP,细胞自溶过程也释放部分SMP。19-43h,微生物利用SMP中易降解部分生成bound EPS和UAP,大分子量的SMP被bound EPS吸附,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水解。43-162h为SMP分泌、溶出阶段,内源呼吸加强,微生物脱氢酶活性几乎丧失,细胞水解、自溶。bound EPS表面出现SMP解吸-吸附的交替过程。162-210h期间bound EPS水解及细胞自溶为主要过程。并且产出的SMP可生物降解性较差,对微生物表现出毒性作用,抑制其脱氢酶活性,而在毒性环境下,微生物又产出更多的S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水解 自溶 吸附
下载PDF
海洋硅藻附着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燕 高亚辉 +3 位作者 李雪松 杨金莹 阙国和 吕建仁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768-772,共5页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人工设备用于水下操作,而海洋生物污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设备的应用,给人类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海洋生物污损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海洋硅藻是海洋生物...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人工设备用于水下操作,而海洋生物污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设备的应用,给人类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海洋生物污损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海洋硅藻是海洋生物污损过程中形成生物膜的主要物种,其在水下固相表面的附着可诱导大型污损生物的附着,从而影响生物污损群落的形成。本文综述了硅藻在固相表面的附着机理、固相表面性质对硅藻附着的影响及具有应用前景的广谱抗污损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海洋硅藻附着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损 硅藻 附着 胞外聚合物质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吸附去除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鑫彤 尹华 +3 位作者 彭辉 李浩榕 杨萍萍 曹雅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435-3441,共7页
采用活性污泥和去除胞外聚合物(EPS)污泥作为吸附剂,探讨污泥吸附PFOS的机制和EPS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和去除EPS污泥吸附PFOS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q_e)分别为0.46 mg·g^(-1)和0.38 mg·g^(-1)... 采用活性污泥和去除胞外聚合物(EPS)污泥作为吸附剂,探讨污泥吸附PFOS的机制和EPS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和去除EPS污泥吸附PFOS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q_e)分别为0.46 mg·g^(-1)和0.38 mg·g^(-1),化学吸附占主要作用.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Langmuir及Temkin方程拟合.Ca^(2+)和Cu^(2+)通过离子架桥作用促进PFOS在污泥上的吸附.活性污泥吸附去除PFOS的效果明显优于去除EPS后的污泥.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发射光谱(XPS)分析吸附前后的污泥官能团变化,发现去除了EPS的污泥中羟基、羧基和氨基活性基团减少,而这些基团是PFOS吸附过程中参与反应的主要成分.由此可见污泥EPS中蛋白质含有的羧基和氨基活性基团为PFOS提供了吸附反应位点,EPS在吸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全氟辛烷磺酸 胞外聚合物 活性基团 吸附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Fe^(3+)/EDTA-2Na的类芬顿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文迪 何茜 +4 位作者 常沙 张东 明铁山 张艳丽 朱洪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5-1481,共7页
剩余污泥的高含水率限制了对其后续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为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利用Fe^(3+)/EDTA-2Na类芬顿试剂作为调理剂强化污泥脱水,通过粒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剩余污... 剩余污泥的高含水率限制了对其后续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为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利用Fe^(3+)/EDTA-2Na类芬顿试剂作为调理剂强化污泥脱水,通过粒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剩余污泥进行表征,探究其强化脱水机理.结果表明:经过氧化调理后的污泥泥饼含水率降至67.8%,并有62.32%的结合水得以释放.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结构被氧化破解,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B-EPS)中的多糖和蛋白质浓度显著减少;污泥絮体减小,但从SEM图可以看出絮体结构变得规整、平滑,且出现不规则孔洞,增加了污泥水分的输送通道,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FTIR分析表明,氧化处理后的污泥清液中水的吸收峰变小,多糖和蛋白质对应的吸收峰增强,而富里酸对应的峰消失.研究显示,基于Fe^(3+)/EDTA-2Na类芬顿的污泥调理可以高效氧化破解污泥,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Fe^(3+)/EDTA-2Na 污泥胞外聚合物(eps) 结合水 脱水性能
下载PDF
不同曝气强度下MBR污泥混合液可滤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葛根 王洪礼 张海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3-918,共6页
研究了曝气强度对膜-生物反应器(MBRs)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的影响.2套MBRs采用曝气强度分别为500L/h及100 L/h恒流出水模式连续运行60 d,应用污泥混合液过滤装置测定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结果表明:过高的曝气强度将恶化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 研究了曝气强度对膜-生物反应器(MBRs)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的影响.2套MBRs采用曝气强度分别为500L/h及100 L/h恒流出水模式连续运行60 d,应用污泥混合液过滤装置测定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结果表明:过高的曝气强度将恶化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增加膜污染速率;曝气强度的增加将导致污泥混合液上清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浓度增加,此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浓度的增加恶化了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曝气强度大于500 L/d也将导致污泥絮体中1~10μm细小颗粒和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胞外聚合物 颗粒粒径分布
下载PDF
Study on membrane fouling of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in treating bathing wastewater 被引量:6
20
作者 GUO Jifeng XIA Siqing +1 位作者 WANG Rongchang ZHAO Jianf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158-1167,共10页
A pilot-scale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was used to treat the bathing wastewater for more than 90 d. Several factors a?ecting membrane fouling were studied, including the variation in transmembrane pressure ... A pilot-scale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was used to treat the bathing wastewater for more than 90 d. Several factors a?ecting membrane fouling were studied, including the variation in transmembrane pressure (TMP), changes in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 and distribution of membrane resistance (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 and EPS concentration were found to be R = 0.00008(EPSS)2.915 in the mixed liquor (EPSS) and R = 0.2853(EPSm) – 0.824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EPSm). The constan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membrane fouling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 PCR-DGGE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